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

這道菜南北方人都愛吃,但叫法卻完全不同

"

這道菜南北方人都愛吃,但叫法卻完全不同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前幾天小鍋給大家分享了“用吃火鍋的剩菜做出一桌美味”的文章,文章中有一道菜的問詢度很高,有好幾個朋友留言或者發私信給小鍋,大概意思都是說“這道菜很好吃,卻一直不知道名字,後來就一直沒再吃過了。

"

這道菜南北方人都愛吃,但叫法卻完全不同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前幾天小鍋給大家分享了“用吃火鍋的剩菜做出一桌美味”的文章,文章中有一道菜的問詢度很高,有好幾個朋友留言或者發私信給小鍋,大概意思都是說“這道菜很好吃,卻一直不知道名字,後來就一直沒再吃過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幾個條留言直擊我的內心,一模一樣的問題在幾年前也曾經困擾過我,這道菜並不是我的家鄉味道,在學會做它之前,我也只是在旅行中不經意的吃到過一兩次,當下覺得好吃卻也不知道名字,後來再想吃它的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檢索,直到有一次朋友給我送了一些自制的小菜嚐鮮,我才又再次吃到了這道菜,並對它有了更深的瞭解。

"

這道菜南北方人都愛吃,但叫法卻完全不同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前幾天小鍋給大家分享了“用吃火鍋的剩菜做出一桌美味”的文章,文章中有一道菜的問詢度很高,有好幾個朋友留言或者發私信給小鍋,大概意思都是說“這道菜很好吃,卻一直不知道名字,後來就一直沒再吃過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幾個條留言直擊我的內心,一模一樣的問題在幾年前也曾經困擾過我,這道菜並不是我的家鄉味道,在學會做它之前,我也只是在旅行中不經意的吃到過一兩次,當下覺得好吃卻也不知道名字,後來再想吃它的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檢索,直到有一次朋友給我送了一些自制的小菜嚐鮮,我才又再次吃到了這道菜,並對它有了更深的瞭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在南北方其實都有,只不過在不同的地區,人們對它的稱呼不盡相同。

在上海及周邊地區,這道菜被叫做【四喜烤麩】,是年節家宴上的常見菜餚,四喜烤麩這名字極討口彩,“烤麩”與“靠夫”諧音,寓意家中男丁能取得高就,而“四喜”就是指做這菜必不可少的“四鮮”食材,上海話“喜”和“鮮”同音,用“喜”字做菜名很吉利也更好聽。

而在北京地區,這道菜也是餐桌上的常客,它的北方名字聽起來很接地氣,也直白簡單,就叫做【素什錦】,除了與四喜烤麩同樣的“四鮮”食材之外,老北京的素什錦還可以添加一些腐竹,日常家庭餐桌上一道素什錦上桌,想吃什麼菜都能在這一盤裡找到,鹹鮮微甜的味道很討人喜歡。

"

這道菜南北方人都愛吃,但叫法卻完全不同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前幾天小鍋給大家分享了“用吃火鍋的剩菜做出一桌美味”的文章,文章中有一道菜的問詢度很高,有好幾個朋友留言或者發私信給小鍋,大概意思都是說“這道菜很好吃,卻一直不知道名字,後來就一直沒再吃過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幾個條留言直擊我的內心,一模一樣的問題在幾年前也曾經困擾過我,這道菜並不是我的家鄉味道,在學會做它之前,我也只是在旅行中不經意的吃到過一兩次,當下覺得好吃卻也不知道名字,後來再想吃它的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檢索,直到有一次朋友給我送了一些自制的小菜嚐鮮,我才又再次吃到了這道菜,並對它有了更深的瞭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在南北方其實都有,只不過在不同的地區,人們對它的稱呼不盡相同。

在上海及周邊地區,這道菜被叫做【四喜烤麩】,是年節家宴上的常見菜餚,四喜烤麩這名字極討口彩,“烤麩”與“靠夫”諧音,寓意家中男丁能取得高就,而“四喜”就是指做這菜必不可少的“四鮮”食材,上海話“喜”和“鮮”同音,用“喜”字做菜名很吉利也更好聽。

而在北京地區,這道菜也是餐桌上的常客,它的北方名字聽起來很接地氣,也直白簡單,就叫做【素什錦】,除了與四喜烤麩同樣的“四鮮”食材之外,老北京的素什錦還可以添加一些腐竹,日常家庭餐桌上一道素什錦上桌,想吃什麼菜都能在這一盤裡找到,鹹鮮微甜的味道很討人喜歡。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在我國,很少能有一道菜可以把南北口味高度統一,這道菜雖然在南北方的叫法不同,但大家卻難得的一致認可了它的美味,要知道南北兩派的吃貨們已經為了“鹹甜湯圓、鹹甜粽子、鹹甜豆腐腦”吵了很多年了,所以說它是南北味道之戰的“終結者”,一點也不為過。

這個味道,單單隻用“認可”形容恐怕還不夠,畢竟能代表南北兩地飲食文化的美食老字號們也都專門為它推出了長線產品。上海的罐頭老廠梅林,一款“四鮮烤麩罐頭”賣遍全國,哪裡有“梅林午餐肉”哪裡就可以看到“梅林四鮮烤麩”,這種銷售推廣待遇在除了午餐肉以外的其他產品上可真不多見;而在北京,賣“素什錦”賣得最好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北京稻香村,很多北京孩子都是吃著稻香村的素什錦長大的,外地的遊客在稻香村買特產,除了牛舌餅之外都還會再買一點素什錦嚐嚐鮮。

"

這道菜南北方人都愛吃,但叫法卻完全不同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前幾天小鍋給大家分享了“用吃火鍋的剩菜做出一桌美味”的文章,文章中有一道菜的問詢度很高,有好幾個朋友留言或者發私信給小鍋,大概意思都是說“這道菜很好吃,卻一直不知道名字,後來就一直沒再吃過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幾個條留言直擊我的內心,一模一樣的問題在幾年前也曾經困擾過我,這道菜並不是我的家鄉味道,在學會做它之前,我也只是在旅行中不經意的吃到過一兩次,當下覺得好吃卻也不知道名字,後來再想吃它的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檢索,直到有一次朋友給我送了一些自制的小菜嚐鮮,我才又再次吃到了這道菜,並對它有了更深的瞭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在南北方其實都有,只不過在不同的地區,人們對它的稱呼不盡相同。

在上海及周邊地區,這道菜被叫做【四喜烤麩】,是年節家宴上的常見菜餚,四喜烤麩這名字極討口彩,“烤麩”與“靠夫”諧音,寓意家中男丁能取得高就,而“四喜”就是指做這菜必不可少的“四鮮”食材,上海話“喜”和“鮮”同音,用“喜”字做菜名很吉利也更好聽。

而在北京地區,這道菜也是餐桌上的常客,它的北方名字聽起來很接地氣,也直白簡單,就叫做【素什錦】,除了與四喜烤麩同樣的“四鮮”食材之外,老北京的素什錦還可以添加一些腐竹,日常家庭餐桌上一道素什錦上桌,想吃什麼菜都能在這一盤裡找到,鹹鮮微甜的味道很討人喜歡。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在我國,很少能有一道菜可以把南北口味高度統一,這道菜雖然在南北方的叫法不同,但大家卻難得的一致認可了它的美味,要知道南北兩派的吃貨們已經為了“鹹甜湯圓、鹹甜粽子、鹹甜豆腐腦”吵了很多年了,所以說它是南北味道之戰的“終結者”,一點也不為過。

這個味道,單單隻用“認可”形容恐怕還不夠,畢竟能代表南北兩地飲食文化的美食老字號們也都專門為它推出了長線產品。上海的罐頭老廠梅林,一款“四鮮烤麩罐頭”賣遍全國,哪裡有“梅林午餐肉”哪裡就可以看到“梅林四鮮烤麩”,這種銷售推廣待遇在除了午餐肉以外的其他產品上可真不多見;而在北京,賣“素什錦”賣得最好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北京稻香村,很多北京孩子都是吃著稻香村的素什錦長大的,外地的遊客在稻香村買特產,除了牛舌餅之外都還會再買一點素什錦嚐嚐鮮。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掌握四個關鍵步驟,美味自己在家也能做

這道菜能得到南北吃貨們的一致認可,跟它本身的味道不無關係,“北人好鹹、南人好甜”這是我們對南北口味的一貫認知,而這道菜就完全打破了“甜鹹口味”的界限,它的味道是鹹鮮中帶著甜味,麵筋如蜂窩般的孔洞吸滿了濃郁的醬汁,一口咬下去湯汁瞬間在口腔裡迸發,再搭配口感豐富的各色配菜,真是好吃的讓人停不下口!

