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學習民族音樂,那麼你一定要看看這件瑰寶

如今,提起二胡曲,人們往往首先會想到的是華彥鈞的《二泉映月》,樂曲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所創作,在半個世紀中不僅國內樂壇上盛演不衰,而且深受國外聽眾的喜愛,近年來這首樂曲有被評為世界十大名曲之說,已經成為我國民間音樂家華彥鈞代名詞,享譽海內外,蜚聲華夏以至全世界。成為中華民族的音樂瑰寶。

如果你想學習民族音樂,那麼你一定要看看這件瑰寶

 一、作者生平與《二泉映月》的由來

  《二泉映月》的作者華彥鈞,我國民間音樂家,又稱瞎子阿炳,江蘇無錫人。阿炳從小就跟隨其父學習音樂,顯示出較好的音樂天賦。阿炳四歲喪母,二十一歲患眼病,三十五歲時雙目失明。在無錫市以沿街賣唱和演奏各種樂器為生,飽嘗了人間的苦難。他廣泛學習各種民間音樂,能超脫狹隘的師承和模仿,善於思考,敢於創新,根據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創作、演奏各種器樂曲。1950年我國著名的音樂史家楊蔭瀏先生採訪阿炳時錄製了他演奏的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聽鬆》《寒春風曲》和三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本已和阿炳約定1951年暑假再把他其他的作品一一錄製保存,不幸是阿炳於同年12月吐血病故,只留下為數不多的六首作品, 這不能不說是中國音樂史無法彌補的損失。

  據有關資料記載,該曲本無曲名,它的曲名是即興而定,作者通過寄情於景,抒發其內心情感。實際為阿炳傾訴他所處那個時代的所承受的苦難、壓迫和無法掙脫的精神上的哀痛,同時又抒發了人們對舊社會黑暗統治反抗的心聲,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標題與樂曲內容並無密切關係,樂曲並沒不是表現風花雪月,我國著名作曲家賀綠汀曾說:“《二泉映月》這個風雅的名字,其實與他的音樂是矛盾的。與其說音樂描寫了二泉映月的風景,不如說是深刻地抒發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因此,我們對作品的理解,不能受標題影響,應從作品本身的音樂表現著眼,這樣才符合樂曲所表達的主題思想。

如果你想學習民族音樂,那麼你一定要看看這件瑰寶

  二、《二泉映月》的音樂佈局與藝術表現

  《二泉映月》採用我國民間音樂中的最常見的變奏曲式結構,是單一形象的變奏曲式。此曲由引子、主題和五次變奏組成。

樂曲的曲式結構如下:

  引子―A(主題)―A1―A2―A3―A4―A5―結束句

  樂曲的開始,是個短小的引子:

  在此,作者以罕見的獨特的藝術手法揭開了樂曲的序幕,這獨具匠心引子讓人不禁想起貝多芬的《命運》開頭的“命運敲門聲”的主題動機:貝多芬也以同樣簡潔明瞭的下行的幾個音拉開了樂曲的序幕,這讓我們不得不驚歎兩位不同時代音樂大師的絕世之作,似乎心有靈犀,讓人驚歎。阿炳以短小緊湊不同凡響音調作為開端,旋律的下行走向,有如作者內心思緒萬千的無限感慨和揪心的嘆息。

  樂曲的主題有三個樂句組成,採取首尾呼應,層迭展開的方法,漸趨深化主題。

如果你想學習民族音樂,那麼你一定要看看這件瑰寶

  第一樂句:

  樂曲第一樂句在較低的音區進行,旋律淒涼平穩,是一個沉思、傾訴性的樂句。呈微波形的旋律線,恰似作者端坐泉邊沉思往事,平穩的音樂中透露出悽切憂鬱之情。作者徐緩的訴說回憶自己一生的坎坷悲慘命運。

  第二樂句:

  此樂句是主題性格的一個重要部分,它衝破了前句的沉悶,突然以強的力度,以前句尾音的高八度音開始,翻高八度的旋律,奏出明亮激昂的旋律,有如作者敞開鬱悶的心胸,宣洩壓抑已久的情緒,是作者內心情感的直接披露。這樂句旋律多次出現重複變奏,跌宕起伏,耐人尋味,多變的節奏,強勁的弓法,顯示出阿炳獨特的旋律創作個性。把作者憂傷、悲憤、怒吼等複雜心情淋漓盡致表達出來,深刻揭示了“月色雖明,世道則暗。泉水雖甜,人生卻苦”的哲理,抒發了作者及舊社會貧苦人民不幸遭遇和無限感慨。

第三樂句:

  這樂句是第二句的高八度音上開始,樂句在高音區進行。旋律在高音區上流動,節奏有了新的變化,旋律柔中帶剛,主題從開始時的平靜深沉逐漸轉為激動昂揚,隨著主題的引申發展,切分音的運用,力度上的變化,使激昂的情緒更為激動,如作者訴說著內心的憤懣與不平。通過這三個樂句在不同層次上的陳述,引申、展開,有層次的深刻的揭露了作者飽受苦難的內心世界,令人有斷腸之感。奠定了全曲的基本情感性質的形象特徵。後面的變奏均圍繞在這一集中的音樂形象中進行。在第四次變奏中,第三樂句作者在感情處理上作了較大發展變化,反覆強調了全曲的最高音,並用ff的強奏力度反覆強調,把全曲推向高潮:

  這段音樂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表露了阿炳內心深處無法抑制的激情,得到了完全的宣洩。悲慘的身世,艱難的生活,世俗的偏見,無情的打擊,並沒有讓作者的懦弱、頹廢和消沉,樂曲交織著憤懣與反抗的激情,我們彷彿可以聽到阿炳從心靈深處迸發出來的憤怒至極的怒吼聲,那是阿炳的靈魂在疾聲呼喊,是對命運的掙扎與反抗,體現了阿炳頑強的生活意志,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和渴望。這一切都在該作品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樂曲最後結束在不完全終止上,營造了曲終情未收的藝術意境。顯示了阿炳高超而有富有獨創性創作手法。

如果你想學習民族音樂,那麼你一定要看看這件瑰寶

  三、不朽的藝術魅力

  逝者如斯,後人深深懷念這位歷經苦難的民間音樂大師,為了表達對這位盲人音樂家永久紀念,1959年10週年國慶,中國對外文化協會將此曲作為我國民族音樂的代表之一送給國際友人。從此,此曲不僅得到了國內聽眾的喜愛,在國外也廣泛流傳,並獲得很高評價,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第一次聽到用二胡演奏的這首樂曲時,眼含熱淚說道:“此音樂應該跪下來聽”!

由於《二泉映月》的無窮魅力,多年來,被作曲家改編成不同藝術表演形式,人們還把它改編成二胡協奏曲、絃樂四重奏和絃樂合奏曲等多種演奏形式。彭修文將此曲改編成民族器樂合奏曲;吳祖強改編成絃樂合奏曲;丁芷諾、何佔豪改編為小提琴獨奏曲;丁善德改編成絃樂四重奏等等。《二泉映月》那悠揚美妙的旋律,久久地迴響在中國和世界的樂壇上。

  幾十年來, 我們民族在近代經歷了太多的苦難,同時也誕生了許多優秀的藝術作品。阿炳以自身坎坷一生而成就的《二泉映月》無疑是民族器樂的一朵奇葩,

  這首凝聚著中華民族悲情,帶給我們無數次感動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會現實意義,實屬在中國音樂史上罕見,它所蘊含的精神氣質已融入我們民族的血液,給我們無窮的力量,催人奮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