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

穿過鹹涼墟,沿著鄉間小道,我來到今天的目的地儒鍾村。儒鍾村是遵譚鎮鹹諒村委會的其中一個自然村,位於鎮墟北面,自明朝萬曆年間開村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該村村落佈局錯落有致,完好地保持著古時候的建設規劃格局。村裡雖有不少現代磚石樓房,但古老的火山石屋基本保存完好,一眼望去,粗略算了下大致有10多間。

"

穿過鹹涼墟,沿著鄉間小道,我來到今天的目的地儒鍾村。儒鍾村是遵譚鎮鹹諒村委會的其中一個自然村,位於鎮墟北面,自明朝萬曆年間開村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該村村落佈局錯落有致,完好地保持著古時候的建設規劃格局。村裡雖有不少現代磚石樓房,但古老的火山石屋基本保存完好,一眼望去,粗略算了下大致有10多間。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剛停好車,儒鍾村獨特的古村門造型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較之前探尋過的古村門,造型上,儒鍾村古村門有一高兩矮相互連成一體的三個門,每個門門匾額正反面均有文字,結構上,儒鍾村每個古村門比之前的古村門略顯單薄。

"

穿過鹹涼墟,沿著鄉間小道,我來到今天的目的地儒鍾村。儒鍾村是遵譚鎮鹹諒村委會的其中一個自然村,位於鎮墟北面,自明朝萬曆年間開村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該村村落佈局錯落有致,完好地保持著古時候的建設規劃格局。村裡雖有不少現代磚石樓房,但古老的火山石屋基本保存完好,一眼望去,粗略算了下大致有10多間。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剛停好車,儒鍾村獨特的古村門造型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較之前探尋過的古村門,造型上,儒鍾村古村門有一高兩矮相互連成一體的三個門,每個門門匾額正反面均有文字,結構上,儒鍾村每個古村門比之前的古村門略顯單薄。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高一點的村門正面門匾額上刻著“儒鍾裡”,其中“裡”字很特別。現代漢語中“裡”,可以解釋為故里。“儒鍾裡”可以簡單理解成為鍾氏家族的故鄉、鄉里。兩個矮村門正面門匾額上分別刻著“居仁”,“由義”,這四字應一起理解,意思為內懷仁愛之心,行事遵循義理。

"

穿過鹹涼墟,沿著鄉間小道,我來到今天的目的地儒鍾村。儒鍾村是遵譚鎮鹹諒村委會的其中一個自然村,位於鎮墟北面,自明朝萬曆年間開村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該村村落佈局錯落有致,完好地保持著古時候的建設規劃格局。村裡雖有不少現代磚石樓房,但古老的火山石屋基本保存完好,一眼望去,粗略算了下大致有10多間。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剛停好車,儒鍾村獨特的古村門造型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較之前探尋過的古村門,造型上,儒鍾村古村門有一高兩矮相互連成一體的三個門,每個門門匾額正反面均有文字,結構上,儒鍾村每個古村門比之前的古村門略顯單薄。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高一點的村門正面門匾額上刻著“儒鍾裡”,其中“裡”字很特別。現代漢語中“裡”,可以解釋為故里。“儒鍾裡”可以簡單理解成為鍾氏家族的故鄉、鄉里。兩個矮村門正面門匾額上分別刻著“居仁”,“由義”,這四字應一起理解,意思為內懷仁愛之心,行事遵循義理。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高村門背面門匾額刻著“友孝儉勤”,喜歡曾國藩家書的朋友們應該不陌生,這是曾氏家訓的四字訣。“儉勤”兩字很容易理解,暫且不表,這裡講解下“友孝”兩字。孝,即對長輩要恭敬順從。友,即對平輩要善意仁愛。兩個矮村門反面門匾額上分別刻著“毓秀”、“培英”,同上這四個字應一起理解,應是孕育優秀的人才之意。古村門上短短十五個字,蘊含著先賢們告誡族人勤勞節儉、孝順有愛的諄諄教導,一個家族的宗族起源和文化記憶頃刻躍然紙上。

"

