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梟,卻不雄

莫迪 印度教 政治 法律 看看新聞 看看新聞 2017-08-15

2002年2月的一個清晨,一列滿載乘客的火車,正從印度教聖城阿約提亞駛往西部沿海古吉拉特邦的戈特拉火車站,車上的乘客大多為印度教教徒。

在阿約提亞,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一直勢同水火、劍拔弩張。事情源起於1989年,印度人民黨利用印度教徒的反穆情緒,力主在阿約提亞興建一座印度教寺廟。不巧的是,選址附近已建有巴伯爾清真寺,印度教徒則在教唆之下用榔頭等工具打砸清真寺。

莫迪:梟,卻不雄

火車上的狂熱印度教徒們,在阿約提亞剛剛參加完支持建設印度教廟宇的集會歸來。他們一路上情緒激動,高喊著印度教宗教口號,甚至還迫使火車上的非印度教徒們與其一起歡呼。

在狂熱的氣氛下,印度教徒一度與穆斯林們發生爭執,隨後被憤怒的穆斯林團團包圍。車外的穆斯林也越聚越多,他們向車廂內投擲石塊,最可怕的是,有人扔出了點燃的汽油罐。

莫迪:梟,卻不雄

短短15分鐘之內,火車的6號車廂被大火吞噬。在穆斯林的圍堵下,印度教徒們被困在一片火海之中無處可逃,近60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被活生生地燒成焦炭,死狀極慘,令人毛骨悚然。

駭人聽聞的消息傳出之後,印度教徒們怒不可遏,迅速開始了針對當地穆斯林的復仇行動。搶劫、放火、強姦、殺戮像病毒一樣在古吉拉特邦蔓延開來。

莫迪:梟,卻不雄

無辜穆斯林們的房屋被燒成廢墟,男性被殘忍殺害,女性則更為悲慘,在遭受性侵、目睹暴力行徑後再被血腥屠殺。暴力仇殺甚至還一度演變到集體殺戮的地步。據記載,最多的一次,有90名穆斯林被集體殺害。

生靈塗炭的暴力行為在古吉拉特邦持續整整2個多月。根據最終的官方統計,有1000多名印度人在暴力仇殺中身亡,其中大部分為穆斯林。也有民間說法認為死亡人數在2000人左右。

這是印度1947年獨立以來的最大的暴亂慘案,其傷亡人數之多,殘忍程度之高,不僅震驚了整個印度,也震驚了全世界。

莫迪:梟,卻不雄

死硬莫迪:拒不認錯

就像不少政治家都有阿喀琉斯之踵一般,印度現任總理納倫德拉·莫迪也有自己的黑歷史,那就是前文所述的古吉拉特邦大暴亂。

15年前,彼時的莫迪剛剛走馬上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4個月(職位類似於中國省級一把手)。鑑於他所管轄的邦內發生如此嚴重的暴力殺戮事件,且持續時間如此之長,各式各樣的批判自然如潮水般向莫迪湧來。

受害者,活動家和人權組織紛紛站出來指責莫迪失職瀆職,古吉拉特邦政府有意放任暴力肆虐,不僅在當時對暴力行為坐視不管,甚至還在事後阻擾受害者們伸張正義。

更為直接的指控來自於高級警官桑吉夫的作證。桑吉夫在印度最高法院的供詞中指出,高級警官的職位可以讓他接觸到暴力仇殺之前和期間的大量信息和情報。據他所知,在一個夜晚的會議中,莫迪直接表示穆斯林群體應該從火車縱火案之中得到教訓。言下之意是可以放任印度教徒發洩不滿,執法機關不要過多幹預此事。

莫迪:梟,卻不雄

按理說,在鋪天蓋地的指責聲和質疑聲之中,莫迪肯定是難辭其咎,甚至還會因此鋃鐺入獄。

但莫迪偏偏不,他死硬,他詭辯,他決定採取死不承認,拒不認錯的態度。在公眾面前,他一口咬定當地政府沒有做錯任何事,已經做了所有可能的努力去“解決當時的暴力衝突”。

2002年,面對《紐約時報》的採訪,莫迪一臉坦然地表示:“我唯一後悔的就是沒有好好管理好媒體。”

