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樂平的木雕手藝,堪稱江南一絕

朱偉海在木雕

歷史的厚重,滄桑的演變,鄉土的富庶,不僅造就了樂平悠久燦爛的農耕文明,而且造就了樂平獨具特色的建築裝飾木雕傳統文化。

建築裝飾木雕,一般分為大木雕刻和小木雕刻兩類。大木雕刻主要是指樑、枋、斗拱等構件上的裝飾雕刻;小木雕刻則是指包括傢俱在內細木工裝飾雕刻。傳統建築以木為材,強調構架的組合方式,使每一個部位都成為雕刻的場所,無論是樑、枋、檁、柱等大構架,還是天棚、欄杆、門窗等,甚至門簪、牙子等小部件,都有雕刻裝飾。由於各木構件位置、功能、形狀的差異,雕刻手法與題材內容也有所不同。時至今日,那些散落在鄉野城鎮的巧構奇築、巧奪天工的木雕,融歷史文化、建築藝術、工藝美術於一身,或古樸端莊、或華美巍峨,風格迥異、絢麗多姿,她們有如一顆顆熠熠生輝的明珠,鑲嵌在樂平市的大地上,構成了世間罕見的人文景觀,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瑰寶”和“江西最有特色的文化遺產”,堪稱江南一絕。

32歲的木雕手藝人朱偉海,樂平人,從16歲開始拜潘建斌為師學徒。名師出高徒,經過三年的刻苦學藝,逐漸學會了木雕的精雕細法。出師後,朱偉海如魚得水,11年裡參加過多座古戲臺、古祠堂、古建築的修復工作。他雕刻技術精湛、構思立意深刻,達到了技藝的成熟和體系的完美。被聘為江西樂徽古建築有限公司的頭把木雕手藝人,帶了幾個徒弟,意在把木雕技藝傳承光大。

"

樂平的木雕手藝,堪稱江南一絕

朱偉海在木雕

歷史的厚重,滄桑的演變,鄉土的富庶,不僅造就了樂平悠久燦爛的農耕文明,而且造就了樂平獨具特色的建築裝飾木雕傳統文化。

建築裝飾木雕,一般分為大木雕刻和小木雕刻兩類。大木雕刻主要是指樑、枋、斗拱等構件上的裝飾雕刻;小木雕刻則是指包括傢俱在內細木工裝飾雕刻。傳統建築以木為材,強調構架的組合方式,使每一個部位都成為雕刻的場所,無論是樑、枋、檁、柱等大構架,還是天棚、欄杆、門窗等,甚至門簪、牙子等小部件,都有雕刻裝飾。由於各木構件位置、功能、形狀的差異,雕刻手法與題材內容也有所不同。時至今日,那些散落在鄉野城鎮的巧構奇築、巧奪天工的木雕,融歷史文化、建築藝術、工藝美術於一身,或古樸端莊、或華美巍峨,風格迥異、絢麗多姿,她們有如一顆顆熠熠生輝的明珠,鑲嵌在樂平市的大地上,構成了世間罕見的人文景觀,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瑰寶”和“江西最有特色的文化遺產”,堪稱江南一絕。

32歲的木雕手藝人朱偉海,樂平人,從16歲開始拜潘建斌為師學徒。名師出高徒,經過三年的刻苦學藝,逐漸學會了木雕的精雕細法。出師後,朱偉海如魚得水,11年裡參加過多座古戲臺、古祠堂、古建築的修復工作。他雕刻技術精湛、構思立意深刻,達到了技藝的成熟和體系的完美。被聘為江西樂徽古建築有限公司的頭把木雕手藝人,帶了幾個徒弟,意在把木雕技藝傳承光大。

