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平:編鐘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名片

民族樂器 編鐘 音樂 藝術 黃思遠 2017-06-24

王原平:編鐘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名片2015年9月24日,《隨州日報》記者採訪了在隨參加湖北省第六屆金編鐘獎決賽評審的著名作曲家王原平。作為曾侯乙編鐘從隨州走向世界的見證者,王原平向記者講述了他與隨州編鐘的不解之緣,併為隨州打好編鐘文化名片支招鼓勁。

說起王原平,最廣為人知的是他創作的《山路十八彎》等一系列峽江情歌。王原平認為,作為一個地方作曲家,創作的歌曲想在全國打響,一定要堅持地域特色,還要有民族性和個性。而他之所以一頭扎進傳統音樂,與隨州編鐘密不可分。

1978年,曾侯乙墓編鐘出土,剛畢業不久在湖北電影製片廠工作的王原平被派到現場收集素材,與當時國內頂級的民族聲樂專家黃翔鵬、物理聲學專家王湘等一起進行編鐘編磬編配、音樂創作、音樂演奏等方面的工作。從此,開啟了他與編鐘近40年的情緣。

他先後參與了在隨州舉行的曾侯乙編鐘首場音樂會,以及之後在武漢和北京舉行的編鐘音樂會,他改編的一系列耳熟能詳的古今中外名曲通過編鐘演奏,充分展示了編鐘的現實價值。80年代初,由中國唱片社製作發行了兩張編鐘唱片作為國禮唱片,其中一張即為王原平演奏或創作的中國傳統音樂名曲。編鐘,從隨州漸漸走向世界,專家稱之為“找到了一把中國打開世界音樂的寶貴鑰匙”,引發了世界的震動和驚歎。而王原平也因編鐘堅定了自己的藝術生涯和藝術方向。伴隨著一系列編鐘音樂及深受傳統音樂影響的創作,他也從一名新人成長為頗負盛名的專家。

王原平認為,編鐘的文章道不盡、做不完。湖北省常設的最高音樂獎項以“金編鐘”命名,也充分體現了編鐘作為湖北甚至是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的重要意義,是一張在世界都有影響力的名片。

“在隨州,不拿編鐘說話,打造音樂產業園就沒根。”在談到隨州正在規劃建設的編鐘音樂文化創意產業園時,王原平說,將編鐘作為隨州重要的支撐點和文化名片,有很多文章可做,做產業園,以演奏為主,帶動其他產業;建設具有國際水平的演奏廳,承擔國內、國際音樂比賽等。隨州文化根基深厚,有基礎,如果有長遠的構思和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