10多年之後,面對路透的採訪,莫迪的口風變得更加奇特,他用打比方的方式談論了古吉拉特邦大暴亂,他說:“假設有人在開車,我們只是坐在後座,車子在途中不慎壓死了一隻小狗,你會覺得傷心嗎?當然會的。無論我當時是不是首席部長,我都是一個人,任何地方發生了糟糕的事情,都會傷心的”。

如此想表達同情又推卸責任又語焉不詳的說法,被大多數人解讀為莫迪從不真心道歉。

莫迪所領導的人民黨更是得了健忘症一般對古吉拉特邦大暴亂含糊其辭。時任人民黨發言人雅瓦德卡爾曾經說過:“人們總要向前看的,現在沒有人談論古吉拉特邦死去的那1000多人了,談論這個話題只能表達出某些偏見而已”。雅瓦德卡爾的意思是任何對古吉拉特邦大暴亂的質疑都是帶有政治動機的,有人拿它說事兒罷了。

2012年,莫迪終於等來了印度最高法院的裁決,法院認為由於缺乏足夠證據,將放棄起訴莫迪。

法院放棄起訴,似乎印證了莫迪對自己的“無罪辯護”。那麼,莫迪在古吉拉特邦大暴亂中,到底有沒有罪?

所謂“旁觀者清”,西方政府似乎自有判斷。2005年,美國拒簽了莫迪的旅行簽證,理由是根據美國的法律,禁止對嚴重暴力行為負有責任的人入境。此外,當年的美國高級官員們都會自動迴避與莫迪的接觸。英國更是到2012年才解除了對莫迪的外交抵制。

莫迪:梟,卻不雄

那麼,莫迪為何在應對古吉拉特邦大暴亂時態度成疑?他為什麼敢這麼做?

有人說,在這個印度教教徒佔全國人口80%以上的國家,莫迪就是敢大膽下注印度教選民。

也有人說,這就是莫迪,從一個賣奶茶的印度小男孩成長為政治強人,他從來就是一個骨子裡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者。

狠辣無情 步步為營

2014年9月,莫迪當選印度總理後的第4個月,他出現在了紐約的麥迪遜廣場花園。

在現場一浪高過一浪的“莫迪莫迪”的呼喊聲中,莫迪對現場的印裔美國人們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講:“人們問我,我的願景是什麼?我想說,我站在這裡是因為我曾經是一個賣茶的,我是個簡單的人,喜歡關注簡單的小事情,但是我願意為小人物們實現大的願景”。

莫迪:梟,卻不雄

是的,莫迪的故事要從“賣茶的”說起。1950年9月17日,莫迪出生於古吉拉特邦的瓦德拉嘎鎮。莫迪家裡條件比較一般,祖上三代都是小商小販,莫迪自述稱父親在火車站那邊開了一個茶鋪,所以自己從小就在那裡幫父親賣茶。

只是後來有認識莫迪一家的知情老鄉透露,莫迪小時候根本沒有怎麼幫爸爸賣茶,而是經常泡在學校的劇院玩。

莫迪:梟,卻不雄

其實賣茶本身和莫迪後來的崛起沒太大關係,莫迪也沒有靠賣茶賣成什麼連鎖企業家,但是莫迪自己很愛提賣茶這件事兒,在演講時候提,在媒體採訪時候也提,為的就是展示自己小人物的出身,親民的形象。

2015年,在新德里接受《時代》的採訪時,莫迪飽含深情地說:“我出生在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我的孩提時代是在火車站邊的茶鋪上度過的,我的母親靠給人家洗餐具做家務掙錢”。說著自己的賣茶故事,他甚至還“動情地”擦拭了一下眼睛。

當然,莫迪的童年故事絕不是隻停留在茶鋪上。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出身於印度教家庭的莫迪,在10歲的時候就加入國民志願服務團的少年機構,並在那裡接受印度教的教義薰陶。