樂平的木雕手藝,堪稱江南一絕

朱偉海在木雕

前天,記者有幸採訪了木雕手藝人朱偉海師傅,並參觀了他的木雕工坊。採訪時,他首先向記者講述了木材材質對木雕的重要性。

木雕藝術和工藝對於木材材質的要求很高。古代遺留的木雕,如傢俱、陳設觀賞用品、佛教用品以及規模形制較大的建築木雕,材料的首選大都是質地較硬的名貴木材,包括紫檀、樟木、花梨木、楠木、黃楊木等。紫檀,也稱“青龍木”,切面呈棕紫色,堅硬細緻,深沉古雅,是木雕的珍貴木材。樟木,也叫香樟,分黃樟、紅樟、灰白樟、烏肚樟四種,尤以黃樟最適合木雕,木質堅韌細膩,紋理清晰,不變形、不蟲蛀,也是木雕的好材料。花梨木,又稱“花櫚”、“降香黃檀”、俗稱“黃花梨”,與紫檀相似,色似琥珀,現己不多見。它質地堅硬,紋理細密,適合做傢俱小件。楠木,分水楠木、香楠、金絲楠三種,尤以絲楠最為名貴,木質堅硬,不蟲蛀、不易腐蝕。黃楊木,也稱“瓜子黃楊”,木質堅韌細密,色澤純正。在古代建築用料中,這些木材也能見到。由於建築中使用的木材體量較大,上述木材較為稀有,且生長緩慢,所以在建築中並不普遍採用。所以我們的建築木材一般會根據不同的位置用料,同時也考慮裝飾雕刻的需要。我們最常用的是硬雜木以及木質略鬆軟的木材,如樟木、榆木、柞木、楸木、紅松、椴木、杉木等,既符合建築力學要求,又易於做建築中的木雕裝飾。

木雕工藝看似簡單,其實從原木到成為木材就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自然乾燥,木材按需鋸好尺寸成型後,還要放置四、五天,等木料中的水分徹底揮發後才開始雕刻。這樣,就能夠雕出纖細、富有美感的木雕效果。

朱偉海在十多年的木雕手藝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掌握了十多種木雕手法,包括浮雕、鏤空雕、圓雕、半圓雕、透空雙面雕、鋸空雕、陰雕等。並根據木雕對象的實用性、藝術性特徵被運用部位。木雕刀具也得心應手,有平鑿、圓鑿、三角鑿、雕刀以及蝴蝶鑿、翅頭鑿等。

記者在樂平採訪時還了解到,樂平人建戲臺,似乎有一股遏制不住的狂熱:一村建臺,四鄰攀比,風起雲湧,勢不可遏,以至出現一村兩三臺、四五臺的壯觀景象。建戲臺時,各種人才大顯身手,充分展示各自才華,使戲臺最終集建築、雕刻、工藝、文學、美術為一體,從而成為一座世所罕見的藝術殿堂。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古戲臺己經破落。如不及時修復,就有倒塌的危險。

"

樂平的木雕手藝,堪稱江南一絕

朱偉海在木雕

歷史的厚重,滄桑的演變,鄉土的富庶,不僅造就了樂平悠久燦爛的農耕文明,而且造就了樂平獨具特色的建築裝飾木雕傳統文化。

建築裝飾木雕,一般分為大木雕刻和小木雕刻兩類。大木雕刻主要是指樑、枋、斗拱等構件上的裝飾雕刻;小木雕刻則是指包括傢俱在內細木工裝飾雕刻。傳統建築以木為材,強調構架的組合方式,使每一個部位都成為雕刻的場所,無論是樑、枋、檁、柱等大構架,還是天棚、欄杆、門窗等,甚至門簪、牙子等小部件,都有雕刻裝飾。由於各木構件位置、功能、形狀的差異,雕刻手法與題材內容也有所不同。時至今日,那些散落在鄉野城鎮的巧構奇築、巧奪天工的木雕,融歷史文化、建築藝術、工藝美術於一身,或古樸端莊、或華美巍峨,風格迥異、絢麗多姿,她們有如一顆顆熠熠生輝的明珠,鑲嵌在樂平市的大地上,構成了世間罕見的人文景觀,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瑰寶”和“江西最有特色的文化遺產”,堪稱江南一絕。

