“十六國第一名將”慕容恪:一生百戰,未嘗一敗,堪稱武版諸葛

公元348年,燕王慕容皝病逝。臨終前,慕容皝將世子慕容儁(另名:慕容俊)招至塌前囑託說:“如今中原未定,我們的事業才剛剛開始,慕容恪智勇雙全,有什麼事你都可以放心交給他。”

這個慕容恪到底是誰呢?他就是後來位列唐武廟64名將和宋武廟72名將之列的慕容恪。雖然後世認為他不僅僅是一名軍事家,也是一名傑出的政治家,但他卻是極少數如白起、李牧一樣有資格裝叉的說:“我一生身經百戰,可惜未嘗一敗。”的戰神他就是被譽為“十六國第一名將”的鮮卑人——慕容恪

慕容恪的“悲慘”身世

“十六國第一名將”慕容恪:一生百戰,未嘗一敗,堪稱武版諸葛

慕容恪,字玄恭,慕容皝的第四子。作為出身於慕容鮮卑王族的孩子,貌似其出身如何都不應該被形容為悲慘。但在亂世中出生,又出生在慕容這樣一個人才輩出的家族之中,如果脫離屌絲視角來看,慕容恪的身世無論如何也談不上幸運。

慕容恪的悲慘更在於他既非長子又非嫡子,更倒黴的是他的母親高氏不受父親慕容皝的喜愛,所以兒時的慕容恪在父親慕容皝眼中恐怕很難比空氣更有存在感。再然後,《晉書》記載了慕容恪15歲時候的故事,故事大致為:慕容皝突然發現,慕容恪的話語中每每都能以“經綸務世”,於是開始重視他,讓他去帶兵打仗。

小編愚鈍,不知道慕容皝是什麼神邏輯,看到兒子文采了得,於是去讓他帶兵?站在父親的角度,這樣的邏輯,不是想培養兒子成為智將,那就是想坑死這個兒子。反正,“悲慘”的15歲少年慕容恪就這樣被莫名其妙的被父親安排成了童子軍。在史書記載中,除了記錄慕容恪的“容貌魁傑,雄毅嚴重”外,從未記錄他的武勇細節。但無論怎樣,小編我無法相信慕容恪被父親的重視僅因為一兩次交流,其背後所付出的努力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2千Vs10萬:慕容恪——娃娃兵的崛起

“十六國第一名將”慕容恪:一生百戰,未嘗一敗,堪稱武版諸葛

未來的戰神慕容恪從軍後,到底有多被父親慕容皝看好呢?史書記錄了他第一次參加戰爭的經歷。

公元338年5月,後趙皇帝石虎攻段氏鮮卑,後又發十萬兵攻慕容鮮卑。相持十日之後,趙軍不克,於是後退。慕容皝派年僅17歲的慕容恪清晨出城追殺(注意:趙軍並不是敗退,而是在主動撤退)。慕容皝給了慕容恪多少軍隊呢?2000騎兵。沒錯,不用懷疑,2000騎兵追殺10萬趙軍。但神奇的是,慕容恪就憑藉這2000騎兵大敗趙軍,斬首3萬多。

這就是史書記載的慕容恪的第一戰。不知道大家怎麼想,反正根據史料分析,小編我感覺不到慕容皝派慕容恪出戰是善意的。

公元338年12月,段氏鮮卑向後趙請降,中途反悔,又嚮慕容鮮卑的前燕投降。而這時,後趙皇帝石虎已經派了3萬大軍來受降。於是慕容皝又派慕容恪帶了7000騎兵與段氏鮮卑一起伏擊後趙大軍。這一戰大致應該是勢均力敵的,慕容恪自然毫無疑問的大勝而歸。後趙兩位大將,司馬陽被俘,麻秋棄馬逃脫。

東鎮高句(gōu)麗——仗義每從屠“句(gōu)”輩

“十六國第一名將”慕容恪:一生百戰,未嘗一敗,堪稱武版諸葛

公元338年的兩場戰爭之後,相信燕王慕容皝才真正認可了兒子慕容恪的實力。公元339年,慕容皝派慕容恪攻宇文別部,大勝。此一戰,18歲的慕容恪身邊多了另一個娃娃兵,他的弟弟,年僅13歲的慕容垂(當時還叫慕容霸)。

公元341年,慕容恪受命鎮守東部與高句麗接壤的邊境。在這裡,慕容恪多次擊敗高句麗的軍隊,嚇得高句麗再也不敢跨過邊境襲擾前燕。

公元342年,慕容恪帶著弟弟慕容垂攻高句麗,直接殺入高句麗都城。雖然此戰主帥是已迴歸的大伯慕容翰,但高句麗最懼怕的依然是慕容恪。對於當時的高句麗來說,慕容恪是一個上可讓王侯雙股顫慄,下可讓孩童止涕的角色。

公元344年,慕容恪參與了攻殺宇文鮮卑之戰,大勝!公元345年,慕容恪再攻高句麗,高句麗瞬間崩潰;346年正月,慕容恪、慕容垂、折衝將軍慕輿根分三路攻扶餘國,再勝!