莫迪:梟,卻不雄

國民志願服務團的名字頗具迷惑性,實際是一個具有強烈的排他性和極端主義色彩的右翼組織。服務團的宗旨是“保護印度教的民族、宗教和文化,促進其全面發展,進而復興印度教國家”,培養的人才也有三個關鍵詞:“民族主義、傳統主義和宗教視野”。

莫迪離開校園後,成為了國民志願服務團的全職宣傳幹事。為了服務組織,他信誓旦旦地立下誓言:決心獨身禁慾、禁酒、素食。

因此不難理解,莫迪在對待家庭關係上非常淡漠。莫迪在17歲的時候遵照家人的意願完婚後,很快離開新娘,遠走他鄉,從此與法律上的妻子再未見過一面。莫迪也僅僅在2014年大選時,勉強承認了妻子法律上的存在。

對於自己年邁的母親,莫迪也極少前去探望。

莫迪:梟,卻不雄

莫迪和他法律上的妻子

在國民志願服務團,莫迪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思想基因,他也毫不掩飾地甚至驕傲地稱自己為“印度教民族主義者”。

年輕時候的莫迪在國民志願服務團勤奮肯幹,足智多謀,還完成了不少高難度的任務。

莫迪有多努力?熟悉莫迪的人說他一直精力旺盛,常常連續工作18-20個小時。莫迪自己也曾經說過:“如果你工作12個小時,我就工作13個小時,如果你工作14個小時,我就工作15個小時”。

如此勤奮的莫迪隨後被國民志願服務團提拔為古吉拉特邦一個區的負責人,其組織才能也得到了高度認可。

莫迪:梟,卻不雄

1985年,莫迪加入了與國民志願服務團淵源頗深的印度人民黨。莫迪的才幹在人民黨進一步得到發揮,他積極運用自己的宣傳組織能力,幫助落後地區人民解決實際問題,深入基層宣傳成立不久的印度人民黨。

由於得到莫迪宣傳策略的有力助攻,人民黨贏得了1995年古吉拉特邦的邦議會選舉。

莫迪:梟,卻不雄

2001年,考慮到莫迪立下的汗馬功勞,人民黨準備派莫迪回老家任職。

據說,人民黨內部一開始考慮莫迪缺乏執政經驗,打算讓莫迪先從古吉拉特邦的二把手開始鍛鍊做起。沒想到,老謀深算的莫迪盤算之後,覺得看人眼色的二把手的活兒不好乾,於是強硬表態“要麼給我當一把手,要麼免談”。

2001年10月,在莫迪的堅持下,他走馬上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

一步一步走來,他對結髮妻子不聞不問,對暴力仇殺狠心放任,對自己禁酒禁慾。如此莫迪,不僅對別人狠,對自己的家人狠,對自己也狠。

莫迪:梟,卻不雄

借勢崛起的黑馬總理

海邊的古吉拉特邦並不算大,該邦人口只佔印度總人口的5%,土地面積約佔印度的6%。

莫迪:梟,卻不雄

當上一把手的莫迪決心在這裡做出一番成績,他給古吉拉特邦開出了一系列經濟“藥方”。“藥方”的內容並不新穎,包括減少行政過程中的繁文縟節,大搞基建,引進外資等等,頗有一些學習中國經驗的意味。

莫迪接手後的古吉拉特邦實力直線看漲,不容小覷,不僅有著遠超印度平均水平的高增長率,還有著全印度最低的失業率。不僅如此,古吉拉特邦在吸引外資方面成績顯著,來自全國和全世界的投資蜂擁而至,包括福特、塔塔、鈴木和雪鐵龍等都紛紛在這裡設廠。

莫迪:梟,卻不雄

古吉拉特邦國際金融科技城外景

莫迪對於自己的成績也頗為得意,他在2011年訪問北京時也曾表示:“古吉拉特就像是中國的廣東,是印度經濟的發動機,那裡有印度最好的道路和基礎設施,能給投資者帶來最大回報”。