32歲的木雕手藝人朱偉海,樂平人,從16歲開始拜潘建斌為師學徒。名師出高徒,經過三年的刻苦學藝,逐漸學會了木雕的精雕細法。出師後,朱偉海如魚得水,11年裡參加過多座古戲臺、古祠堂、古建築的修復工作。他雕刻技術精湛、構思立意深刻,達到了技藝的成熟和體系的完美。被聘為江西樂徽古建築有限公司的頭把木雕手藝人,帶了幾個徒弟,意在把木雕技藝傳承光大。

樂平的木雕手藝,堪稱江南一絕

朱偉海在木雕

前天,記者有幸採訪了木雕手藝人朱偉海師傅,並參觀了他的木雕工坊。採訪時,他首先向記者講述了木材材質對木雕的重要性。

木雕藝術和工藝對於木材材質的要求很高。古代遺留的木雕,如傢俱、陳設觀賞用品、佛教用品以及規模形制較大的建築木雕,材料的首選大都是質地較硬的名貴木材,包括紫檀、樟木、花梨木、楠木、黃楊木等。紫檀,也稱“青龍木”,切面呈棕紫色,堅硬細緻,深沉古雅,是木雕的珍貴木材。樟木,也叫香樟,分黃樟、紅樟、灰白樟、烏肚樟四種,尤以黃樟最適合木雕,木質堅韌細膩,紋理清晰,不變形、不蟲蛀,也是木雕的好材料。花梨木,又稱“花櫚”、“降香黃檀”、俗稱“黃花梨”,與紫檀相似,色似琥珀,現己不多見。它質地堅硬,紋理細密,適合做傢俱小件。楠木,分水楠木、香楠、金絲楠三種,尤以絲楠最為名貴,木質堅硬,不蟲蛀、不易腐蝕。黃楊木,也稱“瓜子黃楊”,木質堅韌細密,色澤純正。在古代建築用料中,這些木材也能見到。由於建築中使用的木材體量較大,上述木材較為稀有,且生長緩慢,所以在建築中並不普遍採用。所以我們的建築木材一般會根據不同的位置用料,同時也考慮裝飾雕刻的需要。我們最常用的是硬雜木以及木質略鬆軟的木材,如樟木、榆木、柞木、楸木、紅松、椴木、杉木等,既符合建築力學要求,又易於做建築中的木雕裝飾。

木雕工藝看似簡單,其實從原木到成為木材就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自然乾燥,木材按需鋸好尺寸成型後,還要放置四、五天,等木料中的水分徹底揮發後才開始雕刻。這樣,就能夠雕出纖細、富有美感的木雕效果。

朱偉海在十多年的木雕手藝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掌握了十多種木雕手法,包括浮雕、鏤空雕、圓雕、半圓雕、透空雙面雕、鋸空雕、陰雕等。並根據木雕對象的實用性、藝術性特徵被運用部位。木雕刀具也得心應手,有平鑿、圓鑿、三角鑿、雕刀以及蝴蝶鑿、翅頭鑿等。

記者在樂平採訪時還了解到,樂平人建戲臺,似乎有一股遏制不住的狂熱:一村建臺,四鄰攀比,風起雲湧,勢不可遏,以至出現一村兩三臺、四五臺的壯觀景象。建戲臺時,各種人才大顯身手,充分展示各自才華,使戲臺最終集建築、雕刻、工藝、文學、美術為一體,從而成為一座世所罕見的藝術殿堂。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古戲臺己經破落。如不及時修復,就有倒塌的危險。

