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之名是否與牡丹花有關?略談牡丹江的前世今生'

"

(文/陳達)

牡丹江因其發源地位於長白山脈的牡丹嶺,由此,被當地土人稱為“穆旦烏拉”。據說,是滿語“彎彎曲曲的江”之意。我們的母親河——牡丹江以彎彎曲曲為名又與名花牡丹同謂,生動形象而有趣,又舉世無雙,值得引以為榮。可靜下心細想開來,地球上的江河少有不彎曲的,與九曲十八彎的浩蕩黃河相比牡丹江的彎曲程度肯定是相形見絀的,牡丹江有什麼資格獨享這份“彎彎曲曲”殊榮?

"

(文/陳達)

牡丹江因其發源地位於長白山脈的牡丹嶺,由此,被當地土人稱為“穆旦烏拉”。據說,是滿語“彎彎曲曲的江”之意。我們的母親河——牡丹江以彎彎曲曲為名又與名花牡丹同謂,生動形象而有趣,又舉世無雙,值得引以為榮。可靜下心細想開來,地球上的江河少有不彎曲的,與九曲十八彎的浩蕩黃河相比牡丹江的彎曲程度肯定是相形見絀的,牡丹江有什麼資格獨享這份“彎彎曲曲”殊榮?

牡丹江之名是否與牡丹花有關?略談牡丹江的前世今生

牡丹江

關於滿語“牡丹”的多種寓意

記載這條江的最早古代文獻,有五代人與宋代人編寫的《舊唐書》、《新唐書》與《冊府元龜》,當時的牡丹江被稱為忽汗水或忽汗河。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2年),遣使冊封東北靺鞨人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因其所統之地有忽汗水而設置忽汗州,大祚榮領忽汗州都督。於是,我國東北地區遼寧以北有了一個唐王朝地方政權渤海國,有了用古代牡丹江之江名命名的行政區建制忽汗州。《詞海》第3644頁記道:忽汗州“因境內有忽汗河而得名,故治即今吉林敦化”。《舊唐書·北狄傳》:“望建河東流與那河、忽汗河合。”

自渤海國之後,牡丹江在可見到的歷史文獻中,有過忽爾海水、忽爾海河、火兒海河、忽爾海畢拉、活羅海川、胡裡改江以及穆當烏拉、呼爾哈河等10多個名稱。儘管各名稱漢字不同,但它們都是靺鞨人及其後世對這條大江的稱謂,即對忽汗水的忽汗二字的轉音、諧音記載。

牡丹江最早的名稱忽汗水(河)及其後來的穆當江、木丹江等各種諧音名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黑龍江省滿族地名》一書中的牡丹江詞條裡,說它的古名有惡水、響水與大網場等,書中未作解釋即採用了牡丹江是滿語彎彎曲曲的江之說法。估計其主要依據是,“木丹”二字在滿語中即“彎彎曲曲”之意。

就滿語來說,它是自四千年前的東北東部肅慎人語言發展而來,後來綜合了這一地區各代各部族的語言,長期使用,逐漸趨同而形成的,無疑對同一事物的語音表達不會是單一的,必然也與漢語一樣一詞多意——同音異義。

"

(文/陳達)

牡丹江因其發源地位於長白山脈的牡丹嶺,由此,被當地土人稱為“穆旦烏拉”。據說,是滿語“彎彎曲曲的江”之意。我們的母親河——牡丹江以彎彎曲曲為名又與名花牡丹同謂,生動形象而有趣,又舉世無雙,值得引以為榮。可靜下心細想開來,地球上的江河少有不彎曲的,與九曲十八彎的浩蕩黃河相比牡丹江的彎曲程度肯定是相形見絀的,牡丹江有什麼資格獨享這份“彎彎曲曲”殊榮?

