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觀察:教育需不需要懲戒?'

民主 法律 地理課堂 2019-07-18
"

懲戒教育,教師一般視之為“高壓線”,輕易不敢碰。原因很簡單,稍不留神,便會觸及“體罰學生”這一禁忌,輕則顏面掃地,重則通報批評。

贊成懲戒者,認為這是教育的必要措施,因而打出“缺乏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旗號;反對者,認為這很容易演變成體罰與變相體罰,因而喊出“讓教育遠離懲戒”的口號。當然,也有持中庸觀點的,認為懲戒不是教育的必要手段,只能在其他教育手段無效時才使用。無論觀點如何,懲戒教育,都是一線教師繞不開的問題,不能迴避。

"

懲戒教育,教師一般視之為“高壓線”,輕易不敢碰。原因很簡單,稍不留神,便會觸及“體罰學生”這一禁忌,輕則顏面掃地,重則通報批評。

贊成懲戒者,認為這是教育的必要措施,因而打出“缺乏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旗號;反對者,認為這很容易演變成體罰與變相體罰,因而喊出“讓教育遠離懲戒”的口號。當然,也有持中庸觀點的,認為懲戒不是教育的必要手段,只能在其他教育手段無效時才使用。無論觀點如何,懲戒教育,都是一線教師繞不開的問題,不能迴避。

教育觀察:教育需不需要懲戒?

教育-懲戒=?

□ 李運棟

上世紀80年代,禁止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的規定進入了我國教育法律層面,對體罰或者變相體罰的口誅筆伐一浪高過一浪。不僅體罰被禁止,心罰也不可以,懲戒教育在我國近乎銷聲匿跡。去掉了懲戒的教育已經走過了近30年的歷程,它是不是呈現出我們希望看到的局面呢?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佈中國“十五”期間青少年發展狀況和“十一五”期間青少年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十五”期間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來5年青少年犯罪總量將進一步增加。學生暴力事件舉不勝舉,暴力程度越來越嚴重。當懲戒已經遠離,教育只剩下賞識的時候,它留給我們的卻是沉痛的思考!

當體罰等同於暴力,等同於虐待的時候,學生和家長就找到了束縛教師的尚方寶劍。對學生任何形式的懲戒,都被學生和家長以“保護未成年人權益”這一法定內容“棒殺”。家長過度的溺愛和“保護未成年人權益”這一法律詞彙的濫用已經讓教師在管理學生時畏首畏尾,學生權利已經神化到不可侵犯的地步。在學生管理方面,社會向學校和教師施加了太多的責任,但是賦予的卻是名不副實的權利。面對青少年暴力事件,我們隨處可以看到對學校和教師的指責,卻未看到學校和教師已經被社會束縛的手無縛雞之力。當我們發出“讓戒尺回到課堂,讓懲戒迴歸教育”聲音的時候,社會迴應我們的卻是——教師要的是懲戒權還是護身符的質疑。

然而,遠離了懲戒的教育,將培養出大批心理脆弱、行為偏激的學生。一味的賞識教育,使學生目空一切,驕傲自滿,聽不進任何說“不”的意見,經不起任何挫折和打擊。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學生在學校中沒有遭受挫折的洗禮,沒有正確對待挫折的思想,他們將難以適應這個社會,極易產生行為上的偏激。

我們深深記得馬卡連柯的一句話: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堅強性格,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能鍛鍊學生的意志和才能,能培養學生抵制引誘和戰勝引誘的能力……適當的懲罰,不僅是一個教育者的權利,也是一個教育者的義務。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讓懲戒迴歸教育!

"

懲戒教育,教師一般視之為“高壓線”,輕易不敢碰。原因很簡單,稍不留神,便會觸及“體罰學生”這一禁忌,輕則顏面掃地,重則通報批評。

贊成懲戒者,認為這是教育的必要措施,因而打出“缺乏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旗號;反對者,認為這很容易演變成體罰與變相體罰,因而喊出“讓教育遠離懲戒”的口號。當然,也有持中庸觀點的,認為懲戒不是教育的必要手段,只能在其他教育手段無效時才使用。無論觀點如何,懲戒教育,都是一線教師繞不開的問題,不能迴避。

教育觀察:教育需不需要懲戒?

教育-懲戒=?

□ 李運棟

上世紀80年代,禁止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的規定進入了我國教育法律層面,對體罰或者變相體罰的口誅筆伐一浪高過一浪。不僅體罰被禁止,心罰也不可以,懲戒教育在我國近乎銷聲匿跡。去掉了懲戒的教育已經走過了近30年的歷程,它是不是呈現出我們希望看到的局面呢?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佈中國“十五”期間青少年發展狀況和“十一五”期間青少年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十五”期間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來5年青少年犯罪總量將進一步增加。學生暴力事件舉不勝舉,暴力程度越來越嚴重。當懲戒已經遠離,教育只剩下賞識的時候,它留給我們的卻是沉痛的思考!