"

這道菜南北方人都愛吃,但叫法卻完全不同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前幾天小鍋給大家分享了“用吃火鍋的剩菜做出一桌美味”的文章,文章中有一道菜的問詢度很高,有好幾個朋友留言或者發私信給小鍋,大概意思都是說“這道菜很好吃,卻一直不知道名字,後來就一直沒再吃過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幾個條留言直擊我的內心,一模一樣的問題在幾年前也曾經困擾過我,這道菜並不是我的家鄉味道,在學會做它之前,我也只是在旅行中不經意的吃到過一兩次,當下覺得好吃卻也不知道名字,後來再想吃它的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檢索,直到有一次朋友給我送了一些自制的小菜嚐鮮,我才又再次吃到了這道菜,並對它有了更深的瞭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在南北方其實都有,只不過在不同的地區,人們對它的稱呼不盡相同。

在上海及周邊地區,這道菜被叫做【四喜烤麩】,是年節家宴上的常見菜餚,四喜烤麩這名字極討口彩,“烤麩”與“靠夫”諧音,寓意家中男丁能取得高就,而“四喜”就是指做這菜必不可少的“四鮮”食材,上海話“喜”和“鮮”同音,用“喜”字做菜名很吉利也更好聽。

而在北京地區,這道菜也是餐桌上的常客,它的北方名字聽起來很接地氣,也直白簡單,就叫做【素什錦】,除了與四喜烤麩同樣的“四鮮”食材之外,老北京的素什錦還可以添加一些腐竹,日常家庭餐桌上一道素什錦上桌,想吃什麼菜都能在這一盤裡找到,鹹鮮微甜的味道很討人喜歡。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在我國,很少能有一道菜可以把南北口味高度統一,這道菜雖然在南北方的叫法不同,但大家卻難得的一致認可了它的美味,要知道南北兩派的吃貨們已經為了“鹹甜湯圓、鹹甜粽子、鹹甜豆腐腦”吵了很多年了,所以說它是南北味道之戰的“終結者”,一點也不為過。

這個味道,單單隻用“認可”形容恐怕還不夠,畢竟能代表南北兩地飲食文化的美食老字號們也都專門為它推出了長線產品。上海的罐頭老廠梅林,一款“四鮮烤麩罐頭”賣遍全國,哪裡有“梅林午餐肉”哪裡就可以看到“梅林四鮮烤麩”,這種銷售推廣待遇在除了午餐肉以外的其他產品上可真不多見;而在北京,賣“素什錦”賣得最好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北京稻香村,很多北京孩子都是吃著稻香村的素什錦長大的,外地的遊客在稻香村買特產,除了牛舌餅之外都還會再買一點素什錦嚐嚐鮮。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掌握四個關鍵步驟,美味自己在家也能做

這道菜能得到南北吃貨們的一致認可,跟它本身的味道不無關係,“北人好鹹、南人好甜”這是我們對南北口味的一貫認知,而這道菜就完全打破了“甜鹹口味”的界限,它的味道是鹹鮮中帶著甜味,麵筋如蜂窩般的孔洞吸滿了濃郁的醬汁,一口咬下去湯汁瞬間在口腔裡迸發,再搭配口感豐富的各色配菜,真是好吃的讓人停不下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好吃但卻並不複雜,只要掌握其中的四個關鍵步驟,自己在家就能做,下面就和小鍋一起來看看這道菜的製作方法吧!

【食材準備】:

麵筋(鮮)200克、幹木耳20克、幹香菇20克、幹黃花菜20克、花生米30克、冬筍30克、鹽2克、料酒1勺、生抽2勺、老抽1勺、蠔油1勺、蜂蜜2勺

【製作步驟】:

一、食材選擇:麵筋是製作這道菜的主料,輔料則以“四鮮”乾貨為主,傳統做法裡這些食材全都得在賣乾貨的商鋪裡購買,而現在我們則可以很容易的在超市買到新鮮麵筋,這樣就省去了泡發麵筋的步驟,不過輔料的選擇還是需要以乾貨為主,這樣才能做出令人垂涎的鹹鮮味道。

"

這道菜南北方人都愛吃,但叫法卻完全不同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前幾天小鍋給大家分享了“用吃火鍋的剩菜做出一桌美味”的文章,文章中有一道菜的問詢度很高,有好幾個朋友留言或者發私信給小鍋,大概意思都是說“這道菜很好吃,卻一直不知道名字,後來就一直沒再吃過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幾個條留言直擊我的內心,一模一樣的問題在幾年前也曾經困擾過我,這道菜並不是我的家鄉味道,在學會做它之前,我也只是在旅行中不經意的吃到過一兩次,當下覺得好吃卻也不知道名字,後來再想吃它的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檢索,直到有一次朋友給我送了一些自制的小菜嚐鮮,我才又再次吃到了這道菜,並對它有了更深的瞭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在南北方其實都有,只不過在不同的地區,人們對它的稱呼不盡相同。

在上海及周邊地區,這道菜被叫做【四喜烤麩】,是年節家宴上的常見菜餚,四喜烤麩這名字極討口彩,“烤麩”與“靠夫”諧音,寓意家中男丁能取得高就,而“四喜”就是指做這菜必不可少的“四鮮”食材,上海話“喜”和“鮮”同音,用“喜”字做菜名很吉利也更好聽。

而在北京地區,這道菜也是餐桌上的常客,它的北方名字聽起來很接地氣,也直白簡單,就叫做【素什錦】,除了與四喜烤麩同樣的“四鮮”食材之外,老北京的素什錦還可以添加一些腐竹,日常家庭餐桌上一道素什錦上桌,想吃什麼菜都能在這一盤裡找到,鹹鮮微甜的味道很討人喜歡。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在我國,很少能有一道菜可以把南北口味高度統一,這道菜雖然在南北方的叫法不同,但大家卻難得的一致認可了它的美味,要知道南北兩派的吃貨們已經為了“鹹甜湯圓、鹹甜粽子、鹹甜豆腐腦”吵了很多年了,所以說它是南北味道之戰的“終結者”,一點也不為過。

這個味道,單單隻用“認可”形容恐怕還不夠,畢竟能代表南北兩地飲食文化的美食老字號們也都專門為它推出了長線產品。上海的罐頭老廠梅林,一款“四鮮烤麩罐頭”賣遍全國,哪裡有“梅林午餐肉”哪裡就可以看到“梅林四鮮烤麩”,這種銷售推廣待遇在除了午餐肉以外的其他產品上可真不多見;而在北京,賣“素什錦”賣得最好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北京稻香村,很多北京孩子都是吃著稻香村的素什錦長大的,外地的遊客在稻香村買特產,除了牛舌餅之外都還會再買一點素什錦嚐嚐鮮。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掌握四個關鍵步驟,美味自己在家也能做

這道菜能得到南北吃貨們的一致認可,跟它本身的味道不無關係,“北人好鹹、南人好甜”這是我們對南北口味的一貫認知,而這道菜就完全打破了“甜鹹口味”的界限,它的味道是鹹鮮中帶著甜味,麵筋如蜂窩般的孔洞吸滿了濃郁的醬汁,一口咬下去湯汁瞬間在口腔裡迸發,再搭配口感豐富的各色配菜,真是好吃的讓人停不下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好吃但卻並不複雜,只要掌握其中的四個關鍵步驟,自己在家就能做,下面就和小鍋一起來看看這道菜的製作方法吧!

【食材準備】:

麵筋(鮮)200克、幹木耳20克、幹香菇20克、幹黃花菜20克、花生米30克、冬筍30克、鹽2克、料酒1勺、生抽2勺、老抽1勺、蠔油1勺、蜂蜜2勺

【製作步驟】:

一、食材選擇:麵筋是製作這道菜的主料,輔料則以“四鮮”乾貨為主,傳統做法裡這些食材全都得在賣乾貨的商鋪裡購買,而現在我們則可以很容易的在超市買到新鮮麵筋,這樣就省去了泡發麵筋的步驟,不過輔料的選擇還是需要以乾貨為主,這樣才能做出令人垂涎的鹹鮮味道。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二、去除麵筋異味:新鮮麵筋仔細聞會有一些酸酸的味道,這個味道如果不去除會影響整道菜的風味,想要去除麵筋的異味辦法也十分簡單,燒熱少許清水,加入適量鹽和料酒,將麵筋放進滾水中燙煮一兩分鐘,燙煮好的麵筋再放入涼開水中反覆抓捏兩三遍,這樣麵筋的異味就會被完全處理乾淨了。

"

這道菜南北方人都愛吃,但叫法卻完全不同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前幾天小鍋給大家分享了“用吃火鍋的剩菜做出一桌美味”的文章,文章中有一道菜的問詢度很高,有好幾個朋友留言或者發私信給小鍋,大概意思都是說“這道菜很好吃,卻一直不知道名字,後來就一直沒再吃過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幾個條留言直擊我的內心,一模一樣的問題在幾年前也曾經困擾過我,這道菜並不是我的家鄉味道,在學會做它之前,我也只是在旅行中不經意的吃到過一兩次,當下覺得好吃卻也不知道名字,後來再想吃它的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檢索,直到有一次朋友給我送了一些自制的小菜嚐鮮,我才又再次吃到了這道菜,並對它有了更深的瞭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在南北方其實都有,只不過在不同的地區,人們對它的稱呼不盡相同。