莫迪:梟,卻不雄

也有批判者說,雖然古吉拉特邦的某些經濟數據看起來很不錯,但是所謂的高增長率不過是讓富人和大企業變得更富而已,窮人的生活並沒有太多改善,甚至被更加邊緣化。

2009年,《金融時報》還曾因為古吉拉特邦吸引外資的能力打算頒獎給莫迪,後因受到人權組織的壓力,被迫撤銷。當年的《金融時報》這樣解釋道,由於2002古吉拉特邦大暴亂仍舊處於調查之中,莫迪先生是暴亂時的首席部長,我們決定將獎項頒給古吉拉特邦,而不是莫迪先生。

不管怎樣,莫迪還是因為“古吉拉特邦模式”大放異彩,一躍成為印度的政治明星。

莫迪:梟,卻不雄

然而,有著“政治汙點”的莫迪能借此成為印度的總理嗎?也許在以前的印度,莫迪根本就沒有機會,但在2014年的印度,情況早已大不一樣。

曾經功勳卓著、聲望極高的印度國大黨正面臨著重重困境,印度當年的GDP增速持續下跌,已從2010年的10.5%下滑至2013年的4.8%,無力為每年進入職場找工作的千萬印度人提供就業機會。時任總理辛格更被認為是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的傀儡,不過是等待交權給索尼婭的兒子拉胡爾·甘地而已。除此之外,國大黨還被接二連三地爆出數額巨大的腐敗案。

莫迪:梟,卻不雄

前印度總理辛格,身後站著時任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

如此上位良機,雄心勃勃的莫迪怎能錯過?

相比於飽受詬病的國大黨,出身貧窮、無妻無子、勤奮工作、成績斐然的莫迪代表著印度新的前進方向。

在印度北方邦的城市密拉特,面對洶湧的人潮,莫迪激昂演講,猛踩國大黨,他高聲問道:“是誰在過去60年裡長期掌權?如果權力是毒藥,是誰的肚子裡滿是毒物?是國大黨,它讓一個宗教對抗另一個宗教,讓一個邦對抗另一個邦,它在分裂我們國家。兄弟們,姐妹們,我們需要的是政治的發展,給窮人福利,給年輕人工作,給女性尊嚴!”

莫迪:梟,卻不雄

莫迪不僅有治理古吉拉特邦的政績傍身,還在一次又一次的宣講中,向選民許諾一個美好的未來,他承諾幫助窮人,承諾反對腐敗,承諾經濟發展,承諾“要攜手所有人,讓所有人進步”。

2014年,莫迪所到之處,總能聽到他擲地有聲的承諾,和震耳欲聾的“為印度投票”的歡呼聲。在很多印度選民看來,管理一個邦和管理一個國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熱切期盼莫迪可以給印度帶來經濟新生。

對於過往“政治汙點”,莫迪也以“發展”來粉飾太平。莫迪表示:“10多年前,在古吉拉特邦發生了暴亂,但是古吉拉特邦人民現在知道要和平共處,他們知道要選擇發展的道路,所以一切都很平靜”。

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穆斯林告訴媒體記者:“我們都記得莫迪在古吉拉特邦做了什麼,對於穆斯林來說,莫迪代表著死亡”。還有穆斯林說:“這太可笑了,這就像請求猶太人把票投給希特勒一樣。”

但穆斯林群體終究在印度力量薄弱,而莫迪是一個從來沒有輸掉過選舉的人。

莫迪贏了!2014年5月16日,大選結果最終揭曉,國大黨慘敗,莫迪以壓倒性優勢贏得大選,執掌擁有13億人口的南亞大國。

莫迪:梟,卻不雄

急躁冒進還是改革奮進?

莫迪曾經說過:“我不是一個經濟學家,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對於印度的經濟發展有著宏偉的計劃”。

莫迪誇下海口,他發誓保證印度將實現製造業的繁榮;互聯網很快將普及至全國60萬個村莊;汙染的恆河將得到治理;2019年前新建1 億個廁所;建設100個“智慧城市”;擁有高鐵列車等等。

在新德里,熟悉莫迪的人說,對於實現目標,莫迪不喜歡按部就班去實現,他喜歡的是用有野心的、具有挑戰性的想法給社會帶來激烈的變革。莫迪甚至不惜冒險,就算賭上自己的政治前途。