當體罰等同於暴力,等同於虐待的時候,學生和家長就找到了束縛教師的尚方寶劍。對學生任何形式的懲戒,都被學生和家長以“保護未成年人權益”這一法定內容“棒殺”。家長過度的溺愛和“保護未成年人權益”這一法律詞彙的濫用已經讓教師在管理學生時畏首畏尾,學生權利已經神化到不可侵犯的地步。在學生管理方面,社會向學校和教師施加了太多的責任,但是賦予的卻是名不副實的權利。面對青少年暴力事件,我們隨處可以看到對學校和教師的指責,卻未看到學校和教師已經被社會束縛的手無縛雞之力。當我們發出“讓戒尺回到課堂,讓懲戒迴歸教育”聲音的時候,社會迴應我們的卻是——教師要的是懲戒權還是護身符的質疑。

然而,遠離了懲戒的教育,將培養出大批心理脆弱、行為偏激的學生。一味的賞識教育,使學生目空一切,驕傲自滿,聽不進任何說“不”的意見,經不起任何挫折和打擊。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學生在學校中沒有遭受挫折的洗禮,沒有正確對待挫折的思想,他們將難以適應這個社會,極易產生行為上的偏激。

我們深深記得馬卡連柯的一句話: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堅強性格,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能鍛鍊學生的意志和才能,能培養學生抵制引誘和戰勝引誘的能力……適當的懲罰,不僅是一個教育者的權利,也是一個教育者的義務。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讓懲戒迴歸教育!

教育觀察:教育需不需要懲戒?

懲戒需要天時、地利與人和

□ 段雲成

懲戒教育的真正價值就是培養學生履行義務和承擔責任的素質,要想達到這個預期目的,使懲戒取得“真效果”,則需要做到天時、地利與人和有機統一。

懲戒教育學生要有正義之師這個“天時”,讓學生自覺接受懲戒,反省並主動改正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學生違反紀律怎麼辦?很多教師總是根據自己的一時好惡對學生進行懲戒,這種情緒化處理方式沒有體現民主、公正和公平,會受到學生強烈抵制,不僅達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起到負作用。一個成功的教育者都會要求學生集體討論,民主制定班紀班規,班紀班規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充分體現民意,既要有科學性又要有可操作性。學生犯了錯,他就必須在相應方面為同學服務,幫助某些同學取得成績,將功補過,這種懲戒教育既提高完善了自己,又幫助了同學,這種追求雙贏的懲戒制度會得到絕大多數同學的高度贊同和支持。學生違反班紀班規哪一條,班委會就按照相應的制度對其進行懲戒,違紀學生再不是面對教師一人的壓力,而是面對全班同學包括他自己的壓力,面對這群正義之師,他會主動承擔責任,改變自我,完善自我,為同學服務,為班級負責。

懲戒教育需要教師善於尋找和設置有效的教育環境。學生最不喜歡教師在教室公開地批評他,學生也最痛恨被教師帶到政教處或教師辦公室接受批評,如果學生在這些場合受到批評,他會認為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假如教師的批評又不注意言辭和方式,懲戒方式也不科學,學生可能會做出一系列過激衝動行為,後果不堪設想,教育效果更無從談起。要想讓學生接受懲戒教育,教師要善於尋找和設置有效的教育環境和科學的懲戒方式,學生犯錯了,校園裡的籃球場、足球場、體育館、圖書館、林間大道和草坪等都可以成為教育的場地。

懲戒教育要做到“人和萬事興”。學生犯錯誤,教師和同學要對犯錯學生高度關注,至少要讓他覺得,教師和同學都在幫助他,教師和同學不是關注他的過錯,而是希望他成功華麗地轉身。教師和同學要對犯錯學生多一點寬容、關懷和理解,不是一味地指責他,更不能對其之前和現在的種種不良言行橫加指責。大家應該有一雙火眼金睛,應該看到犯錯學生的閃光點,看到他美好的未來。教師和同學多一些關心、鼓勵和幫助,犯錯學生會受到感動,努力改變自我,在大家教育合力的作用下,實現師生共同進步的雙贏局面。

彈性懲戒:讓學生自己選擇

□ 李修成

時下,懲戒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已經被許多教師所採用。學生在幼年時期難免會犯一些錯誤,有的違紀,有的不寫作業,有的惡語傷人。人無完人,孩子也是一樣,許多教師教育學生時會採用懲罰的方式,引導其認識錯誤。但在教育學生時,一味地懲罰,就會使學生心靈受到扭曲,逆反心理加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為此,懲戒應講究彈性,把握懲戒的度,從學生的自身特點和性格個性出發,因人而異,因事施教。

一般來說,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機,我們不能主動放棄。我通常依據學生違紀的輕重和自身特點,讓學生選擇懲戒方式,懲戒的措施、方法都來自學生,具體內容不再只有一條,照顧不同性格的學生,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再被動地接受懲罰。我們應慎重對待學生在班上的言行舉止,讓他們儘可能主動改正,看到自己的進步,讓學生和自己比,和以前比,爭取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性的進步。

