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級別賜服,官員獲賜要穿上畫像,袍子上像龍不是龍皇帝都認錯

明朝 明世宗 飛魚 夏言 國家人文歷史 2017-03-27

之前跟大家講過明代錦衣衛工作服——飛魚服,不少人認為飛魚服是官服中的一種,其實不然,而是一種沒用形制的賜服。錯過請戳錦衣衛工作服,看起來高大上,官員隨意穿老百姓可仿製 ,今天跟大家再聊一聊另一種賜服—蟒服。

最高級別賜服,官員獲賜要穿上畫像,袍子上像龍不是龍皇帝都認錯

蟒服,作為明代最高級別的賜服,除了賞賜給有功的文武大臣之外,屬國的國王、部落首領也在獲賜之列。獲賜的官員通常會穿著它繪製畫像,例如八歲襲封六十一代衍聖公的孔弘緒,他在畫像中就身著蟒袍,從直觀上看,那袍子上哪是什麼蟒,分明就是一條龍。沒錯,蟒服上的蟒與皇帝龍袍上的龍極其相似,區別在於天子龍袍上的龍有五趾,而蟒為四趾。但即使是如此微小的差別,居然還有人要搞事。據《天水冰山錄》記載,嘉靖年間的權臣嚴嵩倒臺後,從他家裡竟抄出五趾龍紋的衣料,看來這廝不僅是鉅奸,還是個反賊。到了明後期,蟒服濫賜,像張居正、徐階這些大臣更是獲得了稀有的坐蟒服,這種蟒的紋樣與皇帝的龍袍更相似,都是正面全身,以前坐蟒只賜予最貴蒙恩者,明中後期皇帝濫用特典,坐蟒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最高級別賜服,官員獲賜要穿上畫像,袍子上像龍不是龍皇帝都認錯

女士蟒服

既然蟒可以長出兩角,飛昇成龍,那麼頭部本身就長得像龍的飛魚自然也要跟著學,也在頭上生了兩隻角,原本飛魚特徵的雙翼也“退化”不見了,若不是尾部保留著魚尾特徵,還真難以分辨出它是魚是蟒還是龍。蟒服一般賜予一品官員,飛魚則賜予二品,但由於兩者太過相像,就連皇帝也會看錯。嘉靖十六年(1537)二月,世宗皇帝春祭山陵時,將前來朝見的兵部尚書張瓚身上所穿的飛魚服認成蟒服,十分不悅,問大學士夏言:“一個二品尚書,怎麼可以擅自穿蟒(尚書二品,何以服蟒)。”夏言解釋道:“張瓚所穿的是御賜的飛魚服,只是和蟒相似罷了(瓚所服,乃欽賜飛魚服,鮮明類蟒耳)。”聽了解釋的世宗仍不滿意,說:“飛魚何組兩角?其嚴禁之。”既然已被皇帝怒斥,禮部遂奏定,文武官不許擅用蟒衣、飛魚、鬥牛,違禁華異服色。同時規定錦衣衛指揮,侍衛者可以穿麒麟服。不過也特別指出了兩種人不許僭用賜服,一種是還領著指揮使級別的俸祿,但已不是侍衛的。另一種是雖為侍衛,但級別不夠的,如錦衣衛千戶、百戶。

最高級別賜服,官員獲賜要穿上畫像,袍子上像龍不是龍皇帝都認錯

在賜服行列,還有鬥牛服和麒麟服,其僅次於飛魚的賜服,鬥牛服通常賜予三品官員,而四、五品則賜麒麟服。鬥牛的紋樣也是蟒形、魚尾,唯頭上的下彎的雙角有些牛角樣子。幾種賜服中,即使是較好辨認的麒麟服,也多少有些龍的影子。

當然,如飛魚服、麒麟服等除了作為給文武百官的賜服,卻也的確算是錦衣衛的標誌之一。錦衣衛除有軍政蒐集情報、巡查緝捕等職能外,也要“掌直駕侍衛”,同時還得充當儀仗隊,由於這些特殊性質,他們穿衣的權限也相對較大。例如錦衣衛中有身著鎧甲,手持金瓜的“大漢將軍”,這些“大漢將軍”並非真正的將軍,而是身著鎧甲的儀仗隊。明代皇帝舉行視牲、朝日、夕月、祭歷代帝王等活動時,錦衣衛堂上官(指揮使)可穿大紅蟒衣、飛魚服,頭戴烏紗帽,腰挎繡春刀,“千百戶穿青綠錦繡服隨侍”。要知道即使是錦衣衛指揮使也不過正三品,卻能穿蟒服、飛魚服,嘉靖皇帝下令規範制服,也唯獨對錦衣衛網開一面,允許侍衛者穿麒麟服。從這個角度看,後世將飛魚服誤認為是錦衣衛的官服倒也非空穴來風,儘管它只是儀仗隊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