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公元1643年的5月,大明王朝最後的生力軍、主力軍,在兵部一把手孫傳庭(兵部尚書) 和二把手張鳳翔(兵部侍郎)的聯合反對出兵下,一意孤行的崇禎皇帝卻強制下令,兵出潼關。九月,孫傳庭部在汝州慘敗,其殘部更是被不可一世的闖王李自成一日追擊四百餘里地。同年十月初三,大明王朝最後的希望,正值51歲壯年的孫傳庭以死殉國、馬革裹屍。

"

那是公元1643年的5月,大明王朝最後的生力軍、主力軍,在兵部一把手孫傳庭(兵部尚書) 和二把手張鳳翔(兵部侍郎)的聯合反對出兵下,一意孤行的崇禎皇帝卻強制下令,兵出潼關。九月,孫傳庭部在汝州慘敗,其殘部更是被不可一世的闖王李自成一日追擊四百餘里地。同年十月初三,大明王朝最後的希望,正值51歲壯年的孫傳庭以死殉國、馬革裹屍。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大明劫》中孫傳庭劇照

僅僅過了5個月,闖王李自成便敲開紫禁城的大門,崇禎皇帝在下令刺死後宮嬪妃和手刃自己兩個親生女兒後,帶著貼身太監小毛子和三個皇子出逃煤山,在此自縊而死,以示最後的尊嚴。但他不瞭解的是,在他死後,他的三個皇子與太監小毛子便各奔東西。在黃泉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聽聞噩耗的提督太監王承恩。

人們常說,國之興亡在於一人。大明王朝將傾,苦苦支撐的是老師孫傳庭,而孫傳庭一死,大明王朝便再無生機可言。崇禎的錯誤決定導致這張最後的底牌徹底破裂,大明王朝的滅亡只在旦夕。但是昔日南宋崖山一戰,還有十萬軍民共殉國,而如今,卻只有一名帝王和一個太監,未免太過可悲。

"

那是公元1643年的5月,大明王朝最後的生力軍、主力軍,在兵部一把手孫傳庭(兵部尚書) 和二把手張鳳翔(兵部侍郎)的聯合反對出兵下,一意孤行的崇禎皇帝卻強制下令,兵出潼關。九月,孫傳庭部在汝州慘敗,其殘部更是被不可一世的闖王李自成一日追擊四百餘里地。同年十月初三,大明王朝最後的希望,正值51歲壯年的孫傳庭以死殉國、馬革裹屍。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大明劫》中孫傳庭劇照

僅僅過了5個月,闖王李自成便敲開紫禁城的大門,崇禎皇帝在下令刺死後宮嬪妃和手刃自己兩個親生女兒後,帶著貼身太監小毛子和三個皇子出逃煤山,在此自縊而死,以示最後的尊嚴。但他不瞭解的是,在他死後,他的三個皇子與太監小毛子便各奔東西。在黃泉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聽聞噩耗的提督太監王承恩。

人們常說,國之興亡在於一人。大明王朝將傾,苦苦支撐的是老師孫傳庭,而孫傳庭一死,大明王朝便再無生機可言。崇禎的錯誤決定導致這張最後的底牌徹底破裂,大明王朝的滅亡只在旦夕。但是昔日南宋崖山一戰,還有十萬軍民共殉國,而如今,卻只有一名帝王和一個太監,未免太過可悲。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回想崇禎皇帝在位的十七年,不由心頭一酸,面對一個大廈將傾的爛攤子,他全新盡力,夜以繼日拼了命的去力挽狂瀾,只可惜嗟爾明朝,氣數已盡。

傾覆的帝國,沒落的眾生,殘缺的土地,這滿目瘡痍的事實擺在面前,我們不得不接受,但是在事實背後,又存在著什麼應果循環的真相呢?

"

那是公元1643年的5月,大明王朝最後的生力軍、主力軍,在兵部一把手孫傳庭(兵部尚書) 和二把手張鳳翔(兵部侍郎)的聯合反對出兵下,一意孤行的崇禎皇帝卻強制下令,兵出潼關。九月,孫傳庭部在汝州慘敗,其殘部更是被不可一世的闖王李自成一日追擊四百餘里地。同年十月初三,大明王朝最後的希望,正值51歲壯年的孫傳庭以死殉國、馬革裹屍。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大明劫》中孫傳庭劇照

僅僅過了5個月,闖王李自成便敲開紫禁城的大門,崇禎皇帝在下令刺死後宮嬪妃和手刃自己兩個親生女兒後,帶著貼身太監小毛子和三個皇子出逃煤山,在此自縊而死,以示最後的尊嚴。但他不瞭解的是,在他死後,他的三個皇子與太監小毛子便各奔東西。在黃泉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聽聞噩耗的提督太監王承恩。

人們常說,國之興亡在於一人。大明王朝將傾,苦苦支撐的是老師孫傳庭,而孫傳庭一死,大明王朝便再無生機可言。崇禎的錯誤決定導致這張最後的底牌徹底破裂,大明王朝的滅亡只在旦夕。但是昔日南宋崖山一戰,還有十萬軍民共殉國,而如今,卻只有一名帝王和一個太監,未免太過可悲。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回想崇禎皇帝在位的十七年,不由心頭一酸,面對一個大廈將傾的爛攤子,他全新盡力,夜以繼日拼了命的去力挽狂瀾,只可惜嗟爾明朝,氣數已盡。

傾覆的帝國,沒落的眾生,殘缺的土地,這滿目瘡痍的事實擺在面前,我們不得不接受,但是在事實背後,又存在著什麼應果循環的真相呢?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內因

非嫡非長的崇禎皇帝,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帝王教育,更沒有人教過他什麼叫制衡朝堂,什麼叫儒家帝王術,原本可以當一名閒散王爺度過餘生的他,卻因為哥哥的早死,不得不被推到歷史的舞臺,成為了明朝最後的一位皇帝。僅僅17歲就要挑起國之重擔,面前的是父親和哥哥留個他的一個千瘡百孔的末世王朝。

他的木匠哥哥朱由校在位七年就英年早逝,造化弄人,令人唏噓。

"

那是公元1643年的5月,大明王朝最後的生力軍、主力軍,在兵部一把手孫傳庭(兵部尚書) 和二把手張鳳翔(兵部侍郎)的聯合反對出兵下,一意孤行的崇禎皇帝卻強制下令,兵出潼關。九月,孫傳庭部在汝州慘敗,其殘部更是被不可一世的闖王李自成一日追擊四百餘里地。同年十月初三,大明王朝最後的希望,正值51歲壯年的孫傳庭以死殉國、馬革裹屍。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大明劫》中孫傳庭劇照

僅僅過了5個月,闖王李自成便敲開紫禁城的大門,崇禎皇帝在下令刺死後宮嬪妃和手刃自己兩個親生女兒後,帶著貼身太監小毛子和三個皇子出逃煤山,在此自縊而死,以示最後的尊嚴。但他不瞭解的是,在他死後,他的三個皇子與太監小毛子便各奔東西。在黃泉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聽聞噩耗的提督太監王承恩。

人們常說,國之興亡在於一人。大明王朝將傾,苦苦支撐的是老師孫傳庭,而孫傳庭一死,大明王朝便再無生機可言。崇禎的錯誤決定導致這張最後的底牌徹底破裂,大明王朝的滅亡只在旦夕。但是昔日南宋崖山一戰,還有十萬軍民共殉國,而如今,卻只有一名帝王和一個太監,未免太過可悲。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回想崇禎皇帝在位的十七年,不由心頭一酸,面對一個大廈將傾的爛攤子,他全新盡力,夜以繼日拼了命的去力挽狂瀾,只可惜嗟爾明朝,氣數已盡。

傾覆的帝國,沒落的眾生,殘缺的土地,這滿目瘡痍的事實擺在面前,我們不得不接受,但是在事實背後,又存在著什麼應果循環的真相呢?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內因

非嫡非長的崇禎皇帝,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帝王教育,更沒有人教過他什麼叫制衡朝堂,什麼叫儒家帝王術,原本可以當一名閒散王爺度過餘生的他,卻因為哥哥的早死,不得不被推到歷史的舞臺,成為了明朝最後的一位皇帝。僅僅17歲就要挑起國之重擔,面前的是父親和哥哥留個他的一個千瘡百孔的末世王朝。

他的木匠哥哥朱由校在位七年就英年早逝,造化弄人,令人唏噓。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奸臣人妖

當時,明光宗朱常洛好不容易熬死了自己的糊塗老爹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48年,當屬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近30年不上朝的那位)正準備大展拳腳。怎奈操之過急,一夜連寵八女,身體開始被拖垮。後來更是因為“紅丸案”一命嗚呼(尋醫問藥時倒黴被進獻瀉藥一類的藥物),被後世戲稱為一月天子,甚至於連自己的年號泰昌都差點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最要命的是,當時的朱常洛留下了年僅16歲的朱由校為繼承人。

當時朝野局勢動盪,在經歷了萬曆皇帝罷工的30年裡,國家公務員嚴重短缺(六部一把手,僅僅只存有吏部尚書,其他機構更是人手短缺),國家的權利正在面臨重新洗牌的重大轉折時期,朱常洛上位後勵精圖治,朝野局勢有所緩和,怎料年紀輕輕的明光宗皇帝一個月後就撒手人寰。

16歲的孩子當國家領導人想都不用想,身後必定有操縱者。而這個幕後黑手就是朱由校的貼身太監,被當時及後世唾罵的死太監魏忠賢。因為朱由校酷愛木匠活,並且大字不識一個,王朝的實際權利被魏忠賢牢牢把握。在他的幕後操作下明朝末期政治局面被搞得烏煙瘴氣。