另外,應提前打好“預防針”,作為一名有威信的班主任,班級公約要先行,教師不說明白,那就是教師的不對,但如果教師已經再三強調,學生卻不遵守,那就是學生的不對,此時的懲罰也是合情合理的。要善於察覺苗頭,及時控制,不要等到苗頭成為群體行為再採取行動,那就太晚了。應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時刻約束自己的言行。我們要盡最大可能讓學生明白,做錯了事,必須付出代價。必須有人人遵守的規則,只要是犯了錯誤,就必須受到懲戒,人人都不能例外。

當然,幾年的管理經驗告訴我,我們更需要對學生關愛,以情感人,以智育人,教育學生更多的是需要愛心、耐心、恆心。

■各方聲音

懲戒有“度” 與賞識並行

百年孤獨鳳凰:懲戒是人生成長中的一味良藥,它可以使人清醒,在歧途上止步。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主要是把握尺度與方法,明確懲戒的目的是使學生更好地成長,而不是洩私憤。懲戒應以良知為前提,以信任為基礎,以促進學生髮展為目的,給予學生幸福快樂的生活。

劉義富:懲戒實為教育所必需,然懲戒教育重在“戒”,輕在“懲”;“戒”是出發點和終極目標,“懲”是手段且必須適度。

戴連紅:兒童總會犯錯誤,這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如何讓兒童在錯誤中學會規則,並知道怎樣做才不犯錯誤。這時,應適當考慮懲罰教育。懲罰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必須藉助於其他教育方法進而產生合力才能更有效。美國的邦克博士與赫倫博士在《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一書中指出,有效地應對兒童日常錯誤行為的方法,可以分四步走:阻止錯誤行為;說明處理方法;描述你的希望;實踐你的希望。這給我們一個啟示:懲罰教育不是孤立的。儘管懲罰(如取消兒童的某種特殊權利、增加一項體力或腦力勞動等)可以幫助兒童在自己的行為與結果之間建立聯繫,但同時也應曉以規則,動以情感,讓他知錯並融化在真摯的悲悔裡面,而且給他一個改錯的實踐機會。

李素懷:懲戒教育與賞識教育同等重要。賞識教育是順應學生內心的渴求。關注學生優點和長處,在潛意識裡播下“好孩子”的意識而讓孩子健康向上成長。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避免犯錯誤,不可能總是明事理,在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教會學生什麼是對與錯,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那麼懲戒教育必須存在。

Tfqingfeng:以賞識為主,懲戒為輔,尤其是低年級孩子的成長環境、脾氣、秉性不同,只有量體裁衣,根據實際情況,才能讓他們從小養成自主、專注學習的好習慣。

凡春麗:實踐證明,賞識教育給予學生的是信心,懲戒教育能夠讓學生明確是非,一定“度”的懲戒在賞識教育的道路上是必不可少的。懲戒教育不僅是讓學生的身體或心靈單純地受到挫折,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還有教師的愛與責任,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學生健康快樂地學習。

陳旭峰:懲戒教育應源於愛,源於真誠,源於理智,源於教師、學生、學校、家長和社會之間的相互尊重、溝通、理解及寬容,同時,也應源於政策、法律法規的明文界定。

李玲:“教育”裡的“教”本身就有調教的味道,所以懲戒不是不能用,而是為培育成才而為,要講究方式方法。懲戒不是體罰不是心靈傷害,而是通過某種形式使其有所觸動、有所悔悟,從而使其從內心得以認同和改變。充滿愛心的懲戒不僅不會讓孩子受到傷害,還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良苦用心!

楊巧英、莊榮生:教師懲戒學生五忌五宜。忌翻舊賬,宜就事論事;忌小題大做,宜實事求是;忌不分場合,宜個別教育;忌厚此薄彼,宜該罰就罰;忌不問是非,宜疏導在前。(以上發言人名字均為網名)

"

懲戒教育,教師一般視之為“高壓線”,輕易不敢碰。原因很簡單,稍不留神,便會觸及“體罰學生”這一禁忌,輕則顏面掃地,重則通報批評。

贊成懲戒者,認為這是教育的必要措施,因而打出“缺乏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旗號;反對者,認為這很容易演變成體罰與變相體罰,因而喊出“讓教育遠離懲戒”的口號。當然,也有持中庸觀點的,認為懲戒不是教育的必要手段,只能在其他教育手段無效時才使用。無論觀點如何,懲戒教育,都是一線教師繞不開的問題,不能迴避。

教育觀察:教育需不需要懲戒?

教育-懲戒=?

