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達瓦回家” :大火之後的木裡

“接達瓦回家” :大火之後的木裡

市民自發在殯儀館外扎紙花 悼念涼山撲火英雄 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

楊達瓦的骨灰從西昌運回木裡縣殯儀館時,全縣所有的出租車都停運了。

這是4月4日下午,天色已晚,木裡縣城龍欽北街兩側,市民排起500米的長隊。他們胸佩白花,手拉著黑色輓聯,“接達瓦回家”。

辦公室的燈

在藏語中,達瓦是月亮的意思,代表著純潔。

朱劍絨的記憶裡,楊達瓦辦公室的燈,就是星星,就是月亮。他2017年從鹽源縣考入木裡縣林業局,曾經在林業局的辦公樓常住。幾乎每個晚上,朱劍絨都能看到楊達瓦的辦公室裡亮著燈。

1988年,16歲的楊達瓦進入西昌林業技術學校學習,畢業後分配到木裡縣林業局。青年時期的楊達瓦,愛打籃球、喜歡唱歌。一件破損的球衣,侄女卓瑪在2000年就見過,十幾年下來,衣服破了,就當作背心,穿在裡面。

卓瑪曾經住在楊達瓦的家,但兩人卻並不經常照面。往往是卓瑪起床時,“么爸”已經出門上班,週末還經常加班。吃晚飯,楊達瓦經常回答,“不用等我,你們先吃。”

楊達瓦的辦公室,位於二樓。辦公桌上攤開的文件,幾乎佔滿桌案,正前方的牆面上,貼著“木裡縣森林防火重點火險區”的地圖,標註著各鄉消防水池、專業撲火隊駐地及短波臺、中繼臺(無線對講系統)、瞭望臺的位置。

“防火、扶貧的工作都很緊,特別在木裡縣,森林覆蓋率全國縣域第一,山路崎嶇。林業局的對口扶貧鄉東朗鄉,距離縣城270多公里,開車要7個小時,去一趟,往往要在村裡住上兩三天,才能回來。”木裡縣林業草原局退耕辦主任鄧武喜與楊達瓦有30年的交情,年前,他還曾跟局長朋友開玩笑說,“你當上了局長,怎麼越來越瘦了。”

“走之前,我們在看一個文件,他臨走時跟我說,他只是離開兩三天,等回來還要和我一起核對這份文件。”木裡縣林草局自然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陳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文件還攤開著,楊達瓦沒有再回來。

“接達瓦回家” :大火之後的木裡

這是楊達瓦穿了近20年的球衣,袖口和領口磨破後,他當做背心穿在裡面。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

“再也不要有這樣的英雄”

載有楊達瓦骨灰的車隊,緩緩駛入殯儀館後,追悼的人群湧來,“嘛呢”誦經聲裹著哭聲,淌入山下,流向大山。

木裡,這個被兩條主街貫穿的縣城裡,有人把頭像換成了蠟燭,“祭奠達瓦”,有人專程送去代表祝福的酥油燈。

這是一個寂靜的春天。白花綴滿行道樹,手持鮮花和哈達的人們,不斷湧來,從早到晚,從未間斷。大火之後,悲傷籠罩著這裡的日與夜。

大火之後,木裡縣的出租車,開始打出森林防火的宣傳標語。

木裡縣的山上,設有自然保護區,國家級保護動植物資源豐富。在楊達瓦眼裡,保住這片森林,或許才能保住當地百姓的收入。木裡縣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興林記得,楊達瓦每次到對口扶貧鄉,走村入戶時,都會先講講林子對老百姓的重要,“保住這片森林,才能保住松茸和蟲草。”

張軍事後曾說,“雖然這個林子離老百姓居住點遠,但是我們森林消防員保護的不但有人民的生命財產,還有森林資源。”

楊達瓦侄子楊杜基記得,2013年9月,自己到一千多公里外的達州上學,是楊達瓦送去的。路上,“么爸”告訴他,“我們是農村走出來的孩子,與人相處不要傲氣,也不要覺得抬不起頭。”

4月6日,楊達瓦的追悼會結束後,骨灰被送往一處山腰安葬。一路上,拉起輓聯送別的民眾面向車隊高喊,“英雄“、“走好”。站在墓地旁的一名當地官員說,希望“再也不要有這樣的英雄”。

風捲起山頭的經幡,在空中獵獵作響。

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王洪春 劉名洋 編輯 王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