在上海及周邊地區,這道菜被叫做【四喜烤麩】,是年節家宴上的常見菜餚,四喜烤麩這名字極討口彩,“烤麩”與“靠夫”諧音,寓意家中男丁能取得高就,而“四喜”就是指做這菜必不可少的“四鮮”食材,上海話“喜”和“鮮”同音,用“喜”字做菜名很吉利也更好聽。

而在北京地區,這道菜也是餐桌上的常客,它的北方名字聽起來很接地氣,也直白簡單,就叫做【素什錦】,除了與四喜烤麩同樣的“四鮮”食材之外,老北京的素什錦還可以添加一些腐竹,日常家庭餐桌上一道素什錦上桌,想吃什麼菜都能在這一盤裡找到,鹹鮮微甜的味道很討人喜歡。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在我國,很少能有一道菜可以把南北口味高度統一,這道菜雖然在南北方的叫法不同,但大家卻難得的一致認可了它的美味,要知道南北兩派的吃貨們已經為了“鹹甜湯圓、鹹甜粽子、鹹甜豆腐腦”吵了很多年了,所以說它是南北味道之戰的“終結者”,一點也不為過。

這個味道,單單隻用“認可”形容恐怕還不夠,畢竟能代表南北兩地飲食文化的美食老字號們也都專門為它推出了長線產品。上海的罐頭老廠梅林,一款“四鮮烤麩罐頭”賣遍全國,哪裡有“梅林午餐肉”哪裡就可以看到“梅林四鮮烤麩”,這種銷售推廣待遇在除了午餐肉以外的其他產品上可真不多見;而在北京,賣“素什錦”賣得最好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北京稻香村,很多北京孩子都是吃著稻香村的素什錦長大的,外地的遊客在稻香村買特產,除了牛舌餅之外都還會再買一點素什錦嚐嚐鮮。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掌握四個關鍵步驟,美味自己在家也能做

這道菜能得到南北吃貨們的一致認可,跟它本身的味道不無關係,“北人好鹹、南人好甜”這是我們對南北口味的一貫認知,而這道菜就完全打破了“甜鹹口味”的界限,它的味道是鹹鮮中帶著甜味,麵筋如蜂窩般的孔洞吸滿了濃郁的醬汁,一口咬下去湯汁瞬間在口腔裡迸發,再搭配口感豐富的各色配菜,真是好吃的讓人停不下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好吃但卻並不複雜,只要掌握其中的四個關鍵步驟,自己在家就能做,下面就和小鍋一起來看看這道菜的製作方法吧!

【食材準備】:

麵筋(鮮)200克、幹木耳20克、幹香菇20克、幹黃花菜20克、花生米30克、冬筍30克、鹽2克、料酒1勺、生抽2勺、老抽1勺、蠔油1勺、蜂蜜2勺

【製作步驟】:

一、食材選擇:麵筋是製作這道菜的主料,輔料則以“四鮮”乾貨為主,傳統做法裡這些食材全都得在賣乾貨的商鋪裡購買,而現在我們則可以很容易的在超市買到新鮮麵筋,這樣就省去了泡發麵筋的步驟,不過輔料的選擇還是需要以乾貨為主,這樣才能做出令人垂涎的鹹鮮味道。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二、去除麵筋異味:新鮮麵筋仔細聞會有一些酸酸的味道,這個味道如果不去除會影響整道菜的風味,想要去除麵筋的異味辦法也十分簡單,燒熱少許清水,加入適量鹽和料酒,將麵筋放進滾水中燙煮一兩分鐘,燙煮好的麵筋再放入涼開水中反覆抓捏兩三遍,這樣麵筋的異味就會被完全處理乾淨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三、食材處理:這道菜用到的輔料以乾貨為主,所以泡發乾貨是製作這道菜時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幹香菇、幹木耳、幹黃花菜都需要用清水泡發。泡發乾貨如果時間充裕,可以提前用冷開水浸泡,這樣泡發食材雖然時間較長,但卻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食材的鮮味;如果想要乾貨儘快泡發,也可以用開水直接浸泡,這樣泡發的食材會流失掉一部分鮮味,但卻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除了乾貨之外,花生米也需要提前處理,用清水煮10-15分鐘左右,就可以撈出備用。

煮好的麵筋切成小方塊,木耳切成小朵,黃花菜切掉老根,香菇對半切開,冬筍切成小薄片,這樣所有食材就處理好了。

"

這道菜南北方人都愛吃,但叫法卻完全不同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前幾天小鍋給大家分享了“用吃火鍋的剩菜做出一桌美味”的文章,文章中有一道菜的問詢度很高,有好幾個朋友留言或者發私信給小鍋,大概意思都是說“這道菜很好吃,卻一直不知道名字,後來就一直沒再吃過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幾個條留言直擊我的內心,一模一樣的問題在幾年前也曾經困擾過我,這道菜並不是我的家鄉味道,在學會做它之前,我也只是在旅行中不經意的吃到過一兩次,當下覺得好吃卻也不知道名字,後來再想吃它的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檢索,直到有一次朋友給我送了一些自制的小菜嚐鮮,我才又再次吃到了這道菜,並對它有了更深的瞭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在南北方其實都有,只不過在不同的地區,人們對它的稱呼不盡相同。

在上海及周邊地區,這道菜被叫做【四喜烤麩】,是年節家宴上的常見菜餚,四喜烤麩這名字極討口彩,“烤麩”與“靠夫”諧音,寓意家中男丁能取得高就,而“四喜”就是指做這菜必不可少的“四鮮”食材,上海話“喜”和“鮮”同音,用“喜”字做菜名很吉利也更好聽。

而在北京地區,這道菜也是餐桌上的常客,它的北方名字聽起來很接地氣,也直白簡單,就叫做【素什錦】,除了與四喜烤麩同樣的“四鮮”食材之外,老北京的素什錦還可以添加一些腐竹,日常家庭餐桌上一道素什錦上桌,想吃什麼菜都能在這一盤裡找到,鹹鮮微甜的味道很討人喜歡。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在我國,很少能有一道菜可以把南北口味高度統一,這道菜雖然在南北方的叫法不同,但大家卻難得的一致認可了它的美味,要知道南北兩派的吃貨們已經為了“鹹甜湯圓、鹹甜粽子、鹹甜豆腐腦”吵了很多年了,所以說它是南北味道之戰的“終結者”,一點也不為過。

這個味道,單單隻用“認可”形容恐怕還不夠,畢竟能代表南北兩地飲食文化的美食老字號們也都專門為它推出了長線產品。上海的罐頭老廠梅林,一款“四鮮烤麩罐頭”賣遍全國,哪裡有“梅林午餐肉”哪裡就可以看到“梅林四鮮烤麩”,這種銷售推廣待遇在除了午餐肉以外的其他產品上可真不多見;而在北京,賣“素什錦”賣得最好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北京稻香村,很多北京孩子都是吃著稻香村的素什錦長大的,外地的遊客在稻香村買特產,除了牛舌餅之外都還會再買一點素什錦嚐嚐鮮。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掌握四個關鍵步驟,美味自己在家也能做

這道菜能得到南北吃貨們的一致認可,跟它本身的味道不無關係,“北人好鹹、南人好甜”這是我們對南北口味的一貫認知,而這道菜就完全打破了“甜鹹口味”的界限,它的味道是鹹鮮中帶著甜味,麵筋如蜂窩般的孔洞吸滿了濃郁的醬汁,一口咬下去湯汁瞬間在口腔裡迸發,再搭配口感豐富的各色配菜,真是好吃的讓人停不下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好吃但卻並不複雜,只要掌握其中的四個關鍵步驟,自己在家就能做,下面就和小鍋一起來看看這道菜的製作方法吧!

