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作難產續作無望的魔獸電影,到底經歷了什麼?

前不久的一則訊息牽動了不少魔獸粉絲的心。又一批《魔獸》電影中的道具將被上架拍賣,其中就包括不少武器、胸甲、地圖和半身像等本可以繼續利用的重要道具。

這已經不是官方的第一次拍賣了,早在2018年,劇組就曾拍賣過一批電影道具。此番再度賣掉道具,也從側面表明了魔獸系列電影現在的境遇,計劃擱置,續作無望。

那究竟是什麼讓這個影響了一代玩家的超級IP,姍姍來遲,又在僅僅經歷了一次失敗後,就放棄了掙扎,從電影行當銷聲匿跡呢?下面一起來探究。

初作難產續作無望的魔獸電影,到底經歷了什麼?

一、遊戲改編電影的尷尬

在以商業電影為主流的當下,改編電影對於一個IP的影響力相當看重。但具有廣泛受眾和擁躉的遊戲IP,在改編電影中的地位始終是不倫不類。

叫座不叫好,甚至是既不叫好也不叫座,成了遊戲改編電影的常態,而“圈錢”、“賣情懷”也是其難以甩掉的標籤。而關鍵正是在於遊戲改編的難度。

不同於小說或是漫畫改編作品,其本身與電影就有很大的交互度,而小說或是漫畫改編作品也是佳作頻出。

初作難產續作無望的魔獸電影,到底經歷了什麼?

但將遊戲改編成電影的難度卻要大得多,遊戲最注重的是實時反饋的機制,能夠為玩家帶來充分參與感、體驗感,甚至是滿足感。而電影則是要用鏡頭的感染力來刺激觀眾,二者有著本質的不同。

可能明明在遊戲中劇情優秀,人物形象豐滿,但到了電影中就變的空洞乏味起來。

因此遊戲改編電影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將原本遊戲中的場景與人物形象照搬,但在劇情上進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卻又不能完全跳出原有的框架。畏手畏腳之下,影片的最終質量就很難有所保證。

初作難產續作無望的魔獸電影,到底經歷了什麼?

二、不可借鑑的“前輩們”

下面說幾部知名的遊戲改編作品。

《寂靜嶺》是改編作品中少有的佳作。作為一部恐怖片,在氣氛烘托和場景的還原上做的都還不錯,甚至在一些隱晦的宗教寓意上,也保留了不少原作的精氣神。

但即便如此,寂靜嶺在當年也受到了不少遊戲粉絲的批評,特別是在結局的處理上。反倒是後來逐漸在非玩家的影迷間流傳開來。

但此片近五千萬美元的製作成本,讓看似不俗的近億票房,成了賠錢貨。在隨後的續作中,製作方將成本銳減至兩千萬,卻迎來了口碑票房雙撲街的命運。從此寂靜嶺在影壇歸於寂靜。

初作難產續作無望的魔獸電影,到底經歷了什麼?

再說一個在玩家中更具影響力的系列——《古墓麗影》。遊戲中性感美豔的勞拉是不少玩家心中的女神,在她的視角下,玩家躲避機關,解開謎題最終完成冒險。

而電影的關鍵詞就十分的明確,美女與冒險。無論是舊版中的安吉麗娜·朱莉,還是新版中艾麗西亞·維坎德,導演都是在儘可能的打造一個符合眾人心目中那個驚豔的勞拉形象。

此時在配上驚險的冒險旅程,是否再度還原遊戲中的其他情節,已經並不十分重要了。因此它更像是超脫遊戲之外的商業片,受眾也早已不只是原有的粉絲玩家了。

初作難產續作無望的魔獸電影,到底經歷了什麼?

而遊戲改編電影中最繞不開的《生化危機》同樣也是如此。影片將角色愛麗絲單獨的剝離出來,成為系列影片的絕對主角,只不過此番變成了美女對抗喪屍的冒險而非身處古墓。

同樣脫離了改編作品侷限性的生化危機系列電影,自然有了更好的發揮空間,即便續作口碑一路下跌,但也算在影迷們咬牙切齒,愛恨交織的情緒下,完成了一場歷經十四年的長跑。

而相較之下,魔獸積累下來的更為斑駁龐大的文化,顯然不能借鑑這些體量更為輕盈的“前輩們”。魔獸的電影化,面臨著更大困難。

初作難產續作無望的魔獸電影,到底經歷了什麼?

三、魔獸的改編難度

初版魔獸遊戲發佈於1994年,而魔獸電影上映的時間則是2016年,而者相隔時間超過二十年。即便以更知名的《魔獸爭霸3》或《魔獸世界》為基準,電影也“遲到”了超過十年的時間。

難道早年間魔獸的製作公司暴雪,就沒有將魔獸電影化的想法麼?事實並非如此。

暴雪因持續輸出超高水準的遊戲宣傳片,而被玩家們戲稱為“暴雪影業”。但實際上作為一家遊戲廠商的暴雪,並沒有製作商業級別電影的能力。為了魔獸電影,暴雪早在2009年就曾找上傳奇影業,也就是後來魔獸電影的製片公司。但最終傳奇沒能拿出令人滿意的劇本,這一計劃才被擱置了下來。

初作難產續作無望的魔獸電影,到底經歷了什麼?