樂平的木雕手藝,堪稱江南一絕

朱偉海在木雕

滸崦地處樂平鎮橋鎮北一公里許,其戲臺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2年),因年久失修,顯得有些破爛不堪。後在滸崦鄉賢的大力支持下,捐款重修。朱偉海有幸和幾位雕匠前輩一起參與了修復古戲臺的木雕工作,歷經兩年而竣工。修舊如舊後的滸崦古戲臺,遠看重簷翹角,華麗壯觀。屋脊中央樹一碩大彩釉瓷瓶,瓶中插一鐵叉,直指雲天,瓶頸以四根鐵練繫住屋簷四角。簷下懸掛鐵馬風鈴,風起鈴響,清脆悅耳。臺高14米、寬25米、深12米。正中以木質雕的屏鳳橫向隔開,使之居為相互背依,緊密相連的晴、雨雙面的戲臺。晴檯面北,是全臺的主體,雕工精美,氣勢恢宏。臺頂天上有三口藻井(俗稱窩棚)。中間一口為螺紋斗拱式,稍前兩側各有一口轎頂式藻井。後壁上端懸著一塊鏤有十八羅漢襯底的鍍金匾額。上書“久看愈好”四個蒼勁大字。臺前四根漆黑鋥亮的頂樑大柱上,掛著當地名儒手寫的楹聯,字跡瀟灑俊逸。戲臺兩側各一廂房,與雨臺相通,供演員進出場。臺上雕樑畫棟,遍佈描金戲文人物浮雕:《魁星點鬥》、《劉海戲金蟾》、《昭君和番》、《三僱常茅廬》……密密麻麻不下百餘處,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朱偉海建築木雕的工藝水平和藝術水平都達到了很高的程度,表現題材多是人物、山水、花鳥、魚蟲、祥禽瑞獸等。特別是戲曲、歷史傳統中的情節是他建築木雕的特色。那些構圖完整、雕刻精緻的人物場景木雕,以人物為主,注重相互間的呼應和聯繫,把不同人物的衣著、體態、神情刻畫得生動傳神,再襯以亭臺樓榭與山水林木,人景相融,呈現出一派和諧完美的生活場景。精細部分的木雕可謂“鬼斧神工”,縷縷鬚髮、片片瓦礫、花之脈絡、獸之鱗甲都清晰可見,令人驚歎。

"

樂平的木雕手藝,堪稱江南一絕

朱偉海在木雕

歷史的厚重,滄桑的演變,鄉土的富庶,不僅造就了樂平悠久燦爛的農耕文明,而且造就了樂平獨具特色的建築裝飾木雕傳統文化。

建築裝飾木雕,一般分為大木雕刻和小木雕刻兩類。大木雕刻主要是指樑、枋、斗拱等構件上的裝飾雕刻;小木雕刻則是指包括傢俱在內細木工裝飾雕刻。傳統建築以木為材,強調構架的組合方式,使每一個部位都成為雕刻的場所,無論是樑、枋、檁、柱等大構架,還是天棚、欄杆、門窗等,甚至門簪、牙子等小部件,都有雕刻裝飾。由於各木構件位置、功能、形狀的差異,雕刻手法與題材內容也有所不同。時至今日,那些散落在鄉野城鎮的巧構奇築、巧奪天工的木雕,融歷史文化、建築藝術、工藝美術於一身,或古樸端莊、或華美巍峨,風格迥異、絢麗多姿,她們有如一顆顆熠熠生輝的明珠,鑲嵌在樂平市的大地上,構成了世間罕見的人文景觀,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瑰寶”和“江西最有特色的文化遺產”,堪稱江南一絕。

32歲的木雕手藝人朱偉海,樂平人,從16歲開始拜潘建斌為師學徒。名師出高徒,經過三年的刻苦學藝,逐漸學會了木雕的精雕細法。出師後,朱偉海如魚得水,11年裡參加過多座古戲臺、古祠堂、古建築的修復工作。他雕刻技術精湛、構思立意深刻,達到了技藝的成熟和體系的完美。被聘為江西樂徽古建築有限公司的頭把木雕手藝人,帶了幾個徒弟,意在把木雕技藝傳承光大。

