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黑龍江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之牡丹江專場發佈會側記

東北網8月12日訊 8月10日10時,黑龍江廣播電視臺一樓音樂廳內座無虛席。

今天,這裡的主角是牡丹江。

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之牡丹江專場發佈會在這裡舉行。新華社、人民網、中國新聞網、央廣新聞網、《大公文匯報》、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黑龍江日報》、東北網等國內多家主流媒體將目光投向牡丹江,聆聽牡丹江70年發展故事,透視未來振興藍圖。

亮雪城“家底”細數70年發展成就

70年砥礪奮進,牡丹江發生了哪些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怎樣的歷史性成就?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媒體記者聚焦提問,牡丹江市委書記馬志勇,市長王文力逐一作答,坦誠迴應。

塞北江南、魚米之鄉、中俄地區友好合作示範市、中國優秀旅遊之城……這些靚麗的城市名片,來源於千百年的傳承與積澱,更凝聚著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奮鬥的心血和汗水。說到70年鉅變,馬志勇介紹,牡丹江走過了從艱苦創業、改革開放、探索轉型到振興發展的壯闊歷程。話語間流露出自信與欣喜,而一串串閃亮的數字,正是牡丹江發展變化的最生動註腳。

70年,從百廢待興到百業興旺,牡丹江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按可比價格),人均GDP從建國初期的665元增長到4.9萬元,產業結構由以工農為主,轉變為服務業佔主導、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工業經濟從小作坊發展到擁有29個工業大類、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農業由“靠天吃飯、一糧獨大”發展為特色高效精品農業,服務業由小商小販慘淡經營到如今成為全國現代物流、金融生態、文化消費試點城市。特別是市場主體活力明顯增強,民營市場主體佔比超過95%,民營經濟成為全市發展的主力軍。

70年,從邊陲末梢到開放前沿,牡丹江戰略地位顯著提升。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市相繼被國家確定為對外開放城市、經濟體制試點城市、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聯繫城市和全省城鄉綜合改革試驗區。特別是依託百年對俄開放合作基礎,我們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建設開放型城市,對外經貿拓展到177個國家和地區,對俄非油進出口貿易總額始終居全省首位,其中進口貿易額佔全省的38.5%,出口貿易額佔全省的25%,成為“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戰略支點。

70年,從溫飽不足到美好生活,牡丹江人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504元、列全省第三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58元、連續16年領跑全省,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實現倍增,“一江居中、兩岸繁榮”的城市風貌初步呈現,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降至30%以下,就業人員比建國初期增長5.4倍,擁有包含7所普通高校、10所三甲醫院在內的較為完備的教育和醫療體系,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實現全覆蓋,人民生活正在邁向全面小康。

70年,彈指一揮間。雪城鏗鏘有力的發展足音,四海共聆聽。現場的媒體記者或低頭思索,或輕敲鍵盤,將這些含金量十足的數字記錄下來。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黑龍江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之牡丹江專場發佈會側記

東北網8月12日訊 8月10日10時,黑龍江廣播電視臺一樓音樂廳內座無虛席。

今天,這裡的主角是牡丹江。

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之牡丹江專場發佈會在這裡舉行。新華社、人民網、中國新聞網、央廣新聞網、《大公文匯報》、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黑龍江日報》、東北網等國內多家主流媒體將目光投向牡丹江,聆聽牡丹江70年發展故事,透視未來振興藍圖。

亮雪城“家底”細數70年發展成就

70年砥礪奮進,牡丹江發生了哪些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怎樣的歷史性成就?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媒體記者聚焦提問,牡丹江市委書記馬志勇,市長王文力逐一作答,坦誠迴應。

