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丨北運河傳統民俗

民俗 北運河 海河 端午節 海河鐘聲 海河鐘聲 2017-09-25

原創丨北運河傳統民俗

京杭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六省市,貫通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里。大運河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對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文化發展起到巨大作用。受華夏文明和京都文化的影響,在北運河沿線仍有許多古老的傳統民俗流傳至今。

從傳統節日上看,春節為一年中規模最大、人們最重視、也最隆重的節日,即農曆正月初一,在這一天設香燭酒果,拜祭天地、祖宗,燃放鞭炮,穿新衣、吃水餃,晚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未成年兒童壓歲錢,初一早飯後,鄉鄰們要相互拜年,賀詞大多為見面發財、恭喜發財等。初二以後,親友帶著禮物拜年,祝福平安。

二是元宵節,正月十五,亦稱燈節,各家各戶均食元宵,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老幼皆穿著盛裝街遊,稱為"走百病"。孩子們到村外拾柴火,點火堆、扔火把,稱為"烤百病",節日期間還有小車會、高蹺會等各種花會,踏街表演,十分熱鬧。

三是添倉節,正月二十五日,寅時在院內或室內用土灰劃圓圈,稱為"打囤",內放錢布或五穀雜糧,用磚壓蓋,稱為添倉或飽食美餚 ,另有"添倉十二五,小米乾飯熬豆腐"之鄉俗。

四是龍頭節,即二月初二,早有以土灰撒地至水邊,稱為"引龍",此日食用煎餅和水餃,稱為"食龍鱗 、食龍耳"。

五是清明節,有踏青掃墓吃水餃的習慣,在節前5-7日開始,鄉民至祖先墓地添土、上供、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祭奠祖先,此習俗延續到現在。

六是端午節,即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俗。

七是"谷秀"即六月初六,民間多在此日晾晒衣服。

八是伏日,舊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炒雞蛋之稱。

九是乞巧節,即陰曆七月初七,傳說是牛郎織女此日相會於天宮鵲橋,鄉間少女多在此日向織女乞求智巧。

十是麻姑節,即七月十五日,也叫中元節,民間多設奠祖考,稱為"麻顆",焚燒紙錢以進行對死者亡靈的超度。

十一是立秋日,民間多吃肉餃和餅,稱為"添秋膘"。

十二是中秋節,陰曆八月十五,此日全家團圓,吃月餅賞月。

十三是重陽節,即陰曆九月初九日,舊時人們都進行蒸糕 ,文人名士多登高賦詩,現在已改稱老人節,表彰尊老愛老行為,開展老年人文體活動。

十四是寒衣節,即陰曆十月初一日,又稱"鬼節",民間多在此日焚燒紙錢、紙衣以祭奠祖先,又稱為"送寒衣"。

進了陰曆臘月後,節日多了起來,臘月初八,民間多於清晨吃臘八粥,以祭奠萬物之神,並用此粥抹於果樹,餵食禽畜,以祈禱谷豐畜旺;祭灶日,即臘月二十三日,舊時傳說為灶王上天宮之日,也稱為小年,從此日起,象徵年的到來;三十是除夕,即臘月的最後一天,此日午飯均食肉,晚上祭祀祖宗和神靈,閤家團聚,終夜不眠,俗稱守歲,門上貼春聯和門神,黃錢、吊錢,除夕夜,穢土圬水也不能隨便傾倒,燈火亮燃通宵,至夜半祭神,各家燃放鞭炮,辭舊迎新。

本文系海河網原創稿件,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自海河網。歡迎關注並按規則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