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阿炳”奏出感人故事

民族樂器 阿炳 樂器 音樂 中國鄉趣網 2017-04-07

外人稱他為“青海阿炳”,徒弟們卻稱他為“音樂天尊”。雖然他是一位盲人,卻用心奏出一段勵志的感人故事,他就是被評為國家級下弦非遺傳承人劉延彪。

盲人照樣學會“十八般武藝”

家住西寧市城中區謝家寨村的劉延彪屬於先天性失明,孩提時,想要融入周邊的環境極其困難,閒暇時間,劉延彪就跟著父親在莊子上到處轉悠。雖然眼睛看不見,耳朵卻非常靈敏,只要周邊發出聲響,他都知道是何物。

小時候家裡蓋房,父親忙著整理院子裡堆放的木頭,劉延彪拿起刨子就開始琢磨起它的作用,刨完木板後,劉延彪用手慢慢滑過木板,感覺到哪裡不平,接著又開始刨……“阿大,你看個,我刨得咋樣?”“講究得很!”久而久之,劉延彪成了父親的得力助手。

修收音機、換燈泡、獨木橋過河、划拳、打電話、獨自走一公里多的路程……這些常人能做的事情,都難不倒劉延彪。李光榮跟著劉延彪學了40年的曲藝,在他眼裡,師父劉延彪簡直就是一個能人,且不說聽音識人,現在光憑握手都能準確無誤地叫上你的名字來。

小戲迷“過耳不忘”7歲上臺演奏

5歲左右,劉延彪經常能聽見幾位民間老人在莊子的戲臺上拉弦唱曲,並被他們發出的音色吸引,從此便開始萌生起學習二胡的念頭。

當時,劉延彪的叔叔買了一個絲絃二胡,拉得卻不怎麼好,叔叔興趣過後就將二胡架在樑上,生怕被劉延彪給弄壞。有一次趁叔叔出了遠門,劉延彪便打起了這把二胡的主意,把被褥鋪在地上,找了個長棍,將二胡挑了下來,高興地拿起二胡走到院子裡開始研究,那是劉延彪生平第一次接觸二胡。

有一次,莊子上放電影,家裡的叔叔和弟弟就帶著劉延彪去了,當時電影裡有一段插曲叫《二郎神》,劉延彪聽見後特別激動,聽完趕緊跑回家拿起二胡就開始拉了起來,當時就將這首曲子學會了。

莊子上有一位陳姓老人,擅長拉一個名為《滿天星》的曲子,這首曲子要有一定的基礎才能學會,後來受到這位老人的幫助,給劉延彪拉弦製作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把二胡,並教給他《滿天星》這首曲子,對於沒有任何基礎的劉延彪來說,拉出個大概的音色來說不成問題。

“用了一個後晌的時間,我就把這首曲子給完整地拉出來了。”劉延彪說。

如同天生就有這種天賦,不管是什麼樣的曲子,只要在劉延彪的耳朵裡過一遍就學會了,當時那幾位民間老人聽聞了劉延彪的事情,覺得很驚訝,後來只要有戲曲,村民們就來叫劉延彪參加,初出茅廬的劉延彪只能是伴奏的角色,坐在戲臺中間,雙腳剛能夠得著地面,就從那時起,劉延彪跟著曲藝老人邊學習邊到附近的村子裡輾轉演奏,也自此開始接觸“賢孝”。那一年,劉延彪剛滿7歲。

“賢孝”是一種流傳於青海河湟地區的民間說唱藝術,大部分內容都是勸化人心,流行於青海東部湟水流域各地的主要是“西寧賢孝”,盲藝人唱得最多。

打開看世界的一雙“眼睛”

在劉延彪那個沒有互聯網的時代,文化生活單調,聽曲就是村民們閒暇時光的唯一消遣,有劉延彪的戲曲,戲臺就被圍得水洩不通,10歲左右,劉延彪已經算是當地村民眼中的“小戲骨”。隨著劉延彪的出名,愛聽戲的村民就會邀請他去家裡演奏。“一晚上都唱不完《白鸚哥弔孝》《白兔記》《狸貓換太子》這些雜曲。”

