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論晉:紅夷大炮的威力有多大?古代戰爭史上的山西寧武關炮戰

明朝 李自成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談古論晉 2017-05-21

---三晉戰事之寧武關之戰

明朝末年,災害頻發,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地。滿清不斷侵擾明朝邊境,加之明朝政治腐敗,剝削日重,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明朝政府顧此失彼,始終沒有良策解決。義軍中以闖王李自成的實力最為強大,於公元1644年正月在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向大明王朝發動了最後的攻擊。

李自成親率百萬大軍從禹門口度過黃河進入山西,兵分三路,直指京師。一路上義軍所向披靡,沿途各州府不是獻表投降,就是不堪一擊。接連攻陷了平陽(今山西臨汾)、太原、忻縣(今山西忻州)後包圍了代州(今山西代縣)。時任山西總兵官的周遇吉在代州堅守數天後,無奈糧盡援絕,只得率軍突圍後退守寧武關。此時的明朝正規主力軍隊,早已在與起義軍的幾次關鍵戰役中喪失殆盡,京師早已無軍隊可派。但退守寧武關的周遇吉,成為了李自成入主京師前最為頑強的抵抗。

談古論晉:紅夷大炮的威力有多大?古代戰爭史上的山西寧武關炮戰

明時的寧武關座落於管涔山和雲中山兩山之間的巨大山口,自古便是大同盆地和忻定盆地之間的南北交通要道。因處於農耕文化和遊牧草原馬背民族的結合部,明王朝在此設立的“九邊重鎮”之山西鎮,就駐在寧武,以守護偏頭關、寧武關、雁門關三關所連接的內長城。以寧武關為中心,四面八方互為犄角、互為援應的防衛集群,是橫亙在晉北五百里的巨大屏障。

周遇吉是明朝抗清名將,是從士卒開始憑藉累累戰功才一步步升遷到這個職位。一生中作戰勇敢,奮勇殺敵,曾創下明清交戰史以少勝多的罕見戰例。但此時他面對的是一路所向披靡李自成的近百萬大軍,無論如何都是無法相抗衡的。只有依賴地形險要,進行殊死抵抗。

李自成在攻打代州之時,就因為周遇吉的拼死堅守,死傷萬餘人,屍體堆積幾乎和城牆平,只因兵少糧盡,這才退守到寧武關,再度加緊備戰。

周遇吉雖然只有區區數千守軍,但擁有一大殺器,就是紅夷大炮。這些紅夷大炮是在明萬曆年間由西方傳入,長約丈許,重達三千多斤以上,“能洞裂石城,震數十里”。在李自成自持人多,施行強攻之時,周遇吉利用堅固的工事及寧武關居高臨下,將紅夷大炮架在城上,四面射擊。一時之間,響聲震驚天地,蜂擁而上的義軍死傷無數。

隨著炮聲隆隆,農民軍傷亡甚重,一波波的進攻都被大炮給轟了下來。李自成詢問傷亡情況,得知短短五日不到,就已經摺損數萬。不由升起放棄攻取,繞關而走的想法。軍師牛金星建議,硬拼下去傷亡的代價太大,提出了先退守圍困,穩打穩紮,相機進攻的策略,且寧武城小必破。李自成猶豫半晌,決定採取這個建議。

李自成向城內喊話:“五日內不降者屠其城!”周遇吉不為所動,繼續鼓勵將士堅守抗敵。

談古論晉:紅夷大炮的威力有多大?古代戰爭史上的山西寧武關炮戰

火炮的使用,最早的歷史記載是在南宋末年,抵擋元軍的襄陽保衛戰中。但一直沒有普遍適用,直到了明朝中後期,軍中才開始配備射程遠,威力強悍的火炮,又以紅夷大炮為最。

李自成過黃河後,一路都是望風披靡,也順帶繳獲了些紅夷大炮。但此次算得上是真正見識了這些火器的威力,於是也將繳獲的紅夷大炮對準寧武關。

堅守寧武關的周遇吉遇到了大麻煩,雖然把李自成嚇得夠嗆,但是城內火藥用盡,再也無法堅守,眼看寧武城就要不保。周遇吉下令在城內設伏,並準備巷戰,做最後的抵抗。

入夜,周遇吉親率勇士二百人。趁著夜色從城牆之上放繩索出城,進入李自成大營,放火鼓譟進行突襲。李自成營中大亂,只得退軍二十里。

整整堅守了半個多月的周遇吉,向李自成開城門投降。李自成不知是計,下令進城。當進入萬餘人時,周遇吉下令放下門閘,城樓之上亂箭齊發,將城外未進城的射退。放入城中的農民軍,也被埋伏的城內守軍盡數殺死。