"

那是公元1643年的5月,大明王朝最後的生力軍、主力軍,在兵部一把手孫傳庭(兵部尚書) 和二把手張鳳翔(兵部侍郎)的聯合反對出兵下,一意孤行的崇禎皇帝卻強制下令,兵出潼關。九月,孫傳庭部在汝州慘敗,其殘部更是被不可一世的闖王李自成一日追擊四百餘里地。同年十月初三,大明王朝最後的希望,正值51歲壯年的孫傳庭以死殉國、馬革裹屍。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大明劫》中孫傳庭劇照

僅僅過了5個月,闖王李自成便敲開紫禁城的大門,崇禎皇帝在下令刺死後宮嬪妃和手刃自己兩個親生女兒後,帶著貼身太監小毛子和三個皇子出逃煤山,在此自縊而死,以示最後的尊嚴。但他不瞭解的是,在他死後,他的三個皇子與太監小毛子便各奔東西。在黃泉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聽聞噩耗的提督太監王承恩。

人們常說,國之興亡在於一人。大明王朝將傾,苦苦支撐的是老師孫傳庭,而孫傳庭一死,大明王朝便再無生機可言。崇禎的錯誤決定導致這張最後的底牌徹底破裂,大明王朝的滅亡只在旦夕。但是昔日南宋崖山一戰,還有十萬軍民共殉國,而如今,卻只有一名帝王和一個太監,未免太過可悲。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回想崇禎皇帝在位的十七年,不由心頭一酸,面對一個大廈將傾的爛攤子,他全新盡力,夜以繼日拼了命的去力挽狂瀾,只可惜嗟爾明朝,氣數已盡。

傾覆的帝國,沒落的眾生,殘缺的土地,這滿目瘡痍的事實擺在面前,我們不得不接受,但是在事實背後,又存在著什麼應果循環的真相呢?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內因

非嫡非長的崇禎皇帝,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帝王教育,更沒有人教過他什麼叫制衡朝堂,什麼叫儒家帝王術,原本可以當一名閒散王爺度過餘生的他,卻因為哥哥的早死,不得不被推到歷史的舞臺,成為了明朝最後的一位皇帝。僅僅17歲就要挑起國之重擔,面前的是父親和哥哥留個他的一個千瘡百孔的末世王朝。

他的木匠哥哥朱由校在位七年就英年早逝,造化弄人,令人唏噓。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奸臣人妖

當時,明光宗朱常洛好不容易熬死了自己的糊塗老爹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48年,當屬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近30年不上朝的那位)正準備大展拳腳。怎奈操之過急,一夜連寵八女,身體開始被拖垮。後來更是因為“紅丸案”一命嗚呼(尋醫問藥時倒黴被進獻瀉藥一類的藥物),被後世戲稱為一月天子,甚至於連自己的年號泰昌都差點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最要命的是,當時的朱常洛留下了年僅16歲的朱由校為繼承人。

當時朝野局勢動盪,在經歷了萬曆皇帝罷工的30年裡,國家公務員嚴重短缺(六部一把手,僅僅只存有吏部尚書,其他機構更是人手短缺),國家的權利正在面臨重新洗牌的重大轉折時期,朱常洛上位後勵精圖治,朝野局勢有所緩和,怎料年紀輕輕的明光宗皇帝一個月後就撒手人寰。

16歲的孩子當國家領導人想都不用想,身後必定有操縱者。而這個幕後黑手就是朱由校的貼身太監,被當時及後世唾罵的死太監魏忠賢。因為朱由校酷愛木匠活,並且大字不識一個,王朝的實際權利被魏忠賢牢牢把握。在他的幕後操作下明朝末期政治局面被搞得烏煙瘴氣。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據說他上臺之後,大肆結黨營私,站在他的一派的,都被史學家稱之為“閹黨”。

在魏大首領“無私無畏”的帶領下,閹黨勢力遍佈全國各地,爪牙縱橫朝野上下,無人敢於反抗,甚至一些無恥之士,為了權位金銀,甘於認魏忠賢這位自宮(史說魏忠賢不是通過正規渠道當的太監,而是自己自宮的,所以早些年在皇宮中經常遭到同行的鄙視)的太監當乾爹、幹爺爺。

士大夫無恥到這種地步,這個王朝離滅亡只在朝夕之間。閹黨真是無惡不作,他們大肆欺壓地方百姓,瘋狂的吮吸著民脂民膏,百姓人人怨聲載道。在中央朝堂上,他們大肆打壓、抨擊異黨,其中東林黨的官員大都慘遭屠殺。國家的權利真正掌握在一個陰險的太監和一幫無恥的士大夫的手上。此時,坐在皇位上的雖然還是老朱家的,但是,朱由校好似一個提線木偶一樣任魏忠賢擺佈,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江山土崩瓦解而無動於衷。這時,真正坐在大殿的皇位上的已然是那個遭人唾棄的死太監魏忠賢。

公元1627年,不幸落水的明熹宗朱由校染疾,一病不起,在連日服用仙藥(後來考證是類似於現在的小米湯之類的東西)無用後駕崩,魏忠賢的靠山倒了。在極其不情願的情況下,魏忠賢遵照熹宗遺囑將朱由校年僅17歲的弟弟朱由檢扶上王位。他甚至還望想著再度控制這個不諳世事的少年。

"

那是公元1643年的5月,大明王朝最後的生力軍、主力軍,在兵部一把手孫傳庭(兵部尚書) 和二把手張鳳翔(兵部侍郎)的聯合反對出兵下,一意孤行的崇禎皇帝卻強制下令,兵出潼關。九月,孫傳庭部在汝州慘敗,其殘部更是被不可一世的闖王李自成一日追擊四百餘里地。同年十月初三,大明王朝最後的希望,正值51歲壯年的孫傳庭以死殉國、馬革裹屍。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大明劫》中孫傳庭劇照

僅僅過了5個月,闖王李自成便敲開紫禁城的大門,崇禎皇帝在下令刺死後宮嬪妃和手刃自己兩個親生女兒後,帶著貼身太監小毛子和三個皇子出逃煤山,在此自縊而死,以示最後的尊嚴。但他不瞭解的是,在他死後,他的三個皇子與太監小毛子便各奔東西。在黃泉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聽聞噩耗的提督太監王承恩。

人們常說,國之興亡在於一人。大明王朝將傾,苦苦支撐的是老師孫傳庭,而孫傳庭一死,大明王朝便再無生機可言。崇禎的錯誤決定導致這張最後的底牌徹底破裂,大明王朝的滅亡只在旦夕。但是昔日南宋崖山一戰,還有十萬軍民共殉國,而如今,卻只有一名帝王和一個太監,未免太過可悲。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回想崇禎皇帝在位的十七年,不由心頭一酸,面對一個大廈將傾的爛攤子,他全新盡力,夜以繼日拼了命的去力挽狂瀾,只可惜嗟爾明朝,氣數已盡。

傾覆的帝國,沒落的眾生,殘缺的土地,這滿目瘡痍的事實擺在面前,我們不得不接受,但是在事實背後,又存在著什麼應果循環的真相呢?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內因

非嫡非長的崇禎皇帝,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帝王教育,更沒有人教過他什麼叫制衡朝堂,什麼叫儒家帝王術,原本可以當一名閒散王爺度過餘生的他,卻因為哥哥的早死,不得不被推到歷史的舞臺,成為了明朝最後的一位皇帝。僅僅17歲就要挑起國之重擔,面前的是父親和哥哥留個他的一個千瘡百孔的末世王朝。

他的木匠哥哥朱由校在位七年就英年早逝,造化弄人,令人唏噓。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奸臣人妖

當時,明光宗朱常洛好不容易熬死了自己的糊塗老爹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48年,當屬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近30年不上朝的那位)正準備大展拳腳。怎奈操之過急,一夜連寵八女,身體開始被拖垮。後來更是因為“紅丸案”一命嗚呼(尋醫問藥時倒黴被進獻瀉藥一類的藥物),被後世戲稱為一月天子,甚至於連自己的年號泰昌都差點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最要命的是,當時的朱常洛留下了年僅16歲的朱由校為繼承人。

當時朝野局勢動盪,在經歷了萬曆皇帝罷工的30年裡,國家公務員嚴重短缺(六部一把手,僅僅只存有吏部尚書,其他機構更是人手短缺),國家的權利正在面臨重新洗牌的重大轉折時期,朱常洛上位後勵精圖治,朝野局勢有所緩和,怎料年紀輕輕的明光宗皇帝一個月後就撒手人寰。

16歲的孩子當國家領導人想都不用想,身後必定有操縱者。而這個幕後黑手就是朱由校的貼身太監,被當時及後世唾罵的死太監魏忠賢。因為朱由校酷愛木匠活,並且大字不識一個,王朝的實際權利被魏忠賢牢牢把握。在他的幕後操作下明朝末期政治局面被搞得烏煙瘴氣。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據說他上臺之後,大肆結黨營私,站在他的一派的,都被史學家稱之為“閹黨”。

在魏大首領“無私無畏”的帶領下,閹黨勢力遍佈全國各地,爪牙縱橫朝野上下,無人敢於反抗,甚至一些無恥之士,為了權位金銀,甘於認魏忠賢這位自宮(史說魏忠賢不是通過正規渠道當的太監,而是自己自宮的,所以早些年在皇宮中經常遭到同行的鄙視)的太監當乾爹、幹爺爺。

