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特民俗——清明串串

民俗 陰山 魏巍 文化 土默特之聲 2017-04-04

土默特民俗——清明串串

作者喬福俊:土默特左旗畢克齊鎮人,呼和浩特市供電局土左旗供電局分局工作,現任土左旗作家協會副主席,土默特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1989年榮獲共青團呼和浩特市“五四”獎章,先後有100多篇作品發表在土左旗及電力公司的報刊雜誌上,曾任《魏巍陰山》《土默特文藝》副主編,現任《土默川》副主編。


土默特民俗——清明串串

童年的記憶-----藍天白地綠草草,又到清明節

孩提的清明節過得也是很有趣的,我們期盼的程度也不亞於中秋節,但確乎超越了端午節。因為清明節不僅僅有美食,更讓我們小夥伴們感到新奇的是,每個人後肩上多了一件小飾物,那就是當時我們一起稱謂的清明串串。因為不管家境貧富,這個清明串串的做法似乎都差不多,都是用幾枚圓圓的花布片中間用空心的比較結實的草類隔著串成一串的,我們那裡首選枳芨,把枳芨的莖用剪子絞成一釐米左右的小段,中間空心的地方可以用針穿線了,孩子幾歲就用幾片花布片,最上面的花布片用藍色,最下面的用白色,最後的穗子用綠色,這就是藍天白地綠草草的清明串串。

因為是男孩,我的清明串串被媽媽縫在左肩後面,記事起,我的串串上的花布片從三四片逐漸增到五六片,直到最後十多片以後就不再戴了,似乎過了十二歲。

土默特民俗——清明串串

清明節的前三天,我們小朋友們各自肩後面揹著一串,這個小串,毛毛蟲似的,毛茸茸的,很是可愛,我們跑開以後,穗子在我們肩上撲騰撲騰的來回動著,更像春天裡的小燕子。直到清明節過後的第四天早晨,這個小掛件才從我們肩上依依不捨的被媽媽取下來,當然,我們是不想讓取下來的,可是沒辦法,大人們說的,清明節徹底過完以後清明串串必須埋在村外的車渠裡,過幾天就變成了花蝴蝶。我因此在村外的車渠邊不知守候過多少個日子,未曾見過花蝴蝶從車渠裡飛出來。那時我想,也許是我吃午飯的時候飛出了吧,也許是夜裡我睡覺的時候飛出了吧,我不得而知。但是我似乎覺得,清明節過後的一段日子後,真的有好多花蝴蝶在村裡飛來飛去,我們確乎更堅定不移的認為大人們說的是真的,不甘心的我,還要約小夥伴們一起去車渠裡找了半天,真的沒有找到我們的清明串串。因此我也對清明串串變成花蝴蝶的故事深信不疑。

土默特民俗——清明串串

我們都逐步的長大了,學了好多的書,第一次質疑清明串串變蝴蝶的時候是我讀過一本書,《莊子夢蝶》,書中的說法是,花蝴蝶是莊子羽化變成的。

大人們的話都是哄人的,我不再相信了。就一隻蝴蝶,就出來兩個故事,當時的我很迷茫。

直到現在,我依然迷茫著一些事情,但是我卻不再好奇,唯一讓我牽掛的,回味的,依然是我們肩頭的那串清明串串,還有插在圪針上掛在屋脊上的寒燕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