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背後的國樂悠揚

歡迎閱讀"牧雲唐卡"頭條號文章,此篇為大家呈現的是中國傳統樂器——二胡,這個樂器是深深烙有中國符號的,其演奏的名曲數不勝數,其表現力很強,有蕭瑟纏綿、飛揚跳脫也有揮灑流暢,既適宜表現深沉、悲悽的內容,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 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角持續關注我們

二泉映月背後的國樂悠揚

二胡,始於唐朝,稱"奚琴",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絃樂器)之一,二胡名曲有《二泉映月》、《良宵》、《聽鬆》、《賽馬》等。

二泉映月背後的國樂悠揚

二胡的兩種分類

按產地分類:江西琴(龍韻牌)、北京琴(龍韻牌)、蘇州琴(虎丘牌)、上海琴;

按琴筒情況分為四類:圓筒二胡、八角二胡、六角二胡、扁筒二胡、雙層底託二胡、前八後圓。

二泉映月背後的國樂悠揚

二胡本身的基本構造:

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這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後振動琴皮發音的共鳴體

琴皮:琴筒前口蟒皮,叫琴皮,也叫琴膜,它是二胡發聲的重要裝置

琴桿: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軀幹

琴軸:共有上下兩個(又名琴軫),起調整音高的作用,上軸縛膠內弦,下軸縛絞外弦

琴絃:是琴的發音體之一,也是二胡的聲源體之一

二泉映月背後的國樂悠揚

琴弓:俗稱弓子,由弓杆和弓毛構成,一把好弓首先要長而直

千斤:又稱千金,對二胡琴絃起固定和切弦作用

琴碼:是琴絃與琴皮之間振動的媒介體,對發音有重要作用

琴託:是琴身的底託,起著裝飾、穩定琴身的作用

制音墊:琴碼的下面

二泉映月背後的國樂悠揚

到了近代,二胡才從胡琴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

劉天華先生是現代派的始祖,他借鑑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併發明瞭二胡揉弦,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範圍,豐富了表現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後走進大雅之堂的音樂廳和音樂院校奠定了基礎。

二泉映月背後的國樂悠揚

新中國成立以後,民族、民間音樂發展很快,為了大力發掘民間藝人的藝術珍寶,華彥鈞、劉北茂等民間藝人的二胡樂曲經過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藝術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起來。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先後湧現了張銳、張韶、王乙等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們的影響下,又培養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閔惠芬、王國潼等。就如二胡作曲家劉文金的《長城隨想曲》等將二胡的性能超常發揮,並刻意創新,使二胡煥發出新的生機和異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