塞北江南、魚米之鄉、中俄地區友好合作示範市、中國優秀旅遊之城……這些靚麗的城市名片,來源於千百年的傳承與積澱,更凝聚著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奮鬥的心血和汗水。說到70年鉅變,馬志勇介紹,牡丹江走過了從艱苦創業、改革開放、探索轉型到振興發展的壯闊歷程。話語間流露出自信與欣喜,而一串串閃亮的數字,正是牡丹江發展變化的最生動註腳。

70年,從百廢待興到百業興旺,牡丹江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按可比價格),人均GDP從建國初期的665元增長到4.9萬元,產業結構由以工農為主,轉變為服務業佔主導、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工業經濟從小作坊發展到擁有29個工業大類、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農業由“靠天吃飯、一糧獨大”發展為特色高效精品農業,服務業由小商小販慘淡經營到如今成為全國現代物流、金融生態、文化消費試點城市。特別是市場主體活力明顯增強,民營市場主體佔比超過95%,民營經濟成為全市發展的主力軍。

70年,從邊陲末梢到開放前沿,牡丹江戰略地位顯著提升。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市相繼被國家確定為對外開放城市、經濟體制試點城市、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聯繫城市和全省城鄉綜合改革試驗區。特別是依託百年對俄開放合作基礎,我們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建設開放型城市,對外經貿拓展到177個國家和地區,對俄非油進出口貿易總額始終居全省首位,其中進口貿易額佔全省的38.5%,出口貿易額佔全省的25%,成為“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戰略支點。

70年,從溫飽不足到美好生活,牡丹江人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504元、列全省第三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58元、連續16年領跑全省,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實現倍增,“一江居中、兩岸繁榮”的城市風貌初步呈現,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降至30%以下,就業人員比建國初期增長5.4倍,擁有包含7所普通高校、10所三甲醫院在內的較為完備的教育和醫療體系,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實現全覆蓋,人民生活正在邁向全面小康。

70年,彈指一揮間。雪城鏗鏘有力的發展足音,四海共聆聽。現場的媒體記者或低頭思索,或輕敲鍵盤,將這些含金量十足的數字記錄下來。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網記者提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黑龍江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之牡丹江專場發佈會側記

東北網8月12日訊 8月10日10時,黑龍江廣播電視臺一樓音樂廳內座無虛席。

今天,這裡的主角是牡丹江。

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之牡丹江專場發佈會在這裡舉行。新華社、人民網、中國新聞網、央廣新聞網、《大公文匯報》、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黑龍江日報》、東北網等國內多家主流媒體將目光投向牡丹江,聆聽牡丹江70年發展故事,透視未來振興藍圖。

亮雪城“家底”細數70年發展成就

70年砥礪奮進,牡丹江發生了哪些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怎樣的歷史性成就?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媒體記者聚焦提問,牡丹江市委書記馬志勇,市長王文力逐一作答,坦誠迴應。

塞北江南、魚米之鄉、中俄地區友好合作示範市、中國優秀旅遊之城……這些靚麗的城市名片,來源於千百年的傳承與積澱,更凝聚著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奮鬥的心血和汗水。說到70年鉅變,馬志勇介紹,牡丹江走過了從艱苦創業、改革開放、探索轉型到振興發展的壯闊歷程。話語間流露出自信與欣喜,而一串串閃亮的數字,正是牡丹江發展變化的最生動註腳。

70年,從百廢待興到百業興旺,牡丹江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按可比價格),人均GDP從建國初期的665元增長到4.9萬元,產業結構由以工農為主,轉變為服務業佔主導、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工業經濟從小作坊發展到擁有29個工業大類、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農業由“靠天吃飯、一糧獨大”發展為特色高效精品農業,服務業由小商小販慘淡經營到如今成為全國現代物流、金融生態、文化消費試點城市。特別是市場主體活力明顯增強,民營市場主體佔比超過95%,民營經濟成為全市發展的主力軍。

