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端午節民俗知多少

民俗 端午節 賽龍舟 蓮子 人民網 2017-05-31

作為我國多民族的民俗大節,除了漢族,還有26個少數民族也過端午。無論南北,家家戶戶吃粽子、薰艾草、喝雄黃酒,不少地方仍保留賽龍舟的傳統。

甜粽和鹹粽哪個更正宗?

深圳民俗學者廖虹雷說,老一輩深圳人過端午節,會在五月初一、初二就開始做裹粽的準備工作。首先割粽葉,去刺、浸泡、裁剪、晾乾;然後泡浸糯米、粘米、綠豆、紅豆、蓮子、冬菇、蝦米,準備好鹹蛋黃、五花肉腩等材料,用粽葉包上糯米、粘米綠豆或紅豆,餡料放蓮子、冬菇、蝦米、燒肉、火腿等,用水草紮緊,放在蒸籠蒸煮3個多鐘頭,便做成鹹粽。當然也有不少廣東人做甜粽,將草木灰拌水泡浸,然後沉澱濾灰,取“灰水”泡浸糯米,包進幾顆紅棗,蒸熟後可蘸白砂糖或糖漿吃。

除此之外,廖虹雷說,上古祭祀神靈以角為貴。早期粽子製成角形,正是對動物角的模仿,這種模仿的意義就在於賦予粽子以祭祀功能。

為什麼要在端午節驅邪?

除吃粽子外,端午節還很多“驅邪防毒”的行為。

到大江河海洗“龍舟水”,能解暑氣;薰艾草、掛菖蒲、塗雄黃,可去毒避邪。“我們小時候掛香包,以五色絲線編織,香包中裝有檀香、八角、花椒、雄黃等,五彩絲古俗名稱避兵繒,具有神祕的驅邪迎吉作用。”廖虹雷說。

深圳人稱賽龍舟為“扒龍船”,最負盛名的就是鬆崗、鹽田和南澳三地。其中,鬆崗街道屬珠江口水系,河湧交錯,歷史記載原住民多為“水軍”,也即700多年前南宋名將文天祥率部隊在深圳抗元,流落到寶安縣鬆崗、福永一帶落地生根的“水軍後裔”。(孟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