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民俗博物館

民俗 婺源 博物館 建築 婺源事兒 婺源事兒 2017-08-29

據史,春秋時期,婺源所屬的這片土地曾是“吳楚分源”之地。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婺源正式立縣,屬歙州管轄(宋宣和三年改稱徽州)。自此一千二百年間,婺源為徽州一府六縣之一的格局從未改變,是徽州文化圈的重要成員。

婺源是朱熹故里。自宋以來,尊儒重教,理學蔚行,讀書之風深刻地影響了社會的發展。明清兩朝,隨著徽商的崛起和繁榮,崇文尚美、追求品質逐漸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情趣,從而為婺源的鄉風民俗、吃穿用住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婺源民俗博物館正是從這樣一個視角,為觀眾展示出明清時期婺源人的生活狀態,以及具有地域特點的文化取向和藝術風貌。

這些年來,本館立足於弘揚傳統文化,傾心蒐集地方文化及生活用品,已擁有二十多個品種,近件藏品(包括奇石)。其中,磚雕、木雕、石雕、傢俱、竹編、刺繡、金銀銅器等多個門類不乏精品。本館設有奇石、珍玩、明清傢俱、徽式家居、日用工藝、古代陶瓷、刺繡女紅、建築三雕和古籍字畫九個展廳。所陳列的部分藏品,不僅是那個時期婺源人生活情趣和追求的寫照,也是徽州民俗文化的縮影。

民俗博物館只是一個認識婺源、瞭解婺源的窗口。它所展開的新視野,可以讓你看得更加豐富、立體;感到更加貼近、親切。


奇石廳

奇石,是一門發現的藝術。一塊石頭經過自然造化,有些生出畫境,有些宛如造像,因為人們審美活動的參與而成為一件觀賞藝術品。中國現代觀賞石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雖然時間不長,但越來越受到收藏家和大眾的喜愛,並逐漸形成了追求“形、質、色、紋”的美學理念。

婺源民俗博物館

婺源北部為高山屏障。在源自諸峰的古坦河流域,近年來發現一種黃蠟石料,因瑩潔清麗、細膩潤澤而聲名鵲起。其中,肉型石尤為惟妙惟肖,在同類石全國九大產地中名列前茅。一些玉化到位的黃蠟石,堪比黃龍玉石,為藏家新寵。此外,在江灣水流域有一種俗稱“鐵包金”的石料,黑地金紋,頗為難得。

婺源民俗博物館


珍玩廳

珍玩,於收藏中屬於雜項類,涵蓋廣泛,種類繁雜。主要包括雕、牙雕、角雕、漆器、掛飾、金器、銀器、錫器、文房清玩、印石三寶以及一些無法準確歸類的物品。許多器物雖然在今天已經失去了作為器具的使用價值,但其歷史、藝術及民俗文化價值依然存在。收藏這類物品不僅可以更多地瞭解過去人們的生活情趣,也是對文化的一種保護與傳承。

婺源民俗博物館


明清傢俱廳

中國傢俱自以後開始使用高型傢俱。發展到明代,其樣式設計和製作工藝進入鼎盛時期,一直影響至今。

明代傢俱多采用硬木,以小結構拼接為基本工藝。造型上既注重功能的合理性,又追求形式美,比例協調,簡潔典雅。大多為素作,線條流暢圓潤,榫卯細巧結實,工藝十分考究。名貴木材製作的傢俱,一般不施漆,以突顯材質的肌理美。而清式傢俱則不同。造型重雍容華貴,但稍顯笨拙;裝飾推崇富麗堂皇,卻嫌過度繁瑣。雖不乏上乘之作,但藝術品味較之明式而不及。

明清時期,蘇州是江南地區經濟文化的重要區域,也是明式傢俱的發源地。這一時期的婺源傢俱,既受蘇式傢俱的影響,又融合了徽州文化的儒雅氣質,從而在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和神韻。

婺源民俗博物館


徽式家居廳

“徽派”民居是明清時期徽州地區的一種建築形態,婺源今尚存二千餘處。

這些民居建築,由於風水學影響及山區條件限制,大多面積不大,均為閉合式結構。其四周高牆圍護,以天井採光通風,設計上突出“藏風聚氣”理念。高聳的封火牆,兩端隨屋面跌落(俗稱馬頭牆),構成了村落豐富而有韻律的天際線。一色的白牆黑瓦,簡潔明快;青磚青石構件的裝飾,清新淡雅。