牡丹江之名是否與牡丹花有關?略談牡丹江的前世今生

牡丹江

關於滿語“牡丹”的多種寓意

記載這條江的最早古代文獻,有五代人與宋代人編寫的《舊唐書》、《新唐書》與《冊府元龜》,當時的牡丹江被稱為忽汗水或忽汗河。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2年),遣使冊封東北靺鞨人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因其所統之地有忽汗水而設置忽汗州,大祚榮領忽汗州都督。於是,我國東北地區遼寧以北有了一個唐王朝地方政權渤海國,有了用古代牡丹江之江名命名的行政區建制忽汗州。《詞海》第3644頁記道:忽汗州“因境內有忽汗河而得名,故治即今吉林敦化”。《舊唐書·北狄傳》:“望建河東流與那河、忽汗河合。”

自渤海國之後,牡丹江在可見到的歷史文獻中,有過忽爾海水、忽爾海河、火兒海河、忽爾海畢拉、活羅海川、胡裡改江以及穆當烏拉、呼爾哈河等10多個名稱。儘管各名稱漢字不同,但它們都是靺鞨人及其後世對這條大江的稱謂,即對忽汗水的忽汗二字的轉音、諧音記載。

牡丹江最早的名稱忽汗水(河)及其後來的穆當江、木丹江等各種諧音名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黑龍江省滿族地名》一書中的牡丹江詞條裡,說它的古名有惡水、響水與大網場等,書中未作解釋即採用了牡丹江是滿語彎彎曲曲的江之說法。估計其主要依據是,“木丹”二字在滿語中即“彎彎曲曲”之意。

就滿語來說,它是自四千年前的東北東部肅慎人語言發展而來,後來綜合了這一地區各代各部族的語言,長期使用,逐漸趨同而形成的,無疑對同一事物的語音表達不會是單一的,必然也與漢語一樣一詞多意——同音異義。

牡丹江之名是否與牡丹花有關?略談牡丹江的前世今生

(牡丹江市江南牡丹廣場)

以我們所知,古音忽漢、胡兒海或近代的穆丹、牡丹,也有多重意義。除惡水、響水之外,還有如聲音、晾網圍場、彎曲、鳥夾上的曲木、搓條餑餑(滿人彎條油炸食品)、回、次等含義。下面,我們一同來分享,關於滿語“牡丹”的多種寓意:

由我國著名滿文化學者孫文良、李治亭主編的《滿族大辭典》之滿語《穆丹》只一解,即:滿族麵食搓條餑餑。

在近四百年寧古塔流人所記敘的文字中,張縉彥在《寧古塔山水記》中這樣寫道:“土音牡丹,乃一日可以往還,記其程途以為名也。”是指從寧古塔舊城到當時牡丹江邊的村屯牡丹屯(今寧安的大牡丹、小牡丹)一日可以走一個來回。

關於滿語牡丹江這個詞的其它解釋也不難理解:惡水——江水奔騰,洪水氾濫,江水響聲巨大是自然之事;晾網、大網圍場,更是古代牡丹江沿岸先民們漁獵生活的反映。

至於“彎”字其意,有的學者說“唯有彎子與山水蜿蜒曲折的自然特徵相契合”。孰不知,全中國全東北唯一以牡丹二字為名的牡丹嶺恰恰一點也不彎曲?筆者三次走近牡丹嶺,這座張廣才嶺南端的山嶺,不僅高大,而且頂部平整,名副其實的是一道大嶺,卻一點也不彎曲。山與江同名,牡丹嶺又是牡丹江之源。古代時牡丹嶺有過忽汗嶺、僕幹嶺及牙蠻哈達等名稱。清代時牡丹嶺被寫作穆丹嶺或木丹嶺,牡丹江也以穆丹江或木丹江出現在書文中。可見,牡丹江的名稱是由牡丹嶺派生而來,這是不應有異議的,如果牡丹二字是滿語彎曲之意,為什麼不說這道大嶺是彎曲的山嶺?

古代的忽汗水等名稱,牡丹江的名稱,忽汗也好,胡裡改與呼兒哈也好,連同卜乾等在靺鞨人、女真人語言中顯然都不只是彎彎曲曲之意。

"

(文/陳達)

牡丹江因其發源地位於長白山脈的牡丹嶺,由此,被當地土人稱為“穆旦烏拉”。據說,是滿語“彎彎曲曲的江”之意。我們的母親河——牡丹江以彎彎曲曲為名又與名花牡丹同謂,生動形象而有趣,又舉世無雙,值得引以為榮。可靜下心細想開來,地球上的江河少有不彎曲的,與九曲十八彎的浩蕩黃河相比牡丹江的彎曲程度肯定是相形見絀的,牡丹江有什麼資格獨享這份“彎彎曲曲”殊榮?

