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大徵——寧夏戰役

明朝萬曆皇帝朱詡鈞(1573一1619)期間在西南地區進行播州戰役,西北地區進行寧夏戰役,東北部進行援助朝鮮抵抗日本侵略的戰役,歷史上把這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稱萬曆三大徵。萬曆三大徵影響深遠,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確立了東亞大國地位,也嚴重消耗了明朝的國力,內部狼煙四起,東北建州女真做大做強異軍突起。寧夏戰役主要是平定邊軍蒙古人將領哮拜勾結河套地區蒙古部落發動的叛亂。哮拜原先是蒙古韃靼部人,因為得罪首領在嘉靖皇帝時期歸順明朝。哱拜屢立戰功升任明軍指揮之職。萬曆皇帝初期升任遊擊將軍。率標兵千餘鎮守寧夏。萬曆十七年在副總兵職位上退休,由他的兒子哮承恩接他的班。在萬曆十九年,有少數民族部落進犯洮河。哱拜率三千兵馬馳援金州城。哱拜見各鎮兵馬都沒有自己部下雄壯,歸途中從長城外側行軍,草原上兵馬都遠遠的躲開,哮拜開始嬌橫起來不再把中外兵馬放在眼裡。當時巡撫黨馨打算裁徹哱拜,核對他冒功請餉的罪行。哮拜在萬曆二十年二日糾合他兒子哮承恩,義子哱雲及士文秀等,唆使手下劉東暘叛亂,殺死巡撫黨馨及副俠石繼芳。縱水燒燬公署衙門,收走符印,發放財物釋放囚犯。脅迫總兵張惟忠上奏朝庭偽稱黨馨"扣餉激變”,張惟忠拒絕合作自縊而亡。此後,劉東暘自稱總兵,以哱拜為謀主,哱承恩和許朝為左右副總兵,士文秀和哱云為左右參將。叛軍佔據寧夏鎮殺牛馬盟誓。然後出兵攻下中衛,廣武,玉泉營和營州城。叛軍又許以花馬池一帶給蒙古河套部落放牧為誘弭.,得到河套部落支持聲勢大震。寧夏城是明朝九個重要邊鎮之一,是防禦蒙古騎兵入寇的。三月總督魏學曾令副總兵李呴代替總兵指權討伐叛軍,叛軍得到蒙古騎兵相助非常囂張。明朝又派總兵麻貴弛援。四月份明朝調李如鬆為寧夏總兵,以浙江道御使梅國楨為監軍。遼東,宣州,大同,山西兵及浙江兵,苗兵聯合會剿。七月份明軍打退蒙古河套部援軍,追至賀蘭山將其逐出塞外。各路援軍在葉夢熊統帥長包圍寧夏城。此前,星尚書給萬曆皇帝獻策,掘黃河水淹寧夏城"一城之人盡為魚鱉"。明軍先築一千七百丈長堤引黃河水灌寧夏城,攻下外城。裡邊大城還在叛軍手裡。梅國楨實行反間計,寫一封寫給哮承恩勸他說"哱氏有功於朝庭殺劉東暘可勉罪、。另一封信給劉東暘,許朝勸他們說"首亂哱氏,將軍漢人代人受過,殺哱氏可勉罪。”這時侯城內糧食斷絕軍心煥散,梅國楨的反間計成功。劉東暘殺士文秀,哮承恩殺許朝,周國柱殺劉東暘,哱承恩投降。李如鬆攻迫城池哮拜自殺,哱承恩被押往北京。耗費二百多萬兩銀子,歷時半年的寧夏戰役結束。

萬曆三大徵——寧夏戰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