70年,從邊陲末梢到開放前沿,牡丹江戰略地位顯著提升。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市相繼被國家確定為對外開放城市、經濟體制試點城市、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聯繫城市和全省城鄉綜合改革試驗區。特別是依託百年對俄開放合作基礎,我們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建設開放型城市,對外經貿拓展到177個國家和地區,對俄非油進出口貿易總額始終居全省首位,其中進口貿易額佔全省的38.5%,出口貿易額佔全省的25%,成為“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戰略支點。

70年,從溫飽不足到美好生活,牡丹江人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504元、列全省第三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58元、連續16年領跑全省,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實現倍增,“一江居中、兩岸繁榮”的城市風貌初步呈現,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降至30%以下,就業人員比建國初期增長5.4倍,擁有包含7所普通高校、10所三甲醫院在內的較為完備的教育和醫療體系,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實現全覆蓋,人民生活正在邁向全面小康。

70年,彈指一揮間。雪城鏗鏘有力的發展足音,四海共聆聽。現場的媒體記者或低頭思索,或輕敲鍵盤,將這些含金量十足的數字記錄下來。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網記者提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中國新聞社記者提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黑龍江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之牡丹江專場發佈會側記

東北網8月12日訊 8月10日10時,黑龍江廣播電視臺一樓音樂廳內座無虛席。

今天,這裡的主角是牡丹江。

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之牡丹江專場發佈會在這裡舉行。新華社、人民網、中國新聞網、央廣新聞網、《大公文匯報》、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黑龍江日報》、東北網等國內多家主流媒體將目光投向牡丹江,聆聽牡丹江70年發展故事,透視未來振興藍圖。

亮雪城“家底”細數70年發展成就

70年砥礪奮進,牡丹江發生了哪些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怎樣的歷史性成就?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媒體記者聚焦提問,牡丹江市委書記馬志勇,市長王文力逐一作答,坦誠迴應。

塞北江南、魚米之鄉、中俄地區友好合作示範市、中國優秀旅遊之城……這些靚麗的城市名片,來源於千百年的傳承與積澱,更凝聚著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奮鬥的心血和汗水。說到70年鉅變,馬志勇介紹,牡丹江走過了從艱苦創業、改革開放、探索轉型到振興發展的壯闊歷程。話語間流露出自信與欣喜,而一串串閃亮的數字,正是牡丹江發展變化的最生動註腳。

70年,從百廢待興到百業興旺,牡丹江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按可比價格),人均GDP從建國初期的665元增長到4.9萬元,產業結構由以工農為主,轉變為服務業佔主導、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工業經濟從小作坊發展到擁有29個工業大類、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農業由“靠天吃飯、一糧獨大”發展為特色高效精品農業,服務業由小商小販慘淡經營到如今成為全國現代物流、金融生態、文化消費試點城市。特別是市場主體活力明顯增強,民營市場主體佔比超過95%,民營經濟成為全市發展的主力軍。

70年,從邊陲末梢到開放前沿,牡丹江戰略地位顯著提升。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市相繼被國家確定為對外開放城市、經濟體制試點城市、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聯繫城市和全省城鄉綜合改革試驗區。特別是依託百年對俄開放合作基礎,我們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建設開放型城市,對外經貿拓展到177個國家和地區,對俄非油進出口貿易總額始終居全省首位,其中進口貿易額佔全省的38.5%,出口貿易額佔全省的25%,成為“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戰略支點。

70年,從溫飽不足到美好生活,牡丹江人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504元、列全省第三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58元、連續16年領跑全省,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實現倍增,“一江居中、兩岸繁榮”的城市風貌初步呈現,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降至30%以下,就業人員比建國初期增長5.4倍,擁有包含7所普通高校、10所三甲醫院在內的較為完備的教育和醫療體系,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實現全覆蓋,人民生活正在邁向全面小康。

70年,彈指一揮間。雪城鏗鏘有力的發展足音,四海共聆聽。現場的媒體記者或低頭思索,或輕敲鍵盤,將這些含金量十足的數字記錄下來。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網記者提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中國新聞社記者提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香港大公文匯記者提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黑龍江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之牡丹江專場發佈會側記

