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古琴

民族樂器 古琴 藝術 樂器 環球網 2017-06-10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古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松浦晃一郎2003年11月7日在巴黎宣佈了第二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古琴藝術與世界其他27個文化藝術表現形式獲此殊榮。這也是繼2001年5月我國崑曲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的首批19個“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後,中國第二個入選的項目。

古琴——拔奏弦鳴樂器。是中國古老的拔絃樂器,亦稱瑤琴,玉琴,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現代稱為古琴、七絃琴。我國最早的絃樂器, 只有兩種:一種叫“琴”,一種叫“瑟”,他們最初可能是大奴隸主所用樂隊中原始樂器之一種。也許是廣大人民特別愛好“琴”的緣故,從兩千年前秦漢時起,“琴”就流傳到了民間而得到一定的發展。

從漢代或最晚從漢代末年起,古琴的形狀就和我們現時的古琴是一個樣子的了。它是一個四尺來長、前面六七寸寬、後面四五寸寬、一寸多厚,漆了退光漆的樂器,一共是七條弦,它的全身是一整面指板,琴面的外側,嵌有十三個螺蚌做的徽,表示著每條弦的五個高八度,四個五度, 四個三度泛音的位置。彈的時候通常是橫置在桌上,若盤腳坐在地上,就橫置在膝上,用右手彈,左手按。

古代的人一提到人的藝術活動,時常回說出“琴、棋、書、畫”,他們他“琴”放在藝術活動中第一位,也即是把它看作是藝術中最高的形式。不只是戲劇和小說裡要用許多關於古琴的故事作點綴,就是像《春秋》《史記》這樣隆重的文獻,也記錄著不少關於古琴的神話。這正說明了古時的人對於古琴是十分愛好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