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之鄉:定襄

民俗 手工藝 雕塑 藝術 忻州隨手拍 2017-05-18

說起定襄的民俗文化,可以說是底蘊深厚、豐富多彩,有剪紙、麵塑、八音會、高蹺、秧歌、摔跤、社火等。剪紙的主要載體是窗花。每逢春節,定襄很多人家都要在新糊的窗戶上粘貼窗花。窗花多數自剪,有單張的,有組合的,亦有系列的,表現的大多是喜慶吉祥的主題。20世紀90年代以後,出現了將剪紙粘貼在宣紙上的做法,然後裝裱懸掛,美觀大方,文化味十足。

民俗文化之鄉:定襄

定襄麵塑以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時最為普遍。它塑造的形象簡練概括、粗獷豪放、樸實豐厚、天真爛漫、形態誇張、神韻突出,富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在20世紀90年代末,定襄麵塑藝術作品出現在小學美術課本和有關的輔導教材中。2006年,“定襄麵塑”被公佈為“山西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音會是定襄縣傳統的民間吹打樂。相傳,明代萬曆年間,陝西巡撫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李楠(北社東村人)之子被招為郡馬,家中按禮儀要每日三次奏樂。郡馬返鄉省親,從京都帶回一班樂工,為其家族歲時祝祭、婚喪事筵奏樂。後吸收了五臺山的佛教音樂,逐漸形成今日之八音會。八音會是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10月參加了上海世博會的閉幕式,演出《大得勝》受到廣泛好評。

民俗文化之鄉:定襄

定襄縣最普及的傳統民間舞蹈形式是高蹺秧歌。每逢元宵節,全縣大多數村莊都要組織高蹺秧歌隊,有些村莊甚至有幾隊,除在本村表演外,還要進行村與村之間的交流演出。定襄高蹺秧歌非常有特點:有嗩吶伴奏,在熱烈、高昂、粗獷的樂曲聲中翩翩起舞;以扭見長,舞姿豐富,群體扭大場,個體唱小場。既扭亦唱,絕無只扭不唱者。

民俗文化之鄉:定襄

摔跤是定襄傳統的群眾體育項目,俗稱“跌跤”和“跌對”,每有古會,必有跤賽。新中國建立後,摔跤運動進一步發展。除民間古會舉行摔跤外,縣體育運動委員會還經常組織全縣性的摔跤比賽。比賽項目不僅有傳統的撓羊賽,而且引入了國際式摔跤和柔道。1959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運動會上,定襄籍跤手張毛清獲中國式摔跤次輕量級第一名,薄海生獲中國式摔跤中量級第一名,一批批摔跤健將陸續活躍在跤壇,或亦教練亦體育官員。

民俗文化之鄉:定襄

定襄社火分為拳功社火和大馬社火。拳功社火流行於河邊一帶。社火開場,嗩吶聲起,宛如戰馬嘶鳴,待到《得勝鼓》起奏,兩隊人馬手執兵器,各由領隊高擎戰旗入場,集體亮相,展示陣營。隨即表演,有單人表演、拳術對打,以及刀、槍、棍、劍混打等。大馬社火也叫盔甲社火,流行於宏道鎮一帶,演員如戲劇角色勾畫臉譜,披甲執刃,但不出聲,猶似啞劇。表演節目多根據歷史戲劇改編。演出時,鑼鼓助威,演員通過佈陣、對打、作架勢等表演再現古代戰爭場面。

民俗文化之鄉:定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