李自成大怒,等到城內的紅夷大炮啞火了,連忙將繳獲的炮都搬到城前,對著城內開始發射。幾聲巨響後,寧武關東門被轟塌。守城的士兵本來就沒有幾個,又沒有了炮火支援,如潮水般的農民軍從東門蜂擁而入。

《明史》記載:“遇吉巷戰,馬蹶,徒步跳蕩,手格殺數十人。身被矢如蝟,竟為賊執,大罵不屈。賊懸之高竿,叢射殺之,復臠其肉。城中士民感遇吉忠義,巷戰殺賊,不可勝計。其舍中兒,先從遇吉出鬥,死亡略盡。夫人劉氏素勇健,率婦女數十人據山巔公廨,登屋而射,每一矢斃一賊,賊不敢逼。縱火焚之,闔家盡死。”

其戰況之慘烈,令李自成久久不能平息。城破之後,進入寧武的農民軍大肆洩憤,“遂屠寧武,嬰幼不遺。”

李自成依舊心有餘悸:“寧武城雖已攻陷,但傷亡甚重,這一路下去還有許多重兵屯駐之地,這般下去,等到京城,還能剩下幾個人?不如先返回陝西再圖打算?”

可寧武關被攻克的消息很快就傳到晉北,大同、宣府等地的降表接連抵達,這才使得李自成打消了退兵的念頭。此後不到一個月,闖王李自成便攻進了北京城。伴隨著大明王朝的滅亡,李自成依舊深陷於寧武關的頑強抵抗驚悸中:“他鎮復有一週總兵,吾安得至此?”

談古論晉:紅夷大炮的威力有多大?古代戰爭史上的山西寧武關炮戰

這是李自成進京前最關鍵的一場大戰,在紅夷大炮的硝煙中結束,農民軍的損失幾乎過半。雖然他隨後進京推翻了大明王朝,但也導致了清兵入關,對於中國歷史的影響極為重要。周遇吉的竭力抵抗挽救不了大明王朝的滅亡,紅夷大炮的威力成為了勝負決定性的因素,這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首次大規模出現火炮,是冷兵器向熱兵器時代過渡的攻堅戰的典型戰例。

寧武關炮戰遺址在寧武以北的的陽方堡,古稱“寧武關口”,坐落在恆山和管涔山結合部徑口地帶萬壽山上,是寧武關的門戶,也就是李自成由此進入寧武關城的。 當年的寧武關城就是今天山西省的寧武縣城。

談古論晉:紅夷大炮的威力有多大?古代戰爭史上的山西寧武關炮戰

寧武關是三關中歷代戰爭最為頻繁的關口。當時北方草原馬背民族只要南下,必須過三關。偏關由於在黃河邊,只有冬天的時候才可以踏冰而過。雁門關則是天險,騎兵難以突破。只有寧武關所在的恢河屬於季節性河流,時常斷流,所以馬背民族的騎兵就會沿著河谷直抵關下。而寧武關所發生的最後一場大仗,就是李自成的這次。

談古論晉:紅夷大炮的威力有多大?古代戰爭史上的山西寧武關炮戰

陽方堡因歷朝歷代均有軍隊駐守,就因宋時楊家將駐防於此,又簡稱為楊防口,後簡化為陽方口。至今山上還尚存長城夯土殘牆和土烽火臺,東長城尚有部分磚砌牆體,其餘都已經是斷壁殘垣了。

發生在這裡的這場戰役,被搬上舞臺,京劇名為《別母亂箭》,又名《寧武關》。因清朝時期敏感等原因,此劇因對主人公周遇吉褒揚之嫌,故而至今已經失傳。但川劇、秦腔、晉劇等諸多地方曲目都有此劇。

談古論晉:紅夷大炮的威力有多大?古代戰爭史上的山西寧武關炮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