樂平的木雕手藝,堪稱江南一絕

朱偉海在木雕

前天,記者有幸採訪了木雕手藝人朱偉海師傅,並參觀了他的木雕工坊。採訪時,他首先向記者講述了木材材質對木雕的重要性。

木雕藝術和工藝對於木材材質的要求很高。古代遺留的木雕,如傢俱、陳設觀賞用品、佛教用品以及規模形制較大的建築木雕,材料的首選大都是質地較硬的名貴木材,包括紫檀、樟木、花梨木、楠木、黃楊木等。紫檀,也稱“青龍木”,切面呈棕紫色,堅硬細緻,深沉古雅,是木雕的珍貴木材。樟木,也叫香樟,分黃樟、紅樟、灰白樟、烏肚樟四種,尤以黃樟最適合木雕,木質堅韌細膩,紋理清晰,不變形、不蟲蛀,也是木雕的好材料。花梨木,又稱“花櫚”、“降香黃檀”、俗稱“黃花梨”,與紫檀相似,色似琥珀,現己不多見。它質地堅硬,紋理細密,適合做傢俱小件。楠木,分水楠木、香楠、金絲楠三種,尤以絲楠最為名貴,木質堅硬,不蟲蛀、不易腐蝕。黃楊木,也稱“瓜子黃楊”,木質堅韌細密,色澤純正。在古代建築用料中,這些木材也能見到。由於建築中使用的木材體量較大,上述木材較為稀有,且生長緩慢,所以在建築中並不普遍採用。所以我們的建築木材一般會根據不同的位置用料,同時也考慮裝飾雕刻的需要。我們最常用的是硬雜木以及木質略鬆軟的木材,如樟木、榆木、柞木、楸木、紅松、椴木、杉木等,既符合建築力學要求,又易於做建築中的木雕裝飾。

木雕工藝看似簡單,其實從原木到成為木材就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自然乾燥,木材按需鋸好尺寸成型後,還要放置四、五天,等木料中的水分徹底揮發後才開始雕刻。這樣,就能夠雕出纖細、富有美感的木雕效果。

朱偉海在十多年的木雕手藝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掌握了十多種木雕手法,包括浮雕、鏤空雕、圓雕、半圓雕、透空雙面雕、鋸空雕、陰雕等。並根據木雕對象的實用性、藝術性特徵被運用部位。木雕刀具也得心應手,有平鑿、圓鑿、三角鑿、雕刀以及蝴蝶鑿、翅頭鑿等。

記者在樂平採訪時還了解到,樂平人建戲臺,似乎有一股遏制不住的狂熱:一村建臺,四鄰攀比,風起雲湧,勢不可遏,以至出現一村兩三臺、四五臺的壯觀景象。建戲臺時,各種人才大顯身手,充分展示各自才華,使戲臺最終集建築、雕刻、工藝、文學、美術為一體,從而成為一座世所罕見的藝術殿堂。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古戲臺己經破落。如不及時修復,就有倒塌的危險。

