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品內閣大學士有一特殊官銜,二品尚書見面明顯低一頭

明朝 夏原吉 楊士奇 明成祖 左都御史 2017-04-26

在明初的時候,特別是朱棣以後,出現了一個現象,文官之中最高的品級為正二品,那些六部尚書就是朝廷最高級的官員了。但是我們也知道,朱棣時期成立了內閣作為皇帝的祕書班子,協助處理政務。

五品內閣大學士有一特殊官銜,二品尚書見面明顯低一頭

到了仁宗時,內閣的權重越來越高,因此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內閣大學士最高級別才正五品,所以當時的大學士一般都兼著六部的官職,那麼問題來了,內閣作為最高權力中心,其品級最高才正二品,那麼和六部尚書不是平起平坐了嗎?內閣的威信會受到影響嗎?

仁宗自己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在他即位後,一面支持他的監國輔臣,使之佔據政治上的優勢,一面又在半年之後逐步提升他們的地位,使這些人的級別大大超過了先帝的舊臣。

為此,仁宗想了個辦法,在上臺不久,他恢復了三公三孤和太子三師的制度。

五品內閣大學士有一特殊官銜,二品尚書見面明顯低一頭

三公是太師、太傅、太保;三孤是少師、少傅、少保;太子三師是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和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三公比三孤地位略高一點,都是明朝的一種榮譽頭銜,沒什麼實際權力和政務,但地位和級別卻相當高,三公都是正一品,三孤是從一品,太子三師是正二品(《明史·職官志》)。

太祖朱元璋時期曾經設置過這種官銜,當時太師是由開國第一文臣李善長擔任的,其他文武大臣也有類似的頭銜。建文、永樂時期廢除了這種官制,仁宗繼位後才得以恢復。

仁宗不斷地把三公三孤的虛銜,賞給他的老部下和其他寵臣,也就是輔政集團的那些人,使他們至少擁有相當於今天正部級的待遇。這樣一來,楊士奇等人的官銜往往有三個:公孤官、尚書加上內閣大學士,工資待遇也是跟著官銜相對應,同時領取三份。

五品內閣大學士有一特殊官銜,二品尚書見面明顯低一頭

整個洪熙朝,被授予公孤級別的官員有四人:蹇義、楊士奇、夏原吉和黃淮,分別是少師、少傅和少保,都是從一品,就是說,不管這幾個人原來級別高低,反正現在是一品大員了。並且他們雖然都在六部和內閣任職,但級別和地位高於六部,超過了其他人,因此成為一個特殊政治群體。

在這一過程中,禮部尚書呂震也被提了級,被授予太子少師,說實在的,仁宗其實不喜歡這個人。當時夏原吉是太子少傅,按照師在傅前的排列順序,呂震的地位稍稍高於夏原吉,因此在上朝等活動中,呂震往往排在夏原吉的前面。

仁宗為此覺得很不爽,本來看呂震就不是很順眼,而對夏原吉又是相當器重,因此仁宗下令主管朝堂禮儀“排座次”的鴻臚寺,把呂震的位置安排在夏原吉之後。

五品內閣大學士有一特殊官銜,二品尚書見面明顯低一頭

但是這樣一來,就違反了師排在傅前的固定順序,師傅師傅,先師後傅,現在成了“傅師”了,呂震和鴻臚寺官員都會感到彆扭。

不過仁宗自有辦法,沒過幾天就提升夏原吉為少保,級別是屬於三孤系列的從一品。而呂震呢?太子少師的級別是正二品,比夏原吉矮一級,當然要排在夏原吉之後了。其他的吳中、楊榮、李慶、金幼孜等人,最多不過是太子三師系列的正二品官員。

五品內閣大學士有一特殊官銜,二品尚書見面明顯低一頭

從上述情況來看,仁宗恢復公孤和太子三師制度的目的,就是要把這種高級頭銜授予他器重的輔政集團人員,使這些人的級別和地位超過其他人,從而為自己推行新政做好準備。這件事充分顯示出仁宗的政治才幹和過人的魄力,同時也反映出仁宗明顯地偏向他的監國舊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