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平涼與穆桂英的傳說

請輸入圖片描述

養子寨,隸屬崆峒鎮太統村,依涇河之水,傍龍首山之脈,佑崆峒聖境。這個坐落於平涼城西西川中央三面環山的寨子,橫亙西南方的太統山、養駕山(現名楊家山)屏障,將來自大陰山的寒氣隔擋,西北望駕山、龍首山阻隔了西北寒風的侵入,溫暖的陽光照在西川之上,四季分明,冬暖夏爽。小西川堪稱江南小陽川,緩緩的涇河水,澆灌著平展展的農田,因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油菜、麥類等作物生長茂盛,且較之其他地方均早熟數日,該寨可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寬闊的崆峒大道穿村而過,全村百十戶人家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相傳,北宋仁宗年間,宋、夏連年戰爭,夏主李元昊向大宋下戰表,率兵進犯渭州(平涼),在渭州城西擺下三道天門陣,誘宋軍深入,渭州城告急!渭州經略使差使星夜兼程,將戰書送往東京汴梁,仁宗皇帝閱戰表龍顏大怒,下令調遣鎮守山西雁門關的楊家將前往渭州解圍。楊家將六郎延昭接詔率子楊宗保及身懷六甲的兒媳穆桂英率領三千精兵催馬揚鞭疾馳渭州。楊延昭及子楊宗保、媳穆桂英帶兵駐紮渭州城內,老百姓殺豬宰羊,備酒夾道歡迎。他們催馬來到西城,佇立城樓向西觀望,只見黑壓壓的夏兵夏將,在城西十里之內佈下三道天門陣。一群夏兵夏將揮舞狼牙棒在城門下吶喊叫陣。楊宗保、穆桂英見狀,策馬持槍衝入敵陣與夏兵展開激烈的拼殺,楊延昭佇立城樓助陣,夏兵將一看穆桂英肩上的“穆”字令旗,目瞪口呆,幾經交戰,個個敗下陣去。霎時,佈防嚴密的第一道天門陣被穆桂英殺出一道豁口,夏兵夏將退出天門陣敗逃,穆桂英破陣收兵回營。

傳說|平涼與穆桂英的傳說

請輸入圖片描述

二天門老照片

穆桂英率兵馬在城內休整數日。一日,又有夏兵立城門下叫陣,穆桂英帶精兵良將出城門,策馬前往二天門迎敵破陣,在陣前幾個回合,夏兵將那裡是宋軍的對手,穆桂英持佛母紫金槍殺得夏兵陣腳大亂,哇哇亂叫退回三天門。穆桂英見敵棄陣敗退便乘勝追擊,夏軍敗兵如山倒,橫屍遍地,宋軍殺得天昏地暗,穆桂英一舉大破三天門陣,夏兵慘敗,越過涇河繞龍首山向三關口、瓦亭峽撤退,穆桂英策馬追擊至距涇河南岸不遠處一寨前,忽覺腹中胎兒翻動,肚子一陣陣隱隱作痛,穆桂英勒馬前往寨中,在寨子一土墩生下令子楊文廣。

翌日,六郎楊延昭,子楊宗保帶焦贊、孟良率兵馬追擊夏兵,夏主李元昊據守三關口天塹,屯兵瓦亭峽。六郎楊延昭及子楊宗保大勝元昊於三關口,令焦贊、孟良屯兵築城安國鎮,欲與元昊展開決戰。

這些優美的故事都是養子寨與楊家將之間的歷史傳說而已。

無獨有偶,在寧夏蒿店六盤之下、平固之交,有三關口,谷依群峰,關臨深谷,兩山加峙,形勢險要。傳說為“楊六郎鎮守三關口”即楊六郎延昭把守之三關口。三關口舊有六郎廟,山門塑白馬二匹,有碑二,新中國成立初尚在,現已蕩然無存。由三關口向東,至安國鎮東有座古城牆遺址,俗名為“焦贊城”、“孟良城”,謂是焦贊、孟良抗夏所據而守。在平涼城西,依次有二天門、三天門、養子寨,謂是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和穆桂英生產楊文廣之地。這些傳說都是由於西夏的侵入擄掠和宋、夏連年交戰,百姓負擔沉重,後世渴盼百姓休養生息,國家強大以及對楊家將、穆桂英英雄形象的敬拜而杜撰之,均無史實記載。在此,養子即婦女分娩生產,其詞彙有別於現代法律意義上的養子也!

