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濫殺忠臣,卻留下這個人榮耀地活著

明朝 朱元璋 李善長 劉伯溫 奇趣軼聞 2017-05-31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這個人為什麼能在朱元璋濫殺忠臣的時候,卻能有善終,也分析下三位忠臣為什麼會被殺害。

朱元璋的強勢對他自己來說真的就是一件好事嗎?

其實君和臣本來就是一種極其微妙的關係、只不過在開國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更加具有火藥飛朱元璋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別人,一個強勢的皇帝卻不是一個仁慈的皇帝。只是,他的強勢對自己來說一定是件好事嗎?

劉伯溫

劉基,字伯溫。他在歷史上算得上一個傳奇人物,可是死的時候卻異常淒涼,劉伯溫究竟是怎麼死的有人認為他是純粹生病,也有人認為他是被胡惟庸下藥害死,還有人認為他是被朱元璋殺死的。

然而為什麼劉伯溫的死會與朱元璋聯繫在一起呢? 朱元璋在登上大位後便進行了一系列的“清君側”活動。歷代皇帝對“功高震主”這四個字很是敏感,不然也不會有“杯酒釋兵權”等事發生了。而劉伯溫正是這四個字的犧牲品。他幾次被朱元璋撤官,又幾次被召回,經歷了希望的產生到幻滅的過程,也終於明白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於是,他依照朱元璋的意思退隱了,每天喝喝酒下下棋 ,當地知縣前來拜訪也不見,與外界的聯繫也基本斷絕。但是,他天生具有的憂患意識使他無法完全將自己置之度外。

朱元璋濫殺忠臣,卻留下這個人榮耀地活著

劉伯溫

洪武五年(1372),隱居的劉伯溫得知,在浙江和福建兩州交界處有一一個叫作淡洋的地方,處在政府權力的真空地帶,而此處正是朱元璋勁敵方國珍發跡之處。因此,劉伯溫讓其子調查情況後令其擬奏章呈給明太祖朱元璋,因為此奏章沒有經過胡惟庸之手而是直接進獻給了皇上,引起胡惟庸等人的不滿。於是,胡惟庸等人以此事狀告劉伯溫,說他善觀風水,發現淡洋此處有王氣,想霸佔為自己的家族墓地這“王氣”二字引發了潛伏在朱元璋心中很久的猜忌之心,於是,他不分青紅皁白又將劉伯溫訓斥一番,並令他在南京居留。後來,胡惟庸升上了左丞相的位置,劉伯溫內心的希望已全數熄滅。他憂思成疾,病情加重,原因不明地逝去。

試想,如果劉伯溫懂得在開國的時候學張良離去,並當真不再過問朝政,興許還可以頤養天年。可是,他並沒有選擇這條路。因此,他只能被棄。

李善長

另一個咎由自取的是被朱元璋比作漢相蕭何的李善長。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大封功臣之時,曾賜給了李善長丹書鐵券,可以免去他兩次死罪,其子一次。但是,就是這個在李善長眼裡是莫大的賞賜的丹書,卻成為他悲劇晚年的一出滑稽戲。這個保命良藥不但沒有保住命,反而成了他滿門被斬的劊子手。

實際上,論起李善長的死,並不全是朱元璋導致的,起關鍵作用的還是他自己。究其原因,就不得不細數李善長為自己挖的坑了。朱元璋之所以能夠在亂世崛起,除了依靠自身的資質能力之外,由他的老鄉組成的淮西幫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李善長則是這個集團中數一數二的人物。然而朱元璋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做了皇帝后他格外地小心這個集團,所以執掌淮西幫大權的李善長,自然不可避免地成為他心中的一根刺。李善長處在權力頂峰之時,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但他沉迷在榮華富貴中無法自拔,只看到了手中的權力,絲毫沒有給自己留條後路。

同時,李善長的性格也為他挖下了第二個坑。李善長外表寬宏大量,但內在卻是極其記仇小氣。參議李飲冰、楊希聖二人,只是因為稍微觸犯了一下李善長的大權,便被黜,他還下令割去李的雙乳,使其慘死,對楊施以到刑,致其殘。後來,李善長被朱元璋辭去宰相一職,但這絲毫沒有撼動他的弄權之心,他仗持自己的功勳,也依靠他在朝中栽培的大臣,共同奏請立胡惟庸為宰相。後來在胡惟庸被課時,李善長雖然免遭誅連,卻又為自己挖了一個坑。

李善長的親氐叫作丁斌,已經離職的李善長不顧國法森嚴,向朱元璋為其求情。朱元璋勃然大怒,派人將丁斌押入牢中,細細拷問,沒想到卻真的拷問出了二件事,那就是李善長參與了胡惟庸的謀逆。這下糟糕了,朱元璋本來就對胡惟庸一案敏感不已,這正好又把他內心的那把火點燃了。他認為李善氏身為朝中重臣,卻隱匿參與謀反,非常可恨。於是,他判決誅殺李善長全家七十餘口,只有其子因為是駙馬的緣故得以倖免。這次,李善長是真的栽倒了,永遠爬不起來了。有免死丹書又能怎樣!

朱元璋濫殺忠臣,卻留下這個人榮耀地活著

李善長

藍玉

明朝建立後屢立奇功的大將藍玉,也是一個不懂得收斂的人。藍玉大勝後班師回朝,是一件非常值得慶賀的事情。於是,朱元璋對他大加封賞,並賜予其太子太傅的稱號,這個稱號是一般人可望不可得的,本來應該感恩戴德,藍玉卻非但沒有感激之言反而抱怨累累,朱元璋的賞賜在藍玉這裡卻成了嘲諷。

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藍玉被人狀告夥同他人謀反。朱元璋聽後十分生氣,便以謀反罪將藍玉逮捕投入監牢中,滅其滿門,牽連三祖,殺其黨羽共計一萬五千人左右。雖然藍玉謀反的事情有待考證,但顯然他諸多的違紀行為已經讓朱元璋對他失去了耐心。所以,他遲早是要遭大禍的。而實際上藍玉這樣的一個粗人,是壓根兒不會有主天下的想法的。但是朱元璋是靠武力征服了天下,在他心目中,武者遠遠比文官威脅更大。加上太子朱標病亡,性情仁厚的孫子朱允炆將會接任,所以他害怕在他死後,他的功臣將會挾太子以令諸侯,當時常遇春、徐達等武將已死,剩下的只有藍玉,所以,他要想方設法除掉他。而藍玉不檢點的行為終於讓他找到了藉口在明初

湯和

劉基、李善長這樣的功臣幾乎都被朱元璋趕盡殺絕,但是仍然有一個人榮耀地活著,這個人就是湯和。

。而他的例子正好說明: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朱元璋建國後分封功臣,在一堆的公爵中唯獨湯和被分封為侯爵,他沒有怨言,他主動交出兵權,請辭回鄉,遣送家中多餘的人口,過著清心寡慾的牛活,這一點上述三個人都沒有做到的:劉基回鄉後還過問朝政,惹來朱元璋的嫌隙;李善長則是歸鄉後大肆鋪張浪費,坐享榮華富貴引起朱元璋的反感;藍玉總覺得自己功高賞低,跟著朱元璋受了委屈。和他們相比、湯和無疑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懂得激流勇退,也懂得約束自己,讓喜歡暗中盯人的錦衣抓不到任何把柄,時間長了,朱元璋他也就放寬心,湯和的精於處世,使得他壽終正寢,死後又被朱元璋加封為東甌王,諡襄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