莫迪的確是這麼做的,他“大刀闊斧”地激進改革,期望一票玩個大的。

在特朗普勝選美國總統的同一天,莫迪突然宣佈廢止本國最高面值的兩種紙幣——500及1000盧比。

莫迪:梟,卻不雄

一般來說,國家央行是萬萬不敢祭出這種“大殺器”級的手段的,因為一旦運用失當,會給國家經濟帶來劇烈震盪,並損傷政府信譽。

“廢鈔令”是莫迪兌現承諾、打擊腐敗的一個大招兒,其重要目的就是打擊“黑錢”,打擊在地下經濟中獲利的富人,因為“新政”一出,這些人要麼坦白“黑錢”來源,要麼損失慘重。

莫迪對“廢鈔令”信心滿滿,以期給地下經濟一個措手不及,但實際上,他對這個經濟大手術的複雜形勢估計不足。“廢鈔令”導致流通中現金瞬間大幅減少,僅剩下15%的貨幣繼續流通。一時間,全國銀行換鈔隊伍大排長龍,盧比兌美元匯率大幅跳水,給印度經濟帶來了嚴重的短期打擊。

面對“廢鈔令”的褒貶不一,半年不到,莫迪又心生一計再次動刀印度經濟。他啟動了印度自1947年建國以來最大的稅制改革。7月,印度推行新的全國性商品服務稅(GST),以取代獨立以來運行了70年的五花八門的不同相關稅制。

莫迪:梟,卻不雄

從理論上來說,這一法案有利於改變印度各邦各自為政的碎片化稅收格局,對改善投資環境起到積極作用,但是新的GST仍然十分複雜且充滿繁文縟節。

8月,GST實施之後,印度的經濟數據全面暴跌,8月公佈的PMI指數從上月52.7暴跌至7月的46,創下了2009年3月以來最大跌幅。核心服務業活動從53.1驟跌至45.9% ,為2013年9月份以來最低。

在2014年的大選中,莫迪曾經嘲笑了一把有著牛津大學博士學位的前總理辛格,說辛格是個連洋蔥價格上漲都控制不了人。拿洋蔥說事兒,是因為洋蔥在印度菜中地位很重要。

莫迪:梟,卻不雄

莫迪還曾對《紐約時報》的記者說,辛格時期的印度經濟簡直讓人羞愧,印度已經已經成金磚五國中的負擔了。言下之意是,只有他莫迪才能重塑印度的經濟和形象。

然而,三年多過去了,莫迪的宏偉願景遠未實現,不少政績也只是“看起來很美”而已。辛格時期的印度GDP增速為平均7.8%, 而印度2017年第一季度GDP增速跌至6.1%。辛格時期的印度每年平均增加數十萬個工作崗位,而莫迪治下的印度幾乎沒有新的工作機會。

當然,印度市場上洋蔥價格確實有所下降。

梟雄莫迪?梟,卻不雄

那個從小賣茶的貧苦男孩,那個吃苦耐勞的組織骨幹,那個拋棄妻子的狠心丈夫,那個放任暴力的首席部長、那個帶來奇蹟的政治明星,那個急躁冒進的印度總理,到底那一面才是真正的莫迪?

莫迪:梟,卻不雄

《時代》週刊也發出如此感嘆:“莫迪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是一個關注發展的改革者?還是一個嘴上說著發展的狂熱印度教民族主義者?”

也許兩者皆是,一是“重發展”,二是極端的“民族主義”,但這兩者能否兼容?

6月中旬開始,印度非法入侵中國領土且遲遲不肯撤退,中印在洞朗已經對峙將近兩月之久。

大家對於莫迪的疑問也不斷升級,莫迪究竟是怎麼想的?印度為何非法入侵中國領土?又打算何時撤離?

或許正是因為將“重發展”和“民族主義”死死地糾纏在一起,死硬又冒進的莫迪不會輕易認錯,卻又會因此造成更大的戰略誤判。

莫迪,也許會成為那個親手毀掉印度大好發展前景的人。

有人說,莫迪是梟雄。

其實未必,從莫迪的行為模式來看,此人雖“梟”,卻難以稱之為“英雄”。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章一葉 實習編輯 許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