【食材準備】:

麵筋(鮮)200克、幹木耳20克、幹香菇20克、幹黃花菜20克、花生米30克、冬筍30克、鹽2克、料酒1勺、生抽2勺、老抽1勺、蠔油1勺、蜂蜜2勺

【製作步驟】:

一、食材選擇:麵筋是製作這道菜的主料,輔料則以“四鮮”乾貨為主,傳統做法裡這些食材全都得在賣乾貨的商鋪裡購買,而現在我們則可以很容易的在超市買到新鮮麵筋,這樣就省去了泡發麵筋的步驟,不過輔料的選擇還是需要以乾貨為主,這樣才能做出令人垂涎的鹹鮮味道。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二、去除麵筋異味:新鮮麵筋仔細聞會有一些酸酸的味道,這個味道如果不去除會影響整道菜的風味,想要去除麵筋的異味辦法也十分簡單,燒熱少許清水,加入適量鹽和料酒,將麵筋放進滾水中燙煮一兩分鐘,燙煮好的麵筋再放入涼開水中反覆抓捏兩三遍,這樣麵筋的異味就會被完全處理乾淨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三、食材處理:這道菜用到的輔料以乾貨為主,所以泡發乾貨是製作這道菜時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幹香菇、幹木耳、幹黃花菜都需要用清水泡發。泡發乾貨如果時間充裕,可以提前用冷開水浸泡,這樣泡發食材雖然時間較長,但卻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食材的鮮味;如果想要乾貨儘快泡發,也可以用開水直接浸泡,這樣泡發的食材會流失掉一部分鮮味,但卻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除了乾貨之外,花生米也需要提前處理,用清水煮10-15分鐘左右,就可以撈出備用。

煮好的麵筋切成小方塊,木耳切成小朵,黃花菜切掉老根,香菇對半切開,冬筍切成小薄片,這樣所有食材就處理好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四、炒制:這道菜炒制過程相對比較簡單,只需要按照步驟一步步操作即可,首先在鍋中燒熱少許油,倒入麵筋塊,小火翻炒,儘量的把麵筋的水分炒幹,炒幹水分的麵筋才能更好的吸收輔料的鮮味和醬汁的鮮甜。

"

這道菜南北方人都愛吃,但叫法卻完全不同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前幾天小鍋給大家分享了“用吃火鍋的剩菜做出一桌美味”的文章,文章中有一道菜的問詢度很高,有好幾個朋友留言或者發私信給小鍋,大概意思都是說“這道菜很好吃,卻一直不知道名字,後來就一直沒再吃過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幾個條留言直擊我的內心,一模一樣的問題在幾年前也曾經困擾過我,這道菜並不是我的家鄉味道,在學會做它之前,我也只是在旅行中不經意的吃到過一兩次,當下覺得好吃卻也不知道名字,後來再想吃它的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檢索,直到有一次朋友給我送了一些自制的小菜嚐鮮,我才又再次吃到了這道菜,並對它有了更深的瞭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在南北方其實都有,只不過在不同的地區,人們對它的稱呼不盡相同。

在上海及周邊地區,這道菜被叫做【四喜烤麩】,是年節家宴上的常見菜餚,四喜烤麩這名字極討口彩,“烤麩”與“靠夫”諧音,寓意家中男丁能取得高就,而“四喜”就是指做這菜必不可少的“四鮮”食材,上海話“喜”和“鮮”同音,用“喜”字做菜名很吉利也更好聽。

而在北京地區,這道菜也是餐桌上的常客,它的北方名字聽起來很接地氣,也直白簡單,就叫做【素什錦】,除了與四喜烤麩同樣的“四鮮”食材之外,老北京的素什錦還可以添加一些腐竹,日常家庭餐桌上一道素什錦上桌,想吃什麼菜都能在這一盤裡找到,鹹鮮微甜的味道很討人喜歡。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在我國,很少能有一道菜可以把南北口味高度統一,這道菜雖然在南北方的叫法不同,但大家卻難得的一致認可了它的美味,要知道南北兩派的吃貨們已經為了“鹹甜湯圓、鹹甜粽子、鹹甜豆腐腦”吵了很多年了,所以說它是南北味道之戰的“終結者”,一點也不為過。

這個味道,單單隻用“認可”形容恐怕還不夠,畢竟能代表南北兩地飲食文化的美食老字號們也都專門為它推出了長線產品。上海的罐頭老廠梅林,一款“四鮮烤麩罐頭”賣遍全國,哪裡有“梅林午餐肉”哪裡就可以看到“梅林四鮮烤麩”,這種銷售推廣待遇在除了午餐肉以外的其他產品上可真不多見;而在北京,賣“素什錦”賣得最好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北京稻香村,很多北京孩子都是吃著稻香村的素什錦長大的,外地的遊客在稻香村買特產,除了牛舌餅之外都還會再買一點素什錦嚐嚐鮮。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掌握四個關鍵步驟,美味自己在家也能做

這道菜能得到南北吃貨們的一致認可,跟它本身的味道不無關係,“北人好鹹、南人好甜”這是我們對南北口味的一貫認知,而這道菜就完全打破了“甜鹹口味”的界限,它的味道是鹹鮮中帶著甜味,麵筋如蜂窩般的孔洞吸滿了濃郁的醬汁,一口咬下去湯汁瞬間在口腔裡迸發,再搭配口感豐富的各色配菜,真是好吃的讓人停不下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好吃但卻並不複雜,只要掌握其中的四個關鍵步驟,自己在家就能做,下面就和小鍋一起來看看這道菜的製作方法吧!

【食材準備】:

麵筋(鮮)200克、幹木耳20克、幹香菇20克、幹黃花菜20克、花生米30克、冬筍30克、鹽2克、料酒1勺、生抽2勺、老抽1勺、蠔油1勺、蜂蜜2勺

【製作步驟】:

一、食材選擇:麵筋是製作這道菜的主料,輔料則以“四鮮”乾貨為主,傳統做法裡這些食材全都得在賣乾貨的商鋪裡購買,而現在我們則可以很容易的在超市買到新鮮麵筋,這樣就省去了泡發麵筋的步驟,不過輔料的選擇還是需要以乾貨為主,這樣才能做出令人垂涎的鹹鮮味道。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二、去除麵筋異味:新鮮麵筋仔細聞會有一些酸酸的味道,這個味道如果不去除會影響整道菜的風味,想要去除麵筋的異味辦法也十分簡單,燒熱少許清水,加入適量鹽和料酒,將麵筋放進滾水中燙煮一兩分鐘,燙煮好的麵筋再放入涼開水中反覆抓捏兩三遍,這樣麵筋的異味就會被完全處理乾淨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三、食材處理:這道菜用到的輔料以乾貨為主,所以泡發乾貨是製作這道菜時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幹香菇、幹木耳、幹黃花菜都需要用清水泡發。泡發乾貨如果時間充裕,可以提前用冷開水浸泡,這樣泡發食材雖然時間較長,但卻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食材的鮮味;如果想要乾貨儘快泡發,也可以用開水直接浸泡,這樣泡發的食材會流失掉一部分鮮味,但卻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除了乾貨之外,花生米也需要提前處理,用清水煮10-15分鐘左右,就可以撈出備用。

煮好的麵筋切成小方塊,木耳切成小朵,黃花菜切掉老根,香菇對半切開,冬筍切成小薄片,這樣所有食材就處理好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四、炒制:這道菜炒制過程相對比較簡單,只需要按照步驟一步步操作即可,首先在鍋中燒熱少許油,倒入麵筋塊,小火翻炒,儘量的把麵筋的水分炒幹,炒幹水分的麵筋才能更好的吸收輔料的鮮味和醬汁的鮮甜。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麵筋炒到微微發黃,倒入香菇一起翻炒,香菇的味道比較濃郁,多炒一會可以激發它更多的鮮味。

"

這道菜南北方人都愛吃,但叫法卻完全不同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前幾天小鍋給大家分享了“用吃火鍋的剩菜做出一桌美味”的文章,文章中有一道菜的問詢度很高,有好幾個朋友留言或者發私信給小鍋,大概意思都是說“這道菜很好吃,卻一直不知道名字,後來就一直沒再吃過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幾個條留言直擊我的內心,一模一樣的問題在幾年前也曾經困擾過我,這道菜並不是我的家鄉味道,在學會做它之前,我也只是在旅行中不經意的吃到過一兩次,當下覺得好吃卻也不知道名字,後來再想吃它的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檢索,直到有一次朋友給我送了一些自制的小菜嚐鮮,我才又再次吃到了這道菜,並對它有了更深的瞭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在南北方其實都有,只不過在不同的地區,人們對它的稱呼不盡相同。

在上海及周邊地區,這道菜被叫做【四喜烤麩】,是年節家宴上的常見菜餚,四喜烤麩這名字極討口彩,“烤麩”與“靠夫”諧音,寓意家中男丁能取得高就,而“四喜”就是指做這菜必不可少的“四鮮”食材,上海話“喜”和“鮮”同音,用“喜”字做菜名很吉利也更好聽。

而在北京地區,這道菜也是餐桌上的常客,它的北方名字聽起來很接地氣,也直白簡單,就叫做【素什錦】,除了與四喜烤麩同樣的“四鮮”食材之外,老北京的素什錦還可以添加一些腐竹,日常家庭餐桌上一道素什錦上桌,想吃什麼菜都能在這一盤裡找到,鹹鮮微甜的味道很討人喜歡。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在我國,很少能有一道菜可以把南北口味高度統一,這道菜雖然在南北方的叫法不同,但大家卻難得的一致認可了它的美味,要知道南北兩派的吃貨們已經為了“鹹甜湯圓、鹹甜粽子、鹹甜豆腐腦”吵了很多年了,所以說它是南北味道之戰的“終結者”,一點也不為過。

這個味道,單單隻用“認可”形容恐怕還不夠,畢竟能代表南北兩地飲食文化的美食老字號們也都專門為它推出了長線產品。上海的罐頭老廠梅林,一款“四鮮烤麩罐頭”賣遍全國,哪裡有“梅林午餐肉”哪裡就可以看到“梅林四鮮烤麩”,這種銷售推廣待遇在除了午餐肉以外的其他產品上可真不多見;而在北京,賣“素什錦”賣得最好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北京稻香村,很多北京孩子都是吃著稻香村的素什錦長大的,外地的遊客在稻香村買特產,除了牛舌餅之外都還會再買一點素什錦嚐嚐鮮。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掌握四個關鍵步驟,美味自己在家也能做

這道菜能得到南北吃貨們的一致認可,跟它本身的味道不無關係,“北人好鹹、南人好甜”這是我們對南北口味的一貫認知,而這道菜就完全打破了“甜鹹口味”的界限,它的味道是鹹鮮中帶著甜味,麵筋如蜂窩般的孔洞吸滿了濃郁的醬汁,一口咬下去湯汁瞬間在口腔裡迸發,再搭配口感豐富的各色配菜,真是好吃的讓人停不下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好吃但卻並不複雜,只要掌握其中的四個關鍵步驟,自己在家就能做,下面就和小鍋一起來看看這道菜的製作方法吧!

