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地位顯著提升,牡丹江:從邊陲末梢到開放前沿'

"

黑龍江經濟報首席記者 於永吉 記者 崔俊傑/“塞北江南”、“魚米之鄉”……牡丹江市擁有“中俄地區友好合作示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宜居城市”等眾多亮麗的城市名片,是一座開放包容、文化厚重、生態優良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8月10日,由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活動第七場——牡丹江新聞發佈會在黑龍江廣播電視臺舉行。發佈會上,牡丹江市委書記馬志勇,以《繼往開來 不懈奮鬥,書寫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的牡丹江篇章》為題,介紹了牡丹江70年來的發展情況,並回答媒體和公眾關注的問題。

從百廢待興到百業興旺 經濟實力顯著提升

70年來,牡丹江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按可比價格),人均GDP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665元增長到4.9萬元,產業結構由以工農為主,轉變為服務業佔主導、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工業經濟從小作坊發展到擁有29個工業大類、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農業由“靠天吃飯、一糧獨大”發展為特色高效精品農業,服務業由小商小販慘淡經營到如今成為全國現代物流、金融生態、文化消費試點城市。特別是市場主體活力明顯增強,民營市場主體佔比超過95%,民營經濟成為全市發展的主力軍。

牡丹江市實施產業發展“435”計劃,走創新發展之路。聚焦全省“百千萬工程”和“百大項目”建設,優先發展“旅遊+”、食品加工、生物醫藥、林木林紙4個優勢產業,鞏固提升裝備製造、商貿、物流3個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新文創5個戰略性新興產業。

從邊陲末梢到開放前沿 戰略地位顯著提升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牡丹江市相繼被國家確定為對外開放城市、經濟體制試點城市、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聯繫城市和全省城鄉綜合改革試驗區。特別是依託百年對俄開放合作基礎,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建設開放型城市,對外經貿拓展到177個國家和地區,對俄非油進口貿易額佔全省的38.5%,出口貿易額佔全省的25%,進出口貿易總額始終居全省首位,成為“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戰略支點。

牡丹江市已初步構建起以綏東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牡丹江B型保稅物流中心、9個境內園區和14個境外園區為依託的較為完備的開放平臺體系,打造了集4個國家一類口岸、7個物流園區和陸海空立體交通於一體的跨境聯運體系。

從溫飽不足到美好生活 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牡丹江市民生投入佔財政支出保持在80%以上;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累計實現1502戶3174人穩定脫貧、15個貧困村實現出列,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18%;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回遷辦證等難題,累計解決1萬多戶逾期未回遷和9.6萬戶居民房產辦證問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全部完成,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覆蓋率達到10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1%以內。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504元、列全省第三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58元、連續16年領跑全省,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實現倍增,“一江居中、兩岸繁榮”的城市風貌初步呈現,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降至30%以下,就業人員比新中國成立初期增長5.4倍,擁有包含7所普通高校、10所三甲醫院在內的較為完備的教育和醫療體系,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實現全覆蓋,人民生活正在邁向全面小康。

在今年黑龍江省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中,牡丹江綜合排名第4位,其中,執行合同、辦理建築許可兩項指標排名全省第一。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深入推進人才強市,建立完善“1+N”人才政策體系,創新人才引用和管理機制,引進了一批急需緊缺人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了300名多社會工作者,振興發展的人才智力支撐更加有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