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林奕含自殺,除了發死人財社會真的有反思?

莫言 小說 性教育 幼兒園 莫言人 2017-05-27

女作家林奕含自殺事件已經過去20天,本來借這種熱點蹭流量,應該在5.1黃金週期間大展拳腳,而的確在那個時段有很多沸沸揚揚的報道,諸如《禽獸老師毀才女一生》《下一個房思琪可能是你》《女生如何自救》.............10萬+的閱讀量輕鬆獲得。

然而這種社會話題,最多不過一週就會石沉大海,還不敵一樁明星出軌來得痛快。


對於大眾,這樣的新聞,究竟看熱鬧的多,還是反思的多?如果用一條生命換來的只是報道社會的噁心,然後讓圍觀者嗑著瓜子議論紛紛,那倒不如將這種不光彩的事永遠長埋,憑什麼要讓外人對一個死者指指點點。

女作家林奕含自殺,除了發死人財社會真的有反思?

這件事的報道最直觀的收穫是助長了一些商人發死人財

隨便翻看淘寶,數以千家店在售《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有好些商家甚至只為賣這本書而開店,短短10來天,買出近萬本,然後推上了好幾顆鑽石的級別。

市場充斥著各種翻版,以至莫言在噹噹網用兩倍正版的價錢,也只能搶到一本翻版。商家賺夠了把產品迅速下架,莫言連投訴都找不到門。

難道林奕含的死從另一個側面也有正面的推動?

女作家林奕含自殺,除了發死人財社會真的有反思?

女作家林奕含自殺,除了發死人財社會真的有反思?

說實話,如果不是這個事件,我不會買這本書看,如果不是這個事件,這本書也沒辦法看下去,看得出林奕含在創作這本書的時候,精神已逼近錯亂,以至無法完整的去說每一句話,清晰的表達一個問題。她用得最多的是“就像……….” 這種句式,那時候的她根本無法自主的思考問題,活在幻想世界。

就像一個都市小孩看見蝴蝶,除了大叫蝴蝶,此外便沒有話可說。

一維哥哥看進去依紋的眼睛,就像想要溺死在裡面……

一維哥哥看著伊紋笑了,就像臉上投進一個石子,滿臉漣漪。

-------摘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然而在她自殺前8天接受的訪問也是神經錯亂,表面落落大方去描述關於新書的精神世界,但嘴巴吐出的字句卻詞不達意。

女作家林奕含自殺,除了發死人財社會真的有反思?

這種精神錯亂者,為什麼非要到自殺之後,才覺得需要多加照顧???

當我看到第一篇關於林奕含自殺的文章,我震撼的不是她幼年受到的侵犯,而是她父母的臨危不亂,談吐得體。

女兒在4月27日傍晚被發現在家中自縊身亡,而父母在28日凌晨通過書本的出版社發表了以下聲明。有條有理,思維清晰。父母首先是感謝大家的不捨,注意,是別人的不捨,不是父母對女兒的不捨。父母二人的痛苦在整個聲明中“隱藏”得很好,呼籲的也是大家要記住他們女兒的可愛樣子,一步一步的鋪墊,最後是引導大家:“幫我們夫妻買女兒的書,去給每一個需要幫助的父母和孩子看”

女作家林奕含自殺,除了發死人財社會真的有反思?

林父母第一次聲明

這是他們女兒被發現死亡幾個小時後的聲明,父母的冷靜看得人心寒。然而兩老的心願達成了,《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大賣,供不應求,兩老滿意了嗎?


這個話題本來莫言不想談,因為觸動了過去某些回憶,如果不是這幾天林奕含父母陸續在媒體樂此不彼的發表各種聲明,我真的希望從來沒有看過這篇報道,畢竟有些傷疤用一輩子也磨不掉。

莫言在小時候也曾經受過騷擾,當時身邊人的處理方式不知是對是錯,總之我長大後沒有走進死衚衕,只是人生觀偶然有點扭曲。

第一件事發生在幼兒園,那是我讀書生涯唯一的名校,學校好大,大到每天總有一些地方在修葺,所以學校長年會有一些外來的裝修工人。那年我讀大班,一個人去離教室好遠的廁所,當時已經過了接放學的時間,爸爸沒有準時來,學校很冷清。我一個人進了廁所,解決完正要回課室,突然聽到大門被關上的聲音,然後一個高大身影走了進來,那人很熟悉,我見過他幾次在學校裡修修補補。他陰笑著走過來,說了一句:親我一口,放你出去。當時我反倒沒覺得親一下有什麼大問題,只是害怕再不回教室等會爸爸見不到人我又會遭罵。而且那人的笑容好陰深,當時覺得我不按他意思做,他會放出什麼怪獸來,所以我乖乖照辦了,其實當時我是哭著去完成命令的。

可能怕我把事情鬧開,那人開了門,我一支箭衝回課室,把事情告訴了班主任。我很清楚老師跟我說的第一句:沒事,叔叔跟你玩,等下不要告訴爸爸媽媽。

我真的照做了,這事這麼多年我沒有透露過半句。

第二件事發生在一年級,每逢週末我會跟奶奶去公園晨運,那天奶奶在江邊做運動,我走開了,其實我也不是調皮,只是對公園很熟悉了,走遠一點也認得路。我走到一個藏在樹下的涼亭坐下來,沒多久身邊來了箇中年男人,他掏出了他的生殖器說給我玩一下。我當時也不知道這有多麼不正常,只記得奶奶說過不要跟陌生人說話,所以我就趕緊跑回去了。接著我也是毫無忌諱的跟奶奶說了整件事。當時奶奶應該有露出慌張的表情吧,但我完全記不住了,只記得奶奶說了一句:以後不能離開我的身邊,回去不要跟爸爸媽媽說這件事。