樂平的木雕手藝,堪稱江南一絕

朱偉海在木雕

滸崦地處樂平鎮橋鎮北一公里許,其戲臺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2年),因年久失修,顯得有些破爛不堪。後在滸崦鄉賢的大力支持下,捐款重修。朱偉海有幸和幾位雕匠前輩一起參與了修復古戲臺的木雕工作,歷經兩年而竣工。修舊如舊後的滸崦古戲臺,遠看重簷翹角,華麗壯觀。屋脊中央樹一碩大彩釉瓷瓶,瓶中插一鐵叉,直指雲天,瓶頸以四根鐵練繫住屋簷四角。簷下懸掛鐵馬風鈴,風起鈴響,清脆悅耳。臺高14米、寬25米、深12米。正中以木質雕的屏鳳橫向隔開,使之居為相互背依,緊密相連的晴、雨雙面的戲臺。晴檯面北,是全臺的主體,雕工精美,氣勢恢宏。臺頂天上有三口藻井(俗稱窩棚)。中間一口為螺紋斗拱式,稍前兩側各有一口轎頂式藻井。後壁上端懸著一塊鏤有十八羅漢襯底的鍍金匾額。上書“久看愈好”四個蒼勁大字。臺前四根漆黑鋥亮的頂樑大柱上,掛著當地名儒手寫的楹聯,字跡瀟灑俊逸。戲臺兩側各一廂房,與雨臺相通,供演員進出場。臺上雕樑畫棟,遍佈描金戲文人物浮雕:《魁星點鬥》、《劉海戲金蟾》、《昭君和番》、《三僱常茅廬》……密密麻麻不下百餘處,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朱偉海建築木雕的工藝水平和藝術水平都達到了很高的程度,表現題材多是人物、山水、花鳥、魚蟲、祥禽瑞獸等。特別是戲曲、歷史傳統中的情節是他建築木雕的特色。那些構圖完整、雕刻精緻的人物場景木雕,以人物為主,注重相互間的呼應和聯繫,把不同人物的衣著、體態、神情刻畫得生動傳神,再襯以亭臺樓榭與山水林木,人景相融,呈現出一派和諧完美的生活場景。精細部分的木雕可謂“鬼斧神工”,縷縷鬚髮、片片瓦礫、花之脈絡、獸之鱗甲都清晰可見,令人驚歎。

樂平的木雕手藝,堪稱江南一絕

朱偉海在木雕

“建築是大工藝,工藝是小建築。小者是在手上使用、把玩;大者是人在其中活動。”

“不論木雕、磚雕還是石雕,表現在建築上,都成為建築結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大型的公共建築到各式各樣的民間建築,從大門、屋脊到樑柱、窗牖,或多或少地都要有一點木雕,有人說這是有意的點綴,我倒覺得恰似一部樂章的節奏,生活旋律中不可缺少的節奏。”

朱偉海對木雕藝術的講解,引起了記者的不停思考,歷史的腳步走過了無數風雨的歲月,不知多少令人暢快或遺憾的印跡隨之泯滅。歷史是無情的,但人類的智慧卻燦爛永存。古人不僅以火與土的碰撞創造了陶瓷,還以金與木的斡旋創造了令人驚歎的木雕藝術!當我們欣賞傳統的建築藝術時都會深深地感動。要知道,這些巧妙的佈局和精美的木雕,不知要耗去多少木雕手藝人的時光和心血?正是由於一代又一代木雕手藝人的傳承,才造就了樂平木雕藝術的輝煌。

作者簡介

"

樂平的木雕手藝,堪稱江南一絕

朱偉海在木雕

歷史的厚重,滄桑的演變,鄉土的富庶,不僅造就了樂平悠久燦爛的農耕文明,而且造就了樂平獨具特色的建築裝飾木雕傳統文化。

建築裝飾木雕,一般分為大木雕刻和小木雕刻兩類。大木雕刻主要是指樑、枋、斗拱等構件上的裝飾雕刻;小木雕刻則是指包括傢俱在內細木工裝飾雕刻。傳統建築以木為材,強調構架的組合方式,使每一個部位都成為雕刻的場所,無論是樑、枋、檁、柱等大構架,還是天棚、欄杆、門窗等,甚至門簪、牙子等小部件,都有雕刻裝飾。由於各木構件位置、功能、形狀的差異,雕刻手法與題材內容也有所不同。時至今日,那些散落在鄉野城鎮的巧構奇築、巧奪天工的木雕,融歷史文化、建築藝術、工藝美術於一身,或古樸端莊、或華美巍峨,風格迥異、絢麗多姿,她們有如一顆顆熠熠生輝的明珠,鑲嵌在樂平市的大地上,構成了世間罕見的人文景觀,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瑰寶”和“江西最有特色的文化遺產”,堪稱江南一絕。