另外,關於慕容恪的仗義之說也非空穴來風。慕容恪不是那種標準意義的軍法嚴明的武將,他更注重仁義。據說他帶兵打仗,特別在意己方士兵的生命,減少己方士兵的傷亡永遠是慕容恪打仗的第一考慮要素。慕容恪還極為護短,據說曾有士兵違反軍法,白天慕容恪下令處罰,晚上自己偷偷跑去將這個士兵偷放出來,幫他逃跑。“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說法,顯然和“戰神”慕容恪關係不大,至少這萬骨肯定主要是敵人的。

西征冉魏——無敵慕容恪

“十六國第一名將”慕容恪:一生百戰,未嘗一敗,堪稱武版諸葛

公元348年,慕容恪的父親慕容皝去世,世子慕容儁繼位。慕容儁聽從了父親慕容皝的遺言,重用了慕容恪。我們無法得知為何生前對兄弟無比忌憚的慕容皝為什麼留下本文初的那段遺言,讓慕容儁信任慕容恪,可能是因為自己對大哥慕容翰的愧疚之情(詳見:《多情的慕容鮮卑:有一種不捨叫兄弟,有一種決絕叫王位)?

公元350年,冉閔篡位後趙石氏,建冉魏,與慕容鮮卑的前燕再次開戰。公元351年,慕容恪出戰破中山(今河北定州),然後一路攻伐,雖連續10戰在戰術層面敗於冉閔,但也以誘敵之術將冉閔大軍誘入平原,然後以連環馬、柺子馬困死冉閔大軍,以單場勝負來說,慕容恪的確敗過,但戰略層面慕容恪依然全勝。公元352年,慕容恪俘冉閔,隨後清除冉閔殘餘勢力。公元355年,前燕在慕容恪的指揮下,徹底滅冉魏殘餘勢力。

南拒東晉——廣固之戰與野王之戰

“十六國第一名將”慕容恪:一生百戰,未嘗一敗,堪稱武版諸葛

雖然慕容恪滅冉魏之後已有資格被稱為百戰不敗,但貌似在漢家眼中,依然只是不值一提的異族之戰。要讓他被後世漢人史家所牢記,更重要的在於之後兩次與漢家的戰爭——廣固之戰與野王之戰。

公元355年,段氏鮮卑殘部居廣固,依附東晉王朝挑釁前燕。355年12月,慕容恪受命攻廣固,為減少己方傷亡,慕容恪圍廣固七個月,段氏降。後慕容恪神奇的跨黃河天險擊東晉,為前燕在黃河以南拓展了大量領土,直接威脅到東晉王朝。

公元361年,前燕將軍,鎮守野王(今河南沁陽)的呂護暗中投靠東晉,後反叛。慕容恪再次統軍平叛,圍野王四個月後雙方決戰,慕容恪再勝。

武版諸葛:慕容恪——慕容儁的白帝城式託孤

“十六國第一名將”慕容恪:一生百戰,未嘗一敗,堪稱武版諸葛

公元360年,慕容恪的二哥、前燕皇帝慕容儁將逝,他對四弟慕容恪說:“我快不行了,生死有命,我不怨恨。但現在東晉和前秦都是我們的威脅,我兒子慕容暐年紀還小,他繼位肯定應付不了。我想把皇位交給你。”慕容恪拒絕了,他向二哥慕容儁承諾一定好好輔佐侄子慕容暐。史書記載,慕容儁聞言大喜。

這是一次典型的白帝城式的託孤,我們無法猜測如果慕容恪接受了慕容儁的提議的話會發生什麼,但我們可以知道之後慕容儁的兒子慕容暐繼位,慕容暐給予了慕容儁如劉禪對諸葛亮一樣的信任,任命了慕容恪太宰等一系列頂級職務;而慕容恪也如諸葛亮一般的一心輔佐了慕容暐。其間,有眼紅如慕輿根之輩在慕容恪與慕容暐母子間進行了無數挑撥,也未讓他們產生任何嫌隙,而挑撥之輩的下場倒是不復雜——死。

在戰神慕容恪的輔佐之下,慕容儁、慕容暐兩代前燕君王目睹了前燕最強盛的時代。整個慕容恪時期,內政治理井井有條,國力空前強大,而對外戰爭之中,有這麼一位戰神在,真是想輸都難。僅有的幾次國內反叛,還都是因慕容儁不尊東晉為主稱帝,由於正統與非正統的理念分歧所導致的。

從戰神到戰神——慕容恪終於敗了!

“十六國第一名將”慕容恪:一生百戰,未嘗一敗,堪稱武版諸葛

公元365年,慕容恪帶著自己的五弟慕容垂攻入洛陽,至此,十六國時期最重要的三大曾為都城的城市洛陽、長安、鄴城中,鄴城、洛陽已盡歸前燕。

公元366年,年僅45歲的慕容恪病重,他開始考慮接班人問題。他多次舉薦五弟慕容垂。然而慕容暐以及他的兄弟們不僅不接受慕容垂,甚至對慕容垂有所歧視。

不敗戰神慕容恪終於敗了。公元366年,慕容恪敗於死神之手。

後來的歷史證明,慕容恪在舉薦慕容垂這件事上,雖然慕容暐和他的兄弟們都沒有接受,但勝利者還是慕容恪。

如果說慕容恪是武版諸葛亮,那慕容垂就是那個姜維,同樣多舛的命運,同樣悲劇的人生,且慕容垂始終沒有辜負慕容恪的信任。只是時事不同,慕容垂的結果比姜維好很多。若不是後來慕容垂建立了後燕,實為帝王,他同樣也應有資格被列入唐武廟64名將和宋武廟72名將。

下一篇小編就會來說另一位有資格被稱“戰神”的慕容垂。

PS.小編我在寫本篇時,同時在構思寫慕容垂的文章,突然感覺明代詩人曹學佺的那副著名的對聯:“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用來映照慕容恪和慕容垂兄弟這兩位“戰神”的人生似乎特別合適。只是“狗”字需要改成“句(gōu)”字。

另外,關於慕容恪是“十六國第一名將”的說法,小編我引用的是近現代史學家萬繩楠的評價。不過小編我是真心認同的。你怎麼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