牡丹江之名是否與牡丹花有關?略談牡丹江的前世今生

牡丹江

關於滿語“牡丹”的多種寓意

記載這條江的最早古代文獻,有五代人與宋代人編寫的《舊唐書》、《新唐書》與《冊府元龜》,當時的牡丹江被稱為忽汗水或忽汗河。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2年),遣使冊封東北靺鞨人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因其所統之地有忽汗水而設置忽汗州,大祚榮領忽汗州都督。於是,我國東北地區遼寧以北有了一個唐王朝地方政權渤海國,有了用古代牡丹江之江名命名的行政區建制忽汗州。《詞海》第3644頁記道:忽汗州“因境內有忽汗河而得名,故治即今吉林敦化”。《舊唐書·北狄傳》:“望建河東流與那河、忽汗河合。”

自渤海國之後,牡丹江在可見到的歷史文獻中,有過忽爾海水、忽爾海河、火兒海河、忽爾海畢拉、活羅海川、胡裡改江以及穆當烏拉、呼爾哈河等10多個名稱。儘管各名稱漢字不同,但它們都是靺鞨人及其後世對這條大江的稱謂,即對忽汗水的忽汗二字的轉音、諧音記載。

牡丹江最早的名稱忽汗水(河)及其後來的穆當江、木丹江等各種諧音名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黑龍江省滿族地名》一書中的牡丹江詞條裡,說它的古名有惡水、響水與大網場等,書中未作解釋即採用了牡丹江是滿語彎彎曲曲的江之說法。估計其主要依據是,“木丹”二字在滿語中即“彎彎曲曲”之意。

就滿語來說,它是自四千年前的東北東部肅慎人語言發展而來,後來綜合了這一地區各代各部族的語言,長期使用,逐漸趨同而形成的,無疑對同一事物的語音表達不會是單一的,必然也與漢語一樣一詞多意——同音異義。

牡丹江之名是否與牡丹花有關?略談牡丹江的前世今生

(牡丹江市江南牡丹廣場)

以我們所知,古音忽漢、胡兒海或近代的穆丹、牡丹,也有多重意義。除惡水、響水之外,還有如聲音、晾網圍場、彎曲、鳥夾上的曲木、搓條餑餑(滿人彎條油炸食品)、回、次等含義。下面,我們一同來分享,關於滿語“牡丹”的多種寓意:

由我國著名滿文化學者孫文良、李治亭主編的《滿族大辭典》之滿語《穆丹》只一解,即:滿族麵食搓條餑餑。

在近四百年寧古塔流人所記敘的文字中,張縉彥在《寧古塔山水記》中這樣寫道:“土音牡丹,乃一日可以往還,記其程途以為名也。”是指從寧古塔舊城到當時牡丹江邊的村屯牡丹屯(今寧安的大牡丹、小牡丹)一日可以走一個來回。

關於滿語牡丹江這個詞的其它解釋也不難理解:惡水——江水奔騰,洪水氾濫,江水響聲巨大是自然之事;晾網、大網圍場,更是古代牡丹江沿岸先民們漁獵生活的反映。

至於“彎”字其意,有的學者說“唯有彎子與山水蜿蜒曲折的自然特徵相契合”。孰不知,全中國全東北唯一以牡丹二字為名的牡丹嶺恰恰一點也不彎曲?筆者三次走近牡丹嶺,這座張廣才嶺南端的山嶺,不僅高大,而且頂部平整,名副其實的是一道大嶺,卻一點也不彎曲。山與江同名,牡丹嶺又是牡丹江之源。古代時牡丹嶺有過忽汗嶺、僕幹嶺及牙蠻哈達等名稱。清代時牡丹嶺被寫作穆丹嶺或木丹嶺,牡丹江也以穆丹江或木丹江出現在書文中。可見,牡丹江的名稱是由牡丹嶺派生而來,這是不應有異議的,如果牡丹二字是滿語彎曲之意,為什麼不說這道大嶺是彎曲的山嶺?