據史料:北宋仁宗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宋朝的藩屬党項政權首領李元昊脫宋自立,自稱皇帝,去宋封號,改元“天授禮法延祚”,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宋仁宗寶元元年(公元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寫信通知宋政府,希望他們承認這一事實。可是宋朝大多數官員主張立刻出兵討伐西夏,興師問罪。於是宋仁宗於當年六月下詔削去元昊官爵,並懸賞捉拿。從此,圍繞渭州宋夏邊境長達3年之久的宋夏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戰爭全面爆發。

北宋寶元二年(公元1040年)三月,西夏景宗元昊進攻宋朝。元昊一面率軍佯攻北宋的金明寨(今陝西安塞南部),一面送信給宋朝延州(今陝西延安)知州範雍,表示願意與宋和談,製造假象,以麻痺範雍。範雍卻信以為真,立即上書朝廷,對延州防禦也鬆懈了。

同年七月,元昊派大軍包圍了延州。宋朝大將劉平、石元孫奉命增援。當他們到了三川口(今陝西延安西北)時,遭到西夏軍隊偷襲,遇到西夏軍隊重重包圍。劉、石二人率軍與夏軍苦戰,西夏軍隊損失十分慘重。但是宋軍因為寡不敵眾,只好退守三川口附近的山坡。西夏又增援了大量軍隊。元昊多次寫信勸降劉平,但劉平寧死不屈。

最後,西夏軍隊猛攻宋軍駐守的山坡。由於宋軍人數太少,劉平、石元孫被俘。後來由於宋將許德懷偷襲元昊得手,西夏軍隊才被迫撤離宋朝境內,延州之圍才得以緩解。三川口之戰中,雖然宋朝成功抵禦西夏軍隊的入侵,但是損失太多,而且宋朝甘陝青寧邊境的防禦也處於被動地位。

傳說|平涼與穆桂英的傳說

請輸入圖片描述

三川口之戰以後,宋仁宗深感西夏強盛,下令封夏竦為陝西略安撫使,韓琦、范仲淹為副使,共同負責迎戰西夏的事務。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二月,西夏景宗元昊再次率領十萬大軍大舉南下攻宋,把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另一部分攻打懷遠(今寧夏西吉東部),聲稱要攻打渭州(平涼),誘宋軍深入。但由於當時宋朝有足智多謀的范仲淹在,所以西夏軍隊不敢輕舉妄動。但是,韓琦不聽范仲淹勸阻,固執己見,派環慶副都署任福率軍五萬餘人,自鎮戎軍(今固原)抵羊隆城(固原西南部),出夏之後,伺機破西夏,殊不知西夏伏兵正等著他們。任福率軍到達懷遠城,正遇上鎮戎軍西路巡檢常鼎與西夏軍隊戰於張義堡南(西吉境內),殺死幾千西夏軍隊,西夏也不斷增援。任福軍趕到當地支援,於是夏軍佯敗,任福中計,隨尾追擊。宋軍由於長途追擊,糧草不繼,人困馬乏,已是十分疲憊。追至好水川,遇元昊的西夏軍隊主力伏擊,宋軍潰敗,任福等大將戰死,幾乎全軍覆滅。好水川之戰,宋朝再度失敗,宋仁宗聞知後震怒,貶韓琦、范仲淹。從此,由於沒有范仲淹,西夏進攻宋朝就輕鬆多了。

范仲淹、韓琦被貶謫以後,西夏又開始商議攻宋大計。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李元昊謀臣張元向元昊獻計。張元認為,宋朝的精兵良將全部都聚集在宋夏邊境地區,而宋朝關中地區的軍事力量卻十分薄弱,如果西夏大軍牽制宋朝邊境地區的軍隊,使宋朝無暇估計關中地區,然後即可派一支勁旅乘機直搗關中平原,攻佔長安(今西安)。元昊採納了張元的建議,派遣10萬大軍兵分兩路大規模進攻宋朝。一路從劉燔堡(今隆德)出擊,一路從彭陽城(固原東南部)出發向渭州發動攻擊。宋將王沿聞知急忙派葛懷敏等人率軍增援劉燔堡,宋軍在定川寨(今固原西北部)陷入西夏軍隊的重圍,宋軍大敗,葛懷敏等15員將領戰死,宋軍九千餘人近乎全軍覆滅。但西夏另一路遇到宋朝原州(今鎮原)知州景泰的頑強阻擊,西夏士兵全軍覆滅。西夏李元昊直搗關中的美夢就此破滅。

北宋與西夏之間發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3次大規模戰役,都以宋軍失敗而告終。雖宋在屢敗之餘揚言要重整決戰,但實際上想與西夏握手言和。西夏雖屢勝,但所掠奪所獲卻抵償不住戰爭中的消耗,與先前依照和約及通過宋夏民間貿易所得的物資相比,實在是得不償失。此外,由於西夏元昊好大喜功,四處征戰,國庫空空如也、民間貿易中斷後,西夏貨幣上漲,百姓十分困苦,四處怨聲載道。同時,西夏與遼國出現矛盾等各種主觀原因,使西夏不得不與宋和談,因此,西夏天授禮法延祚五年(1042年)六月,元昊派遣西夏皇族李文貴前往宋朝京城東京議和,宋仁宗表示願意接受西夏議和建議,並將談判的全權交給太師龐籍。雙方自第二年開始進行正式談判,史稱宋夏慶曆和議,宋夏第一次戰爭結束。

(武繼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