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不喜歡格律,又想被認可,你可以試試寫這種

民族樂器 琵琶 李頎 鮑照 古詩今詞 古詩今詞 2017-10-29

說到寫詩,有些人認為,寫詩就應該格律。而不喜歡格律之人,多因此產生紛紜。其實,詩有格律詩(近體詩),也有非格律詩(古體詩),各有千秋。不喜歡格律,也可以選擇古體詩,不是說古體詩就一定比格律詩差,兩者並沒有高低之分,但凡能寫出好的意境就是好詩

今天這一章就為大家介紹,古體詩中較為接近格律詩的體裁之一——歌行體

寫詩不喜歡格律,又想被認可,你可以試試寫這種


什麼是“歌行體”

歌行體,傳為南朝宋鮑照所創,是在樂府詩的基礎上創新的體裁,以七言(一句七字)為主。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步驟馳騁,疏而不滯者曰行兼之曰歌行(明 徐師曾 )。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太多限制,但是行文要流暢。

歌行體的特點

歌行體與格律詩的不同點主要在兩個方面:

格律

  • 我們知道,近體詩格律有字數規定,平仄粘對,一韻到底等方面的要求;但在歌行體中,沒有這些要求,只要求押韻,而且還很寬鬆,不僅可以換韻(換其他韻部),還可以轉韻(平聲、仄聲互換)。

    一般情況下,最少四句是換一韻,但也有兩句換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兩句都要押相同的韻。舉例:

  •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胡天八月即飛。(平韻)

    忽如一夜春風,千樹萬樹梨花。(平韻)

    散入珠簾溼羅,狐裘不暖錦衾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仄韻)

    瀚海闌干百丈,愁雲慘淡萬里。(平韻)

    中軍置酒飲歸,胡琴琵琶與羌。(仄韻)

    紛紛暮雪下轅,風掣紅旗凍不。(平韻)

    輪臺東門送君,去時雪滿天山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仄韻)

如上舉例,加粗的字體就是押韻,有兩句押一韻,也有四句押一韻;兩句就換韻的時候必須兩句都押韻。

而句式一般是以七言為主,也有穿插三、五、九言等,比如李白的《將進酒》、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內容

  • 近體詩因為字數的限制,所以往往是通過一點或一線,來折射文章的本意,所謂“以小見巨”;而歌行體在句數上沒有約束,也可以全面敘述,將敘事、議論、感慨等融為一體。而為了與近體詩區分,歌行體篇幅可以設置在十句以上。比如:

  • 古從軍行

    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

    野雲萬里無城,雨雪紛紛連大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

    聞道玉門猶被,應將性命逐輕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

寫詩不喜歡格律,又想被認可,你可以試試寫這種

春江花月夜

如今說到歌行體,繞不過去的當屬唐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這篇歌行以月為線索,將情、畫、意融為一體,境界高遠,但不知道何人提出“孤篇蓋全唐”的美譽,個人認為實則有些偏頗。

這首名作,在問世之後鮮有問津,在四百年後宋人郭茂倩編了一本樂府詩集,才將此詩收錄;一直到清末才評價其:“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王闓運《湘綺樓說詩》)。近代聞一多先生,也讚譽為,“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可能有心之人,將二者聯繫在一起,遂有所謂“孤篇蓋全唐”,此事一直飽受爭議。雖有爭議,但至少從側面可以反映出,按不按格律都是可以寫出好詩的

但並不是說,格律就不需要了,古體詩能夠過渡成格律詩自有它的必然性,而如今斥責格律之人,多數是不懂格律的。所謂格律限制意境,我認為只是託辭,對於寫詩的人來說,沒有駕馭不了的格律,只是還不夠努力,古今亦然。

文末,附上一首按近體詩格律寫的歌行體,水平有限,權當拋磚引玉。

寫詩不喜歡格律,又想被認可,你可以試試寫這種

飲酒歌

明月來兮近水閒,回波暗入短蘆邊。

起風吹散一身月,君不見兮吾欲眠。

醉眼看花終不語,亂枝聽動掃嬋娟。

暗香疏過如曾味,此夜西風起故園。

獨飲無歌霜勝雪,岑樓臥似廣寒間。

今朝有意騎鯨去,何日抱琴問謫仙?

我自漂零常夢見,聞秋亭外落花前。

雲中猶認當時雁,一別故人非少年。

縱使相逢應不識,江湖寥落恐寒暄。

萍身慣對風吹雨,除卻滄桑未可言。

試問前程何處好?嶺南歸帶一川煙。

青春換盡了無物,唯剩清狂易酒錢。

任爾多情雖浪跡,不妨白眼看蒼天。

平生何處無青睞,自有知音聽斷絃。

長笑昔賢多未解,避秦何事向桃源?

孤芳若肯留青史,我亦人間一代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