古代的忽汗水等名稱,牡丹江的名稱,忽汗也好,胡裡改與呼兒哈也好,連同卜乾等在靺鞨人、女真人語言中顯然都不只是彎彎曲曲之意。

牡丹江之名是否與牡丹花有關?略談牡丹江的前世今生

(牡丹江大橋)

由牡丹再說牡丹江

用牡丹花命名這條江河,是忽汗水一名出現一千三四百年之後的事情。清朝末年(1908年)便開始編寫的《詞源》,書內並沒有牡丹江的詞條。民國十三年(1924年)編成的《寧安縣誌》,仍然把牡丹江寫做呼爾哈河:字磖子(即群力巖畫)“距城200裡呼爾哈河東岸……”這個城是指寧安縣城。可見,即使已經在使用牡丹江這一地名,但這裡的人們仍然習慣地把這條江叫做呼爾哈河,其結果表明牡丹江之名的受眾接受率並不高。

至於木丹江或穆丹江何時轉為牡丹江,尚未找到出處,而且因二者轉音太快,不能不讓人存疑。可以肯定的說牡丹江這個名稱出現不過一百多年,是清末這裡的滿漢文人雅士們用美麗的牡丹花給它起的新名字。

在筆者所涉獵的東北歷史典籍中,最早出現牡丹江這個名字的圖書是源自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不知何人所著的《吉林輿地說略》一書。其後,吳大澄《愙齋自訂年譜》在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也提及到了“牡丹江冰道”。清末著名邊疆地理研究學者曹廷傑在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所著的《東三省輿地圖說》,載有《牡丹江考》一文。

"

(文/陳達)

牡丹江因其發源地位於長白山脈的牡丹嶺,由此,被當地土人稱為“穆旦烏拉”。據說,是滿語“彎彎曲曲的江”之意。我們的母親河——牡丹江以彎彎曲曲為名又與名花牡丹同謂,生動形象而有趣,又舉世無雙,值得引以為榮。可靜下心細想開來,地球上的江河少有不彎曲的,與九曲十八彎的浩蕩黃河相比牡丹江的彎曲程度肯定是相形見絀的,牡丹江有什麼資格獨享這份“彎彎曲曲”殊榮?

牡丹江之名是否與牡丹花有關?略談牡丹江的前世今生

牡丹江

關於滿語“牡丹”的多種寓意

記載這條江的最早古代文獻,有五代人與宋代人編寫的《舊唐書》、《新唐書》與《冊府元龜》,當時的牡丹江被稱為忽汗水或忽汗河。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2年),遣使冊封東北靺鞨人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因其所統之地有忽汗水而設置忽汗州,大祚榮領忽汗州都督。於是,我國東北地區遼寧以北有了一個唐王朝地方政權渤海國,有了用古代牡丹江之江名命名的行政區建制忽汗州。《詞海》第3644頁記道:忽汗州“因境內有忽汗河而得名,故治即今吉林敦化”。《舊唐書·北狄傳》:“望建河東流與那河、忽汗河合。”

自渤海國之後,牡丹江在可見到的歷史文獻中,有過忽爾海水、忽爾海河、火兒海河、忽爾海畢拉、活羅海川、胡裡改江以及穆當烏拉、呼爾哈河等10多個名稱。儘管各名稱漢字不同,但它們都是靺鞨人及其後世對這條大江的稱謂,即對忽汗水的忽汗二字的轉音、諧音記載。

牡丹江最早的名稱忽汗水(河)及其後來的穆當江、木丹江等各種諧音名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黑龍江省滿族地名》一書中的牡丹江詞條裡,說它的古名有惡水、響水與大網場等,書中未作解釋即採用了牡丹江是滿語彎彎曲曲的江之說法。估計其主要依據是,“木丹”二字在滿語中即“彎彎曲曲”之意。

就滿語來說,它是自四千年前的東北東部肅慎人語言發展而來,後來綜合了這一地區各代各部族的語言,長期使用,逐漸趨同而形成的,無疑對同一事物的語音表達不會是單一的,必然也與漢語一樣一詞多意——同音異義。

牡丹江之名是否與牡丹花有關?略談牡丹江的前世今生

(牡丹江市江南牡丹廣場)