□ 李運棟

上世紀80年代,禁止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的規定進入了我國教育法律層面,對體罰或者變相體罰的口誅筆伐一浪高過一浪。不僅體罰被禁止,心罰也不可以,懲戒教育在我國近乎銷聲匿跡。去掉了懲戒的教育已經走過了近30年的歷程,它是不是呈現出我們希望看到的局面呢?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佈中國“十五”期間青少年發展狀況和“十一五”期間青少年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十五”期間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來5年青少年犯罪總量將進一步增加。學生暴力事件舉不勝舉,暴力程度越來越嚴重。當懲戒已經遠離,教育只剩下賞識的時候,它留給我們的卻是沉痛的思考!

當體罰等同於暴力,等同於虐待的時候,學生和家長就找到了束縛教師的尚方寶劍。對學生任何形式的懲戒,都被學生和家長以“保護未成年人權益”這一法定內容“棒殺”。家長過度的溺愛和“保護未成年人權益”這一法律詞彙的濫用已經讓教師在管理學生時畏首畏尾,學生權利已經神化到不可侵犯的地步。在學生管理方面,社會向學校和教師施加了太多的責任,但是賦予的卻是名不副實的權利。面對青少年暴力事件,我們隨處可以看到對學校和教師的指責,卻未看到學校和教師已經被社會束縛的手無縛雞之力。當我們發出“讓戒尺回到課堂,讓懲戒迴歸教育”聲音的時候,社會迴應我們的卻是——教師要的是懲戒權還是護身符的質疑。

然而,遠離了懲戒的教育,將培養出大批心理脆弱、行為偏激的學生。一味的賞識教育,使學生目空一切,驕傲自滿,聽不進任何說“不”的意見,經不起任何挫折和打擊。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學生在學校中沒有遭受挫折的洗禮,沒有正確對待挫折的思想,他們將難以適應這個社會,極易產生行為上的偏激。

我們深深記得馬卡連柯的一句話: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堅強性格,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能鍛鍊學生的意志和才能,能培養學生抵制引誘和戰勝引誘的能力……適當的懲罰,不僅是一個教育者的權利,也是一個教育者的義務。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讓懲戒迴歸教育!

教育觀察:教育需不需要懲戒?

懲戒需要天時、地利與人和

□ 段雲成

懲戒教育的真正價值就是培養學生履行義務和承擔責任的素質,要想達到這個預期目的,使懲戒取得“真效果”,則需要做到天時、地利與人和有機統一。

懲戒教育學生要有正義之師這個“天時”,讓學生自覺接受懲戒,反省並主動改正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學生違反紀律怎麼辦?很多教師總是根據自己的一時好惡對學生進行懲戒,這種情緒化處理方式沒有體現民主、公正和公平,會受到學生強烈抵制,不僅達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起到負作用。一個成功的教育者都會要求學生集體討論,民主制定班紀班規,班紀班規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充分體現民意,既要有科學性又要有可操作性。學生犯了錯,他就必須在相應方面為同學服務,幫助某些同學取得成績,將功補過,這種懲戒教育既提高完善了自己,又幫助了同學,這種追求雙贏的懲戒制度會得到絕大多數同學的高度贊同和支持。學生違反班紀班規哪一條,班委會就按照相應的制度對其進行懲戒,違紀學生再不是面對教師一人的壓力,而是面對全班同學包括他自己的壓力,面對這群正義之師,他會主動承擔責任,改變自我,完善自我,為同學服務,為班級負責。

懲戒教育需要教師善於尋找和設置有效的教育環境。學生最不喜歡教師在教室公開地批評他,學生也最痛恨被教師帶到政教處或教師辦公室接受批評,如果學生在這些場合受到批評,他會認為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假如教師的批評又不注意言辭和方式,懲戒方式也不科學,學生可能會做出一系列過激衝動行為,後果不堪設想,教育效果更無從談起。要想讓學生接受懲戒教育,教師要善於尋找和設置有效的教育環境和科學的懲戒方式,學生犯錯了,校園裡的籃球場、足球場、體育館、圖書館、林間大道和草坪等都可以成為教育的場地。

懲戒教育要做到“人和萬事興”。學生犯錯誤,教師和同學要對犯錯學生高度關注,至少要讓他覺得,教師和同學都在幫助他,教師和同學不是關注他的過錯,而是希望他成功華麗地轉身。教師和同學要對犯錯學生多一點寬容、關懷和理解,不是一味地指責他,更不能對其之前和現在的種種不良言行橫加指責。大家應該有一雙火眼金睛,應該看到犯錯學生的閃光點,看到他美好的未來。教師和同學多一些關心、鼓勵和幫助,犯錯學生會受到感動,努力改變自我,在大家教育合力的作用下,實現師生共同進步的雙贏局面。

彈性懲戒:讓學生自己選擇

□ 李修成

時下,懲戒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已經被許多教師所採用。學生在幼年時期難免會犯一些錯誤,有的違紀,有的不寫作業,有的惡語傷人。人無完人,孩子也是一樣,許多教師教育學生時會採用懲罰的方式,引導其認識錯誤。但在教育學生時,一味地懲罰,就會使學生心靈受到扭曲,逆反心理加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為此,懲戒應講究彈性,把握懲戒的度,從學生的自身特點和性格個性出發,因人而異,因事施教。