東北網8月12日訊 8月10日10時,黑龍江廣播電視臺一樓音樂廳內座無虛席。

今天,這裡的主角是牡丹江。

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之牡丹江專場發佈會在這裡舉行。新華社、人民網、中國新聞網、央廣新聞網、《大公文匯報》、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黑龍江日報》、東北網等國內多家主流媒體將目光投向牡丹江,聆聽牡丹江70年發展故事,透視未來振興藍圖。

亮雪城“家底”細數70年發展成就

70年砥礪奮進,牡丹江發生了哪些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怎樣的歷史性成就?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媒體記者聚焦提問,牡丹江市委書記馬志勇,市長王文力逐一作答,坦誠迴應。

塞北江南、魚米之鄉、中俄地區友好合作示範市、中國優秀旅遊之城……這些靚麗的城市名片,來源於千百年的傳承與積澱,更凝聚著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奮鬥的心血和汗水。說到70年鉅變,馬志勇介紹,牡丹江走過了從艱苦創業、改革開放、探索轉型到振興發展的壯闊歷程。話語間流露出自信與欣喜,而一串串閃亮的數字,正是牡丹江發展變化的最生動註腳。

70年,從百廢待興到百業興旺,牡丹江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按可比價格),人均GDP從建國初期的665元增長到4.9萬元,產業結構由以工農為主,轉變為服務業佔主導、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工業經濟從小作坊發展到擁有29個工業大類、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農業由“靠天吃飯、一糧獨大”發展為特色高效精品農業,服務業由小商小販慘淡經營到如今成為全國現代物流、金融生態、文化消費試點城市。特別是市場主體活力明顯增強,民營市場主體佔比超過95%,民營經濟成為全市發展的主力軍。

70年,從邊陲末梢到開放前沿,牡丹江戰略地位顯著提升。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市相繼被國家確定為對外開放城市、經濟體制試點城市、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聯繫城市和全省城鄉綜合改革試驗區。特別是依託百年對俄開放合作基礎,我們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建設開放型城市,對外經貿拓展到177個國家和地區,對俄非油進出口貿易總額始終居全省首位,其中進口貿易額佔全省的38.5%,出口貿易額佔全省的25%,成為“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戰略支點。

70年,從溫飽不足到美好生活,牡丹江人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504元、列全省第三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58元、連續16年領跑全省,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實現倍增,“一江居中、兩岸繁榮”的城市風貌初步呈現,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降至30%以下,就業人員比建國初期增長5.4倍,擁有包含7所普通高校、10所三甲醫院在內的較為完備的教育和醫療體系,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實現全覆蓋,人民生活正在邁向全面小康。

70年,彈指一揮間。雪城鏗鏘有力的發展足音,四海共聆聽。現場的媒體記者或低頭思索,或輕敲鍵盤,將這些含金量十足的數字記錄下來。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網記者提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中國新聞社記者提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香港大公文匯記者提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記者提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黑龍江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之牡丹江專場發佈會側記

東北網8月12日訊 8月10日10時,黑龍江廣播電視臺一樓音樂廳內座無虛席。

今天,這裡的主角是牡丹江。

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之牡丹江專場發佈會在這裡舉行。新華社、人民網、中國新聞網、央廣新聞網、《大公文匯報》、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黑龍江日報》、東北網等國內多家主流媒體將目光投向牡丹江,聆聽牡丹江70年發展故事,透視未來振興藍圖。

亮雪城“家底”細數70年發展成就

70年砥礪奮進,牡丹江發生了哪些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怎樣的歷史性成就?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媒體記者聚焦提問,牡丹江市委書記馬志勇,市長王文力逐一作答,坦誠迴應。