以我們所知,古音忽漢、胡兒海或近代的穆丹、牡丹,也有多重意義。除惡水、響水之外,還有如聲音、晾網圍場、彎曲、鳥夾上的曲木、搓條餑餑(滿人彎條油炸食品)、回、次等含義。下面,我們一同來分享,關於滿語“牡丹”的多種寓意:

由我國著名滿文化學者孫文良、李治亭主編的《滿族大辭典》之滿語《穆丹》只一解,即:滿族麵食搓條餑餑。

在近四百年寧古塔流人所記敘的文字中,張縉彥在《寧古塔山水記》中這樣寫道:“土音牡丹,乃一日可以往還,記其程途以為名也。”是指從寧古塔舊城到當時牡丹江邊的村屯牡丹屯(今寧安的大牡丹、小牡丹)一日可以走一個來回。

關於滿語牡丹江這個詞的其它解釋也不難理解:惡水——江水奔騰,洪水氾濫,江水響聲巨大是自然之事;晾網、大網圍場,更是古代牡丹江沿岸先民們漁獵生活的反映。

至於“彎”字其意,有的學者說“唯有彎子與山水蜿蜒曲折的自然特徵相契合”。孰不知,全中國全東北唯一以牡丹二字為名的牡丹嶺恰恰一點也不彎曲?筆者三次走近牡丹嶺,這座張廣才嶺南端的山嶺,不僅高大,而且頂部平整,名副其實的是一道大嶺,卻一點也不彎曲。山與江同名,牡丹嶺又是牡丹江之源。古代時牡丹嶺有過忽汗嶺、僕幹嶺及牙蠻哈達等名稱。清代時牡丹嶺被寫作穆丹嶺或木丹嶺,牡丹江也以穆丹江或木丹江出現在書文中。可見,牡丹江的名稱是由牡丹嶺派生而來,這是不應有異議的,如果牡丹二字是滿語彎曲之意,為什麼不說這道大嶺是彎曲的山嶺?

古代的忽汗水等名稱,牡丹江的名稱,忽汗也好,胡裡改與呼兒哈也好,連同卜乾等在靺鞨人、女真人語言中顯然都不只是彎彎曲曲之意。

牡丹江之名是否與牡丹花有關?略談牡丹江的前世今生

(牡丹江大橋)

由牡丹再說牡丹江

用牡丹花命名這條江河,是忽汗水一名出現一千三四百年之後的事情。清朝末年(1908年)便開始編寫的《詞源》,書內並沒有牡丹江的詞條。民國十三年(1924年)編成的《寧安縣誌》,仍然把牡丹江寫做呼爾哈河:字磖子(即群力巖畫)“距城200裡呼爾哈河東岸……”這個城是指寧安縣城。可見,即使已經在使用牡丹江這一地名,但這裡的人們仍然習慣地把這條江叫做呼爾哈河,其結果表明牡丹江之名的受眾接受率並不高。

至於木丹江或穆丹江何時轉為牡丹江,尚未找到出處,而且因二者轉音太快,不能不讓人存疑。可以肯定的說牡丹江這個名稱出現不過一百多年,是清末這裡的滿漢文人雅士們用美麗的牡丹花給它起的新名字。

在筆者所涉獵的東北歷史典籍中,最早出現牡丹江這個名字的圖書是源自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不知何人所著的《吉林輿地說略》一書。其後,吳大澄《愙齋自訂年譜》在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也提及到了“牡丹江冰道”。清末著名邊疆地理研究學者曹廷傑在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所著的《東三省輿地圖說》,載有《牡丹江考》一文。

牡丹江之名是否與牡丹花有關?略談牡丹江的前世今生

(渤海國興隆寺遺存)

近日,偶得一本偽滿時編寫的《牡丹江風土誌》,作者顏公權。在該書的在第一節《牡丹江之名稱》中說:“至牡丹江之名稱,一因發源於牡丹嶺,故名牡丹江;一因古名忽汗水,牡丹江為忽汗之轉音;一因牡丹江[原文為嶺,誤也]發源經額穆寧安,蜿蜒迂迴形如牡丹花,故名。”