一般來說,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機,我們不能主動放棄。我通常依據學生違紀的輕重和自身特點,讓學生選擇懲戒方式,懲戒的措施、方法都來自學生,具體內容不再只有一條,照顧不同性格的學生,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再被動地接受懲罰。我們應慎重對待學生在班上的言行舉止,讓他們儘可能主動改正,看到自己的進步,讓學生和自己比,和以前比,爭取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性的進步。

另外,應提前打好“預防針”,作為一名有威信的班主任,班級公約要先行,教師不說明白,那就是教師的不對,但如果教師已經再三強調,學生卻不遵守,那就是學生的不對,此時的懲罰也是合情合理的。要善於察覺苗頭,及時控制,不要等到苗頭成為群體行為再採取行動,那就太晚了。應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時刻約束自己的言行。我們要盡最大可能讓學生明白,做錯了事,必須付出代價。必須有人人遵守的規則,只要是犯了錯誤,就必須受到懲戒,人人都不能例外。

當然,幾年的管理經驗告訴我,我們更需要對學生關愛,以情感人,以智育人,教育學生更多的是需要愛心、耐心、恆心。

■各方聲音

懲戒有“度” 與賞識並行

百年孤獨鳳凰:懲戒是人生成長中的一味良藥,它可以使人清醒,在歧途上止步。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主要是把握尺度與方法,明確懲戒的目的是使學生更好地成長,而不是洩私憤。懲戒應以良知為前提,以信任為基礎,以促進學生髮展為目的,給予學生幸福快樂的生活。

劉義富:懲戒實為教育所必需,然懲戒教育重在“戒”,輕在“懲”;“戒”是出發點和終極目標,“懲”是手段且必須適度。

戴連紅:兒童總會犯錯誤,這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如何讓兒童在錯誤中學會規則,並知道怎樣做才不犯錯誤。這時,應適當考慮懲罰教育。懲罰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必須藉助於其他教育方法進而產生合力才能更有效。美國的邦克博士與赫倫博士在《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一書中指出,有效地應對兒童日常錯誤行為的方法,可以分四步走:阻止錯誤行為;說明處理方法;描述你的希望;實踐你的希望。這給我們一個啟示:懲罰教育不是孤立的。儘管懲罰(如取消兒童的某種特殊權利、增加一項體力或腦力勞動等)可以幫助兒童在自己的行為與結果之間建立聯繫,但同時也應曉以規則,動以情感,讓他知錯並融化在真摯的悲悔裡面,而且給他一個改錯的實踐機會。

李素懷:懲戒教育與賞識教育同等重要。賞識教育是順應學生內心的渴求。關注學生優點和長處,在潛意識裡播下“好孩子”的意識而讓孩子健康向上成長。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避免犯錯誤,不可能總是明事理,在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教會學生什麼是對與錯,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那麼懲戒教育必須存在。

Tfqingfeng:以賞識為主,懲戒為輔,尤其是低年級孩子的成長環境、脾氣、秉性不同,只有量體裁衣,根據實際情況,才能讓他們從小養成自主、專注學習的好習慣。

凡春麗:實踐證明,賞識教育給予學生的是信心,懲戒教育能夠讓學生明確是非,一定“度”的懲戒在賞識教育的道路上是必不可少的。懲戒教育不僅是讓學生的身體或心靈單純地受到挫折,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還有教師的愛與責任,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學生健康快樂地學習。

陳旭峰:懲戒教育應源於愛,源於真誠,源於理智,源於教師、學生、學校、家長和社會之間的相互尊重、溝通、理解及寬容,同時,也應源於政策、法律法規的明文界定。

李玲:“教育”裡的“教”本身就有調教的味道,所以懲戒不是不能用,而是為培育成才而為,要講究方式方法。懲戒不是體罰不是心靈傷害,而是通過某種形式使其有所觸動、有所悔悟,從而使其從內心得以認同和改變。充滿愛心的懲戒不僅不會讓孩子受到傷害,還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良苦用心!

楊巧英、莊榮生:教師懲戒學生五忌五宜。忌翻舊賬,宜就事論事;忌小題大做,宜實事求是;忌不分場合,宜個別教育;忌厚此薄彼,宜該罰就罰;忌不問是非,宜疏導在前。(以上發言人名字均為網名)

教育觀察:教育需不需要懲戒?