士大夫無恥到這種地步,這個王朝離滅亡只在朝夕之間。閹黨真是無惡不作,他們大肆欺壓地方百姓,瘋狂的吮吸著民脂民膏,百姓人人怨聲載道。在中央朝堂上,他們大肆打壓、抨擊異黨,其中東林黨的官員大都慘遭屠殺。國家的權利真正掌握在一個陰險的太監和一幫無恥的士大夫的手上。此時,坐在皇位上的雖然還是老朱家的,但是,朱由校好似一個提線木偶一樣任魏忠賢擺佈,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江山土崩瓦解而無動於衷。這時,真正坐在大殿的皇位上的已然是那個遭人唾棄的死太監魏忠賢。

公元1627年,不幸落水的明熹宗朱由校染疾,一病不起,在連日服用仙藥(後來考證是類似於現在的小米湯之類的東西)無用後駕崩,魏忠賢的靠山倒了。在極其不情願的情況下,魏忠賢遵照熹宗遺囑將朱由校年僅17歲的弟弟朱由檢扶上王位。他甚至還望想著再度控制這個不諳世事的少年。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其實,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歷史中上演。話說明熹宗朱由校駕崩時親自拉著弟弟朱由檢的手,語重心長的說道:“你上位之後,要任用賢良,尤其是魏忠賢,魏大人”。當時魏忠賢也在場,只見朱由檢頻頻點頭、滿是淚水,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朱由檢已經怒火中燒,看著自己傻的可愛的哥哥,再看看妄圖捲土重來的死人妖魏忠賢,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剷除人妖,光復大明。

初來駕到的崇禎皇帝更是萬般小心,他清楚,雖然此時的他已經貴為天子,但是在這深宮之中,必定滿是魏忠賢的爪牙。當天夜裡,魏忠賢進獻美人,他不要;進獻佳餚,他怕有毒,自己啃著從王府帶來的大餅充飢;甚至於躲起來,蜷縮在皇宮中無人問津的一角過夜。這便是孤軍奮戰的崇禎。

在今後的日子裡他對魏忠賢恭敬有加,讓魏忠賢放下戒備,同時不斷削弱閹黨實力,任用自己親自提拔的官員以謀求對閹黨的抗衡。

崇禎的努力終有回報,忍辱負重的崇禎帝,日日面對著不可一世的魏忠賢那張奸佞的嘴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終於在天啟七年十一月的初五,結果了這位萬人唾罵的奸臣,真正屬於崇禎的時代開幕了。

魏忠賢自縊後,閹黨遭到了崇禎皇帝的清算,在政令開明的崇禎皇帝的整治下,為害大明長達數十年的閹黨土崩瓦解,朝廷政治逐漸迴歸正軌。

"

那是公元1643年的5月,大明王朝最後的生力軍、主力軍,在兵部一把手孫傳庭(兵部尚書) 和二把手張鳳翔(兵部侍郎)的聯合反對出兵下,一意孤行的崇禎皇帝卻強制下令,兵出潼關。九月,孫傳庭部在汝州慘敗,其殘部更是被不可一世的闖王李自成一日追擊四百餘里地。同年十月初三,大明王朝最後的希望,正值51歲壯年的孫傳庭以死殉國、馬革裹屍。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大明劫》中孫傳庭劇照

僅僅過了5個月,闖王李自成便敲開紫禁城的大門,崇禎皇帝在下令刺死後宮嬪妃和手刃自己兩個親生女兒後,帶著貼身太監小毛子和三個皇子出逃煤山,在此自縊而死,以示最後的尊嚴。但他不瞭解的是,在他死後,他的三個皇子與太監小毛子便各奔東西。在黃泉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聽聞噩耗的提督太監王承恩。

人們常說,國之興亡在於一人。大明王朝將傾,苦苦支撐的是老師孫傳庭,而孫傳庭一死,大明王朝便再無生機可言。崇禎的錯誤決定導致這張最後的底牌徹底破裂,大明王朝的滅亡只在旦夕。但是昔日南宋崖山一戰,還有十萬軍民共殉國,而如今,卻只有一名帝王和一個太監,未免太過可悲。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回想崇禎皇帝在位的十七年,不由心頭一酸,面對一個大廈將傾的爛攤子,他全新盡力,夜以繼日拼了命的去力挽狂瀾,只可惜嗟爾明朝,氣數已盡。

傾覆的帝國,沒落的眾生,殘缺的土地,這滿目瘡痍的事實擺在面前,我們不得不接受,但是在事實背後,又存在著什麼應果循環的真相呢?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內因

非嫡非長的崇禎皇帝,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帝王教育,更沒有人教過他什麼叫制衡朝堂,什麼叫儒家帝王術,原本可以當一名閒散王爺度過餘生的他,卻因為哥哥的早死,不得不被推到歷史的舞臺,成為了明朝最後的一位皇帝。僅僅17歲就要挑起國之重擔,面前的是父親和哥哥留個他的一個千瘡百孔的末世王朝。

他的木匠哥哥朱由校在位七年就英年早逝,造化弄人,令人唏噓。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奸臣人妖

當時,明光宗朱常洛好不容易熬死了自己的糊塗老爹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48年,當屬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近30年不上朝的那位)正準備大展拳腳。怎奈操之過急,一夜連寵八女,身體開始被拖垮。後來更是因為“紅丸案”一命嗚呼(尋醫問藥時倒黴被進獻瀉藥一類的藥物),被後世戲稱為一月天子,甚至於連自己的年號泰昌都差點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最要命的是,當時的朱常洛留下了年僅16歲的朱由校為繼承人。

當時朝野局勢動盪,在經歷了萬曆皇帝罷工的30年裡,國家公務員嚴重短缺(六部一把手,僅僅只存有吏部尚書,其他機構更是人手短缺),國家的權利正在面臨重新洗牌的重大轉折時期,朱常洛上位後勵精圖治,朝野局勢有所緩和,怎料年紀輕輕的明光宗皇帝一個月後就撒手人寰。

16歲的孩子當國家領導人想都不用想,身後必定有操縱者。而這個幕後黑手就是朱由校的貼身太監,被當時及後世唾罵的死太監魏忠賢。因為朱由校酷愛木匠活,並且大字不識一個,王朝的實際權利被魏忠賢牢牢把握。在他的幕後操作下明朝末期政治局面被搞得烏煙瘴氣。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據說他上臺之後,大肆結黨營私,站在他的一派的,都被史學家稱之為“閹黨”。

在魏大首領“無私無畏”的帶領下,閹黨勢力遍佈全國各地,爪牙縱橫朝野上下,無人敢於反抗,甚至一些無恥之士,為了權位金銀,甘於認魏忠賢這位自宮(史說魏忠賢不是通過正規渠道當的太監,而是自己自宮的,所以早些年在皇宮中經常遭到同行的鄙視)的太監當乾爹、幹爺爺。

士大夫無恥到這種地步,這個王朝離滅亡只在朝夕之間。閹黨真是無惡不作,他們大肆欺壓地方百姓,瘋狂的吮吸著民脂民膏,百姓人人怨聲載道。在中央朝堂上,他們大肆打壓、抨擊異黨,其中東林黨的官員大都慘遭屠殺。國家的權利真正掌握在一個陰險的太監和一幫無恥的士大夫的手上。此時,坐在皇位上的雖然還是老朱家的,但是,朱由校好似一個提線木偶一樣任魏忠賢擺佈,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江山土崩瓦解而無動於衷。這時,真正坐在大殿的皇位上的已然是那個遭人唾棄的死太監魏忠賢。

公元1627年,不幸落水的明熹宗朱由校染疾,一病不起,在連日服用仙藥(後來考證是類似於現在的小米湯之類的東西)無用後駕崩,魏忠賢的靠山倒了。在極其不情願的情況下,魏忠賢遵照熹宗遺囑將朱由校年僅17歲的弟弟朱由檢扶上王位。他甚至還望想著再度控制這個不諳世事的少年。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其實,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歷史中上演。話說明熹宗朱由校駕崩時親自拉著弟弟朱由檢的手,語重心長的說道:“你上位之後,要任用賢良,尤其是魏忠賢,魏大人”。當時魏忠賢也在場,只見朱由檢頻頻點頭、滿是淚水,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朱由檢已經怒火中燒,看著自己傻的可愛的哥哥,再看看妄圖捲土重來的死人妖魏忠賢,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剷除人妖,光復大明。

初來駕到的崇禎皇帝更是萬般小心,他清楚,雖然此時的他已經貴為天子,但是在這深宮之中,必定滿是魏忠賢的爪牙。當天夜裡,魏忠賢進獻美人,他不要;進獻佳餚,他怕有毒,自己啃著從王府帶來的大餅充飢;甚至於躲起來,蜷縮在皇宮中無人問津的一角過夜。這便是孤軍奮戰的崇禎。

在今後的日子裡他對魏忠賢恭敬有加,讓魏忠賢放下戒備,同時不斷削弱閹黨實力,任用自己親自提拔的官員以謀求對閹黨的抗衡。

崇禎的努力終有回報,忍辱負重的崇禎帝,日日面對著不可一世的魏忠賢那張奸佞的嘴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終於在天啟七年十一月的初五,結果了這位萬人唾罵的奸臣,真正屬於崇禎的時代開幕了。

