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裡的端陽節俗:賽龍舟

民俗 賽龍舟 端午節 手工藝 殷偉說傳統文化 2017-05-21

龍舟競渡是傳統端午節最重要、最有特色的習俗,每逢端午節,水邊旌旗招展,鑼鼓喧天,水中龍舟競渡,劃漿如飛,觀者歡呼若雷,無不歡欣若狂。關於龍舟競渡的起源說法很多,令人莫衷一是,主要有紀念屈原、緬懷伍子胥、源於越王勾踐等等,而紀念屈原的這種說法普遍被人們接受。但原始民俗觀念中,龍舟競渡是對龍神崇拜的產物,原本是一種辟邪禳災的習俗。

民間世代對龍舟競渡的解釋就是禳災。《嶽州府志》記載說:“端午罷市競渡,以為禳災疾病,就水際設盤祀神。”《長沙府志》也記載說:“(端午)競渡奪標,俗以為禳疫。”嶽州、長沙是龍舟競渡最盛行的地區,龍舟競渡恰恰旨在禳災禳疫,這才是龍舟競渡原始性的民俗觀念。划龍舟祈求龍神保佑,祓除不祥,讓災疫遠避,留下的是五穀豐登,吉祥如意,可以說龍舟競渡是一種驅災禳疫、祈福求祥的民俗。自古以來,沅湘之間就有五月端午划龍舟以娛神消災散禍的習俗,人龍合一是娛樂水府龍神的最好方式。清代湖南灘頭木版年畫《禳災散禍天尊》是端午節賽龍舟當天師公作法事焚燒的紙馬,畫面以昂首擺尾的龍舟為主體,圖繪各位天尊至聖居高遠望,眾橈手奮力划槳,鑼鼓手棰臂高揚,江水中有頑童嬉戲,是一幅生動的端午划龍舟民俗風情畫。

年畫裡的端陽節俗:賽龍舟

清代湖南永州木版年畫《禳災散禍天尊》。

年畫裡的端陽節俗:賽龍舟

清代江蘇蘇州桃花塢年畫《吉慶龍舟勝會圖》。

明清兩代,民間龍舟競渡習俗最為盛行,各地紛紛舉行龍舟比賽,明人張岱《陶庵夢憶》記載了南京秦淮河、鎮江金山寺、杭州西湖等地龍舟競渡的盛觀。清人顧祿《清嘉錄》記其家鄉蘇州龍舟競渡有詳細描寫,清代江蘇蘇州桃花塢年畫《吉慶龍舟勝會圖》單色線條勾畫,刻繪的內容與顧祿的描寫大致相同,四角枋柱的大龍舟,揚旌拽旗,梢舵為刀式,執舵的人叫擋舵,龍頭之上,端好小兒裝扮臺閣故事,俗呼龍頭太子,大龍舟前還有鑼鼓船、雜技船、小龍舟等……真實地了光緒年間蘇州端陽午龍舟賽會的歲時風俗。清代江蘇蘇州桃花塢年畫《端陽喜慶》也刻繪的是清代中葉蘇州一帶端午划龍舟的實況,表現了端陽節龍舟竟渡等風俗,正如顧祿的族人《龍舟競渡詞》所說:“鑼挾嗚濤鼓駴雷,紅旗斜插翦波來。錦標奪到軒騰處,風捲龍髯雪作堆。”

年畫裡的端陽節俗:賽龍舟

清代江蘇蘇州桃花塢年畫《端陽喜慶》。

年畫裡的端陽節俗:賽龍舟

清代江蘇桃花塢木版年畫《端陽喜慶》。

龍舟競渡是端陽節的傳統活動,清代龍舟競渡已經演化成帶有祈福納吉的喜慶娛樂活動。清代蕪湖彩色套印橫披《賜福龍舟》表現的是民間端陽節龍舟競渡的熱鬧場面,龍舟上鼓樂齊鳴,劃漿者奮力一致,歡快熱烈,人們賽龍舟除了娛樂外,還有驅邪祈福的意義,從龍舟三面旌旗上點題題句“賜福龍舟”、“消災降福”、“到處平安”,即可看出民間舉行龍舟競渡的“消災降福”心理。故而,民間有“龍舟劃得快,趕走水妖怪”的民諺。據說龍舟奪標而歸,不僅能使本地名聲大振,還能給鄉里帶來豐收和幸福。類似的還有清代江蘇桃花塢木版年畫《端陽喜慶》畫面也有“降幅消災”、“生意興隆”、“四季平安”字樣。

龍舟競渡的風俗由來已久,而且南北都一樣。淸末民初天津楊柳青年畫《端陽節鬧龍舟》、《鬧龍舟》都是描繪津門五月五日龍舟競渡的民俗年畫,《端陽節鬧龍舟》描繪端午節兒童們在荷塘內划龍舟,船中有童子敲鑼擊鼓,一兒童於龍頭作雜技表演,岸邊亭旁有幾個婦人在觀看龍舟,整個場景十分和睦,令人神往。《鬧龍舟》河面開闊,平岸垂柳,頗似芥園渡口,岸邊一群民國時裝打扮的人搖著摺扇打著花傘欣賞龍舟賽。在清道光年間麟慶刊刻的《鴻雪因緣圖記》裡就有描繪天津三岔河口龍舟競渡的畫。

年畫裡的端陽節俗:賽龍舟

淸末民初天津楊柳青年畫《端陽節鬧龍舟》、《觀龍舟》。

年畫裡的端陽節俗:賽龍舟

清代福建漳州木版年畫《端午節慶》。

民間龍舟競渡如火如荼,福建漳州地區將端午節俗稱為五月節,民間在五月節舉行龍舟競渡,俗稱“扒龍船”,歷史悠久,各村、社都在預定日期舉行。清代福建漳州木版年畫《端午節慶》展現了喧鬧歡樂的民間節慶習俗場景,包括有競渡、社戲、拜神、捕魚、遊船、問卜、雜耍等各項活動,描繪細緻,表現場面熱烈,真切的展現出閩南地區的民俗節慶與民俗生活。整幅畫分為水上和岸上兩部分,岸上一座石拱橋飛跨水上,人潮湧動,摩肩接踵,翹首爭看水中的龍舟競渡的熱鬧情景,水中更是一派龍舟相互追趕,鼓手擂鼓助威,槳手奮力划槳,一派熱火朝天的競爭場面。(殷偉撰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