32歲的木雕手藝人朱偉海,樂平人,從16歲開始拜潘建斌為師學徒。名師出高徒,經過三年的刻苦學藝,逐漸學會了木雕的精雕細法。出師後,朱偉海如魚得水,11年裡參加過多座古戲臺、古祠堂、古建築的修復工作。他雕刻技術精湛、構思立意深刻,達到了技藝的成熟和體系的完美。被聘為江西樂徽古建築有限公司的頭把木雕手藝人,帶了幾個徒弟,意在把木雕技藝傳承光大。

樂平的木雕手藝,堪稱江南一絕

朱偉海在木雕

前天,記者有幸採訪了木雕手藝人朱偉海師傅,並參觀了他的木雕工坊。採訪時,他首先向記者講述了木材材質對木雕的重要性。

木雕藝術和工藝對於木材材質的要求很高。古代遺留的木雕,如傢俱、陳設觀賞用品、佛教用品以及規模形制較大的建築木雕,材料的首選大都是質地較硬的名貴木材,包括紫檀、樟木、花梨木、楠木、黃楊木等。紫檀,也稱“青龍木”,切面呈棕紫色,堅硬細緻,深沉古雅,是木雕的珍貴木材。樟木,也叫香樟,分黃樟、紅樟、灰白樟、烏肚樟四種,尤以黃樟最適合木雕,木質堅韌細膩,紋理清晰,不變形、不蟲蛀,也是木雕的好材料。花梨木,又稱“花櫚”、“降香黃檀”、俗稱“黃花梨”,與紫檀相似,色似琥珀,現己不多見。它質地堅硬,紋理細密,適合做傢俱小件。楠木,分水楠木、香楠、金絲楠三種,尤以絲楠最為名貴,木質堅硬,不蟲蛀、不易腐蝕。黃楊木,也稱“瓜子黃楊”,木質堅韌細密,色澤純正。在古代建築用料中,這些木材也能見到。由於建築中使用的木材體量較大,上述木材較為稀有,且生長緩慢,所以在建築中並不普遍採用。所以我們的建築木材一般會根據不同的位置用料,同時也考慮裝飾雕刻的需要。我們最常用的是硬雜木以及木質略鬆軟的木材,如樟木、榆木、柞木、楸木、紅松、椴木、杉木等,既符合建築力學要求,又易於做建築中的木雕裝飾。

木雕工藝看似簡單,其實從原木到成為木材就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自然乾燥,木材按需鋸好尺寸成型後,還要放置四、五天,等木料中的水分徹底揮發後才開始雕刻。這樣,就能夠雕出纖細、富有美感的木雕效果。

朱偉海在十多年的木雕手藝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掌握了十多種木雕手法,包括浮雕、鏤空雕、圓雕、半圓雕、透空雙面雕、鋸空雕、陰雕等。並根據木雕對象的實用性、藝術性特徵被運用部位。木雕刀具也得心應手,有平鑿、圓鑿、三角鑿、雕刀以及蝴蝶鑿、翅頭鑿等。

記者在樂平採訪時還了解到,樂平人建戲臺,似乎有一股遏制不住的狂熱:一村建臺,四鄰攀比,風起雲湧,勢不可遏,以至出現一村兩三臺、四五臺的壯觀景象。建戲臺時,各種人才大顯身手,充分展示各自才華,使戲臺最終集建築、雕刻、工藝、文學、美術為一體,從而成為一座世所罕見的藝術殿堂。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古戲臺己經破落。如不及時修復,就有倒塌的危險。