■各國教育懲戒相關規定

美國:美國有23個州規定了學校可以對學生實施體罰,但法律還對體罰規定了許多明確的細則:(1)學年開始時,家長和學校簽訂一份聲明,表明是否同意對學生實施體罰;(2)必須在其他教育方法都無效的情況下才可以實施體罰;(3)不許當著其他學生的面體罰某個學生;(4)體罰時必須有證人在場,以確保體罰依法進行;(5)剛剛與要受罰的學生髮生過沖突的教師不得實施體罰;(6)體罰必須考慮學生的性別、年齡以及身體狀況;(7)體罰時必須打孩子身上肉比較多的部位,比如屁股。

瑞士:對學生要求很嚴格,如果有人無故曠課,瑞士法院就要對他提出訴訟,因為學習是學生應盡的義務。對曠課的學生,一般都要處以罰款。

法國:中學對學習極差的學生,經班級理事會(成員由校長、教務長和該班所有任課教師組成)決定可給予留級處分;犯了嚴重錯誤的會受到開除處分;對於打架鬥毆、遲到、曠課等小錯誤,犯錯者將受到節假日必須到學校反省補課或做作業的處罰。

英國:教師的懲戒權包括:罰寫作文、週末不讓回家、讓校長懲戒、停學。英國中小學生如無故曠課,不僅會受到嚴厲批評,還將對其父母處以5000英鎊以下的罰款。教師體罰學生方面,一些地方教育部門規定了具體的要求。例:所用鞭子或皮帶必須是符合認可標準的,必須備有懲罰記錄,年齡在8歲以下的兒童禁止體罰,打手心時每雙手不得超過3下,鞭打男生臀部不得超過6下等。

新加坡:根據新加坡關於體罰學生的《指導原則》的規定,在輔導、留校的懲戒方式不能奏效後,校長、副校長和紀律事務長有權用藤條對違規學生進行體罰,但對象限於男生,部位限於手心和屁股,必須有見證人在場,體罰後寫成書面報告,並立刻通知家長。

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有一些公立學校設立了警誡室,學生違反了校規校紀,會被叫到警誡室,由專門的教師依照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方式進行懲戒,或者被送到農場從事體力勞動,最嚴重的是開除,如果再不起作用,就會被送到特殊學校。

"

懲戒教育,教師一般視之為“高壓線”,輕易不敢碰。原因很簡單,稍不留神,便會觸及“體罰學生”這一禁忌,輕則顏面掃地,重則通報批評。

贊成懲戒者,認為這是教育的必要措施,因而打出“缺乏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旗號;反對者,認為這很容易演變成體罰與變相體罰,因而喊出“讓教育遠離懲戒”的口號。當然,也有持中庸觀點的,認為懲戒不是教育的必要手段,只能在其他教育手段無效時才使用。無論觀點如何,懲戒教育,都是一線教師繞不開的問題,不能迴避。

教育觀察:教育需不需要懲戒?

教育-懲戒=?

□ 李運棟

上世紀80年代,禁止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的規定進入了我國教育法律層面,對體罰或者變相體罰的口誅筆伐一浪高過一浪。不僅體罰被禁止,心罰也不可以,懲戒教育在我國近乎銷聲匿跡。去掉了懲戒的教育已經走過了近30年的歷程,它是不是呈現出我們希望看到的局面呢?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佈中國“十五”期間青少年發展狀況和“十一五”期間青少年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十五”期間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來5年青少年犯罪總量將進一步增加。學生暴力事件舉不勝舉,暴力程度越來越嚴重。當懲戒已經遠離,教育只剩下賞識的時候,它留給我們的卻是沉痛的思考!

當體罰等同於暴力,等同於虐待的時候,學生和家長就找到了束縛教師的尚方寶劍。對學生任何形式的懲戒,都被學生和家長以“保護未成年人權益”這一法定內容“棒殺”。家長過度的溺愛和“保護未成年人權益”這一法律詞彙的濫用已經讓教師在管理學生時畏首畏尾,學生權利已經神化到不可侵犯的地步。在學生管理方面,社會向學校和教師施加了太多的責任,但是賦予的卻是名不副實的權利。面對青少年暴力事件,我們隨處可以看到對學校和教師的指責,卻未看到學校和教師已經被社會束縛的手無縛雞之力。當我們發出“讓戒尺回到課堂,讓懲戒迴歸教育”聲音的時候,社會迴應我們的卻是——教師要的是懲戒權還是護身符的質疑。

然而,遠離了懲戒的教育,將培養出大批心理脆弱、行為偏激的學生。一味的賞識教育,使學生目空一切,驕傲自滿,聽不進任何說“不”的意見,經不起任何挫折和打擊。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學生在學校中沒有遭受挫折的洗禮,沒有正確對待挫折的思想,他們將難以適應這個社會,極易產生行為上的偏激。

我們深深記得馬卡連柯的一句話: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堅強性格,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能鍛鍊學生的意志和才能,能培養學生抵制引誘和戰勝引誘的能力……適當的懲罰,不僅是一個教育者的權利,也是一個教育者的義務。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讓懲戒迴歸教育!

教育觀察:教育需不需要懲戒?