【食材準備】:

麵筋(鮮)200克、幹木耳20克、幹香菇20克、幹黃花菜20克、花生米30克、冬筍30克、鹽2克、料酒1勺、生抽2勺、老抽1勺、蠔油1勺、蜂蜜2勺

【製作步驟】:

一、食材選擇:麵筋是製作這道菜的主料,輔料則以“四鮮”乾貨為主,傳統做法裡這些食材全都得在賣乾貨的商鋪裡購買,而現在我們則可以很容易的在超市買到新鮮麵筋,這樣就省去了泡發麵筋的步驟,不過輔料的選擇還是需要以乾貨為主,這樣才能做出令人垂涎的鹹鮮味道。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二、去除麵筋異味:新鮮麵筋仔細聞會有一些酸酸的味道,這個味道如果不去除會影響整道菜的風味,想要去除麵筋的異味辦法也十分簡單,燒熱少許清水,加入適量鹽和料酒,將麵筋放進滾水中燙煮一兩分鐘,燙煮好的麵筋再放入涼開水中反覆抓捏兩三遍,這樣麵筋的異味就會被完全處理乾淨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三、食材處理:這道菜用到的輔料以乾貨為主,所以泡發乾貨是製作這道菜時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幹香菇、幹木耳、幹黃花菜都需要用清水泡發。泡發乾貨如果時間充裕,可以提前用冷開水浸泡,這樣泡發食材雖然時間較長,但卻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食材的鮮味;如果想要乾貨儘快泡發,也可以用開水直接浸泡,這樣泡發的食材會流失掉一部分鮮味,但卻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除了乾貨之外,花生米也需要提前處理,用清水煮10-15分鐘左右,就可以撈出備用。

煮好的麵筋切成小方塊,木耳切成小朵,黃花菜切掉老根,香菇對半切開,冬筍切成小薄片,這樣所有食材就處理好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四、炒制:這道菜炒制過程相對比較簡單,只需要按照步驟一步步操作即可,首先在鍋中燒熱少許油,倒入麵筋塊,小火翻炒,儘量的把麵筋的水分炒幹,炒幹水分的麵筋才能更好的吸收輔料的鮮味和醬汁的鮮甜。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麵筋炒到微微發黃,倒入香菇一起翻炒,香菇的味道比較濃郁,多炒一會可以激發它更多的鮮味。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聞到香菇的鮮味,就可以倒入木耳、黃花菜和冬筍,木耳在炒制時很容易炸油,繞著鍋邊淋少許清水,可以很有效的減少油花飛濺。

"

這道菜南北方人都愛吃,但叫法卻完全不同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前幾天小鍋給大家分享了“用吃火鍋的剩菜做出一桌美味”的文章,文章中有一道菜的問詢度很高,有好幾個朋友留言或者發私信給小鍋,大概意思都是說“這道菜很好吃,卻一直不知道名字,後來就一直沒再吃過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幾個條留言直擊我的內心,一模一樣的問題在幾年前也曾經困擾過我,這道菜並不是我的家鄉味道,在學會做它之前,我也只是在旅行中不經意的吃到過一兩次,當下覺得好吃卻也不知道名字,後來再想吃它的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檢索,直到有一次朋友給我送了一些自制的小菜嚐鮮,我才又再次吃到了這道菜,並對它有了更深的瞭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在南北方其實都有,只不過在不同的地區,人們對它的稱呼不盡相同。

在上海及周邊地區,這道菜被叫做【四喜烤麩】,是年節家宴上的常見菜餚,四喜烤麩這名字極討口彩,“烤麩”與“靠夫”諧音,寓意家中男丁能取得高就,而“四喜”就是指做這菜必不可少的“四鮮”食材,上海話“喜”和“鮮”同音,用“喜”字做菜名很吉利也更好聽。

而在北京地區,這道菜也是餐桌上的常客,它的北方名字聽起來很接地氣,也直白簡單,就叫做【素什錦】,除了與四喜烤麩同樣的“四鮮”食材之外,老北京的素什錦還可以添加一些腐竹,日常家庭餐桌上一道素什錦上桌,想吃什麼菜都能在這一盤裡找到,鹹鮮微甜的味道很討人喜歡。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在我國,很少能有一道菜可以把南北口味高度統一,這道菜雖然在南北方的叫法不同,但大家卻難得的一致認可了它的美味,要知道南北兩派的吃貨們已經為了“鹹甜湯圓、鹹甜粽子、鹹甜豆腐腦”吵了很多年了,所以說它是南北味道之戰的“終結者”,一點也不為過。

這個味道,單單隻用“認可”形容恐怕還不夠,畢竟能代表南北兩地飲食文化的美食老字號們也都專門為它推出了長線產品。上海的罐頭老廠梅林,一款“四鮮烤麩罐頭”賣遍全國,哪裡有“梅林午餐肉”哪裡就可以看到“梅林四鮮烤麩”,這種銷售推廣待遇在除了午餐肉以外的其他產品上可真不多見;而在北京,賣“素什錦”賣得最好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北京稻香村,很多北京孩子都是吃著稻香村的素什錦長大的,外地的遊客在稻香村買特產,除了牛舌餅之外都還會再買一點素什錦嚐嚐鮮。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掌握四個關鍵步驟,美味自己在家也能做

這道菜能得到南北吃貨們的一致認可,跟它本身的味道不無關係,“北人好鹹、南人好甜”這是我們對南北口味的一貫認知,而這道菜就完全打破了“甜鹹口味”的界限,它的味道是鹹鮮中帶著甜味,麵筋如蜂窩般的孔洞吸滿了濃郁的醬汁,一口咬下去湯汁瞬間在口腔裡迸發,再搭配口感豐富的各色配菜,真是好吃的讓人停不下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好吃但卻並不複雜,只要掌握其中的四個關鍵步驟,自己在家就能做,下面就和小鍋一起來看看這道菜的製作方法吧!

【食材準備】:

麵筋(鮮)200克、幹木耳20克、幹香菇20克、幹黃花菜20克、花生米30克、冬筍30克、鹽2克、料酒1勺、生抽2勺、老抽1勺、蠔油1勺、蜂蜜2勺

【製作步驟】:

一、食材選擇:麵筋是製作這道菜的主料,輔料則以“四鮮”乾貨為主,傳統做法裡這些食材全都得在賣乾貨的商鋪裡購買,而現在我們則可以很容易的在超市買到新鮮麵筋,這樣就省去了泡發麵筋的步驟,不過輔料的選擇還是需要以乾貨為主,這樣才能做出令人垂涎的鹹鮮味道。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二、去除麵筋異味:新鮮麵筋仔細聞會有一些酸酸的味道,這個味道如果不去除會影響整道菜的風味,想要去除麵筋的異味辦法也十分簡單,燒熱少許清水,加入適量鹽和料酒,將麵筋放進滾水中燙煮一兩分鐘,燙煮好的麵筋再放入涼開水中反覆抓捏兩三遍,這樣麵筋的異味就會被完全處理乾淨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三、食材處理:這道菜用到的輔料以乾貨為主,所以泡發乾貨是製作這道菜時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幹香菇、幹木耳、幹黃花菜都需要用清水泡發。泡發乾貨如果時間充裕,可以提前用冷開水浸泡,這樣泡發食材雖然時間較長,但卻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食材的鮮味;如果想要乾貨儘快泡發,也可以用開水直接浸泡,這樣泡發的食材會流失掉一部分鮮味,但卻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除了乾貨之外,花生米也需要提前處理,用清水煮10-15分鐘左右,就可以撈出備用。