樂平的木雕手藝,堪稱江南一絕

朱偉海在木雕

滸崦地處樂平鎮橋鎮北一公里許,其戲臺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2年),因年久失修,顯得有些破爛不堪。後在滸崦鄉賢的大力支持下,捐款重修。朱偉海有幸和幾位雕匠前輩一起參與了修復古戲臺的木雕工作,歷經兩年而竣工。修舊如舊後的滸崦古戲臺,遠看重簷翹角,華麗壯觀。屋脊中央樹一碩大彩釉瓷瓶,瓶中插一鐵叉,直指雲天,瓶頸以四根鐵練繫住屋簷四角。簷下懸掛鐵馬風鈴,風起鈴響,清脆悅耳。臺高14米、寬25米、深12米。正中以木質雕的屏鳳橫向隔開,使之居為相互背依,緊密相連的晴、雨雙面的戲臺。晴檯面北,是全臺的主體,雕工精美,氣勢恢宏。臺頂天上有三口藻井(俗稱窩棚)。中間一口為螺紋斗拱式,稍前兩側各有一口轎頂式藻井。後壁上端懸著一塊鏤有十八羅漢襯底的鍍金匾額。上書“久看愈好”四個蒼勁大字。臺前四根漆黑鋥亮的頂樑大柱上,掛著當地名儒手寫的楹聯,字跡瀟灑俊逸。戲臺兩側各一廂房,與雨臺相通,供演員進出場。臺上雕樑畫棟,遍佈描金戲文人物浮雕:《魁星點鬥》、《劉海戲金蟾》、《昭君和番》、《三僱常茅廬》……密密麻麻不下百餘處,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朱偉海建築木雕的工藝水平和藝術水平都達到了很高的程度,表現題材多是人物、山水、花鳥、魚蟲、祥禽瑞獸等。特別是戲曲、歷史傳統中的情節是他建築木雕的特色。那些構圖完整、雕刻精緻的人物場景木雕,以人物為主,注重相互間的呼應和聯繫,把不同人物的衣著、體態、神情刻畫得生動傳神,再襯以亭臺樓榭與山水林木,人景相融,呈現出一派和諧完美的生活場景。精細部分的木雕可謂“鬼斧神工”,縷縷鬚髮、片片瓦礫、花之脈絡、獸之鱗甲都清晰可見,令人驚歎。

樂平的木雕手藝,堪稱江南一絕

朱偉海在木雕

“建築是大工藝,工藝是小建築。小者是在手上使用、把玩;大者是人在其中活動。”

“不論木雕、磚雕還是石雕,表現在建築上,都成為建築結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大型的公共建築到各式各樣的民間建築,從大門、屋脊到樑柱、窗牖,或多或少地都要有一點木雕,有人說這是有意的點綴,我倒覺得恰似一部樂章的節奏,生活旋律中不可缺少的節奏。”

朱偉海對木雕藝術的講解,引起了記者的不停思考,歷史的腳步走過了無數風雨的歲月,不知多少令人暢快或遺憾的印跡隨之泯滅。歷史是無情的,但人類的智慧卻燦爛永存。古人不僅以火與土的碰撞創造了陶瓷,還以金與木的斡旋創造了令人驚歎的木雕藝術!當我們欣賞傳統的建築藝術時都會深深地感動。要知道,這些巧妙的佈局和精美的木雕,不知要耗去多少木雕手藝人的時光和心血?正是由於一代又一代木雕手藝人的傳承,才造就了樂平木雕藝術的輝煌。

作者簡介

樂平的木雕手藝,堪稱江南一絕

汪春榮

汪春榮,祖籍江西婺源,長於江西浮樑,六十年代生,自認是漂泊異鄉孤獨的徽州人。幼好讀詩詞雜記,喜聞鄉村野史山歌。五十多年的青花歲月,好從字裡行間演繹蒼茫大地和歷史人生。在全國報刊發表文學作品二百萬字,獲獎五十餘次。曾創作出版電視連續劇劇本《生死鶴戀》、長篇小說《瓷上的風花雪月》、小說散文集《瓷上的閒雲野鶴》。現為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中華時報記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