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傳承清明節傳統文化

民俗 清明節 手工藝 萬物生長 環球網 2017-04-06

“清明節”系列評論之一

新華網評:傳承清明節傳統文化

3月30日,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郯城街道官塘幼兒園的老師教孩子們繪彩蛋。清明節將至,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郯城街道官塘幼兒園開展“多彩民俗迎清明”活動,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繪彩蛋、編制柳帽,瞭解清明節的各種民俗。新華社發(張春雷 攝)

張玉勝

“人間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節帶給人們更多的,當為對豐盈厚重的文明積澱和文化蘊含的反思與傳承。這不僅是匡扶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需要,更對激勵人們追夢前行具有積極意義。傳承清明節傳統文化,需要把握“春光明媚、景物清朗”的寓意。

作為清明節的“規定動作”,祭掃祖墓、追思先人的民間習俗由來已久。後人通過對先人墓地的清掃、添土、拜祭、獻花,既表達對逝者的離別之苦、思念之切,更祈求先人降吉祥於子孫,庇佑後代事業有成、身康體健,同時也讓先人的墓地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嶄新氣象。

傳承清明節掃墓文化,重在倡導慎終追遠、敦鄰睦族的孝親理念與感恩情結。人們應該力求以簡約、環保的文明方式寄託哀思,突出緬懷逝者德行、弘揚先人品格、實現前輩夙願的祭拜主旨。這種孝親與感恩,不應只侷限於對自己的家族先輩,需放大至對民族歷史的追憶和對英模先烈的敬仰。要通過包括網上祭祀在內的各種方式,弘揚孝道、重溫歷史、紀念先烈,引領和培育尊老敬老、知恩圖報的美德風尚。

作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更有著適於春耕播種的時令特徵。“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清明前後,種瓜種豆”……傳承清明節的“插柳”習俗,就當不誤農時季節,切實抓好植樹造林等農時活動。由此激發人們對綠化祖國、保護環境的責任擔當。

陽春三月,桃紅柳青,溪河泛碧,正是人們祛陰補陽、賞花遊春、強身健體的大好時節。拔河、踏青、祓禊、盪鞦韆、放風箏等清明傳統活動,既有舒筋健骨,為應對農事繁忙積蓄力量之意,更是親近自然、不負春光的實際體現。傳承清明節傳統文化,就當崇尚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人生理念,積極參與全民健身,攜帶親朋好友結伴踏青、領略美景、增進親情。

不忘來路,銘記歷史;莫負春光,面向未來。我們要重視傳承的重要性,把握傳承的主動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