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宣宗南遷後,1214年到1216年的蒙古對金戰爭,分為兩個區域。鐵木真本人以三木合拔都、石抹明安為前鋒,率軍攻打金中都(燕京),並以圍城打援消耗金國兵力。木華黎則與在遼東活動的蒙古附庸耶律留哥(東遼國主)配合,掃平兩遼之地尚未平定的州縣城池。

大金崩盤之始:1217年木華黎南征考

1215年,中都落城。1216年,木華黎徹底平定遼西(遼東暫時由耶律留哥控制)。到了這時候,金國的滅亡似乎已經進入倒計時。但是成吉思汗把中原的征服委任給大將木華黎,隨後又大規模地西征,給事情帶來一些變數。

《元史·木華黎傳》:分弘吉剌、亦乞烈思、兀魯兀、忙兀等十軍,及吾也而契丹、蕃、漢等軍,並屬麾下。且諭曰:“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
《訛答剌事件新考》(〔美〕亨利G.施瓦茨):1216年,禿麻惕人和吉爾吉斯人或許是受到蒙古軍大部正在華北進行征服消息的促動,發動了叛亂。據說當時情況非常嚴峻,以致成吉思汗將徹底征服金朝的戰爭委託給他最能幹的將領之一的木華黎,並且留下不足一半的軍隊,然後帶著其餘的軍隊返回蒙古。
《蒙古入侵之前的突厥斯坦》(巴托爾德):北部的反叛,並不是成吉思汗返回蒙古的關鍵原因。他強烈地意識到將大批軍隊長期駐紮在中國是危險的。木華黎的軍隊約為62000人。

巴托爾德的觀點是可取的,當時蒙古帝國草創不久,鐵木真尚未對諸部落徹底整合,十萬規模的蒙古兵長期留駐在中原,因為他們暫時無法適應中土的環境,確實容易導致不適應或者譁變等危險。

其實之所以返回草原,很可能與鐵木真在中原的挫折有關。

《金史·胥鼎傳》:四年正月,大兵略霍、吉、隰三州,已而步騎六萬圍平陽,急攻者十餘日,鼎遣兵屢卻之。
《元史·太祖本紀》:十一年秋,撒裡知兀炄摸合拔都魯率師由西夏趨關中,遂越潼關,獲金西安軍節度使尼龐古薄魯虎,拔汝州等郡,抵汴京而還。
《多桑蒙古史》:【1216年11月】在魚兒濼命三木哈率萬騎,自西夏趨西安以取潼關。潼關處黃河南岸,為陝西通河南之門戶。三木哈攻之不能下。乃由嵩山小路趨河南之汝州,進取汴京。至距汴京二程之地。金山東援兵至,擊攻蒙古兵。三木哈退陝州,適河冰合,遂渡河北去。
大金崩盤之始:1217年木華黎南征考

由於這一年陝西和山西的大部分地區都沒有遭到蒙古軍進攻,這兩次進攻顯然都是由河套出發,沿著黃河南下進行的。鐵木真避開山西中部的大量城池,想要自西部奇襲拿下平陽(今臨汾),掐住金國咽喉。奈何平陽守將胥鼎是個狠角色,鐵木真顯然吃了很大虧,六萬大軍徒勞無功,灰溜溜回草原去了。

當年秋天,鐵木真又派大將三木合拔都率一萬精銳騎兵對金國發起試探性進攻。由於此時西夏被蒙古脅迫參與攻金,三木合拔都從河套南下,越過西夏在陝北的領地,沿著黃河西岸抵達潼關,強攻不克後從小路繞過潼關,長驅直入到汴京附近。

但這顯然是金國內部空虛所致,絕非蒙古兵戰鬥力如同高達。所以金國援兵趕到後,三木合拔都馬上不敵,北上渡河而走。這兩戰令鐵木真意識到金國在失去中都和東北之後仍然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而他向來不喜歡攻打堅城。

1209年鐵木真圍攻西夏都城中興府,水攻過程中堤壩垮塌淹了自己的軍隊,損失慘重,不得不撤軍。1212年鐵木真攻打大同,被金將抹捻盡忠屬下強弓手一箭射中臉,重傷而逃。

大金崩盤之始:1217年木華黎南征考

鐵木真決定將金國這塊硬骨頭扔給麾下大將木華黎等人,自己帶主力回草原去了。隨後他準備攻打西遼,收拾屈出律,結果因為西夏拒絕派兵幫助蒙古攻打西遼,因此在1218年攻打西夏,同年派哲別作為先鋒攻打西遼。因為屈出律錯誤的宗教政策,導致被國內的伊斯蘭教徒推翻,哲別依靠前鋒部隊就不費吹灰之力拿下西遼,鐵木真來不及親自出手。1219年鐵木真又率軍攻打花剌子模。如果不算留守草原的鐵木真之弟合撒兒等人率領的預備兵力的話,木華黎用來經略中原的蒙古兵不過2.3萬。不過鐵木真絲毫不擔心金國反攻把木華黎吃掉。