塞北江南、魚米之鄉、中俄地區友好合作示範市、中國優秀旅遊之城……這些靚麗的城市名片,來源於千百年的傳承與積澱,更凝聚著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奮鬥的心血和汗水。說到70年鉅變,馬志勇介紹,牡丹江走過了從艱苦創業、改革開放、探索轉型到振興發展的壯闊歷程。話語間流露出自信與欣喜,而一串串閃亮的數字,正是牡丹江發展變化的最生動註腳。

70年,從百廢待興到百業興旺,牡丹江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按可比價格),人均GDP從建國初期的665元增長到4.9萬元,產業結構由以工農為主,轉變為服務業佔主導、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工業經濟從小作坊發展到擁有29個工業大類、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農業由“靠天吃飯、一糧獨大”發展為特色高效精品農業,服務業由小商小販慘淡經營到如今成為全國現代物流、金融生態、文化消費試點城市。特別是市場主體活力明顯增強,民營市場主體佔比超過95%,民營經濟成為全市發展的主力軍。

70年,從邊陲末梢到開放前沿,牡丹江戰略地位顯著提升。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市相繼被國家確定為對外開放城市、經濟體制試點城市、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聯繫城市和全省城鄉綜合改革試驗區。特別是依託百年對俄開放合作基礎,我們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建設開放型城市,對外經貿拓展到177個國家和地區,對俄非油進出口貿易總額始終居全省首位,其中進口貿易額佔全省的38.5%,出口貿易額佔全省的25%,成為“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戰略支點。

70年,從溫飽不足到美好生活,牡丹江人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504元、列全省第三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58元、連續16年領跑全省,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實現倍增,“一江居中、兩岸繁榮”的城市風貌初步呈現,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降至30%以下,就業人員比建國初期增長5.4倍,擁有包含7所普通高校、10所三甲醫院在內的較為完備的教育和醫療體系,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實現全覆蓋,人民生活正在邁向全面小康。

70年,彈指一揮間。雪城鏗鏘有力的發展足音,四海共聆聽。現場的媒體記者或低頭思索,或輕敲鍵盤,將這些含金量十足的數字記錄下來。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網記者提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中國新聞社記者提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香港大公文匯記者提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記者提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黑龍江日報記者提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黑龍江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之牡丹江專場發佈會側記

東北網8月12日訊 8月10日10時,黑龍江廣播電視臺一樓音樂廳內座無虛席。

今天,這裡的主角是牡丹江。

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之牡丹江專場發佈會在這裡舉行。新華社、人民網、中國新聞網、央廣新聞網、《大公文匯報》、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黑龍江日報》、東北網等國內多家主流媒體將目光投向牡丹江,聆聽牡丹江70年發展故事,透視未來振興藍圖。

亮雪城“家底”細數70年發展成就

70年砥礪奮進,牡丹江發生了哪些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怎樣的歷史性成就?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媒體記者聚焦提問,牡丹江市委書記馬志勇,市長王文力逐一作答,坦誠迴應。

塞北江南、魚米之鄉、中俄地區友好合作示範市、中國優秀旅遊之城……這些靚麗的城市名片,來源於千百年的傳承與積澱,更凝聚著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奮鬥的心血和汗水。說到70年鉅變,馬志勇介紹,牡丹江走過了從艱苦創業、改革開放、探索轉型到振興發展的壯闊歷程。話語間流露出自信與欣喜,而一串串閃亮的數字,正是牡丹江發展變化的最生動註腳。

70年,從百廢待興到百業興旺,牡丹江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按可比價格),人均GDP從建國初期的665元增長到4.9萬元,產業結構由以工農為主,轉變為服務業佔主導、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工業經濟從小作坊發展到擁有29個工業大類、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農業由“靠天吃飯、一糧獨大”發展為特色高效精品農業,服務業由小商小販慘淡經營到如今成為全國現代物流、金融生態、文化消費試點城市。特別是市場主體活力明顯增強,民營市場主體佔比超過95%,民營經濟成為全市發展的主力軍。