穿過鹹涼墟,沿著鄉間小道,我來到今天的目的地儒鍾村。儒鍾村是遵譚鎮鹹諒村委會的其中一個自然村,位於鎮墟北面,自明朝萬曆年間開村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該村村落佈局錯落有致,完好地保持著古時候的建設規劃格局。村裡雖有不少現代磚石樓房,但古老的火山石屋基本保存完好,一眼望去,粗略算了下大致有10多間。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剛停好車,儒鍾村獨特的古村門造型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較之前探尋過的古村門,造型上,儒鍾村古村門有一高兩矮相互連成一體的三個門,每個門門匾額正反面均有文字,結構上,儒鍾村每個古村門比之前的古村門略顯單薄。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高一點的村門正面門匾額上刻著“儒鍾裡”,其中“裡”字很特別。現代漢語中“裡”,可以解釋為故里。“儒鍾裡”可以簡單理解成為鍾氏家族的故鄉、鄉里。兩個矮村門正面門匾額上分別刻著“居仁”,“由義”,這四字應一起理解,意思為內懷仁愛之心,行事遵循義理。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高村門背面門匾額刻著“友孝儉勤”,喜歡曾國藩家書的朋友們應該不陌生,這是曾氏家訓的四字訣。“儉勤”兩字很容易理解,暫且不表,這裡講解下“友孝”兩字。孝,即對長輩要恭敬順從。友,即對平輩要善意仁愛。兩個矮村門反面門匾額上分別刻著“毓秀”、“培英”,同上這四個字應一起理解,應是孕育優秀的人才之意。古村門上短短十五個字,蘊含著先賢們告誡族人勤勞節儉、孝順有愛的諄諄教導,一個家族的宗族起源和文化記憶頃刻躍然紙上。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古村門的右側是鍾氏宗祠,宗祠門前對聯簡明扼要的把儒鍾村崇儒尚禮、克勤克儉、關愛族人的人文氣息展現開來,同時儒鍾村先賢們也認為該地是“勝境”、“福地”,抒發了他們熱愛家鄉的真摯情感。

"

穿過鹹涼墟,沿著鄉間小道,我來到今天的目的地儒鍾村。儒鍾村是遵譚鎮鹹諒村委會的其中一個自然村,位於鎮墟北面,自明朝萬曆年間開村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該村村落佈局錯落有致,完好地保持著古時候的建設規劃格局。村裡雖有不少現代磚石樓房,但古老的火山石屋基本保存完好,一眼望去,粗略算了下大致有10多間。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剛停好車,儒鍾村獨特的古村門造型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較之前探尋過的古村門,造型上,儒鍾村古村門有一高兩矮相互連成一體的三個門,每個門門匾額正反面均有文字,結構上,儒鍾村每個古村門比之前的古村門略顯單薄。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高一點的村門正面門匾額上刻著“儒鍾裡”,其中“裡”字很特別。現代漢語中“裡”,可以解釋為故里。“儒鍾裡”可以簡單理解成為鍾氏家族的故鄉、鄉里。兩個矮村門正面門匾額上分別刻著“居仁”,“由義”,這四字應一起理解,意思為內懷仁愛之心,行事遵循義理。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高村門背面門匾額刻著“友孝儉勤”,喜歡曾國藩家書的朋友們應該不陌生,這是曾氏家訓的四字訣。“儉勤”兩字很容易理解,暫且不表,這裡講解下“友孝”兩字。孝,即對長輩要恭敬順從。友,即對平輩要善意仁愛。兩個矮村門反面門匾額上分別刻著“毓秀”、“培英”,同上這四個字應一起理解,應是孕育優秀的人才之意。古村門上短短十五個字,蘊含著先賢們告誡族人勤勞節儉、孝順有愛的諄諄教導,一個家族的宗族起源和文化記憶頃刻躍然紙上。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古村門的右側是鍾氏宗祠,宗祠門前對聯簡明扼要的把儒鍾村崇儒尚禮、克勤克儉、關愛族人的人文氣息展現開來,同時儒鍾村先賢們也認為該地是“勝境”、“福地”,抒發了他們熱愛家鄉的真摯情感。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通過閱讀重修宗祠的碑序,我瞭解到儒鍾村的開村歷史。原來明朝萬曆年間開村始祖鍾九公偕鍾四公、鍾三公(鍾芳公之雲孫)自瓊州府達士巷涉至於此,開山墾荒,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儒鍾村。鍾芳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哲學家。從碑序上得知,跟開村始祖鍾九公一起開村建業的鐘三公出自他這一脈,是鍾芳第九代孫。宗祠一側還有三塊石碑,分別是的刻於清朝乾隆年間“人文蔚起”碑、刻於清朝咸豐年間的“仁□公支祠記”碑,刻於民國時期的“儒鍾華表序”碑。