首先東北已定,木華黎背後有龐大的物力支持。其次1211-1216年的作戰中,蒙古大軍多次劫掠、掃蕩金國的山西、河北、山東,使得金國損失慘重且行政體系嚴重崩壞。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在沒有大運河的時代,金國在黃河以南的資源輸送到黃河以北,成本很高,何況黃河還經常決堤影響物資和兵力的轉運。

大金崩盤之始:1217年木華黎南征考

正如鐵木真所想的,得知蒙古軍主力回到草原,而且應當會攻打西遼的消息之後,金宣宗覺得派兵員收復中都、大同等地成本太高,決定對河北山西採取放養戰略,以主力攻宋以擴大國力,再考慮收復失地的問題(當然結果眾所周知)。而1217年,木華黎也開始了受命以來對金國的第一次進攻。

木華黎的兵力並不算少,不過西域、東北、草原都需要留兵力鎮守,剛開始攻略中原時,他麾下戰兵肯定不到十萬的(巴托爾德推測總兵力為62000人)。畢竟1216年遼東的東遼國剛發生了耶律廝不之亂。

耶律留哥之弟耶律廝不不願意臣服於蒙古,趁耶律留哥去朝見成吉思汗的機會起兵對抗蒙古,隨即被部下所殺,乞奴、金山、統古與、喊舍相繼擔任後遼軍事領袖,雖然1216年就被耶律留哥與蒙古兵聯合擊敗,但隨即渡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半島,到1218年他們所建立的後遼政權才被蒙古、東遼、高麗三方聯手,徹底剿滅。

《元史·木華黎傳》:遂自燕南攻遂城及蠡州諸城,拔之。冬,破大名府,遂東定益都、淄、登、萊、濰、密等州。
《元史·史天倪傳》:乙亥(1215年),授右副都元帥,改賜金虎符。奉詔南征,圍平州,金經略使乞住降。進兵真定,所屬部邑無不款附。而真定帥武仙,固守不下,遂移軍圍大名。眾謂城堅不可擊,天倪使攻其西南角,勁卒屢上屢卻,天倪先登,守者辟易,遂破其城……丁丑(1217年),徇山東諸郡……遠近響應,知中山李明、趙州李瑀、邢州武貴、威州武振、磁州李平、洺州張立等,望風皆下。

木華黎最重要的部下和協同作戰者,是永清史氏的領袖史天倪。

元太祖八年(1213),蒙古軍南下,史氏老家主史秉直領數千人赴涿州(今屬河北)降木華黎,奉命領降人家屬屯霸州(今屬河北),各地來附者達十萬家。又選壯勇萬人為清樂軍,由其子史天倪率領。木華黎北返,皆隨同徙居漠北。次年秋,從木華黎攻北京。中都落城後,史天倪及清樂軍鎮守霸州。

由於投效較早,史氏成為蒙古傘下的漢軍世侯之首,非常受重用。

在1215年蒙古軍主力圍攻燕京時,史天倪就曾經為蒙古攻克平州(今山海關一帶)。不過南征攻真定不克以及攻破大名府的事蹟,參照木華黎傳,似乎應當是發生在1217年,誤記到1215年了。1215年,武仙還只是威州刺史,並不是真定帥。

1215-1216年,蒙古人在攻陷中都的同時及之後,南下擴展勢力。但是鐵木真撤回大軍之後,義兵領袖苗道潤收復了大部分失地,蒙古人的控制區域又被壓縮回燕京一帶。

《金史·苗道潤傳》:道潤有勇略,敢戰鬥,能得眾心。比戰有功,略定城邑……貞祐四年,復以功遷懷遠大將軍、同知中山府事。再閱月,復戰有功,遷驃騎上將軍、中都路經略使、兼知中山府事。頃之,加中都留守、兼經略使。道潤前後撫定五十餘城。

1217年的作戰中,史天倪橫掃河北,木華黎則攻入了山東北部,看似戰果驚人。

大金崩盤之始:1217年木華黎南征考

但值得指出的是,苗道潤守定州(勢力向北延伸到保州滿城,甚至影響到中都臨近的涿州),武仙守真定,依託太行,木華黎、史天倪根本沒能攻破,而東面沿海地區的滄州、濱州、棣州在1217年當年已經被義兵首領王福收復(可能是1216年被蒙古軍攻佔),木華黎南征也未能涉及這三州。

