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剪紙中的“人生禮儀”

民俗 手工藝 婚禮 婚姻 印象安徽IMPAH 印象安徽IMPAH 2017-08-28

阜陽剪紙中的“人生禮儀”

阜陽剪紙中的“人生禮儀”

人生禮俗的四個環節即誕生、婚嫁、慶壽、喪葬,是每個人生歷程中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在這四個環節中阜陽剪紙均承載著重要的禮俗文化。

說起誕生習俗,在阜陽地區幾千年的農耕文化為核心的社會結構中,“傳宗接代”、“重男輕女”思想及為盛行。生了個男孩說“大喜”,生了個女孩說“生了個燒鍋的”。生孩子三天內要向孃家送紅雞蛋,報喜。第8天或第12天,孃家要送禮物,有老母雞、雞蛋、紅糖、米酵和小孩衣服、鞋、帽、襪等,禮物都要包上大紅的剪紙。滿月時要到孃家住幾天叫走滿月。若新婚夫婦結婚兩三年沒有生育,或者一連生了幾個女孩就得栓兒(阜陽人求子的形式叫栓兒)。為了栓兒,形成一整套的禮俗儀式。在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間的任何一天,請本村的爺們兒出面,去附近的廟上燒香祈禱,然後抱回一個泥娃娃,家裡貼上送子剪紙,只待來年家中有喜。栓兒之風在阜陽至今依然盛行。這種儀式剪紙體現了當地人民對生殖繁衍的樸素認知。

阜陽剪紙中的“人生禮儀”

婚嫁是承前啟後的關鍵時刻,是每個人脫離幼稚、走向成熟,承擔義務的開始,更是傳宗接代的重要轉機。在阜陽鄉間,婚房的喜慶氣氛,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絕不遜色於春節。民間婚俗過程形成了一系列表示祝願和祈求的民俗文化事項。當然這一切有賴於剪紙能手。結婚時屋內屋外,院裡院外,都會張燈結綵,窗上門外貼上紅色雙喜,佈置的花花綠綠、熱熱鬧鬧、喜氣洋洋。新房內的大多東西,都來自孃家的陪嫁。嫁妝器物、被褥、燈、盆等都要貼上大紅的喜花,在衣箱內放入染紅的花生和果餅,花生必須是生的,果餅也不能是熟的,取“生”字吉祥。新娘身上的衣服、鞋帽、頭飾以及被褥、枕頭、帳子上的繡花一般都出自新娘之手,這些繡花的母本都是剪紙。阜陽太和地區廣泛流傳的一首民謠,就能看出剪紙對於新娘及婚禮的重要性。

阜陽剪紙中的“人生禮儀”

阜陽人自古以來就具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阜陽舊時,人到六十便可稱“壽”。在生日那天一定要慶賀一番。富裕的人家祝壽比較隆重,家中設壽堂,張燈結綵,懸掛“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的對聯。中間懸掛慶壽的“百壽圖”、“松鶴延年”等圖案內容的剪紙圖案大全,堂中擺供果,燃燭焚香。壽者坐於正堂,子女親朋依次禮拜。壽禮一般為壽聯、鞭炮、蠟燭、壽酒、壽桃、壽麵等。貧窮家庭的祝壽儀式要簡略些,但也會懸掛“百壽圖”剪紙於廳堂。同時,阜陽人的壽禮根據年齡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如老人六十六歲生日時,女兒和親朋好友前來祝壽,要準備6個大饃、6斤6兩豬肉,以及糕點、酒之類的禮物。俗稱“六十六,吃塊肉”。女兒所送的數量一定要趕上六十六,寓意延年益壽;阜陽民間有“七十三,不死鬼來纏”的說法,老人吃條魚,即可度過生死觀,俗話說:“六十三、七十三,吃條鯉魚猛一竄”。 因此老人六十三歲、七十三歲時,兒女要給老人買條鯉魚一條去祝壽。這些壽禮上面都要放上富有寓意壽花剪紙裝飾。

阜陽剪紙中的“人生禮儀”

喪葬是人生禮儀中一件重要的大事。當有人去世後,人們常用紙紮成各種形態的物品和人物,如童男童女等,在葬禮燒掉或與死者一起下葬,而這些童男童女的基座上,都會貼上一些剪紙花邊。送老衣、送老鞋上面也會繡著有寓意的圖案,主持喪事的陰陽先生為死者出靈剪制的“幡”,也是白色的剪紙。親朋弔唁時要送火紙,至親扎“設話”(紙馬、紙人、金山、銀山等)。

阜陽人的人生禮俗活動均離不開剪紙這個“萬能”的手工藝品。在阜陽人的人生重要轉折階段,都有剪紙來記錄、烘托氣氛,剪紙已經不是簡單的手工藝品,更是一種民俗文化的載體。

(來源:印象安徽IMPAH微信公眾號)

阜陽剪紙中的“人生禮儀”

阜陽剪紙中的“人生禮儀”

阜陽剪紙中的“人生禮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