在他的印象裡,較為深刻的還是12歲那年去姥爺家表演拉弦,圍觀鄉親將姥爺家裡的隔板都擠翻了,就連紙窗都被捅得到處慘不忍睹,院子裡村民們不斷髮出嘖嘖稱奇的聲音。

唱詞對劉延彪來說是最困難的,劉延彪當時會找一個文化人,按照戲曲的內容一字一句地讀給他聽,念一句背一句,唸完了也就背會了。

通過學習這種技藝,劉延彪打開了“看”世界的一雙眼睛,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被劉延彪的才智所打動。劉延彪如同被“幸運兒”寵著慣著,就在18歲那年,青海省民政廳在中國盲人福利會的支持下,舉辦了為期一年的青海省盲人培訓班,組織包括西寧賢孝藝人在內的一批盲藝人學習盲文、樂理和樂器演奏等基礎知識,劉延彪在這個班上學會了盲譜和盲文,後來成為創作、演出和伴奏的全能藝人。

通過一年的學習,劉延彪從只要有音樂響起跟著旋律學起,到學習盲譜後對音樂有了全新的認識,才知道音樂有音譜,通過勤學苦練,熟練地掌握了二胡、洋琴、三絃等多種樂器的演奏技藝。畢業後,劉延彪真正地成了一位“文化人”。

站上全國舞臺書寫傳奇故事

1989年,在省民政廳的推薦下,劉延彪第一次前往北京參加大型演出並獲獎,那是由中宣部、文化部、中國戲曲家協會主辦的第二屆全國盲人藝術調演比賽。說起當時的感受,劉延彪說:“激動呀!我眼睛雖然看不見,心卻看得見”。

劉延彪有很多“傳奇”故事,在那個時代,科技沒有現在這樣發達,胡弦的材質是蠶絲,容易斷,一盤弦幾天就用完了,唱曲的過程中總會斷一兩回。剛開始劉延彪不會栓琴絃,後來自己學著摸索著栓上。1979年,去湟中縣電影院演奏曲藝,就在演奏板胡獨奏曲的中間,二胡的一根弦突然斷了,劉延彪心想,這麼大的演出,觀眾又那麼多,不能停啊,隨後劉延彪急中生智,站起來用裡弦的音借了外弦的音,用一根弦拉出了兩根弦的音,完美地結束了這場演奏會,臺下的觀眾拍手叫好,後來這首曲子就在湟中縣廣播電臺放了15年,成為了一個經典。

下弦非遺傳承桃李滿天下

學生們平時都親切地稱劉延彪為“音樂天尊”。在省文化館多年的幫助和支持下,成為國家級下弦傳承人,為下弦傳承發展作出了努力和貢獻。

李光榮師從劉延彪40年以來,一直陪伴在劉延彪身邊,在李光榮的印象裡,劉延彪在師教上認真耐心,從不牽強任何人,只要學生們肯努力,劉延彪就肯教。

2014年4月份,劉延彪的學生李光榮向村委會爭取要了一間文化室,省文化館為他們配發了樂器,取名為“謝家寨文化曲藝室”,接著便成立了“大金錢曲藝隊”,每週三、週五、週六是學習的時間,每個學生都非常刻苦認真。現在,劉延彪的徒弟有二十幾名,有男有女,平均年齡在四十歲左右,最小的二十出頭,其中有一名女學生名叫郭冬花,也是一名盲人,學習勤懇,各種樂器都特別拿手,平弦、月弦、下弦各種技藝樣樣精通,曾在省上得過曲藝二等獎。

“學藝不易,自強不息。”劉延彪對自己的求學過程這樣總結到,雖然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過不少的人幫助,卻最終靠自己堅強的毅力,才學會了民間演奏技藝,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現在,劉延彪在拉弦上也和其他人有很大的區別,他用反手拉弦,不僅成為青海民間演奏藝術界的一個佳話,在全國也絕無僅有。對於劉延彪來說,通過這種粗獷的技藝,以此表達出自己的內心世界。

今年已經76歲的劉延彪現在有一個夢想,就是把自己的這一身才學技藝教給每一個學生,創造出更多的曲藝,“別讓它跟著我進了棺材,得留給我們的後代啊!”

在採訪結束時,記者有幸聽了劉延彪老人的下弦演奏《林沖買刀》。開唱之前,參與演奏的幾位徒弟分別將各種樂器交給劉延彪調音,記者注意到,劉延彪左手握弦、右手持弓,側著耳朵,將全部注意力都傾注在擱於腰間的二胡上,那種神態,讓記者心中充滿了對他的敬佩和感動。(記者李永蘭攝影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