魏忠賢自縊後,閹黨遭到了崇禎皇帝的清算,在政令開明的崇禎皇帝的整治下,為害大明長達數十年的閹黨土崩瓦解,朝廷政治逐漸迴歸正軌。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遭人詬病的是,崇禎皇帝在滅亡閹黨後,並沒有控制住明末官吏的結黨營私,文官集團日益擴大。面對這些,多疑崇禎僅僅採用不斷換政治一把手(內閣首輔)這種消極的辦法來遏制文官集團的膨脹,但是這微小的手段無法撼動根深蒂固的官僚制度,一切顯得那麼無濟於事。如果換做是洪武皇帝,老祖宗朱元璋處理的話,是根本不會讓朝廷之中有一家獨大的情況出現的,這也許就是崇禎皇帝政治方面的缺陷吧。

剷除閹黨後,崇禎錯就錯在沒有及時制衡死灰復燃的東林黨,朝政的局勢一度十分尷尬,最後造成東林黨把持朝政,沒有錢借錢借不來,最後李自成進京後,搜刮出幾千萬兩白銀。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正是這個道理。

"

那是公元1643年的5月,大明王朝最後的生力軍、主力軍,在兵部一把手孫傳庭(兵部尚書) 和二把手張鳳翔(兵部侍郎)的聯合反對出兵下,一意孤行的崇禎皇帝卻強制下令,兵出潼關。九月,孫傳庭部在汝州慘敗,其殘部更是被不可一世的闖王李自成一日追擊四百餘里地。同年十月初三,大明王朝最後的希望,正值51歲壯年的孫傳庭以死殉國、馬革裹屍。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大明劫》中孫傳庭劇照

僅僅過了5個月,闖王李自成便敲開紫禁城的大門,崇禎皇帝在下令刺死後宮嬪妃和手刃自己兩個親生女兒後,帶著貼身太監小毛子和三個皇子出逃煤山,在此自縊而死,以示最後的尊嚴。但他不瞭解的是,在他死後,他的三個皇子與太監小毛子便各奔東西。在黃泉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聽聞噩耗的提督太監王承恩。

人們常說,國之興亡在於一人。大明王朝將傾,苦苦支撐的是老師孫傳庭,而孫傳庭一死,大明王朝便再無生機可言。崇禎的錯誤決定導致這張最後的底牌徹底破裂,大明王朝的滅亡只在旦夕。但是昔日南宋崖山一戰,還有十萬軍民共殉國,而如今,卻只有一名帝王和一個太監,未免太過可悲。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回想崇禎皇帝在位的十七年,不由心頭一酸,面對一個大廈將傾的爛攤子,他全新盡力,夜以繼日拼了命的去力挽狂瀾,只可惜嗟爾明朝,氣數已盡。

傾覆的帝國,沒落的眾生,殘缺的土地,這滿目瘡痍的事實擺在面前,我們不得不接受,但是在事實背後,又存在著什麼應果循環的真相呢?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內因

非嫡非長的崇禎皇帝,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帝王教育,更沒有人教過他什麼叫制衡朝堂,什麼叫儒家帝王術,原本可以當一名閒散王爺度過餘生的他,卻因為哥哥的早死,不得不被推到歷史的舞臺,成為了明朝最後的一位皇帝。僅僅17歲就要挑起國之重擔,面前的是父親和哥哥留個他的一個千瘡百孔的末世王朝。

他的木匠哥哥朱由校在位七年就英年早逝,造化弄人,令人唏噓。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奸臣人妖

當時,明光宗朱常洛好不容易熬死了自己的糊塗老爹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48年,當屬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近30年不上朝的那位)正準備大展拳腳。怎奈操之過急,一夜連寵八女,身體開始被拖垮。後來更是因為“紅丸案”一命嗚呼(尋醫問藥時倒黴被進獻瀉藥一類的藥物),被後世戲稱為一月天子,甚至於連自己的年號泰昌都差點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最要命的是,當時的朱常洛留下了年僅16歲的朱由校為繼承人。

當時朝野局勢動盪,在經歷了萬曆皇帝罷工的30年裡,國家公務員嚴重短缺(六部一把手,僅僅只存有吏部尚書,其他機構更是人手短缺),國家的權利正在面臨重新洗牌的重大轉折時期,朱常洛上位後勵精圖治,朝野局勢有所緩和,怎料年紀輕輕的明光宗皇帝一個月後就撒手人寰。

16歲的孩子當國家領導人想都不用想,身後必定有操縱者。而這個幕後黑手就是朱由校的貼身太監,被當時及後世唾罵的死太監魏忠賢。因為朱由校酷愛木匠活,並且大字不識一個,王朝的實際權利被魏忠賢牢牢把握。在他的幕後操作下明朝末期政治局面被搞得烏煙瘴氣。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據說他上臺之後,大肆結黨營私,站在他的一派的,都被史學家稱之為“閹黨”。

在魏大首領“無私無畏”的帶領下,閹黨勢力遍佈全國各地,爪牙縱橫朝野上下,無人敢於反抗,甚至一些無恥之士,為了權位金銀,甘於認魏忠賢這位自宮(史說魏忠賢不是通過正規渠道當的太監,而是自己自宮的,所以早些年在皇宮中經常遭到同行的鄙視)的太監當乾爹、幹爺爺。

士大夫無恥到這種地步,這個王朝離滅亡只在朝夕之間。閹黨真是無惡不作,他們大肆欺壓地方百姓,瘋狂的吮吸著民脂民膏,百姓人人怨聲載道。在中央朝堂上,他們大肆打壓、抨擊異黨,其中東林黨的官員大都慘遭屠殺。國家的權利真正掌握在一個陰險的太監和一幫無恥的士大夫的手上。此時,坐在皇位上的雖然還是老朱家的,但是,朱由校好似一個提線木偶一樣任魏忠賢擺佈,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江山土崩瓦解而無動於衷。這時,真正坐在大殿的皇位上的已然是那個遭人唾棄的死太監魏忠賢。

公元1627年,不幸落水的明熹宗朱由校染疾,一病不起,在連日服用仙藥(後來考證是類似於現在的小米湯之類的東西)無用後駕崩,魏忠賢的靠山倒了。在極其不情願的情況下,魏忠賢遵照熹宗遺囑將朱由校年僅17歲的弟弟朱由檢扶上王位。他甚至還望想著再度控制這個不諳世事的少年。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其實,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歷史中上演。話說明熹宗朱由校駕崩時親自拉著弟弟朱由檢的手,語重心長的說道:“你上位之後,要任用賢良,尤其是魏忠賢,魏大人”。當時魏忠賢也在場,只見朱由檢頻頻點頭、滿是淚水,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朱由檢已經怒火中燒,看著自己傻的可愛的哥哥,再看看妄圖捲土重來的死人妖魏忠賢,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剷除人妖,光復大明。

初來駕到的崇禎皇帝更是萬般小心,他清楚,雖然此時的他已經貴為天子,但是在這深宮之中,必定滿是魏忠賢的爪牙。當天夜裡,魏忠賢進獻美人,他不要;進獻佳餚,他怕有毒,自己啃著從王府帶來的大餅充飢;甚至於躲起來,蜷縮在皇宮中無人問津的一角過夜。這便是孤軍奮戰的崇禎。

在今後的日子裡他對魏忠賢恭敬有加,讓魏忠賢放下戒備,同時不斷削弱閹黨實力,任用自己親自提拔的官員以謀求對閹黨的抗衡。

崇禎的努力終有回報,忍辱負重的崇禎帝,日日面對著不可一世的魏忠賢那張奸佞的嘴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終於在天啟七年十一月的初五,結果了這位萬人唾罵的奸臣,真正屬於崇禎的時代開幕了。

魏忠賢自縊後,閹黨遭到了崇禎皇帝的清算,在政令開明的崇禎皇帝的整治下,為害大明長達數十年的閹黨土崩瓦解,朝廷政治逐漸迴歸正軌。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遭人詬病的是,崇禎皇帝在滅亡閹黨後,並沒有控制住明末官吏的結黨營私,文官集團日益擴大。面對這些,多疑崇禎僅僅採用不斷換政治一把手(內閣首輔)這種消極的辦法來遏制文官集團的膨脹,但是這微小的手段無法撼動根深蒂固的官僚制度,一切顯得那麼無濟於事。如果換做是洪武皇帝,老祖宗朱元璋處理的話,是根本不會讓朝廷之中有一家獨大的情況出現的,這也許就是崇禎皇帝政治方面的缺陷吧。

剷除閹黨後,崇禎錯就錯在沒有及時制衡死灰復燃的東林黨,朝政的局勢一度十分尷尬,最後造成東林黨把持朝政,沒有錢借錢借不來,最後李自成進京後,搜刮出幾千萬兩白銀。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正是這個道理。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無奈的政策

當時,國內大規模爆發農民起義軍。崇禎倒黴到了家,自登基以來內憂外患,連年自然災害,顆粒無收,這個我們後面單獨分析。中國的老百姓有一個特點,能吃飽飯就行,畢竟我們是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百姓要求不高,但往往最低微的願望都不能滿足。試想誰沒事頂著失去生命的危險造反啊,你看看大澤鄉起義、黃巢起義、黃巾起義之類的,哪一個不是到了要命關頭,不行動就等死的時刻才豁出去造反的。雖說有自然災害,但是又不是頭一次,辦法是有的,農民起義軍是可以安撫的,給口吃的,給個活路,誰還造反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大明的百姓還沒有過夠。

崇禎是怎麼想的,起義軍就都是刁民、土匪?拿剩餘不多的錢徵集軍隊跟起義軍硬扛,結果是越打越多、越打起義軍越旺盛。到後期才想到安撫,這時人家已經家破人亡了,現在安撫,只能換來短暫的喘息,仇恨的種子已經在每一個農民兄弟心中深深的埋下,為了犧牲的戰友、為了死去的老婆孩子還有起義軍首領共均富、日飽足的承諾,拼上性命也要一較高下。崇禎的政策致使他失去了民心,失去了每個王朝都無比珍重的根基所在。

