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資產管理行業的跑步開放已經從私募擴展至公募。外資公募的到來能否為公募基金行業帶來鯰魚效應?
洋公募來了!摩根大通有望控股上投摩根基金

《財經》記者 吳海珊 郭楠/文 陸玲/編輯

從洋私募到洋公募,外資開始跑步入華。

5月8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網站掛出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將轉讓其在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簡稱“上投摩根”)2%股權的信息。這一信息披露將持續至6月4日。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相關人員表示,目前還是預披露階段。此階段完成後,將進入項目正式披露階段,屆時將發佈轉讓價格、轉讓條件等信息。在這一階段符合條件的機構可以報名參與競標。一般情況下,這一過程也將持續一個月左右。按此計算,7月初上投摩根2%的股權轉讓有望正式完成。

此前摩根大通曾宣佈有意將其在現有合資公司上投摩根基金的持股比例增加至控股比例。據知情人士透露,不出意外的話,摩根大通會購買這2%的股份,之後將持股51%,成為真正意義上首家合資公募基金的外資控股股東。

不過,截至發稿,摩根大通和上投摩根均未對《財經》記者做出正式回覆。

摩根大通入華

若是摩根大通按照預期完成對上投摩根2%股權的收購,那麼其將成為首家在合資基金中控股的外方股東。這也是摩根大通在合資公司領域中的第二次突破。

2019年3月29日中國證監會核准摩根大通在中國建立一家全新的,由摩根大通控股以及為實際控制人的證券公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

摩根大通在2018年5月提交了成立新的合資券商的申請,初步擬持股51%,隨著監管的許可將逐步增持至100%。

當時中國監管層剛宣佈放開外資機構在證券、基金等合資機構中的持股比例。

2017年11月,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稱,中方決定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上述措施實施三年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2018年4月,央行行長易綱在博鰲論壇宣再次重申了這一開放舉措。

緊接著,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以提交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或成立合資公司的申請材料。

外資金融機構在華一直尋求提高在合資公司中的控股權、話語權。

摩根大通在中國曾經入股過一家合資券商—第一創業摩根大通(簡稱“一創摩根”)。此證券公司成立於2010年,根據當時的規定,外資只能在華入股一家合資券商,且持股不能超過三分之一。2016年,摩根大通宣佈退出一創摩根。

2018年5月中國監管方消息一出,摩根大通就提交了申請,以重新進入中國證券市場。同時,摩根大通子公司摩根資產表示,計劃在上投摩根持有多數股權。

上投摩根成立於2004年,註冊資本2.5億元。根據上海聯合交易所公佈的信息,

2019年2月,上投摩根營業收入1.636億元,營業利潤6032萬元,淨利潤4551萬元, 總資產21.9383億元,總負債3.5116億元。

若順利完成對上投摩根2%股權的收購,那麼摩根大通在中國的佈局中,就已經實現了在合資證券公司、合資基金的控股權。

不過接近市場人士表示,即便在正式招標階段,摩根大通中標了2%的股權轉讓,仍需要中國監管方做出批覆,能否按照一般流程在7月完成,仍有變數。

此外,摩根大通在中國還有期貨公司、資產管理以及信託公司、擔保公司等。

2016年摩根資產管理在上海自貿區成立摩根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2012年摩根大通獲得銀監會批准收購百瑞信託有限責任公司19.99%的股份;2007年摩根大通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建立期貨合資公司——摩根大通期貨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家合資商品期貨經紀公司;2011年摩根大通在北京簽署了建立中外合資擔保公司的投資協議。

從洋私募到洋公募

早在2016年,恆生前海基金成為CEPA10框架下證監會核准設立的首家外資控股公募基金,此後一直未迎來新的突破。

《財經》記者第一時間向上投摩根求證相關股權轉讓事宜,截至發稿未得到明確答覆。上投摩根成立於2004年5月,由上海信託和摩根資產管理共同組建,其中上海信託佔比51%,摩根資產管理佔比49%。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成立於1981年,是國內較早成立的信託公司之一。

回顧過去一年,資產管理行業的跑步開放已經從私募擴展至公募。

2018年,富達、瑞銀、貝萊德等多家知名外資機構拿到了私募牌照,並迅速佈局。2019年3月1日,聯博彙智成為第17家進軍中國市場的外商獨資私募基金管理人。

同時,外資私募的業務也在逐漸豐富。年初,中基協備案信息顯示,路博邁、富敦成為首批拿到投顧資格的外資私募。路博邁有著80年的歷史,截至2018年末管理資產總規模超過3000億美元。富敦則是淡馬錫旗下全資子公司。

根據中基協的要求,滿足兩大要求即可申請投顧資質,一是登記滿一年,二是具備3年以上連續可追溯證券、期貨投資管理業績的投資管理人員不少於3人、最近三年無不良從業記錄,即“3+3”。

華泰證券認為,隨著外資機構的進入,境外先進投資理念和運營模式將在國內市場得到檢驗,成功經驗將被市場吸收和借鑑,多元化投資策略引導投資者改善投資觀念,有利於提升市場活力。

據中基協數據,截至2019年2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122家,其中中外合資44家,122家公募基金管理資產合計14.29萬億元。

一位資深分析師對《財經》表示,去年隨著外資私募的設立,同時A股納入MSCI,北上資金迎來強勁的外資流入,國內也減少了對交易的監管,種種因素共同作用之下為市場帶來了增量資金,股市也有了明顯好轉。

外資公募的到來能否為公募基金行業帶來鯰魚效應?“從資金量上來看影響力其實不大,風格的轉變也還需要過程,可能會看到從股權到人事的變更。” 上述分析師認為,“與國內公募基金相比,最終可能會形成更加嚴謹的投資和經營風格。”

金融業的對外開放步伐也在繼續。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2019年以來,共批准QFII投資額度共計47.4億美元,超過2018年全年批准總額度;共批准12家RQFII投資額度共計240億美元,超過2018年全年批准總額度的一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