懲戒需要天時、地利與人和

□ 段雲成

懲戒教育的真正價值就是培養學生履行義務和承擔責任的素質,要想達到這個預期目的,使懲戒取得“真效果”,則需要做到天時、地利與人和有機統一。

懲戒教育學生要有正義之師這個“天時”,讓學生自覺接受懲戒,反省並主動改正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學生違反紀律怎麼辦?很多教師總是根據自己的一時好惡對學生進行懲戒,這種情緒化處理方式沒有體現民主、公正和公平,會受到學生強烈抵制,不僅達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起到負作用。一個成功的教育者都會要求學生集體討論,民主制定班紀班規,班紀班規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充分體現民意,既要有科學性又要有可操作性。學生犯了錯,他就必須在相應方面為同學服務,幫助某些同學取得成績,將功補過,這種懲戒教育既提高完善了自己,又幫助了同學,這種追求雙贏的懲戒制度會得到絕大多數同學的高度贊同和支持。學生違反班紀班規哪一條,班委會就按照相應的制度對其進行懲戒,違紀學生再不是面對教師一人的壓力,而是面對全班同學包括他自己的壓力,面對這群正義之師,他會主動承擔責任,改變自我,完善自我,為同學服務,為班級負責。

懲戒教育需要教師善於尋找和設置有效的教育環境。學生最不喜歡教師在教室公開地批評他,學生也最痛恨被教師帶到政教處或教師辦公室接受批評,如果學生在這些場合受到批評,他會認為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假如教師的批評又不注意言辭和方式,懲戒方式也不科學,學生可能會做出一系列過激衝動行為,後果不堪設想,教育效果更無從談起。要想讓學生接受懲戒教育,教師要善於尋找和設置有效的教育環境和科學的懲戒方式,學生犯錯了,校園裡的籃球場、足球場、體育館、圖書館、林間大道和草坪等都可以成為教育的場地。

懲戒教育要做到“人和萬事興”。學生犯錯誤,教師和同學要對犯錯學生高度關注,至少要讓他覺得,教師和同學都在幫助他,教師和同學不是關注他的過錯,而是希望他成功華麗地轉身。教師和同學要對犯錯學生多一點寬容、關懷和理解,不是一味地指責他,更不能對其之前和現在的種種不良言行橫加指責。大家應該有一雙火眼金睛,應該看到犯錯學生的閃光點,看到他美好的未來。教師和同學多一些關心、鼓勵和幫助,犯錯學生會受到感動,努力改變自我,在大家教育合力的作用下,實現師生共同進步的雙贏局面。

彈性懲戒:讓學生自己選擇

□ 李修成

時下,懲戒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已經被許多教師所採用。學生在幼年時期難免會犯一些錯誤,有的違紀,有的不寫作業,有的惡語傷人。人無完人,孩子也是一樣,許多教師教育學生時會採用懲罰的方式,引導其認識錯誤。但在教育學生時,一味地懲罰,就會使學生心靈受到扭曲,逆反心理加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為此,懲戒應講究彈性,把握懲戒的度,從學生的自身特點和性格個性出發,因人而異,因事施教。

一般來說,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機,我們不能主動放棄。我通常依據學生違紀的輕重和自身特點,讓學生選擇懲戒方式,懲戒的措施、方法都來自學生,具體內容不再只有一條,照顧不同性格的學生,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再被動地接受懲罰。我們應慎重對待學生在班上的言行舉止,讓他們儘可能主動改正,看到自己的進步,讓學生和自己比,和以前比,爭取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性的進步。

另外,應提前打好“預防針”,作為一名有威信的班主任,班級公約要先行,教師不說明白,那就是教師的不對,但如果教師已經再三強調,學生卻不遵守,那就是學生的不對,此時的懲罰也是合情合理的。要善於察覺苗頭,及時控制,不要等到苗頭成為群體行為再採取行動,那就太晚了。應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時刻約束自己的言行。我們要盡最大可能讓學生明白,做錯了事,必須付出代價。必須有人人遵守的規則,只要是犯了錯誤,就必須受到懲戒,人人都不能例外。

當然,幾年的管理經驗告訴我,我們更需要對學生關愛,以情感人,以智育人,教育學生更多的是需要愛心、耐心、恆心。

■各方聲音

懲戒有“度” 與賞識並行

百年孤獨鳳凰:懲戒是人生成長中的一味良藥,它可以使人清醒,在歧途上止步。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主要是把握尺度與方法,明確懲戒的目的是使學生更好地成長,而不是洩私憤。懲戒應以良知為前提,以信任為基礎,以促進學生髮展為目的,給予學生幸福快樂的生活。