"

那是公元1643年的5月,大明王朝最後的生力軍、主力軍,在兵部一把手孫傳庭(兵部尚書) 和二把手張鳳翔(兵部侍郎)的聯合反對出兵下,一意孤行的崇禎皇帝卻強制下令,兵出潼關。九月,孫傳庭部在汝州慘敗,其殘部更是被不可一世的闖王李自成一日追擊四百餘里地。同年十月初三,大明王朝最後的希望,正值51歲壯年的孫傳庭以死殉國、馬革裹屍。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大明劫》中孫傳庭劇照

僅僅過了5個月,闖王李自成便敲開紫禁城的大門,崇禎皇帝在下令刺死後宮嬪妃和手刃自己兩個親生女兒後,帶著貼身太監小毛子和三個皇子出逃煤山,在此自縊而死,以示最後的尊嚴。但他不瞭解的是,在他死後,他的三個皇子與太監小毛子便各奔東西。在黃泉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聽聞噩耗的提督太監王承恩。

人們常說,國之興亡在於一人。大明王朝將傾,苦苦支撐的是老師孫傳庭,而孫傳庭一死,大明王朝便再無生機可言。崇禎的錯誤決定導致這張最後的底牌徹底破裂,大明王朝的滅亡只在旦夕。但是昔日南宋崖山一戰,還有十萬軍民共殉國,而如今,卻只有一名帝王和一個太監,未免太過可悲。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回想崇禎皇帝在位的十七年,不由心頭一酸,面對一個大廈將傾的爛攤子,他全新盡力,夜以繼日拼了命的去力挽狂瀾,只可惜嗟爾明朝,氣數已盡。

傾覆的帝國,沒落的眾生,殘缺的土地,這滿目瘡痍的事實擺在面前,我們不得不接受,但是在事實背後,又存在著什麼應果循環的真相呢?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內因

非嫡非長的崇禎皇帝,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帝王教育,更沒有人教過他什麼叫制衡朝堂,什麼叫儒家帝王術,原本可以當一名閒散王爺度過餘生的他,卻因為哥哥的早死,不得不被推到歷史的舞臺,成為了明朝最後的一位皇帝。僅僅17歲就要挑起國之重擔,面前的是父親和哥哥留個他的一個千瘡百孔的末世王朝。

他的木匠哥哥朱由校在位七年就英年早逝,造化弄人,令人唏噓。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奸臣人妖

當時,明光宗朱常洛好不容易熬死了自己的糊塗老爹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48年,當屬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近30年不上朝的那位)正準備大展拳腳。怎奈操之過急,一夜連寵八女,身體開始被拖垮。後來更是因為“紅丸案”一命嗚呼(尋醫問藥時倒黴被進獻瀉藥一類的藥物),被後世戲稱為一月天子,甚至於連自己的年號泰昌都差點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最要命的是,當時的朱常洛留下了年僅16歲的朱由校為繼承人。

當時朝野局勢動盪,在經歷了萬曆皇帝罷工的30年裡,國家公務員嚴重短缺(六部一把手,僅僅只存有吏部尚書,其他機構更是人手短缺),國家的權利正在面臨重新洗牌的重大轉折時期,朱常洛上位後勵精圖治,朝野局勢有所緩和,怎料年紀輕輕的明光宗皇帝一個月後就撒手人寰。

16歲的孩子當國家領導人想都不用想,身後必定有操縱者。而這個幕後黑手就是朱由校的貼身太監,被當時及後世唾罵的死太監魏忠賢。因為朱由校酷愛木匠活,並且大字不識一個,王朝的實際權利被魏忠賢牢牢把握。在他的幕後操作下明朝末期政治局面被搞得烏煙瘴氣。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據說他上臺之後,大肆結黨營私,站在他的一派的,都被史學家稱之為“閹黨”。

在魏大首領“無私無畏”的帶領下,閹黨勢力遍佈全國各地,爪牙縱橫朝野上下,無人敢於反抗,甚至一些無恥之士,為了權位金銀,甘於認魏忠賢這位自宮(史說魏忠賢不是通過正規渠道當的太監,而是自己自宮的,所以早些年在皇宮中經常遭到同行的鄙視)的太監當乾爹、幹爺爺。

士大夫無恥到這種地步,這個王朝離滅亡只在朝夕之間。閹黨真是無惡不作,他們大肆欺壓地方百姓,瘋狂的吮吸著民脂民膏,百姓人人怨聲載道。在中央朝堂上,他們大肆打壓、抨擊異黨,其中東林黨的官員大都慘遭屠殺。國家的權利真正掌握在一個陰險的太監和一幫無恥的士大夫的手上。此時,坐在皇位上的雖然還是老朱家的,但是,朱由校好似一個提線木偶一樣任魏忠賢擺佈,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江山土崩瓦解而無動於衷。這時,真正坐在大殿的皇位上的已然是那個遭人唾棄的死太監魏忠賢。

公元1627年,不幸落水的明熹宗朱由校染疾,一病不起,在連日服用仙藥(後來考證是類似於現在的小米湯之類的東西)無用後駕崩,魏忠賢的靠山倒了。在極其不情願的情況下,魏忠賢遵照熹宗遺囑將朱由校年僅17歲的弟弟朱由檢扶上王位。他甚至還望想著再度控制這個不諳世事的少年。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其實,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歷史中上演。話說明熹宗朱由校駕崩時親自拉著弟弟朱由檢的手,語重心長的說道:“你上位之後,要任用賢良,尤其是魏忠賢,魏大人”。當時魏忠賢也在場,只見朱由檢頻頻點頭、滿是淚水,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朱由檢已經怒火中燒,看著自己傻的可愛的哥哥,再看看妄圖捲土重來的死人妖魏忠賢,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剷除人妖,光復大明。

初來駕到的崇禎皇帝更是萬般小心,他清楚,雖然此時的他已經貴為天子,但是在這深宮之中,必定滿是魏忠賢的爪牙。當天夜裡,魏忠賢進獻美人,他不要;進獻佳餚,他怕有毒,自己啃著從王府帶來的大餅充飢;甚至於躲起來,蜷縮在皇宮中無人問津的一角過夜。這便是孤軍奮戰的崇禎。

在今後的日子裡他對魏忠賢恭敬有加,讓魏忠賢放下戒備,同時不斷削弱閹黨實力,任用自己親自提拔的官員以謀求對閹黨的抗衡。

崇禎的努力終有回報,忍辱負重的崇禎帝,日日面對著不可一世的魏忠賢那張奸佞的嘴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終於在天啟七年十一月的初五,結果了這位萬人唾罵的奸臣,真正屬於崇禎的時代開幕了。

魏忠賢自縊後,閹黨遭到了崇禎皇帝的清算,在政令開明的崇禎皇帝的整治下,為害大明長達數十年的閹黨土崩瓦解,朝廷政治逐漸迴歸正軌。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遭人詬病的是,崇禎皇帝在滅亡閹黨後,並沒有控制住明末官吏的結黨營私,文官集團日益擴大。面對這些,多疑崇禎僅僅採用不斷換政治一把手(內閣首輔)這種消極的辦法來遏制文官集團的膨脹,但是這微小的手段無法撼動根深蒂固的官僚制度,一切顯得那麼無濟於事。如果換做是洪武皇帝,老祖宗朱元璋處理的話,是根本不會讓朝廷之中有一家獨大的情況出現的,這也許就是崇禎皇帝政治方面的缺陷吧。

剷除閹黨後,崇禎錯就錯在沒有及時制衡死灰復燃的東林黨,朝政的局勢一度十分尷尬,最後造成東林黨把持朝政,沒有錢借錢借不來,最後李自成進京後,搜刮出幾千萬兩白銀。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正是這個道理。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無奈的政策

當時,國內大規模爆發農民起義軍。崇禎倒黴到了家,自登基以來內憂外患,連年自然災害,顆粒無收,這個我們後面單獨分析。中國的老百姓有一個特點,能吃飽飯就行,畢竟我們是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百姓要求不高,但往往最低微的願望都不能滿足。試想誰沒事頂著失去生命的危險造反啊,你看看大澤鄉起義、黃巢起義、黃巾起義之類的,哪一個不是到了要命關頭,不行動就等死的時刻才豁出去造反的。雖說有自然災害,但是又不是頭一次,辦法是有的,農民起義軍是可以安撫的,給口吃的,給個活路,誰還造反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大明的百姓還沒有過夠。

崇禎是怎麼想的,起義軍就都是刁民、土匪?拿剩餘不多的錢徵集軍隊跟起義軍硬扛,結果是越打越多、越打起義軍越旺盛。到後期才想到安撫,這時人家已經家破人亡了,現在安撫,只能換來短暫的喘息,仇恨的種子已經在每一個農民兄弟心中深深的埋下,為了犧牲的戰友、為了死去的老婆孩子還有起義軍首領共均富、日飽足的承諾,拼上性命也要一較高下。崇禎的政策致使他失去了民心,失去了每個王朝都無比珍重的根基所在。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外因

內政業已東林一家獨大,外患日益嚴重。自萬曆朝薩爾滸之戰失利後,證明著漢族實力衰微,建州女真、滿族的實力日益膨脹。

曾經那個舉世名將李成樑放過的黃毛小兒,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努爾哈赤率領眾志成城的女真部落在大明的東北邊境掀起一場又一場腥風血雨,抵抗入侵已經刻不容緩。崇禎重用袁崇煥、滿桂、毛文龍等抵禦女真入侵,並且給予袁崇煥極大的權力,崇禎做夢也沒有想到,正是這高度集中的權力,害死了袁崇煥,瓦解了邊關將士的凝聚力,給了女真可乘之機。