七十多年前的這位牡丹江人可謂有識之士,他的見解值得我們重視。其一、其二正是牡丹江名稱之源;其三雖然有趣,牡丹江蜿蜒迂迴僅限於敦化(額穆)即上游一段或鏡泊湖下游的大朱家江段,至於像不像牡丹花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畢竟講到了像“牡丹花”。顯然,牡丹江這個江名雅緻有趣,已很容易使人想到美麗的牡丹花。

歷史上有些巧合會大大出乎你的想象,生活在牡丹江邊

"

(文/陳達)

牡丹江因其發源地位於長白山脈的牡丹嶺,由此,被當地土人稱為“穆旦烏拉”。據說,是滿語“彎彎曲曲的江”之意。我們的母親河——牡丹江以彎彎曲曲為名又與名花牡丹同謂,生動形象而有趣,又舉世無雙,值得引以為榮。可靜下心細想開來,地球上的江河少有不彎曲的,與九曲十八彎的浩蕩黃河相比牡丹江的彎曲程度肯定是相形見絀的,牡丹江有什麼資格獨享這份“彎彎曲曲”殊榮?

牡丹江之名是否與牡丹花有關?略談牡丹江的前世今生

牡丹江

關於滿語“牡丹”的多種寓意

記載這條江的最早古代文獻,有五代人與宋代人編寫的《舊唐書》、《新唐書》與《冊府元龜》,當時的牡丹江被稱為忽汗水或忽汗河。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2年),遣使冊封東北靺鞨人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因其所統之地有忽汗水而設置忽汗州,大祚榮領忽汗州都督。於是,我國東北地區遼寧以北有了一個唐王朝地方政權渤海國,有了用古代牡丹江之江名命名的行政區建制忽汗州。《詞海》第3644頁記道:忽汗州“因境內有忽汗河而得名,故治即今吉林敦化”。《舊唐書·北狄傳》:“望建河東流與那河、忽汗河合。”

自渤海國之後,牡丹江在可見到的歷史文獻中,有過忽爾海水、忽爾海河、火兒海河、忽爾海畢拉、活羅海川、胡裡改江以及穆當烏拉、呼爾哈河等10多個名稱。儘管各名稱漢字不同,但它們都是靺鞨人及其後世對這條大江的稱謂,即對忽汗水的忽汗二字的轉音、諧音記載。

牡丹江最早的名稱忽汗水(河)及其後來的穆當江、木丹江等各種諧音名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黑龍江省滿族地名》一書中的牡丹江詞條裡,說它的古名有惡水、響水與大網場等,書中未作解釋即採用了牡丹江是滿語彎彎曲曲的江之說法。估計其主要依據是,“木丹”二字在滿語中即“彎彎曲曲”之意。

就滿語來說,它是自四千年前的東北東部肅慎人語言發展而來,後來綜合了這一地區各代各部族的語言,長期使用,逐漸趨同而形成的,無疑對同一事物的語音表達不會是單一的,必然也與漢語一樣一詞多意——同音異義。

牡丹江之名是否與牡丹花有關?略談牡丹江的前世今生

(牡丹江市江南牡丹廣場)

以我們所知,古音忽漢、胡兒海或近代的穆丹、牡丹,也有多重意義。除惡水、響水之外,還有如聲音、晾網圍場、彎曲、鳥夾上的曲木、搓條餑餑(滿人彎條油炸食品)、回、次等含義。下面,我們一同來分享,關於滿語“牡丹”的多種寓意:

由我國著名滿文化學者孫文良、李治亭主編的《滿族大辭典》之滿語《穆丹》只一解,即:滿族麵食搓條餑餑。

在近四百年寧古塔流人所記敘的文字中,張縉彥在《寧古塔山水記》中這樣寫道:“土音牡丹,乃一日可以往還,記其程途以為名也。”是指從寧古塔舊城到當時牡丹江邊的村屯牡丹屯(今寧安的大牡丹、小牡丹)一日可以走一個來回。