煮好的麵筋切成小方塊,木耳切成小朵,黃花菜切掉老根,香菇對半切開,冬筍切成小薄片,這樣所有食材就處理好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四、炒制:這道菜炒制過程相對比較簡單,只需要按照步驟一步步操作即可,首先在鍋中燒熱少許油,倒入麵筋塊,小火翻炒,儘量的把麵筋的水分炒幹,炒幹水分的麵筋才能更好的吸收輔料的鮮味和醬汁的鮮甜。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麵筋炒到微微發黃,倒入香菇一起翻炒,香菇的味道比較濃郁,多炒一會可以激發它更多的鮮味。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聞到香菇的鮮味,就可以倒入木耳、黃花菜和冬筍,木耳在炒制時很容易炸油,繞著鍋邊淋少許清水,可以很有效的減少油花飛濺。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食材炒至八成熟,就開小火進行調味,在鍋中依次加入鹽、生抽、老抽、蠔油,用鍋鏟翻炒,使所有食材均勻的上色入味。

"

這道菜南北方人都愛吃,但叫法卻完全不同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前幾天小鍋給大家分享了“用吃火鍋的剩菜做出一桌美味”的文章,文章中有一道菜的問詢度很高,有好幾個朋友留言或者發私信給小鍋,大概意思都是說“這道菜很好吃,卻一直不知道名字,後來就一直沒再吃過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幾個條留言直擊我的內心,一模一樣的問題在幾年前也曾經困擾過我,這道菜並不是我的家鄉味道,在學會做它之前,我也只是在旅行中不經意的吃到過一兩次,當下覺得好吃卻也不知道名字,後來再想吃它的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檢索,直到有一次朋友給我送了一些自制的小菜嚐鮮,我才又再次吃到了這道菜,並對它有了更深的瞭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在南北方其實都有,只不過在不同的地區,人們對它的稱呼不盡相同。

在上海及周邊地區,這道菜被叫做【四喜烤麩】,是年節家宴上的常見菜餚,四喜烤麩這名字極討口彩,“烤麩”與“靠夫”諧音,寓意家中男丁能取得高就,而“四喜”就是指做這菜必不可少的“四鮮”食材,上海話“喜”和“鮮”同音,用“喜”字做菜名很吉利也更好聽。

而在北京地區,這道菜也是餐桌上的常客,它的北方名字聽起來很接地氣,也直白簡單,就叫做【素什錦】,除了與四喜烤麩同樣的“四鮮”食材之外,老北京的素什錦還可以添加一些腐竹,日常家庭餐桌上一道素什錦上桌,想吃什麼菜都能在這一盤裡找到,鹹鮮微甜的味道很討人喜歡。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在我國,很少能有一道菜可以把南北口味高度統一,這道菜雖然在南北方的叫法不同,但大家卻難得的一致認可了它的美味,要知道南北兩派的吃貨們已經為了“鹹甜湯圓、鹹甜粽子、鹹甜豆腐腦”吵了很多年了,所以說它是南北味道之戰的“終結者”,一點也不為過。

這個味道,單單隻用“認可”形容恐怕還不夠,畢竟能代表南北兩地飲食文化的美食老字號們也都專門為它推出了長線產品。上海的罐頭老廠梅林,一款“四鮮烤麩罐頭”賣遍全國,哪裡有“梅林午餐肉”哪裡就可以看到“梅林四鮮烤麩”,這種銷售推廣待遇在除了午餐肉以外的其他產品上可真不多見;而在北京,賣“素什錦”賣得最好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北京稻香村,很多北京孩子都是吃著稻香村的素什錦長大的,外地的遊客在稻香村買特產,除了牛舌餅之外都還會再買一點素什錦嚐嚐鮮。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掌握四個關鍵步驟,美味自己在家也能做

這道菜能得到南北吃貨們的一致認可,跟它本身的味道不無關係,“北人好鹹、南人好甜”這是我們對南北口味的一貫認知,而這道菜就完全打破了“甜鹹口味”的界限,它的味道是鹹鮮中帶著甜味,麵筋如蜂窩般的孔洞吸滿了濃郁的醬汁,一口咬下去湯汁瞬間在口腔裡迸發,再搭配口感豐富的各色配菜,真是好吃的讓人停不下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好吃但卻並不複雜,只要掌握其中的四個關鍵步驟,自己在家就能做,下面就和小鍋一起來看看這道菜的製作方法吧!

【食材準備】:

麵筋(鮮)200克、幹木耳20克、幹香菇20克、幹黃花菜20克、花生米30克、冬筍30克、鹽2克、料酒1勺、生抽2勺、老抽1勺、蠔油1勺、蜂蜜2勺

【製作步驟】:

一、食材選擇:麵筋是製作這道菜的主料,輔料則以“四鮮”乾貨為主,傳統做法裡這些食材全都得在賣乾貨的商鋪裡購買,而現在我們則可以很容易的在超市買到新鮮麵筋,這樣就省去了泡發麵筋的步驟,不過輔料的選擇還是需要以乾貨為主,這樣才能做出令人垂涎的鹹鮮味道。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二、去除麵筋異味:新鮮麵筋仔細聞會有一些酸酸的味道,這個味道如果不去除會影響整道菜的風味,想要去除麵筋的異味辦法也十分簡單,燒熱少許清水,加入適量鹽和料酒,將麵筋放進滾水中燙煮一兩分鐘,燙煮好的麵筋再放入涼開水中反覆抓捏兩三遍,這樣麵筋的異味就會被完全處理乾淨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三、食材處理:這道菜用到的輔料以乾貨為主,所以泡發乾貨是製作這道菜時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幹香菇、幹木耳、幹黃花菜都需要用清水泡發。泡發乾貨如果時間充裕,可以提前用冷開水浸泡,這樣泡發食材雖然時間較長,但卻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食材的鮮味;如果想要乾貨儘快泡發,也可以用開水直接浸泡,這樣泡發的食材會流失掉一部分鮮味,但卻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除了乾貨之外,花生米也需要提前處理,用清水煮10-15分鐘左右,就可以撈出備用。

煮好的麵筋切成小方塊,木耳切成小朵,黃花菜切掉老根,香菇對半切開,冬筍切成小薄片,這樣所有食材就處理好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四、炒制:這道菜炒制過程相對比較簡單,只需要按照步驟一步步操作即可,首先在鍋中燒熱少許油,倒入麵筋塊,小火翻炒,儘量的把麵筋的水分炒幹,炒幹水分的麵筋才能更好的吸收輔料的鮮味和醬汁的鮮甜。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麵筋炒到微微發黃,倒入香菇一起翻炒,香菇的味道比較濃郁,多炒一會可以激發它更多的鮮味。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聞到香菇的鮮味,就可以倒入木耳、黃花菜和冬筍,木耳在炒制時很容易炸油,繞著鍋邊淋少許清水,可以很有效的減少油花飛濺。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食材炒至八成熟,就開小火進行調味,在鍋中依次加入鹽、生抽、老抽、蠔油,用鍋鏟翻炒,使所有食材均勻的上色入味。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之後倒入煮好的花生米與其他食材一起兜炒均勻。

"

這道菜南北方人都愛吃,但叫法卻完全不同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前幾天小鍋給大家分享了“用吃火鍋的剩菜做出一桌美味”的文章,文章中有一道菜的問詢度很高,有好幾個朋友留言或者發私信給小鍋,大概意思都是說“這道菜很好吃,卻一直不知道名字,後來就一直沒再吃過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幾個條留言直擊我的內心,一模一樣的問題在幾年前也曾經困擾過我,這道菜並不是我的家鄉味道,在學會做它之前,我也只是在旅行中不經意的吃到過一兩次,當下覺得好吃卻也不知道名字,後來再想吃它的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檢索,直到有一次朋友給我送了一些自制的小菜嚐鮮,我才又再次吃到了這道菜,並對它有了更深的瞭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在南北方其實都有,只不過在不同的地區,人們對它的稱呼不盡相同。

在上海及周邊地區,這道菜被叫做【四喜烤麩】,是年節家宴上的常見菜餚,四喜烤麩這名字極討口彩,“烤麩”與“靠夫”諧音,寓意家中男丁能取得高就,而“四喜”就是指做這菜必不可少的“四鮮”食材,上海話“喜”和“鮮”同音,用“喜”字做菜名很吉利也更好聽。

而在北京地區,這道菜也是餐桌上的常客,它的北方名字聽起來很接地氣,也直白簡單,就叫做【素什錦】,除了與四喜烤麩同樣的“四鮮”食材之外,老北京的素什錦還可以添加一些腐竹,日常家庭餐桌上一道素什錦上桌,想吃什麼菜都能在這一盤裡找到,鹹鮮微甜的味道很討人喜歡。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在我國,很少能有一道菜可以把南北口味高度統一,這道菜雖然在南北方的叫法不同,但大家卻難得的一致認可了它的美味,要知道南北兩派的吃貨們已經為了“鹹甜湯圓、鹹甜粽子、鹹甜豆腐腦”吵了很多年了,所以說它是南北味道之戰的“終結者”,一點也不為過。

這個味道,單單隻用“認可”形容恐怕還不夠,畢竟能代表南北兩地飲食文化的美食老字號們也都專門為它推出了長線產品。上海的罐頭老廠梅林,一款“四鮮烤麩罐頭”賣遍全國,哪裡有“梅林午餐肉”哪裡就可以看到“梅林四鮮烤麩”,這種銷售推廣待遇在除了午餐肉以外的其他產品上可真不多見;而在北京,賣“素什錦”賣得最好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北京稻香村,很多北京孩子都是吃著稻香村的素什錦長大的,外地的遊客在稻香村買特產,除了牛舌餅之外都還會再買一點素什錦嚐嚐鮮。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掌握四個關鍵步驟,美味自己在家也能做

這道菜能得到南北吃貨們的一致認可,跟它本身的味道不無關係,“北人好鹹、南人好甜”這是我們對南北口味的一貫認知,而這道菜就完全打破了“甜鹹口味”的界限,它的味道是鹹鮮中帶著甜味,麵筋如蜂窩般的孔洞吸滿了濃郁的醬汁,一口咬下去湯汁瞬間在口腔裡迸發,再搭配口感豐富的各色配菜,真是好吃的讓人停不下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好吃但卻並不複雜,只要掌握其中的四個關鍵步驟,自己在家就能做,下面就和小鍋一起來看看這道菜的製作方法吧!