大金崩盤之始:1217年木華黎南征考

可以看到,經過蒙古人多次掃蕩之後,金國的河北雖然殘破,但經過燒殺之後,激於義憤產生的義兵,還是有可觀的戰鬥力的。木華黎、史天倪完全就是從西部苗道潤、武仙和東部王福的缺口打了進去,圍攻真定武仙不克之後,在金國軍事力量薄弱又缺乏義兵活動的河北南部肆虐,而後向西攻陷益都後撤軍。

由於苗道潤、武仙、王福在河北中部的存在,蒙古對大名府、益都這兩座重鎮的佔領不可能持久,木華黎此次南下作戰主要只實現了劫掠目的。撤軍之後,河北南部的失地旋即被金國收復。

所謂木華黎以區區二萬人橫掃金國河北、山西、山東這樣的笑話還是別說了,可以看到,在得不到蒙古草原方向更多支援的情況下,木華黎、史天倪合兵,戰兵多達6萬以上,在金國主力在和南宋作戰,主要是河北義軍抵抗的情況下,沒能成建制殲滅任何一支較大的義軍,僅僅是南下掃蕩,撤軍之後金國幾乎收復了所有失地。

即便金國對於這些義軍百般猜忌,到局勢全面崩壞的1220年才推出著名的封建九公體系,之前義軍們不能完全控制領地,仍然要遭到金國體系內官僚和將領們的各種掣肘(按《金史·苗道潤傳》——道潤與順天軍節度使李琛不相能,兩軍士兵因之相攻,琛遣兵攻滿城、完州,道潤軍拒戰,殺琛兄榮及弟明等——金國將領李琛竟然攻打苗道潤的軍隊,而苗道潤顧全大局,保持克制,只是進行了防禦反擊,只是要求——【乞令河北州府官不相統攝,並聽帥府節制】,可見義軍們周旋於金蒙之間的艱難),但河朔義勇們仍然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

大金崩盤之始:1217年木華黎南征考

由於在河北攻略不順,木華黎留下史天倪負責河北局勢,在1218年轉攻山西。而苗道潤得到【加中都留守、兼經略使】的加封,名義上成為河北義軍領袖,權限加增(雖然仍要被金國皇族子弟節制【詔以完顏宇行元帥府事,督道潤復中都】),因此燃起雄心,竟然打算收復中都。

這個計劃並非徹底的痴心妄想。

1216年,蒙古燕京守帥石抹明安死,其子石抹鹹得不襲職燕京行省(蒙古招納降附,往往允許父子兄弟相繼,待遇優厚自不待言),這是個不足為懼的廢物二代(燕薊留後長官石抹鹹得卜尤貪暴,殺人盈市),搞得燕京烏煙瘴氣,人心動搖。

而史天倪兵力不過一萬,木華黎去攻打山西,蒙古主力這時則在進攻西夏和西遼(1218年,鐵木真再次攻打西夏,圍其都城,迫其君主逃往涼州,但是仍未破城而退兵)。這時候如果能集結河北義軍的力量,是有希望收復中都的。

然而驚變在此時發生了。

既而道潤與賈仝、賈瑀互相攻擊,詔道潤、賈仝、王福、武仙、賈瑀分畫各路元帥府控制之,彰德衛輝招撫司隸樞密院。賈瑀既與道潤相攻,已而詐為約和,道潤信之,遂伏兵刺殺道潤。朝廷不能問,一軍彷徨無依。

易州二賈的地盤在中都與定州之間,苗道潤要收復中都,需要經過二賈的地盤,由於朝廷雖然加封苗道潤為中都經略使,但又讓河北各軍閥分畫各路元帥府,苗道潤只是個盟主。當他要北進,二賈就認為苗道潤要吞併他們的領地部曲,苗道潤行事又光明磊落,為了北伐大業與二賈會談,竟然慘遭殺害。

需要強調的是,即便如此,苗道潤的部將靖安民、張柔、張甫、移剌眾家奴各領兵眾,在金國的義軍群中,雖然也有藁城董俊、曲陽邸順這樣依附蒙古的地方勢力,但是位於各部義軍包圍之中,實力弱小,只能依山結寨自保(張甫起初效力於蒙古,應當是木華黎所扶持,後為金涿州刺史李瘸驢招降之,足見木華黎轉攻山西之後,蒙古在河北的情況並不樂觀)。

也就是說,雖然苗道潤遇害,但是以1218年的情況來看,金在河北的局勢,尚不至於全面崩壞。

但就在這一年,局勢卻徹底崩壞了。

這與金國欽點的苗道潤繼任者,【中都留守,兼大興府尹、本路經略使,行元帥事】張柔投靠蒙古,有著直接的關係。

大金可以說對不起眾多義軍,但對於張柔,待遇可以說足夠優厚。金宣宗之於張柔,恰似明思宗之於洪承疇。

那麼張柔是如何投靠蒙古,又導致金國河北局勢的徹底崩壞,請看下一篇《張柔之亂與大金的喪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