劉義富:懲戒實為教育所必需,然懲戒教育重在“戒”,輕在“懲”;“戒”是出發點和終極目標,“懲”是手段且必須適度。

戴連紅:兒童總會犯錯誤,這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如何讓兒童在錯誤中學會規則,並知道怎樣做才不犯錯誤。這時,應適當考慮懲罰教育。懲罰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必須藉助於其他教育方法進而產生合力才能更有效。美國的邦克博士與赫倫博士在《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一書中指出,有效地應對兒童日常錯誤行為的方法,可以分四步走:阻止錯誤行為;說明處理方法;描述你的希望;實踐你的希望。這給我們一個啟示:懲罰教育不是孤立的。儘管懲罰(如取消兒童的某種特殊權利、增加一項體力或腦力勞動等)可以幫助兒童在自己的行為與結果之間建立聯繫,但同時也應曉以規則,動以情感,讓他知錯並融化在真摯的悲悔裡面,而且給他一個改錯的實踐機會。

李素懷:懲戒教育與賞識教育同等重要。賞識教育是順應學生內心的渴求。關注學生優點和長處,在潛意識裡播下“好孩子”的意識而讓孩子健康向上成長。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避免犯錯誤,不可能總是明事理,在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教會學生什麼是對與錯,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那麼懲戒教育必須存在。

Tfqingfeng:以賞識為主,懲戒為輔,尤其是低年級孩子的成長環境、脾氣、秉性不同,只有量體裁衣,根據實際情況,才能讓他們從小養成自主、專注學習的好習慣。

凡春麗:實踐證明,賞識教育給予學生的是信心,懲戒教育能夠讓學生明確是非,一定“度”的懲戒在賞識教育的道路上是必不可少的。懲戒教育不僅是讓學生的身體或心靈單純地受到挫折,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還有教師的愛與責任,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學生健康快樂地學習。

陳旭峰:懲戒教育應源於愛,源於真誠,源於理智,源於教師、學生、學校、家長和社會之間的相互尊重、溝通、理解及寬容,同時,也應源於政策、法律法規的明文界定。

李玲:“教育”裡的“教”本身就有調教的味道,所以懲戒不是不能用,而是為培育成才而為,要講究方式方法。懲戒不是體罰不是心靈傷害,而是通過某種形式使其有所觸動、有所悔悟,從而使其從內心得以認同和改變。充滿愛心的懲戒不僅不會讓孩子受到傷害,還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良苦用心!

楊巧英、莊榮生:教師懲戒學生五忌五宜。忌翻舊賬,宜就事論事;忌小題大做,宜實事求是;忌不分場合,宜個別教育;忌厚此薄彼,宜該罰就罰;忌不問是非,宜疏導在前。(以上發言人名字均為網名)

教育觀察:教育需不需要懲戒?

■各國教育懲戒相關規定

美國:美國有23個州規定了學校可以對學生實施體罰,但法律還對體罰規定了許多明確的細則:(1)學年開始時,家長和學校簽訂一份聲明,表明是否同意對學生實施體罰;(2)必須在其他教育方法都無效的情況下才可以實施體罰;(3)不許當著其他學生的面體罰某個學生;(4)體罰時必須有證人在場,以確保體罰依法進行;(5)剛剛與要受罰的學生髮生過沖突的教師不得實施體罰;(6)體罰必須考慮學生的性別、年齡以及身體狀況;(7)體罰時必須打孩子身上肉比較多的部位,比如屁股。

瑞士:對學生要求很嚴格,如果有人無故曠課,瑞士法院就要對他提出訴訟,因為學習是學生應盡的義務。對曠課的學生,一般都要處以罰款。

法國:中學對學習極差的學生,經班級理事會(成員由校長、教務長和該班所有任課教師組成)決定可給予留級處分;犯了嚴重錯誤的會受到開除處分;對於打架鬥毆、遲到、曠課等小錯誤,犯錯者將受到節假日必須到學校反省補課或做作業的處罰。

英國:教師的懲戒權包括:罰寫作文、週末不讓回家、讓校長懲戒、停學。英國中小學生如無故曠課,不僅會受到嚴厲批評,還將對其父母處以5000英鎊以下的罰款。教師體罰學生方面,一些地方教育部門規定了具體的要求。例:所用鞭子或皮帶必須是符合認可標準的,必須備有懲罰記錄,年齡在8歲以下的兒童禁止體罰,打手心時每雙手不得超過3下,鞭打男生臀部不得超過6下等。

新加坡:根據新加坡關於體罰學生的《指導原則》的規定,在輔導、留校的懲戒方式不能奏效後,校長、副校長和紀律事務長有權用藤條對違規學生進行體罰,但對象限於男生,部位限於手心和屁股,必須有見證人在場,體罰後寫成書面報告,並立刻通知家長。

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有一些公立學校設立了警誡室,學生違反了校規校紀,會被叫到警誡室,由專門的教師依照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方式進行懲戒,或者被送到農場從事體力勞動,最嚴重的是開除,如果再不起作用,就會被送到特殊學校。

教育觀察:教育需不需要懲戒?


  • 五蓮教育部門,請給楊老師一份公平!

- END-

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長按關注愛教育、愛生活

關心教育、關注社會

有態度、有溫度

點一下“在看”,給個支持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