不同於一般的遊戲,魔獸在歷經從單機到網遊,數個版本和資料片的更迭,早就形成了獨有的體系,世界觀甚至是編年史。涉及到的歷代人物更是多如繁星。

選擇怎樣的故事?敲定那些人物?故事又怎樣進行?人物關係又要怎樣交錯?電影不是遊戲宣傳片,宣傳片只需要將其最吸引人的地方,最精彩的部分成功的展示出來,就算成功的完成任務。大量的留白,足以吸引玩家,在隨後的遊戲中慢慢去探索更多的劇情。

電影則需要在較短時間內完整而又精彩的展示一個故事。再此之上還要讓那些對魔獸文化了解不深的吃瓜群眾同樣能夠看懂。而想要將魔獸的世界講給一個“小白”有多難,這裡無需多言。

初作難產續作無望的魔獸電影,到底經歷了什麼?

四、電影《魔獸》的缺憾

說了魔獸改編的難度,也就能夠了解魔獸電影為何姍姍來遲。傳奇的新劇本最終還是打動了暴雪,影片的藍本來自初版的魔獸爭霸,講述人類與獸人間的衝突。

隨著《魔獸》的上映,內地首映的午夜場以接近五千萬的票房刷新了影史記錄。這是一場屬於玩家們祭奠青春的儀式,但狂歡之後留下的是一片狼藉。

影片後續乏力,高開低走,最後在內地的票房定格在了接近十五億之處。而更可怕的是,內地貢獻的這些票房,已經佔到了全球票房的一半。《魔獸》在北美這一重要票倉慘遭滑鐵盧,而口碑同樣不佳。

相較之下,內地影迷對於此部影片似乎更加的寬容,大多數人將重點放在了“景點”的還原,甚至是沉浸在自己的回憶中。能夠容忍或是選擇忽視的,是這背後蒼白無力的主線劇情,和過於扁平化的人物形象。

初作難產續作無望的魔獸電影,到底經歷了什麼?

導演試圖兼顧玩家與非玩家之間的感受,即介紹背景給“非玩家”,又還原場景給“玩家”。這就大量的壓縮了推進劇情和塑造角色的時間,導致整個影片更像是一部有關魔獸的紀錄片,宏大的世界觀下,只有七零八落的幾個小人,影響了整部電影的觀影體驗。

這讓影片成了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情懷”作品,相信“硬核”的粉絲觀眾僅憑場景與人物就能輕鬆的腦補出大量的劇情,因此影片的劇情在此類觀眾面前並不重要。

但影片失去的是更關心故事的粉絲觀眾,和大量試圖通過電影瞭解魔獸的觀眾。因為影片羸弱的表現力讓其失去了後續的吸引力,也失去了它作為商業片的價值。而單單靠死粉根本無法支撐後續一部部的魔獸電影,因為它的製作成本過於高昂。

初作難產續作無望的魔獸電影,到底經歷了什麼?

五、成本與票房

電影魔獸上映之時,已經錯過了魔獸世界的鼎盛之年,在聯動和宣傳上的意義已經不大了。因此魔獸最終追逐的還是商業上的利益,也就是票房收入。

魔獸全球總票房為4.3億美元,僅內地貢獻了接近一半的票房。單從這一數字上看,似乎還算理想。但這背後卻是其高昂的製作成本。

為了還原出遊戲中的魔獸世界,電影絕大部分場景均採用電影特技合成,而獸人方面則是清一色的動作捕捉。再加上道具的獨特性,全部需要定製,而為了保證真實,更是純手工打造。

初作難產續作無望的魔獸電影,到底經歷了什麼?

這些無疑都成為了影片製作時一道道的關隘。因此即便影片在演員陣容上儘量的“節儉”,最終制作成本仍舊高達1.6億美元。再加上影片在本土的票房撲街,最終電影版魔獸虧損了超過一千萬美元。

如果票房理想,暴雪與傳奇將會有底氣製作續集。但在製作成本很難下降的前提下,已經經歷了一次失敗後,金主們已經很難有勇氣繼續下一次投資了。因為在已然消耗了粉絲熱情的情況下,推出續作,面臨的極有可能是更加嚴重的虧損。

初作難產續作無望的魔獸電影,到底經歷了什麼?

結語

電影《魔獸》本就誕生於一次困難重重的豪賭。改編難度大,製作成本高,試圖兼顧更多的觀眾,結果卻是能力沒能大過野心。

並不優秀的口碑,和不夠理想的票房大大的打擊了暴雪的信心。再加上近幾年,暴雪在遊戲這一核心領域也是外憂內患,在沒有足夠的把握下,哪敢再次拋下自己大筆的籌碼。

無論如何魔獸續作在現階段而言,絕不是什麼明智之選。

玩家們可以高喊為了聯盟,為了部落,拋灑一腔熱血。但作為廠商而言,為了利益才是不二之選,不是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