"

穿過鹹涼墟,沿著鄉間小道,我來到今天的目的地儒鍾村。儒鍾村是遵譚鎮鹹諒村委會的其中一個自然村,位於鎮墟北面,自明朝萬曆年間開村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該村村落佈局錯落有致,完好地保持著古時候的建設規劃格局。村裡雖有不少現代磚石樓房,但古老的火山石屋基本保存完好,一眼望去,粗略算了下大致有10多間。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剛停好車,儒鍾村獨特的古村門造型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較之前探尋過的古村門,造型上,儒鍾村古村門有一高兩矮相互連成一體的三個門,每個門門匾額正反面均有文字,結構上,儒鍾村每個古村門比之前的古村門略顯單薄。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高一點的村門正面門匾額上刻著“儒鍾裡”,其中“裡”字很特別。現代漢語中“裡”,可以解釋為故里。“儒鍾裡”可以簡單理解成為鍾氏家族的故鄉、鄉里。兩個矮村門正面門匾額上分別刻著“居仁”,“由義”,這四字應一起理解,意思為內懷仁愛之心,行事遵循義理。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高村門背面門匾額刻著“友孝儉勤”,喜歡曾國藩家書的朋友們應該不陌生,這是曾氏家訓的四字訣。“儉勤”兩字很容易理解,暫且不表,這裡講解下“友孝”兩字。孝,即對長輩要恭敬順從。友,即對平輩要善意仁愛。兩個矮村門反面門匾額上分別刻著“毓秀”、“培英”,同上這四個字應一起理解,應是孕育優秀的人才之意。古村門上短短十五個字,蘊含著先賢們告誡族人勤勞節儉、孝順有愛的諄諄教導,一個家族的宗族起源和文化記憶頃刻躍然紙上。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古村門的右側是鍾氏宗祠,宗祠門前對聯簡明扼要的把儒鍾村崇儒尚禮、克勤克儉、關愛族人的人文氣息展現開來,同時儒鍾村先賢們也認為該地是“勝境”、“福地”,抒發了他們熱愛家鄉的真摯情感。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通過閱讀重修宗祠的碑序,我瞭解到儒鍾村的開村歷史。原來明朝萬曆年間開村始祖鍾九公偕鍾四公、鍾三公(鍾芳公之雲孫)自瓊州府達士巷涉至於此,開山墾荒,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儒鍾村。鍾芳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哲學家。從碑序上得知,跟開村始祖鍾九公一起開村建業的鐘三公出自他這一脈,是鍾芳第九代孫。宗祠一側還有三塊石碑,分別是的刻於清朝乾隆年間“人文蔚起”碑、刻於清朝咸豐年間的“仁□公支祠記”碑,刻於民國時期的“儒鍾華表序”碑。

明代著名學者族裔落籍勝境福地,子孫勤勞節儉、孝順友愛

坦率來說,儒鍾村地處火山岩地,石頭遍地,荊棘叢生。即便如此,儒鍾村先賢們披荊斬棘,開園僻壤,把自己的家園建設成為了一處鄰里友愛的世外桃源,不得不說真是一個奇蹟。有些可惜的是沒有找到儒鍾村村民講解他們的開村歷史及動人傳說。雖有些遺憾,但也很幸運,偶然發現了該村跟明代著名學者、政治家鍾芳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興許從這上面進一步探尋能找到更多的人文信息。期盼有緣人出現,幫我揭開更多的人文密碼,以及告訴我為什麼村門要建成這樣,是否有什麼更深層的含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