兩件事,無論是外人還是最親的家人,都給了我一個信號,有事不要跟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似乎一直缺席我人生的課堂,長大了我寧願將自己的情感寄託在一些無謂人身上,也不會依賴最親的人去幫忙。

後來我也有反思,為什麼人生路上遇事第一個考慮求助的不是父母,而是默默承受,表面上兩件事對我影響不大,但在記憶裡卻像烙印一樣抹不掉。

這讓我想起林奕含書中的描述:“房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的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是還沒開學。悲劇的發生不只因為一個理由。 ”

如果如林奕凡父母所說的,書中的女主角就是她女兒本人,那麼他們在女兒的生命並沒有起關鍵的作用。

書中有這樣一句:我抬起頭,覺得自己看透了天花板,可以看見樓上的媽媽正在煲電話粥,粥裡的料滿滿是我的獎狀…….

或許父母對這個優秀女兒的期望已經達到,正如外界所說的,才華橫溢,父親是臺南著名的醫生,哥哥也是醫生,而奕含當年是臺南女中唯一一個滿級分,成功考上臺北醫學院牙醫系。好一個風光的醫學世家,本該名利雙全。

女作家林奕含自殺,除了發死人財社會真的有反思?

然而為什麼林奕含在作者介紹一欄上描述自己是精神病患者?

而書中禽獸老師的“原型”------陳國星口中也得到這樣的描述:“本人現在回憶林小姐也曾因課業壓力及志趣不合而快樂不起來。她說她是一個文學的靈魂卻禁錮在理工科的軀殼中。

如果表述屬實,林奕含早年曾因為父母的意願報讀了自己不喜歡的醫科而長期鬱郁不歡。在我看來,無論這位老師是不是外界所判斷的“狼師“他這句對死者的描述是最不需要編造的。

女作家林奕含自殺,除了發死人財社會真的有反思?

當年補習老師的聲明

生前缺席,死後積極

根據報道,林奕含在離開前幾個月已經和丈夫分居,但最後是丈夫破門而入發現妻子自殺的。婚禮當天,林奕凡在臺上的發言也是說這個世界上最瞭解他的人是他丈夫,也是全世界對他最好的人。為什麼是丈夫,不是那個在死後幾小時就能冷靜發表聲明的父母?林奕含的丈夫在接受警方筆錄時候曾幾度失控大哭。

女作家林奕含自殺,除了發死人財社會真的有反思?

而我們看看父母面對媒體的追問,作出的頑皮回答。相信一個人在足夠傷心的情況下,是不會在文末加以任何修飾的,但請看看那個可愛的哭泣表情…….

女作家林奕含自殺,除了發死人財社會真的有反思?

林奕含父母對於發表聲明似乎上了癮,現階段還忙著去剖釋書中的人物關係

女作家林奕含自殺,除了發死人財社會真的有反思?

最新的一則聲明是在上週五,林爸爸發話“一定會全力配合檢調”

女作家林奕含自殺,除了發死人財社會真的有反思?

女兒從16歲開始進精神病院,曾自殺3次,2次休學,這些事情並沒有激起父母去保護孩子,而要等到女兒離開後才站出來說話,而發話的最終目的都是指向大眾去了解那本書更多。

其實林奕含從來沒有親口承認過書中女主角是自己,她甚至在新書發佈會上回答提問說:很抱歉,我真的不是房思琪,讓你們失望了...

她在接訪問時回答是受精神病困擾,失學後待在家中,非常痛苦,但父母無法理解,她說自己“失去健康親情愛情友情”。

精神病真的是很荒蕪。生病的期間做了很多荒唐事,父母對我不能理解,失去健康親情愛情友情,一無所有,很痛苦很痛苦,反覆自殺很多次.....

我們有理由相信林奕含曾經受過非禮的遭遇,但是不是房思琪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

精神病患者如果情緒得不到宣洩,他們會將痛點無限放大,甚至無中生有。莫言和一位精神病醫生聊過,就算房思琪真的是林奕含,但小說的情節也有可能是她潛意識的虛構,因為她定位自己就是永遠的受害者。


其實這個時候,房思琪究竟是不是林奕含,繼續深挖,最終的引流也會是導向這本暢銷書,普遍大眾只會像看連續劇那樣追看小說,然後再等下一個熱話讓社會再次沸騰。

真真正正去關注事件本質的究竟有多少轉化率?

社會的錯還是父母的錯

假設林父母所說,房思琪就是林奕含。為什麼父母在完全知情的情況下沒有挺身保護女兒,為什麼可以放心一個不堪一擊的弱小生靈獨居而走上自殺之路?社會禽獸琳琅滿目,防不勝防。民眾的輿論,社會的制度是監管這些事件不要輕易發生,但家庭的保護才是兒女最需要的安全罩。林奕含是一次非偶然事件的必然結局。我們痛狠“狼師“的下流,但我更痛恨那些理性父母對兒女形式感的保護。人死不能復生,與其在林奕含死後對故事劇情去較真,不如就此收手,讓死者安息。

父母真正的愛,應該是出席子女人生的每個階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