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風雲錄,袁崇煥為何殺毛文龍

崇禎三年(1930年),當袁崇煥在京城的菜市口被凌遲處死,不知道袁崇煥想沒想到罪名裡面有一條是擅殺毛文龍。

天啟七年(1627年),十八歲登基的崇禎帝召見袁崇煥,袁崇煥慷慨陳詞,大膽聲稱自己可以五年復遼,崇禎帝聽後十分高興任命其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官居三品,並且賜予尚方寶劍,目的只有一個:五年復遼!雄赳赳氣昂昂開赴遼東前線。

明末風雲錄,袁崇煥為何殺毛文龍

結果,崇禎二年(1629年),袁崇煥的部隊發生譁變,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你連軍隊都管理不好,怎麼跟後金打仗。士兵為什麼譁變,因為總不發軍餉,於是袁崇煥開始整頓軍務,決定從毛文龍下手,並且給上報(打小報告)朝廷,說東江鎮的毛文龍耗費的錢糧太大,要求管理毛文龍部的軍餉,毛文龍當然不會喜歡有文官監製自己,於是拒絕,而後毛文龍來拜見袁崇煥,袁崇煥以上賓之禮接待毛文龍,毛文龍也不謙讓,袁崇煥於是決定殺掉毛文龍。

同年五月,袁崇煥以閱兵為由去見毛文龍,毛文龍設宴與袁崇煥喝酒,倆人常常喝到半夜,毛文龍沒有覺察到袁崇煥的來意。袁崇煥提議更改軍營制度,設置監察官員,毛文龍對此建議感到不高興,袁崇煥用回鄉來打動他,毛文龍說:“我向來有這個意思,但只有我知曉遼東的事務,遼東的事情解決後,朝鮮衰弱,可以襲擊佔有。”袁崇煥對毛文龍的回答感到不高興。

而後袁崇煥邀請毛文龍觀看將士射箭,預先在山上設置好帳篷,令參將謝尚政等率兵埋伏在帳外。毛文龍到了之後,他的部下沒能入內。

袁崇煥接著和毛文龍說了幾件他違法做的事,毛文龍與其爭辯,袁崇煥厲聲斥責毛文龍,下令將毛文龍的冠服去除並捆綁起來,毛文龍表示不服,袁崇煥於是列數毛文龍的十二條罪狀,拿出尚方寶劍,將毛文龍斬殺。

這就是袁崇煥殺毛文龍的過程,前因是袁崇煥懷疑毛文龍通敵,並且不計後果誅殺了毛文龍。

在這裡要說明一下,袁崇煥雖然在軍事職能可以指揮調動毛文龍,但是袁崇煥此時官居三品,而毛文龍官居二品,袁崇煥有尚方寶劍,但是毛文龍也有尚方寶劍,所以說,袁崇煥不經朝廷准許,直接殺毛文華即使有尚方寶劍代行皇權,表面看沒毛病,但是依然觸犯了皇帝和朝廷的底線,給你尚方寶劍是殺佞臣的,然而你殺毛文龍只是因為懷疑毛文龍叛變。

毛文龍會叛變嗎

毛文龍身為明朝二品大員,手持尚方寶劍,皮島擁兵自重,可以說,在明朝的行政體系裡面算一個異類了,然而朝廷給毛文龍的任務是什麼,牽制後金後方,說白了,就是後金一旦全軍出動,你就可以直殺他老巢,如果他不出動,你愛動彈就去遼東半島搶掠一番,你不愛動彈就在島上待著,朝廷給你拿錢,供你吃喝!沒有重要的軍事任務,不負責打殘酷的攻堅戰,但是,只要一打仗不管勝敗,你都有功,在軍事體系中這樣超然的地位,誰會去叛變!為什麼毛文龍有這樣的戰略作用,後金政權不消滅他,因為皮島是一個島,而後金不擅長水戰,拿他沒辦法!這就是戰略意義,李逵水裡遇張順,啥招沒有!

假如毛文龍真的投降後金有什麼好處,沒有任何好處,因為皮島對後金來說只能起到壓制自己的作用,並不能取到反擊明軍的作用,而且後金政權能出的起的價錢,根本不會有明朝多!

那麼袁崇煥為什麼殺毛文龍呢?

其實,主要還是袁崇煥個人因素佔主導。

袁崇煥有兩句話特別出名,第一句引起上層的注意是說:給我足夠搶糧兵馬,我一個就可以鎮守山海關!(給我百萬雄師,我也能滅了努爾哈赤)。第二句話引起了崇禎的稱讚:五年復遼!

從這兩句話能夠看出來,袁崇煥特別自信,認為自己具有特別高的軍事才能,但是,第一次和毛文龍的接觸並不愉快,袁崇煥按官品來說跟毛文龍客套了一下,讓毛文龍上座,毛文龍沒推辭就坐了,然袁崇煥心裡不爽。

再看袁崇煥從政的履歷,袁崇煥剛到遼東,遼東經略王在晉作為袁崇煥的上司,對袁崇煥很照顧,但是由於政見不和,越級向上面彙報。寧遠大捷後居功自傲,和同僚滿桂不和,跟中央請求調走滿桂,經略王之臣給滿桂求情,袁崇煥就和王之臣鬧彆扭,朝廷沒辦法就把王之臣調走了。通過這兩件事,可以看出,袁崇煥這個在處理個人關係時,往往公私不分,做屬下時不能替領導解憂,做同僚時,一旦政見不和就排擠對方,而當袁崇煥做領導時,屬下毛文龍不聽調遣,於是就痛下殺手。

袁崇煥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愛耍小性子,寧遠大戰前,孫承宗被罷免,新任領導改變了對遼戰略,袁崇煥不但不聽從調遣,堅持駐守寧遠,還請求回家為父守喪,這是第一次辭職。寧錦大捷後,袁崇煥官升一級,因為不滿所以“憤而辭官”。在和毛文龍的多次商討無果,毛文龍根本不吃袁崇煥那套後,袁崇煥因而“憤而殺人”,也就可以理解了。

誅殺毛文龍的結果是慘痛的

短期來看,毛文龍死後的第三個月,沒有後方牽制的皇太極率軍繞過山海關,直抵京畿,是為己巳之變。

長期來看,毛文龍的部下,最終失去主帥,後來選擇投降後金,其中有孔有德,耿仲明,成為打擊明王朝的悍將。

戰略上來看,後金政權從此無後顧之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