建築(正屋)分為前後堂。前堂有堂屋和左右廂房,有的天井兩側還設有廊廂,功能主要是起居、會客和臥室。後堂與前堂基本相同,為生活場所。正屋外側普遍建有餘屋,用作廚房及堆放雜物,並於正屋相通。

婺源歷來尊儒崇文,家居亦遵循禮法秩序。居室安排,一般是長輩在前堂而晚輩在後堂,且分左右。舊時,要求女子不得涉足前堂,待字閨中的女兒必須住在樓上。另外,本地還有一種習俗,兒子成家則自立門戶。多數是挨著正屋加建,有的大家族甚至屋連成片。富商大賈之家還專門建有客館、書屋及庭院,大門、樑枋、窗櫺、隔扇等,更是飾以大量木雕、磚雕和石雕,內容有故事傳說、翎毛花草,有梅蘭竹菊、琴棋書畫,文化氣息十分濃厚。

這是一棟中等人家的民宅,按照舊時的擺設,以展示當年徽式家居的場景。

婺源民俗博物館


日用工藝廳

日用工藝,一種服務於日常生活的實用工藝。它來自民間,也在民間代代傳承和發展。

婺源是個崇尚文化的書鄉,且商幫崛起帶來了財富的積聚,人們對生活用品也就多了份美的追求。加之豐富的木竹等自然資源,也就造就出了大批竹、木、漆等行業的能工巧匠。他們中有的身懷絕技,成為四鄉八里爭相聘請的高手,名重一時。

歷史上特別是明清時期,婺源的竹編、木作、髹漆、雕刻、紙紮等工藝尤為發達,廣泛運用於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留存下來的許多物件技藝之精湛,令人驚為天工。如本館展示的考籃、食盒,竹絲細如髮,篾片薄如紙,編織縝密結實,款式雅緻大方。梳妝盒,設計精巧適用,榫卯嚴絲合縫。銅件造型別致,刻工講究。即便是木製糕模,花色圖案也構圖飽滿,富於變化,寄寓了人們對生活美好的願景。

由於商幫的流動,地域間的交流日漸頻繁,蘇杭、寧紹、淮揚等地區的工藝也不斷地傳入婺源。因此,人們的生活用品更加豐富,裝飾的理念和手法也有了新的拓展。今天,我們仍可從這些藏品中,找尋到其演進流變的足跡。

婺源民俗博物館


古代陶瓷廳

在婺源西北的山巒中,蘊藏著豐富、優質的瓷土資源,著名的礦坑有浙源城村的金雞巖、清華羅雲的寶珠坑等。據考古發掘,清華、城村、黃土源、漁場等古窯址出土的大量青瓷以及影青、白瓷器物,品類多樣,質地優良。可見,至少從唐代起,婺源就已開始燒製陶瓷,且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

婺源西與浮樑毗連,不僅瓷土輸浮供其製陶,而且對其製陶業的發展影響頗深。宋代,浮樑昌南因瓷而名景德鎮,其第一任窯管齊宗獲即為婺源齊村崇峽人。後世尊其為“窯神”,並立“齊總管廟”以祀。由此,有不少婺源窯工和匠人云集景德鎮,制瓷高手代不乏人。

到了近代,婺源匠人名家濟濟,各領風騷。如段莘汪曉棠之粉彩,甲路張志湯的山水,沱川餘聲之仕女,秋口查仁裕的花鳥,都深受人們追捧,藝術成就聞名遐邇。本館自唐以來的數百件陶瓷藏品,雖不都是出自婺源匠手,但人們仍可窺見這片曾經窯火熾盛的土地對陶瓷藝術的喜愛和追求。


刺繡女紅廳

刺繡,在中國有二三千年以上的歷史。發展到清末,已形成湘、蘇、蜀、廣所謂“四大名繡”,以及上海顧繡、北京京繡、溫州甌繡等不同風格的流派。

婺源的刺繡屬新安(徽州)刺繡,主要受顧繡蘇繡的影響,配色雅靜,繡工精緻。繡法以平繡、亂針繡和打籽繡為主,也間用鎖絲、盤金、挑花等技法。圖案多是花蔓、翎毛、瑞獸等寓意吉祥的內容,而以書法、山水、博古入繡的也比比皆是,頗具徽州的特點。