"

那是公元1643年的5月,大明王朝最後的生力軍、主力軍,在兵部一把手孫傳庭(兵部尚書) 和二把手張鳳翔(兵部侍郎)的聯合反對出兵下,一意孤行的崇禎皇帝卻強制下令,兵出潼關。九月,孫傳庭部在汝州慘敗,其殘部更是被不可一世的闖王李自成一日追擊四百餘里地。同年十月初三,大明王朝最後的希望,正值51歲壯年的孫傳庭以死殉國、馬革裹屍。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大明劫》中孫傳庭劇照

僅僅過了5個月,闖王李自成便敲開紫禁城的大門,崇禎皇帝在下令刺死後宮嬪妃和手刃自己兩個親生女兒後,帶著貼身太監小毛子和三個皇子出逃煤山,在此自縊而死,以示最後的尊嚴。但他不瞭解的是,在他死後,他的三個皇子與太監小毛子便各奔東西。在黃泉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聽聞噩耗的提督太監王承恩。

人們常說,國之興亡在於一人。大明王朝將傾,苦苦支撐的是老師孫傳庭,而孫傳庭一死,大明王朝便再無生機可言。崇禎的錯誤決定導致這張最後的底牌徹底破裂,大明王朝的滅亡只在旦夕。但是昔日南宋崖山一戰,還有十萬軍民共殉國,而如今,卻只有一名帝王和一個太監,未免太過可悲。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回想崇禎皇帝在位的十七年,不由心頭一酸,面對一個大廈將傾的爛攤子,他全新盡力,夜以繼日拼了命的去力挽狂瀾,只可惜嗟爾明朝,氣數已盡。

傾覆的帝國,沒落的眾生,殘缺的土地,這滿目瘡痍的事實擺在面前,我們不得不接受,但是在事實背後,又存在著什麼應果循環的真相呢?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內因

非嫡非長的崇禎皇帝,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帝王教育,更沒有人教過他什麼叫制衡朝堂,什麼叫儒家帝王術,原本可以當一名閒散王爺度過餘生的他,卻因為哥哥的早死,不得不被推到歷史的舞臺,成為了明朝最後的一位皇帝。僅僅17歲就要挑起國之重擔,面前的是父親和哥哥留個他的一個千瘡百孔的末世王朝。

他的木匠哥哥朱由校在位七年就英年早逝,造化弄人,令人唏噓。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奸臣人妖

當時,明光宗朱常洛好不容易熬死了自己的糊塗老爹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48年,當屬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近30年不上朝的那位)正準備大展拳腳。怎奈操之過急,一夜連寵八女,身體開始被拖垮。後來更是因為“紅丸案”一命嗚呼(尋醫問藥時倒黴被進獻瀉藥一類的藥物),被後世戲稱為一月天子,甚至於連自己的年號泰昌都差點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最要命的是,當時的朱常洛留下了年僅16歲的朱由校為繼承人。

當時朝野局勢動盪,在經歷了萬曆皇帝罷工的30年裡,國家公務員嚴重短缺(六部一把手,僅僅只存有吏部尚書,其他機構更是人手短缺),國家的權利正在面臨重新洗牌的重大轉折時期,朱常洛上位後勵精圖治,朝野局勢有所緩和,怎料年紀輕輕的明光宗皇帝一個月後就撒手人寰。

16歲的孩子當國家領導人想都不用想,身後必定有操縱者。而這個幕後黑手就是朱由校的貼身太監,被當時及後世唾罵的死太監魏忠賢。因為朱由校酷愛木匠活,並且大字不識一個,王朝的實際權利被魏忠賢牢牢把握。在他的幕後操作下明朝末期政治局面被搞得烏煙瘴氣。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據說他上臺之後,大肆結黨營私,站在他的一派的,都被史學家稱之為“閹黨”。

在魏大首領“無私無畏”的帶領下,閹黨勢力遍佈全國各地,爪牙縱橫朝野上下,無人敢於反抗,甚至一些無恥之士,為了權位金銀,甘於認魏忠賢這位自宮(史說魏忠賢不是通過正規渠道當的太監,而是自己自宮的,所以早些年在皇宮中經常遭到同行的鄙視)的太監當乾爹、幹爺爺。

士大夫無恥到這種地步,這個王朝離滅亡只在朝夕之間。閹黨真是無惡不作,他們大肆欺壓地方百姓,瘋狂的吮吸著民脂民膏,百姓人人怨聲載道。在中央朝堂上,他們大肆打壓、抨擊異黨,其中東林黨的官員大都慘遭屠殺。國家的權利真正掌握在一個陰險的太監和一幫無恥的士大夫的手上。此時,坐在皇位上的雖然還是老朱家的,但是,朱由校好似一個提線木偶一樣任魏忠賢擺佈,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江山土崩瓦解而無動於衷。這時,真正坐在大殿的皇位上的已然是那個遭人唾棄的死太監魏忠賢。

公元1627年,不幸落水的明熹宗朱由校染疾,一病不起,在連日服用仙藥(後來考證是類似於現在的小米湯之類的東西)無用後駕崩,魏忠賢的靠山倒了。在極其不情願的情況下,魏忠賢遵照熹宗遺囑將朱由校年僅17歲的弟弟朱由檢扶上王位。他甚至還望想著再度控制這個不諳世事的少年。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其實,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歷史中上演。話說明熹宗朱由校駕崩時親自拉著弟弟朱由檢的手,語重心長的說道:“你上位之後,要任用賢良,尤其是魏忠賢,魏大人”。當時魏忠賢也在場,只見朱由檢頻頻點頭、滿是淚水,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朱由檢已經怒火中燒,看著自己傻的可愛的哥哥,再看看妄圖捲土重來的死人妖魏忠賢,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剷除人妖,光復大明。

初來駕到的崇禎皇帝更是萬般小心,他清楚,雖然此時的他已經貴為天子,但是在這深宮之中,必定滿是魏忠賢的爪牙。當天夜裡,魏忠賢進獻美人,他不要;進獻佳餚,他怕有毒,自己啃著從王府帶來的大餅充飢;甚至於躲起來,蜷縮在皇宮中無人問津的一角過夜。這便是孤軍奮戰的崇禎。

在今後的日子裡他對魏忠賢恭敬有加,讓魏忠賢放下戒備,同時不斷削弱閹黨實力,任用自己親自提拔的官員以謀求對閹黨的抗衡。

崇禎的努力終有回報,忍辱負重的崇禎帝,日日面對著不可一世的魏忠賢那張奸佞的嘴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終於在天啟七年十一月的初五,結果了這位萬人唾罵的奸臣,真正屬於崇禎的時代開幕了。

魏忠賢自縊後,閹黨遭到了崇禎皇帝的清算,在政令開明的崇禎皇帝的整治下,為害大明長達數十年的閹黨土崩瓦解,朝廷政治逐漸迴歸正軌。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遭人詬病的是,崇禎皇帝在滅亡閹黨後,並沒有控制住明末官吏的結黨營私,文官集團日益擴大。面對這些,多疑崇禎僅僅採用不斷換政治一把手(內閣首輔)這種消極的辦法來遏制文官集團的膨脹,但是這微小的手段無法撼動根深蒂固的官僚制度,一切顯得那麼無濟於事。如果換做是洪武皇帝,老祖宗朱元璋處理的話,是根本不會讓朝廷之中有一家獨大的情況出現的,這也許就是崇禎皇帝政治方面的缺陷吧。

剷除閹黨後,崇禎錯就錯在沒有及時制衡死灰復燃的東林黨,朝政的局勢一度十分尷尬,最後造成東林黨把持朝政,沒有錢借錢借不來,最後李自成進京後,搜刮出幾千萬兩白銀。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正是這個道理。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無奈的政策

當時,國內大規模爆發農民起義軍。崇禎倒黴到了家,自登基以來內憂外患,連年自然災害,顆粒無收,這個我們後面單獨分析。中國的老百姓有一個特點,能吃飽飯就行,畢竟我們是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百姓要求不高,但往往最低微的願望都不能滿足。試想誰沒事頂著失去生命的危險造反啊,你看看大澤鄉起義、黃巢起義、黃巾起義之類的,哪一個不是到了要命關頭,不行動就等死的時刻才豁出去造反的。雖說有自然災害,但是又不是頭一次,辦法是有的,農民起義軍是可以安撫的,給口吃的,給個活路,誰還造反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大明的百姓還沒有過夠。

崇禎是怎麼想的,起義軍就都是刁民、土匪?拿剩餘不多的錢徵集軍隊跟起義軍硬扛,結果是越打越多、越打起義軍越旺盛。到後期才想到安撫,這時人家已經家破人亡了,現在安撫,只能換來短暫的喘息,仇恨的種子已經在每一個農民兄弟心中深深的埋下,為了犧牲的戰友、為了死去的老婆孩子還有起義軍首領共均富、日飽足的承諾,拼上性命也要一較高下。崇禎的政策致使他失去了民心,失去了每個王朝都無比珍重的根基所在。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外因