【食材準備】:

麵筋(鮮)200克、幹木耳20克、幹香菇20克、幹黃花菜20克、花生米30克、冬筍30克、鹽2克、料酒1勺、生抽2勺、老抽1勺、蠔油1勺、蜂蜜2勺

【製作步驟】:

一、食材選擇:麵筋是製作這道菜的主料,輔料則以“四鮮”乾貨為主,傳統做法裡這些食材全都得在賣乾貨的商鋪裡購買,而現在我們則可以很容易的在超市買到新鮮麵筋,這樣就省去了泡發麵筋的步驟,不過輔料的選擇還是需要以乾貨為主,這樣才能做出令人垂涎的鹹鮮味道。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二、去除麵筋異味:新鮮麵筋仔細聞會有一些酸酸的味道,這個味道如果不去除會影響整道菜的風味,想要去除麵筋的異味辦法也十分簡單,燒熱少許清水,加入適量鹽和料酒,將麵筋放進滾水中燙煮一兩分鐘,燙煮好的麵筋再放入涼開水中反覆抓捏兩三遍,這樣麵筋的異味就會被完全處理乾淨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三、食材處理:這道菜用到的輔料以乾貨為主,所以泡發乾貨是製作這道菜時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幹香菇、幹木耳、幹黃花菜都需要用清水泡發。泡發乾貨如果時間充裕,可以提前用冷開水浸泡,這樣泡發食材雖然時間較長,但卻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食材的鮮味;如果想要乾貨儘快泡發,也可以用開水直接浸泡,這樣泡發的食材會流失掉一部分鮮味,但卻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除了乾貨之外,花生米也需要提前處理,用清水煮10-15分鐘左右,就可以撈出備用。

煮好的麵筋切成小方塊,木耳切成小朵,黃花菜切掉老根,香菇對半切開,冬筍切成小薄片,這樣所有食材就處理好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四、炒制:這道菜炒制過程相對比較簡單,只需要按照步驟一步步操作即可,首先在鍋中燒熱少許油,倒入麵筋塊,小火翻炒,儘量的把麵筋的水分炒幹,炒幹水分的麵筋才能更好的吸收輔料的鮮味和醬汁的鮮甜。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麵筋炒到微微發黃,倒入香菇一起翻炒,香菇的味道比較濃郁,多炒一會可以激發它更多的鮮味。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聞到香菇的鮮味,就可以倒入木耳、黃花菜和冬筍,木耳在炒制時很容易炸油,繞著鍋邊淋少許清水,可以很有效的減少油花飛濺。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食材炒至八成熟,就開小火進行調味,在鍋中依次加入鹽、生抽、老抽、蠔油,用鍋鏟翻炒,使所有食材均勻的上色入味。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之後倒入煮好的花生米與其他食材一起兜炒均勻。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最後,淋上少許蜂蜜炒勻,就可以關火出鍋了。

"

這道菜南北方人都愛吃,但叫法卻完全不同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前幾天小鍋給大家分享了“用吃火鍋的剩菜做出一桌美味”的文章,文章中有一道菜的問詢度很高,有好幾個朋友留言或者發私信給小鍋,大概意思都是說“這道菜很好吃,卻一直不知道名字,後來就一直沒再吃過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幾個條留言直擊我的內心,一模一樣的問題在幾年前也曾經困擾過我,這道菜並不是我的家鄉味道,在學會做它之前,我也只是在旅行中不經意的吃到過一兩次,當下覺得好吃卻也不知道名字,後來再想吃它的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檢索,直到有一次朋友給我送了一些自制的小菜嚐鮮,我才又再次吃到了這道菜,並對它有了更深的瞭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在南北方其實都有,只不過在不同的地區,人們對它的稱呼不盡相同。

在上海及周邊地區,這道菜被叫做【四喜烤麩】,是年節家宴上的常見菜餚,四喜烤麩這名字極討口彩,“烤麩”與“靠夫”諧音,寓意家中男丁能取得高就,而“四喜”就是指做這菜必不可少的“四鮮”食材,上海話“喜”和“鮮”同音,用“喜”字做菜名很吉利也更好聽。

而在北京地區,這道菜也是餐桌上的常客,它的北方名字聽起來很接地氣,也直白簡單,就叫做【素什錦】,除了與四喜烤麩同樣的“四鮮”食材之外,老北京的素什錦還可以添加一些腐竹,日常家庭餐桌上一道素什錦上桌,想吃什麼菜都能在這一盤裡找到,鹹鮮微甜的味道很討人喜歡。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在我國,很少能有一道菜可以把南北口味高度統一,這道菜雖然在南北方的叫法不同,但大家卻難得的一致認可了它的美味,要知道南北兩派的吃貨們已經為了“鹹甜湯圓、鹹甜粽子、鹹甜豆腐腦”吵了很多年了,所以說它是南北味道之戰的“終結者”,一點也不為過。

這個味道,單單隻用“認可”形容恐怕還不夠,畢竟能代表南北兩地飲食文化的美食老字號們也都專門為它推出了長線產品。上海的罐頭老廠梅林,一款“四鮮烤麩罐頭”賣遍全國,哪裡有“梅林午餐肉”哪裡就可以看到“梅林四鮮烤麩”,這種銷售推廣待遇在除了午餐肉以外的其他產品上可真不多見;而在北京,賣“素什錦”賣得最好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北京稻香村,很多北京孩子都是吃著稻香村的素什錦長大的,外地的遊客在稻香村買特產,除了牛舌餅之外都還會再買一點素什錦嚐嚐鮮。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掌握四個關鍵步驟,美味自己在家也能做

這道菜能得到南北吃貨們的一致認可,跟它本身的味道不無關係,“北人好鹹、南人好甜”這是我們對南北口味的一貫認知,而這道菜就完全打破了“甜鹹口味”的界限,它的味道是鹹鮮中帶著甜味,麵筋如蜂窩般的孔洞吸滿了濃郁的醬汁,一口咬下去湯汁瞬間在口腔裡迸發,再搭配口感豐富的各色配菜,真是好吃的讓人停不下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好吃但卻並不複雜,只要掌握其中的四個關鍵步驟,自己在家就能做,下面就和小鍋一起來看看這道菜的製作方法吧!

【食材準備】:

麵筋(鮮)200克、幹木耳20克、幹香菇20克、幹黃花菜20克、花生米30克、冬筍30克、鹽2克、料酒1勺、生抽2勺、老抽1勺、蠔油1勺、蜂蜜2勺

【製作步驟】:

一、食材選擇:麵筋是製作這道菜的主料,輔料則以“四鮮”乾貨為主,傳統做法裡這些食材全都得在賣乾貨的商鋪裡購買,而現在我們則可以很容易的在超市買到新鮮麵筋,這樣就省去了泡發麵筋的步驟,不過輔料的選擇還是需要以乾貨為主,這樣才能做出令人垂涎的鹹鮮味道。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二、去除麵筋異味:新鮮麵筋仔細聞會有一些酸酸的味道,這個味道如果不去除會影響整道菜的風味,想要去除麵筋的異味辦法也十分簡單,燒熱少許清水,加入適量鹽和料酒,將麵筋放進滾水中燙煮一兩分鐘,燙煮好的麵筋再放入涼開水中反覆抓捏兩三遍,這樣麵筋的異味就會被完全處理乾淨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三、食材處理:這道菜用到的輔料以乾貨為主,所以泡發乾貨是製作這道菜時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幹香菇、幹木耳、幹黃花菜都需要用清水泡發。泡發乾貨如果時間充裕,可以提前用冷開水浸泡,這樣泡發食材雖然時間較長,但卻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食材的鮮味;如果想要乾貨儘快泡發,也可以用開水直接浸泡,這樣泡發的食材會流失掉一部分鮮味,但卻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除了乾貨之外,花生米也需要提前處理,用清水煮10-15分鐘左右,就可以撈出備用。

