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出感情了?被瓦剌放回來的明英宗卻賞賜了這兩位蒙古人

明朝 明英宗 帖木兒 蒙古 千風話史 千風話史 2017-10-31

導語:土木堡之變是明朝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幾十萬明軍在大太監王振的脅迫下出關進攻瓦剌,卻全軍覆沒,親征的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也在兵亂中被俘。當他回到京城並通過“奪門之變”重回登帝位後,卻用封賞的方式表示了對兩位蒙古人的感謝。這兩個人是誰?和明英宗有怎樣的關係?千風君為你一一解答。

第一位叫做吳克忠,原名叫做答蘭,他的“吳”姓實際上是朱棣所賜。吳克忠父親在成祖時帶著妻女牛羊歸附明朝,朱棣不僅授予他官銜和畜產錢幣,還讓他招募隊伍為明朝守邊,過上了穩定安定的生活,可以說對他家有恩。為了報答君恩,承襲了父親爵位的吳克忠多次隨軍出塞巡邊,在征討兀良哈和瓦剌的過程中屢立戰功。

住出感情了?被瓦剌放回來的明英宗卻賞賜了這兩位蒙古人

大明將領

土木堡之變時,吳克忠統領後衛軍負責最危險的斷後。此時,明軍的前鋒部隊和騎兵都折損大半,士兵們在瓦剌大軍的追擊下被迫長途跋涉,已經筋疲力盡、飢渴難耐,於土木堡紮營休整。然而,正當明軍要離開土木堡時,瓦剌主力卻趕了上來,打了明軍個措手不及。雖然明軍裝備了剋制騎兵的火器,但是這些步卒長期屯墾、疏於訓練,難以執行復雜的火器戰法,反而不敵瓦剌的強弓勁弩,部隊開始潰散。吳克忠見止不住部隊潰退,便縱馬親臨戰陣,在馬上射擊瓦剌軍,為部隊的突圍和重新集結爭取時間。奈何所騎的並非是汗血寶馬,幾番殺進殺出後,馬力耗盡,他只能下馬跪射。然而,吳克忠的英勇並沒有改變兩軍懸殊的實力對比,自己也很快被一擁而上的瓦剌士兵包圍,弓矢已盡,現在能夠保護他的只有手中的孤槍一杆。眼見脫困無望,草原男兒的奔狼熱血和大明軍官的忠勇節義給了他死戰到底、以身殉國的志氣。求仁得仁,在用槍挑翻了數十個瓦剌人之後,吳克忠身負重傷,力盡而亡。他的弟弟也戰死在亂軍之中,可謂一門忠烈。英宗感其忠勇,後追封為邠國公,成為天順年間僅有的三位新封國公之一,不負“克忠”之名。

住出感情了?被瓦剌放回來的明英宗卻賞賜了這兩位蒙古人

土木之變

第二位卻並非是明朝的臣子,而是瓦剌太師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一提皇帝被遊牧民族所虜的情形,很多人立刻就會想到北宋徽欽二宗在金國“北狩”時的悲慘遭遇,土木堡之變後,雖然明朝的國門還由郕王和于謙等人守著,但英宗身陷敵營,就算有哈銘等人的護衛,也應是處處凶險,而英宗能夠不卑不亢,力保國威不失,很大程度上還要歸功於伯顏帖木兒的庇護。一個是東西蒙古的三號人物,一個是階下囚,懸殊的身份並沒有影響伯顏帖木兒對英宗的禮遇和尊敬,他常常去拜訪英宗,一起吃飯聊天,在羊肉的香味裡用羊肉味的官話勸慰英宗,表達他的友善和敬意。

住出感情了?被瓦剌放回來的明英宗卻賞賜了這兩位蒙古人

明英宗被俘

在南歸這件大事上,伯顏帖木兒也非常有心,明朝派出使臣要接英宗回去,為了讓英宗不屈於景泰帝之下,他便提前將使者扣了下來,直到明朝承諾恢復英宗的皇位,才開始操辦迴鑾的事宜。英宗南歸時,他還上演了草原版的“十八里相送”,一路將英宗護送到明朝關隘。在英宗即將入關之時,這位草原男兒卻沒忍住眼淚,哭訴:“我的皇帝今日進去了,再幾時得見”。奈何他一語成讖,四年後,他和也先一起被部下刺殺,再也沒見到明英宗。雖然後世史家中有人認為,伯顏帖木兒如此善待英宗有“奇貨可居”之意,是為了在蒙古複雜的內部形勢中給自己自己找外援、留後路,但從明英宗的行為上來看,他並沒有忘記當年也先之弟的好意,在伯顏帖木兒死後,封賞了他入明的兒子和遺孀。

住出感情了?被瓦剌放回來的明英宗卻賞賜了這兩位蒙古人

伯顏帖木兒

有明一代,為大明的建功立業、加官進爵的漢化蒙古人不在少數,關外諸部的首領也常常進貢內附,為朝廷所用,千風君認為這不僅有賴於朱元璋所確立的招撫方針,更是明朝前中期強大軍事實力的體現,一掃兩宋孱弱的形象,在北方民族中樹立了強國威信。然而,英宗對有恩於他的蒙古人的確十分慷慨,但他卻軟禁了弟弟景泰帝,誅殺了保衛京城有功的于謙,重用石亨等權臣,開了一個壞頭。在明朝中後期,兄弟爭位、忠良被害的大案頻發,朝綱漸亂,武備廢弛,最終強敵再起。

不知各位還知道哪些在大明效力的外族人,歡迎留言。

原創真不易,勞煩您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