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雷橫放牛

民俗 故事 有內涵有故事 2017-04-14

雷橫小的時候,家裡十分貧寒。他只上了三年村學,就再也上不起了。

那一年,家鄉眾人又染上了傷寒病,二老不久先後去世了,他十三歲就成了孤兒,僱給臨近一個外號叫“勾勾眼”的財主家當了放牛娃。

這個“勾勾眼”,心眼兒極壞。俗話說,十個勾眼九個邪嘛!“勾勾眼”心眼能善得了?小雷橫去的頭一天,“勾勾眼”把他領到了牛棚門口,指著八頭 小黃牛,冷冷地說:“小牛倌,到我家裡放牛,可是有三個規矩:頭一個,不能叫牛掉了膘;二個是,不準扎鼻鉗、拴韁繩;最後一個,幹滿了三年才能算工錢。就這三條幹得了就幹,幹不了就滾,你自己定吧!”

小雷橫心想:這前後兩條,倒還可以,滿山遍野都是草,只要精心放養,牛是掉不了膘的;自己是個孤兒,三年後一總算錢,也沒有什麼虧吃。可就 是不讓扎鼻鉗這一條,可難煞人啦!生人生地面,沒個韁繩怎麼牽?但也沒有別的辦法,只好試上一試,便咬咬牙答應下來。

果真叫小雷橫猜對了。上山放牛的頭一天,八頭小黃牛怎麼也不聽吆喝,叫它向東它向西,叫它往南偏往北,把個小雷橫都急得掉下了眼淚。好歹到 了山上,八頭牛又不往一塊兒聚,一頭上了山頂,剛攆回來,另一頭又下了溝底。小雷橫跑前跑後,寸步也離不得,累出了一身大汗。最怕的是牛兒吃飽 了草,有了精神,就滿山遍野撒起歡來。小雷橫生怕丟了牛,就緊跟在後邊追,牛兒過溝他過溝,牛兒跳崖他跳崖,衣裳全都撕成了條條,身上剮出了一 道道血口子,兩條腿直挺挺地發酸,渾身沒有一點勁兒。好不容易熬到天黑,卻又犯了難:想抓住一頭牛領領路兒,看看哪一頭也赤條條、光溜溜的,連 個下手的捻也沒有,只好左右跑著往家轟,就這頭一天,把小雷橫累得上不去炕了。

一晃多半年過去了,小雷橫和牛兒漸漸混熟了,還都給牛起上了名字,只要小雷橫吆喝一聲,叫到哪頭的名兒,哪頭就乖乖地走過來了。誰承想,小雷橫剛熬到順手的時候,“勾勾眼”又把八頭牛賣了,又買來了八頭小黑牛。原來這“勾勾眼”是個牛販子。這一來,小雷橫又得從頭馴起,重新受那累死 人的活罪了。就這樣,“勾勾眼”賣了一群買一群,小雷橫累死累活的罪受了一茬又一茬,苦苦地熬了三年,不知不覺,卻練出了一個硬功夫:走起路來, 兩條腿就像安了彈簧,兩隻腳就像裝了軲轆,跑起來颼颼生風,一遇上大溝大澗,只要一縱身,就能“嗖”地蹦過去,一蹦就是兩三丈遠,真像長上了翅膀。從此,人們就送了他個外號,叫“插翅虎”。

單說這一天,小雷橫掐指一算,來“勾勾眼”家放牛,到今日正好三年了,心想明天就能拿到工錢了。吃過晚飯,小雷橫來到“勾勾眼”的賬房裡, 找到“勾勾眼”說:“東家,俺來這裡己整整三年了,您把工錢給俺算算吧。”“勾勾眼”一聽,吃了一驚,兩隻眼勾勾了半天,站起來說:“好吧,算錢先不 忙,我得先去看看牛掉膘了沒有,要是沒掉膘,咱再算賬也不晚。”說著,走到了牛棚門口。這時天己黑了,哪裡還看得清楚,可是“勾勾眼”朝牛棚裡探 了探頭,馬上咧開了瓢子嘴,嚷道:“哎呀呀,你把我的牛都放成了骨架子,脊樑能削蘿蔔,還有臉來要工錢?真是小孩子家不知好歹!你先放著吧,不把 牛再放起膘來,就別想得工錢。”說完,鼻子哼了幾聲,就進屋去了。

小雷橫心裡“唰”地明白了,這是“勾勾眼”在耍無賴,就是再給他放三年牛,也別想拿到一文工錢。自己己經十六歲了,到哪裡也能掙碗飯吃;再 說又是個小光棍兒,無牽無掛,倒不如一走了事。但也不能白白便宜了這黑心鬼!想到這裡,便又找到“勾勾眼”說:“東家,您說這牛掉了膘,俺看膘也 不大,那俺就接著給您放,等牛上了膘,您可要說話算數呀!”

“勾勾眼” 一聽,心裡一陣好笑,畢竟是個孩子,真是好哄哪!就把牙一齜,“嘿嘿” 一笑說:“好呀,就這麼辦吧!”

這樣,小雷橫第二天又趕牛上山了。到了天黑,“勾勾眼”還沒見雷橫放牛回來,他一夜去牛棚看了三趟,也沒見個牛影兒。直到天亮,這才看清,牛 棚裡空蕩蕩的,一排拴牛樁上,各系著一條牛尾巴,在橫樑正中貼著一張方方的字條,上面端端正正地寫著四句話:

南山放牛一天整,深更半夜回了栩。

要知牛兒有多少,拴牛樁上數“緩繩”。

那麼雷橫哪裡去了?原來他白日就把牛趕出了一百多裡,全都殺了,在那裡開起了牛肉鋪,那牛尾巴,就是他半夜裡送回來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