關於滿語牡丹江這個詞的其它解釋也不難理解:惡水——江水奔騰,洪水氾濫,江水響聲巨大是自然之事;晾網、大網圍場,更是古代牡丹江沿岸先民們漁獵生活的反映。

至於“彎”字其意,有的學者說“唯有彎子與山水蜿蜒曲折的自然特徵相契合”。孰不知,全中國全東北唯一以牡丹二字為名的牡丹嶺恰恰一點也不彎曲?筆者三次走近牡丹嶺,這座張廣才嶺南端的山嶺,不僅高大,而且頂部平整,名副其實的是一道大嶺,卻一點也不彎曲。山與江同名,牡丹嶺又是牡丹江之源。古代時牡丹嶺有過忽汗嶺、僕幹嶺及牙蠻哈達等名稱。清代時牡丹嶺被寫作穆丹嶺或木丹嶺,牡丹江也以穆丹江或木丹江出現在書文中。可見,牡丹江的名稱是由牡丹嶺派生而來,這是不應有異議的,如果牡丹二字是滿語彎曲之意,為什麼不說這道大嶺是彎曲的山嶺?

古代的忽汗水等名稱,牡丹江的名稱,忽汗也好,胡裡改與呼兒哈也好,連同卜乾等在靺鞨人、女真人語言中顯然都不只是彎彎曲曲之意。

牡丹江之名是否與牡丹花有關?略談牡丹江的前世今生

(牡丹江大橋)

由牡丹再說牡丹江

用牡丹花命名這條江河,是忽汗水一名出現一千三四百年之後的事情。清朝末年(1908年)便開始編寫的《詞源》,書內並沒有牡丹江的詞條。民國十三年(1924年)編成的《寧安縣誌》,仍然把牡丹江寫做呼爾哈河:字磖子(即群力巖畫)“距城200裡呼爾哈河東岸……”這個城是指寧安縣城。可見,即使已經在使用牡丹江這一地名,但這裡的人們仍然習慣地把這條江叫做呼爾哈河,其結果表明牡丹江之名的受眾接受率並不高。

至於木丹江或穆丹江何時轉為牡丹江,尚未找到出處,而且因二者轉音太快,不能不讓人存疑。可以肯定的說牡丹江這個名稱出現不過一百多年,是清末這裡的滿漢文人雅士們用美麗的牡丹花給它起的新名字。

在筆者所涉獵的東北歷史典籍中,最早出現牡丹江這個名字的圖書是源自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不知何人所著的《吉林輿地說略》一書。其後,吳大澄《愙齋自訂年譜》在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也提及到了“牡丹江冰道”。清末著名邊疆地理研究學者曹廷傑在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所著的《東三省輿地圖說》,載有《牡丹江考》一文。

牡丹江之名是否與牡丹花有關?略談牡丹江的前世今生

(渤海國興隆寺遺存)

近日,偶得一本偽滿時編寫的《牡丹江風土誌》,作者顏公權。在該書的在第一節《牡丹江之名稱》中說:“至牡丹江之名稱,一因發源於牡丹嶺,故名牡丹江;一因古名忽汗水,牡丹江為忽汗之轉音;一因牡丹江[原文為嶺,誤也]發源經額穆寧安,蜿蜒迂迴形如牡丹花,故名。”

七十多年前的這位牡丹江人可謂有識之士,他的見解值得我們重視。其一、其二正是牡丹江名稱之源;其三雖然有趣,牡丹江蜿蜒迂迴僅限於敦化(額穆)即上游一段或鏡泊湖下游的大朱家江段,至於像不像牡丹花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畢竟講到了像“牡丹花”。顯然,牡丹江這個江名雅緻有趣,已很容易使人想到美麗的牡丹花。

歷史上有些巧合會大大出乎你的想象,生活在牡丹江邊

牡丹江之名是否與牡丹花有關?略談牡丹江的前世今生

的渤海國人,其國俗當中就有種植牡丹的習慣。隨北宋徽欽二帝流寓到黑龍江的洪皓在《松漠紀聞》一書中寫到,居住忽汗河的渤海國人喜歡種植牡丹的:“富室安居愈二百年往往為園地,植牡丹多至三二百本,有數十干叢者,皆燕地所無”。想象一下,若房前屋後種植有二三百隻牡丹花,鮮花盛開的時候,我們的家像不像個大花園。

其實,牡丹江這個名字已經為這個城市大添光彩。現代社會的豐富多彩開放包容,令我們沒有必要一再強調:牡丹江,它是什麼彎彎曲曲的江。如果真有有人提及此事,您如能說出有關滿語牡丹的多種寓意,豈不顯得更有學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