70年,從邊陲末梢到開放前沿,牡丹江戰略地位顯著提升。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市相繼被國家確定為對外開放城市、經濟體制試點城市、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聯繫城市和全省城鄉綜合改革試驗區。特別是依託百年對俄開放合作基礎,我們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建設開放型城市,對外經貿拓展到177個國家和地區,對俄非油進出口貿易總額始終居全省首位,其中進口貿易額佔全省的38.5%,出口貿易額佔全省的25%,成為“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戰略支點。

70年,從溫飽不足到美好生活,牡丹江人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504元、列全省第三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58元、連續16年領跑全省,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實現倍增,“一江居中、兩岸繁榮”的城市風貌初步呈現,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降至30%以下,就業人員比建國初期增長5.4倍,擁有包含7所普通高校、10所三甲醫院在內的較為完備的教育和醫療體系,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實現全覆蓋,人民生活正在邁向全面小康。

70年,彈指一揮間。雪城鏗鏘有力的發展足音,四海共聆聽。現場的媒體記者或低頭思索,或輕敲鍵盤,將這些含金量十足的數字記錄下來。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網記者提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中國新聞社記者提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香港大公文匯記者提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記者提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黑龍江日報記者提問。

為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更多牡丹江力量

新華社記者提問。

一問一答間發展藍圖更清晰

要探索具有牡丹江特色的振興發展路徑,請問這條具有牡丹江特色的道路具體要怎麼走呢?

除了沿邊開放,牡丹江在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振興發展路徑時還有哪些比較優勢可以轉化為競爭優勢、發展優勢?

牡丹江在新時代將會有哪些新擔當、新作為、新氣象?

牡丹江與對口合作城市、以及其他城市有哪些交流互動,取得了哪些進展和收穫?

黑龍江省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專門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實施意見,在這方面牡丹江做的怎麼樣?

在新中國成立70年、乃至更久遠的文化傳承方面,牡丹江有哪些新成就、新亮點?

在提問環節,各媒體記者從振興發展、交流合作、營商環境、文化傳承等多個方面接連拋出問題。

市委書記馬志勇,市長王文力就公眾和記者們關心的問題一一進行了解答。

“牡丹江最大的比較優勢就是沿邊開放,體現在距離近、物流暢、平臺大、合作深、交流廣……”

“牡丹江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繼續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持續鞏固我市在全省‘打造一個窗口、建設四個區’的橋頭堡作用”

“牡丹江重點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新氣象。在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新氣象。在提振幹事創業精氣神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新氣象”

“2017年11月,我市與東莞市建立了對口合作機制,一年多來,兩市始終保持頻繁互動、密切交流,在產業合作、經貿往來、幹部培訓、鎮縣交流以及教育、衛生、旅遊、工商等多個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效”

“制定促進民營經濟發展‘21條’,實行‘無還本續貸’;對企業新增貸款抵押率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將支持企業項目建設政策由省定2億元標準降低到5000萬元、支持企業設備改造升級政策由省定2000萬元標準降低到1000萬元”

“牡丹江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在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進程中,留下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蘊含著偉大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近年來,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要求,大力創建‘紅色文化之城’,深入實施保護、研究、開發、創作和教育‘五大工程’,使紅色文化成為鑄魂、塑人、凝心、聚力的重要載體,為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

一問一答間,牡丹江發展的美好圖景躍然眼前。

發佈會臨近尾聲,馬志勇向各媒體朋友發出邀請,“歡迎大家常來牡丹江走一走,傳播牡丹江好形象、好聲音”。

“今天的發佈會收穫滿滿,牡丹江真是一座‘新聞富礦’,許多信息都是可以繼續深挖的新聞線索。”不少媒體朋友也紛紛響應,牡丹江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績,真的有些迫不及待想去牡丹江走一走、看一看,親身感受牡丹江的可喜成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