內政業已東林一家獨大,外患日益嚴重。自萬曆朝薩爾滸之戰失利後,證明著漢族實力衰微,建州女真、滿族的實力日益膨脹。

曾經那個舉世名將李成樑放過的黃毛小兒,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努爾哈赤率領眾志成城的女真部落在大明的東北邊境掀起一場又一場腥風血雨,抵抗入侵已經刻不容緩。崇禎重用袁崇煥、滿桂、毛文龍等抵禦女真入侵,並且給予袁崇煥極大的權力,崇禎做夢也沒有想到,正是這高度集中的權力,害死了袁崇煥,瓦解了邊關將士的凝聚力,給了女真可乘之機。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從此女真一族在大明邊關一發不可收拾,大清王朝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登上這歷史的舞臺。

天災

崇禎是個努力的人,但是他還是個倒黴的人,讓我們看一組數據:

崇禎元年,中國北方大旱,陝西尤為嚴重;

崇禎五年,北方各省爆發大饑荒,平民百姓只能剝樹皮,甚至吃觀音土漲肚而死;

崇禎六年,陝西全境鬧蝗災,耀州、澄城縣最甚,百姓死亡人數超過一半;

崇禎七年以後旱情不斷;

崇禎十年至十三年,四年皆有蝗災,百姓出現人吃人的慘狀;

崇禎十三年、十四年是南北各地的大荒年,流民棄嬰遍佈國家主幹道兩側。

崇禎十三年至十七年,因為天災,流民不斷,鼠疫橫行,死屍遍野。僅冀、晉、陝三省死亡人數就高達千萬之眾。

"

那是公元1643年的5月,大明王朝最後的生力軍、主力軍,在兵部一把手孫傳庭(兵部尚書) 和二把手張鳳翔(兵部侍郎)的聯合反對出兵下,一意孤行的崇禎皇帝卻強制下令,兵出潼關。九月,孫傳庭部在汝州慘敗,其殘部更是被不可一世的闖王李自成一日追擊四百餘里地。同年十月初三,大明王朝最後的希望,正值51歲壯年的孫傳庭以死殉國、馬革裹屍。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大明劫》中孫傳庭劇照

僅僅過了5個月,闖王李自成便敲開紫禁城的大門,崇禎皇帝在下令刺死後宮嬪妃和手刃自己兩個親生女兒後,帶著貼身太監小毛子和三個皇子出逃煤山,在此自縊而死,以示最後的尊嚴。但他不瞭解的是,在他死後,他的三個皇子與太監小毛子便各奔東西。在黃泉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聽聞噩耗的提督太監王承恩。

人們常說,國之興亡在於一人。大明王朝將傾,苦苦支撐的是老師孫傳庭,而孫傳庭一死,大明王朝便再無生機可言。崇禎的錯誤決定導致這張最後的底牌徹底破裂,大明王朝的滅亡只在旦夕。但是昔日南宋崖山一戰,還有十萬軍民共殉國,而如今,卻只有一名帝王和一個太監,未免太過可悲。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回想崇禎皇帝在位的十七年,不由心頭一酸,面對一個大廈將傾的爛攤子,他全新盡力,夜以繼日拼了命的去力挽狂瀾,只可惜嗟爾明朝,氣數已盡。

傾覆的帝國,沒落的眾生,殘缺的土地,這滿目瘡痍的事實擺在面前,我們不得不接受,但是在事實背後,又存在著什麼應果循環的真相呢?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內因

非嫡非長的崇禎皇帝,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帝王教育,更沒有人教過他什麼叫制衡朝堂,什麼叫儒家帝王術,原本可以當一名閒散王爺度過餘生的他,卻因為哥哥的早死,不得不被推到歷史的舞臺,成為了明朝最後的一位皇帝。僅僅17歲就要挑起國之重擔,面前的是父親和哥哥留個他的一個千瘡百孔的末世王朝。

他的木匠哥哥朱由校在位七年就英年早逝,造化弄人,令人唏噓。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奸臣人妖

當時,明光宗朱常洛好不容易熬死了自己的糊塗老爹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48年,當屬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近30年不上朝的那位)正準備大展拳腳。怎奈操之過急,一夜連寵八女,身體開始被拖垮。後來更是因為“紅丸案”一命嗚呼(尋醫問藥時倒黴被進獻瀉藥一類的藥物),被後世戲稱為一月天子,甚至於連自己的年號泰昌都差點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最要命的是,當時的朱常洛留下了年僅16歲的朱由校為繼承人。

當時朝野局勢動盪,在經歷了萬曆皇帝罷工的30年裡,國家公務員嚴重短缺(六部一把手,僅僅只存有吏部尚書,其他機構更是人手短缺),國家的權利正在面臨重新洗牌的重大轉折時期,朱常洛上位後勵精圖治,朝野局勢有所緩和,怎料年紀輕輕的明光宗皇帝一個月後就撒手人寰。

16歲的孩子當國家領導人想都不用想,身後必定有操縱者。而這個幕後黑手就是朱由校的貼身太監,被當時及後世唾罵的死太監魏忠賢。因為朱由校酷愛木匠活,並且大字不識一個,王朝的實際權利被魏忠賢牢牢把握。在他的幕後操作下明朝末期政治局面被搞得烏煙瘴氣。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據說他上臺之後,大肆結黨營私,站在他的一派的,都被史學家稱之為“閹黨”。

在魏大首領“無私無畏”的帶領下,閹黨勢力遍佈全國各地,爪牙縱橫朝野上下,無人敢於反抗,甚至一些無恥之士,為了權位金銀,甘於認魏忠賢這位自宮(史說魏忠賢不是通過正規渠道當的太監,而是自己自宮的,所以早些年在皇宮中經常遭到同行的鄙視)的太監當乾爹、幹爺爺。

士大夫無恥到這種地步,這個王朝離滅亡只在朝夕之間。閹黨真是無惡不作,他們大肆欺壓地方百姓,瘋狂的吮吸著民脂民膏,百姓人人怨聲載道。在中央朝堂上,他們大肆打壓、抨擊異黨,其中東林黨的官員大都慘遭屠殺。國家的權利真正掌握在一個陰險的太監和一幫無恥的士大夫的手上。此時,坐在皇位上的雖然還是老朱家的,但是,朱由校好似一個提線木偶一樣任魏忠賢擺佈,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江山土崩瓦解而無動於衷。這時,真正坐在大殿的皇位上的已然是那個遭人唾棄的死太監魏忠賢。

公元1627年,不幸落水的明熹宗朱由校染疾,一病不起,在連日服用仙藥(後來考證是類似於現在的小米湯之類的東西)無用後駕崩,魏忠賢的靠山倒了。在極其不情願的情況下,魏忠賢遵照熹宗遺囑將朱由校年僅17歲的弟弟朱由檢扶上王位。他甚至還望想著再度控制這個不諳世事的少年。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其實,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歷史中上演。話說明熹宗朱由校駕崩時親自拉著弟弟朱由檢的手,語重心長的說道:“你上位之後,要任用賢良,尤其是魏忠賢,魏大人”。當時魏忠賢也在場,只見朱由檢頻頻點頭、滿是淚水,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朱由檢已經怒火中燒,看著自己傻的可愛的哥哥,再看看妄圖捲土重來的死人妖魏忠賢,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剷除人妖,光復大明。

初來駕到的崇禎皇帝更是萬般小心,他清楚,雖然此時的他已經貴為天子,但是在這深宮之中,必定滿是魏忠賢的爪牙。當天夜裡,魏忠賢進獻美人,他不要;進獻佳餚,他怕有毒,自己啃著從王府帶來的大餅充飢;甚至於躲起來,蜷縮在皇宮中無人問津的一角過夜。這便是孤軍奮戰的崇禎。

在今後的日子裡他對魏忠賢恭敬有加,讓魏忠賢放下戒備,同時不斷削弱閹黨實力,任用自己親自提拔的官員以謀求對閹黨的抗衡。

崇禎的努力終有回報,忍辱負重的崇禎帝,日日面對著不可一世的魏忠賢那張奸佞的嘴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終於在天啟七年十一月的初五,結果了這位萬人唾罵的奸臣,真正屬於崇禎的時代開幕了。

魏忠賢自縊後,閹黨遭到了崇禎皇帝的清算,在政令開明的崇禎皇帝的整治下,為害大明長達數十年的閹黨土崩瓦解,朝廷政治逐漸迴歸正軌。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遭人詬病的是,崇禎皇帝在滅亡閹黨後,並沒有控制住明末官吏的結黨營私,文官集團日益擴大。面對這些,多疑崇禎僅僅採用不斷換政治一把手(內閣首輔)這種消極的辦法來遏制文官集團的膨脹,但是這微小的手段無法撼動根深蒂固的官僚制度,一切顯得那麼無濟於事。如果換做是洪武皇帝,老祖宗朱元璋處理的話,是根本不會讓朝廷之中有一家獨大的情況出現的,這也許就是崇禎皇帝政治方面的缺陷吧。

剷除閹黨後,崇禎錯就錯在沒有及時制衡死灰復燃的東林黨,朝政的局勢一度十分尷尬,最後造成東林黨把持朝政,沒有錢借錢借不來,最後李自成進京後,搜刮出幾千萬兩白銀。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正是這個道理。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無奈的政策

當時,國內大規模爆發農民起義軍。崇禎倒黴到了家,自登基以來內憂外患,連年自然災害,顆粒無收,這個我們後面單獨分析。中國的老百姓有一個特點,能吃飽飯就行,畢竟我們是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百姓要求不高,但往往最低微的願望都不能滿足。試想誰沒事頂著失去生命的危險造反啊,你看看大澤鄉起義、黃巢起義、黃巾起義之類的,哪一個不是到了要命關頭,不行動就等死的時刻才豁出去造反的。雖說有自然災害,但是又不是頭一次,辦法是有的,農民起義軍是可以安撫的,給口吃的,給個活路,誰還造反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大明的百姓還沒有過夠。