煮好的麵筋切成小方塊,木耳切成小朵,黃花菜切掉老根,香菇對半切開,冬筍切成小薄片,這樣所有食材就處理好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四、炒制:這道菜炒制過程相對比較簡單,只需要按照步驟一步步操作即可,首先在鍋中燒熱少許油,倒入麵筋塊,小火翻炒,儘量的把麵筋的水分炒幹,炒幹水分的麵筋才能更好的吸收輔料的鮮味和醬汁的鮮甜。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麵筋炒到微微發黃,倒入香菇一起翻炒,香菇的味道比較濃郁,多炒一會可以激發它更多的鮮味。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聞到香菇的鮮味,就可以倒入木耳、黃花菜和冬筍,木耳在炒制時很容易炸油,繞著鍋邊淋少許清水,可以很有效的減少油花飛濺。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食材炒至八成熟,就開小火進行調味,在鍋中依次加入鹽、生抽、老抽、蠔油,用鍋鏟翻炒,使所有食材均勻的上色入味。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之後倒入煮好的花生米與其他食材一起兜炒均勻。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最後,淋上少許蜂蜜炒勻,就可以關火出鍋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炒好的菜餚色澤醬紅,油潤晶亮,鮮味濃郁,吸飽醬汁的麵筋咬一口比紅燒肉還要香,這道菜不僅可以熱食還可以冷吃,放涼之後滋味反倒更加飽滿,用來配飯佐粥都特別適宜。

"

這道菜南北方人都愛吃,但叫法卻完全不同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前幾天小鍋給大家分享了“用吃火鍋的剩菜做出一桌美味”的文章,文章中有一道菜的問詢度很高,有好幾個朋友留言或者發私信給小鍋,大概意思都是說“這道菜很好吃,卻一直不知道名字,後來就一直沒再吃過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幾個條留言直擊我的內心,一模一樣的問題在幾年前也曾經困擾過我,這道菜並不是我的家鄉味道,在學會做它之前,我也只是在旅行中不經意的吃到過一兩次,當下覺得好吃卻也不知道名字,後來再想吃它的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檢索,直到有一次朋友給我送了一些自制的小菜嚐鮮,我才又再次吃到了這道菜,並對它有了更深的瞭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在南北方其實都有,只不過在不同的地區,人們對它的稱呼不盡相同。

在上海及周邊地區,這道菜被叫做【四喜烤麩】,是年節家宴上的常見菜餚,四喜烤麩這名字極討口彩,“烤麩”與“靠夫”諧音,寓意家中男丁能取得高就,而“四喜”就是指做這菜必不可少的“四鮮”食材,上海話“喜”和“鮮”同音,用“喜”字做菜名很吉利也更好聽。

而在北京地區,這道菜也是餐桌上的常客,它的北方名字聽起來很接地氣,也直白簡單,就叫做【素什錦】,除了與四喜烤麩同樣的“四鮮”食材之外,老北京的素什錦還可以添加一些腐竹,日常家庭餐桌上一道素什錦上桌,想吃什麼菜都能在這一盤裡找到,鹹鮮微甜的味道很討人喜歡。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在我國,很少能有一道菜可以把南北口味高度統一,這道菜雖然在南北方的叫法不同,但大家卻難得的一致認可了它的美味,要知道南北兩派的吃貨們已經為了“鹹甜湯圓、鹹甜粽子、鹹甜豆腐腦”吵了很多年了,所以說它是南北味道之戰的“終結者”,一點也不為過。

這個味道,單單隻用“認可”形容恐怕還不夠,畢竟能代表南北兩地飲食文化的美食老字號們也都專門為它推出了長線產品。上海的罐頭老廠梅林,一款“四鮮烤麩罐頭”賣遍全國,哪裡有“梅林午餐肉”哪裡就可以看到“梅林四鮮烤麩”,這種銷售推廣待遇在除了午餐肉以外的其他產品上可真不多見;而在北京,賣“素什錦”賣得最好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北京稻香村,很多北京孩子都是吃著稻香村的素什錦長大的,外地的遊客在稻香村買特產,除了牛舌餅之外都還會再買一點素什錦嚐嚐鮮。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掌握四個關鍵步驟,美味自己在家也能做

這道菜能得到南北吃貨們的一致認可,跟它本身的味道不無關係,“北人好鹹、南人好甜”這是我們對南北口味的一貫認知,而這道菜就完全打破了“甜鹹口味”的界限,它的味道是鹹鮮中帶著甜味,麵筋如蜂窩般的孔洞吸滿了濃郁的醬汁,一口咬下去湯汁瞬間在口腔裡迸發,再搭配口感豐富的各色配菜,真是好吃的讓人停不下口!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好吃但卻並不複雜,只要掌握其中的四個關鍵步驟,自己在家就能做,下面就和小鍋一起來看看這道菜的製作方法吧!

【食材準備】:

麵筋(鮮)200克、幹木耳20克、幹香菇20克、幹黃花菜20克、花生米30克、冬筍30克、鹽2克、料酒1勺、生抽2勺、老抽1勺、蠔油1勺、蜂蜜2勺

【製作步驟】:

一、食材選擇:麵筋是製作這道菜的主料,輔料則以“四鮮”乾貨為主,傳統做法裡這些食材全都得在賣乾貨的商鋪裡購買,而現在我們則可以很容易的在超市買到新鮮麵筋,這樣就省去了泡發麵筋的步驟,不過輔料的選擇還是需要以乾貨為主,這樣才能做出令人垂涎的鹹鮮味道。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二、去除麵筋異味:新鮮麵筋仔細聞會有一些酸酸的味道,這個味道如果不去除會影響整道菜的風味,想要去除麵筋的異味辦法也十分簡單,燒熱少許清水,加入適量鹽和料酒,將麵筋放進滾水中燙煮一兩分鐘,燙煮好的麵筋再放入涼開水中反覆抓捏兩三遍,這樣麵筋的異味就會被完全處理乾淨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三、食材處理:這道菜用到的輔料以乾貨為主,所以泡發乾貨是製作這道菜時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幹香菇、幹木耳、幹黃花菜都需要用清水泡發。泡發乾貨如果時間充裕,可以提前用冷開水浸泡,這樣泡發食材雖然時間較長,但卻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食材的鮮味;如果想要乾貨儘快泡發,也可以用開水直接浸泡,這樣泡發的食材會流失掉一部分鮮味,但卻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除了乾貨之外,花生米也需要提前處理,用清水煮10-15分鐘左右,就可以撈出備用。

煮好的麵筋切成小方塊,木耳切成小朵,黃花菜切掉老根,香菇對半切開,冬筍切成小薄片,這樣所有食材就處理好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四、炒制:這道菜炒制過程相對比較簡單,只需要按照步驟一步步操作即可,首先在鍋中燒熱少許油,倒入麵筋塊,小火翻炒,儘量的把麵筋的水分炒幹,炒幹水分的麵筋才能更好的吸收輔料的鮮味和醬汁的鮮甜。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麵筋炒到微微發黃,倒入香菇一起翻炒,香菇的味道比較濃郁,多炒一會可以激發它更多的鮮味。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聞到香菇的鮮味,就可以倒入木耳、黃花菜和冬筍,木耳在炒制時很容易炸油,繞著鍋邊淋少許清水,可以很有效的減少油花飛濺。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食材炒至八成熟,就開小火進行調味,在鍋中依次加入鹽、生抽、老抽、蠔油,用鍋鏟翻炒,使所有食材均勻的上色入味。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之後倒入煮好的花生米與其他食材一起兜炒均勻。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最後,淋上少許蜂蜜炒勻,就可以關火出鍋了。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炒好的菜餚色澤醬紅,油潤晶亮,鮮味濃郁,吸飽醬汁的麵筋咬一口比紅燒肉還要香,這道菜不僅可以熱食還可以冷吃,放涼之後滋味反倒更加飽滿,用來配飯佐粥都特別適宜。

這菜很多人愛吃卻叫不出名字,南北方對它的稱呼不一樣,你吃過嗎

這道菜說不清起源,道不明歸屬,誰也不知道它究竟是北味南流,還是南味北傳,但這一點也不會影響它美味的本質,畢竟,有南北美食老字號背書,又能終結南甜北鹹味道之爭的菜餚還真的沒有幾道!

【小鍋劃重點】

1、麵筋一定要預先處理,去除異味。

2、倒入輔料後繞著鍋邊加入少許清水,可以減少油花飛濺,也可以使醬汁充盈。

3、出鍋前用蜂蜜替代白糖提升鮮甜味道,可以使甜味柔和、色澤油潤。

我是粗糙廚房裡的小鍋,探尋美味是我的興趣,製作美食是我的愛好,我們來自山川湖海,在粗糙廚房裡相遇。關注粗糙廚房,每天為你帶來家常菜譜與美食見聞,如果喜歡,請幫小鍋多多點贊和轉發,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看法,圖文原創,抄襲必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