明清時期,婺源在外經商為官者眾多,往往經年不歸。因此,守在家裡的女人除了侍奉公婆、教育子女外,便是做好刺繡女紅。有以此苦度時光的,有以此所入貼補家用的,但更多的還是為了寄託心中的那份情感和期待。

本館展示的繡品多為實用品,諸如衣、帽、鞋、荷包、扇袋、圍兜、帳圍等。每一件都精美絕倫,飽含著婺源女人的智慧和艱辛。

婺源民俗博物館


建築三雕廳

婺源建築“三雕”盛於明清,是徽派建築中最具華彩的部分。其中,木雕主要用於房屋的額枋、樑枋、斗拱,雀替、護淨、隔扇、窗櫺等;磚雕則裝飾門樓、門罩、漏窗以及屋脊、屋翎等處;石雕一般用於房屋的柱礎、抱鼓、地漏、欄杆等,或是建造石牌坊、石橋以及其它石構件。

婺源“三雕”自明至清,經歷了一個由粗獷到精緻,由簡約到繁複的過程,箇中既有商幫發達的原因,也有審美變化的影響。技法上運用了浮雕、透雕、圓雕、線刻,或浮透結合、線浮並用的表現手段。其中,浮雕應用最多最廣。淺浮雕簡潔流暢,深浮雕層次豐富,有的甚至多達四五層。其工不厭精,令人歎為觀止。

“三雕”的題材內容,大多為寓意吉祥、寄託願景,或神話傳說、戲曲故事。崇尚儒家的題材十分普遍,有二十四孝、漁樵耕讀、寒窗教子、魚龍變化等。尤其突出的是,無論官邸、商宅,或是一般氏族平民的宅第,總會有琴棋書畫、梅蘭竹菊、文房博古等圖案,文化氣息尤為濃厚。

材料選用亦很講究。木雕的大型用材主要是楓、樟、柏、櫧等樹,而紋理細密的楠木、銀杏、棗、楊等樹,則多用於需要細刻的構件。磚雕用的必須是精製的水磨青磚。石雕一般採用青石、茶紅石,也間用花崗石,均為本地所產。


古籍字畫廳

婺源是“亞聖”朱熹的故里,自古就有“東南鄒魯”、“東南文獻首邦”之譽。南宋以降,走出了“江南二寶”胡伸、汪藻;文學家王炎、汪澤民;“印學開山鼻祖”何震;“大字為國朝第一”的詹希原;“明洪武四大學士之首”詹同;明末名臣“一代完人”汪應蛟;“中國首部雜誌類書的奠基人”江旭奇;“皖派樸學、乾嘉漢學鼻祖”江永;“一代醇儒”汪紱;“道光二異士”王鳳生、齊彥槐等一大批流芳千古的歷史人物。

據不完全統計,歷代婺源文士官宦存世著述3100餘種,其中入收《四庫全書》的達172種、1290餘卷。不僅如此,婺源明清時期見諸記載的書畫家有170餘人,刻書也甚為風行,故而民間藏書、字畫非常豐富。

本館陳列的為婺源籍文人、學者及鄉賢的書畫墨跡、札記手稿、著作刻本等藏品。如黃鼎的冊頁、汪紱與江永之遺書、程湘之容像、汪鏡芙之墨跡等作品,都曾長期散失民間,是婺源地方名人文化難得的實物遺存。

婺源民俗博物館


票價

博物館免費對公眾開放,歡迎大家參觀。

(請注意:婺源民俗博物館位於江灣景區內。參觀博物館是免費的,但是進入景區還是需要購買門票的。具體票價請參見景區售票處價目表。)

導遊服務

博物館提供免費講解服務。

開館時間

開館時間:08:00 - 17:30。全年開放,無休息日。

地理位置

博物館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江灣景區內。

乘車路線

出婺源高鐵站,右轉即是中巴車站。乘坐開往江嶺或篁嶺方向的車,江灣站下車,即到江灣景區。

作者:程永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