崇禎是怎麼想的,起義軍就都是刁民、土匪?拿剩餘不多的錢徵集軍隊跟起義軍硬扛,結果是越打越多、越打起義軍越旺盛。到後期才想到安撫,這時人家已經家破人亡了,現在安撫,只能換來短暫的喘息,仇恨的種子已經在每一個農民兄弟心中深深的埋下,為了犧牲的戰友、為了死去的老婆孩子還有起義軍首領共均富、日飽足的承諾,拼上性命也要一較高下。崇禎的政策致使他失去了民心,失去了每個王朝都無比珍重的根基所在。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外因

內政業已東林一家獨大,外患日益嚴重。自萬曆朝薩爾滸之戰失利後,證明著漢族實力衰微,建州女真、滿族的實力日益膨脹。

曾經那個舉世名將李成樑放過的黃毛小兒,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努爾哈赤率領眾志成城的女真部落在大明的東北邊境掀起一場又一場腥風血雨,抵抗入侵已經刻不容緩。崇禎重用袁崇煥、滿桂、毛文龍等抵禦女真入侵,並且給予袁崇煥極大的權力,崇禎做夢也沒有想到,正是這高度集中的權力,害死了袁崇煥,瓦解了邊關將士的凝聚力,給了女真可乘之機。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從此女真一族在大明邊關一發不可收拾,大清王朝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登上這歷史的舞臺。

天災

崇禎是個努力的人,但是他還是個倒黴的人,讓我們看一組數據:

崇禎元年,中國北方大旱,陝西尤為嚴重;

崇禎五年,北方各省爆發大饑荒,平民百姓只能剝樹皮,甚至吃觀音土漲肚而死;

崇禎六年,陝西全境鬧蝗災,耀州、澄城縣最甚,百姓死亡人數超過一半;

崇禎七年以後旱情不斷;

崇禎十年至十三年,四年皆有蝗災,百姓出現人吃人的慘狀;

崇禎十三年、十四年是南北各地的大荒年,流民棄嬰遍佈國家主幹道兩側。

崇禎十三年至十七年,因為天災,流民不斷,鼠疫橫行,死屍遍野。僅冀、晉、陝三省死亡人數就高達千萬之眾。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上面的是天災(史稱明朝小冰河時代),接下來就是人禍。崇禎二年五月,崇禎因連年抗戰,國庫空虛,外加陝西災情嚴重,裁去陝北驛站,大量國家低級公務員失業,其中就包括闖王李自成。崇禎上位的十幾年裡,災情嚴重,大量流民吃不飽飯,面臨著餓死的危險,朝廷抵禦女真入侵,國庫一度虧空,無力賑災。加上大量公務員失業,農民起義已成排山倒海之勢,大明王朝已經無力迴天。

崇禎自己的原因

前面我們說過崇禎的舉措讓東林黨獨霸朝綱,更為嚴重的是,崇禎這個人在用人方面還秉承著用人疑,日日疑的方針準則。看看他十七年換了幾十任首輔,他很著急,想要救國,但是當年他祖宗朱元璋的那份用人不疑的性格,是一點也沒學會。

袁崇煥,五年抗遼,結果皇太極兵圍京師,皇太極的反間計,崇禎一怒之下,凌遲袁崇煥,親者痛,仇者快。

"

那是公元1643年的5月,大明王朝最後的生力軍、主力軍,在兵部一把手孫傳庭(兵部尚書) 和二把手張鳳翔(兵部侍郎)的聯合反對出兵下,一意孤行的崇禎皇帝卻強制下令,兵出潼關。九月,孫傳庭部在汝州慘敗,其殘部更是被不可一世的闖王李自成一日追擊四百餘里地。同年十月初三,大明王朝最後的希望,正值51歲壯年的孫傳庭以死殉國、馬革裹屍。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大明劫》中孫傳庭劇照

僅僅過了5個月,闖王李自成便敲開紫禁城的大門,崇禎皇帝在下令刺死後宮嬪妃和手刃自己兩個親生女兒後,帶著貼身太監小毛子和三個皇子出逃煤山,在此自縊而死,以示最後的尊嚴。但他不瞭解的是,在他死後,他的三個皇子與太監小毛子便各奔東西。在黃泉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聽聞噩耗的提督太監王承恩。

人們常說,國之興亡在於一人。大明王朝將傾,苦苦支撐的是老師孫傳庭,而孫傳庭一死,大明王朝便再無生機可言。崇禎的錯誤決定導致這張最後的底牌徹底破裂,大明王朝的滅亡只在旦夕。但是昔日南宋崖山一戰,還有十萬軍民共殉國,而如今,卻只有一名帝王和一個太監,未免太過可悲。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回想崇禎皇帝在位的十七年,不由心頭一酸,面對一個大廈將傾的爛攤子,他全新盡力,夜以繼日拼了命的去力挽狂瀾,只可惜嗟爾明朝,氣數已盡。

傾覆的帝國,沒落的眾生,殘缺的土地,這滿目瘡痍的事實擺在面前,我們不得不接受,但是在事實背後,又存在著什麼應果循環的真相呢?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內因

非嫡非長的崇禎皇帝,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帝王教育,更沒有人教過他什麼叫制衡朝堂,什麼叫儒家帝王術,原本可以當一名閒散王爺度過餘生的他,卻因為哥哥的早死,不得不被推到歷史的舞臺,成為了明朝最後的一位皇帝。僅僅17歲就要挑起國之重擔,面前的是父親和哥哥留個他的一個千瘡百孔的末世王朝。

他的木匠哥哥朱由校在位七年就英年早逝,造化弄人,令人唏噓。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奸臣人妖

當時,明光宗朱常洛好不容易熬死了自己的糊塗老爹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48年,當屬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近30年不上朝的那位)正準備大展拳腳。怎奈操之過急,一夜連寵八女,身體開始被拖垮。後來更是因為“紅丸案”一命嗚呼(尋醫問藥時倒黴被進獻瀉藥一類的藥物),被後世戲稱為一月天子,甚至於連自己的年號泰昌都差點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最要命的是,當時的朱常洛留下了年僅16歲的朱由校為繼承人。

當時朝野局勢動盪,在經歷了萬曆皇帝罷工的30年裡,國家公務員嚴重短缺(六部一把手,僅僅只存有吏部尚書,其他機構更是人手短缺),國家的權利正在面臨重新洗牌的重大轉折時期,朱常洛上位後勵精圖治,朝野局勢有所緩和,怎料年紀輕輕的明光宗皇帝一個月後就撒手人寰。

16歲的孩子當國家領導人想都不用想,身後必定有操縱者。而這個幕後黑手就是朱由校的貼身太監,被當時及後世唾罵的死太監魏忠賢。因為朱由校酷愛木匠活,並且大字不識一個,王朝的實際權利被魏忠賢牢牢把握。在他的幕後操作下明朝末期政治局面被搞得烏煙瘴氣。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據說他上臺之後,大肆結黨營私,站在他的一派的,都被史學家稱之為“閹黨”。

在魏大首領“無私無畏”的帶領下,閹黨勢力遍佈全國各地,爪牙縱橫朝野上下,無人敢於反抗,甚至一些無恥之士,為了權位金銀,甘於認魏忠賢這位自宮(史說魏忠賢不是通過正規渠道當的太監,而是自己自宮的,所以早些年在皇宮中經常遭到同行的鄙視)的太監當乾爹、幹爺爺。

士大夫無恥到這種地步,這個王朝離滅亡只在朝夕之間。閹黨真是無惡不作,他們大肆欺壓地方百姓,瘋狂的吮吸著民脂民膏,百姓人人怨聲載道。在中央朝堂上,他們大肆打壓、抨擊異黨,其中東林黨的官員大都慘遭屠殺。國家的權利真正掌握在一個陰險的太監和一幫無恥的士大夫的手上。此時,坐在皇位上的雖然還是老朱家的,但是,朱由校好似一個提線木偶一樣任魏忠賢擺佈,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江山土崩瓦解而無動於衷。這時,真正坐在大殿的皇位上的已然是那個遭人唾棄的死太監魏忠賢。

公元1627年,不幸落水的明熹宗朱由校染疾,一病不起,在連日服用仙藥(後來考證是類似於現在的小米湯之類的東西)無用後駕崩,魏忠賢的靠山倒了。在極其不情願的情況下,魏忠賢遵照熹宗遺囑將朱由校年僅17歲的弟弟朱由檢扶上王位。他甚至還望想著再度控制這個不諳世事的少年。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其實,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歷史中上演。話說明熹宗朱由校駕崩時親自拉著弟弟朱由檢的手,語重心長的說道:“你上位之後,要任用賢良,尤其是魏忠賢,魏大人”。當時魏忠賢也在場,只見朱由檢頻頻點頭、滿是淚水,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朱由檢已經怒火中燒,看著自己傻的可愛的哥哥,再看看妄圖捲土重來的死人妖魏忠賢,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剷除人妖,光復大明。

初來駕到的崇禎皇帝更是萬般小心,他清楚,雖然此時的他已經貴為天子,但是在這深宮之中,必定滿是魏忠賢的爪牙。當天夜裡,魏忠賢進獻美人,他不要;進獻佳餚,他怕有毒,自己啃著從王府帶來的大餅充飢;甚至於躲起來,蜷縮在皇宮中無人問津的一角過夜。這便是孤軍奮戰的崇禎。

在今後的日子裡他對魏忠賢恭敬有加,讓魏忠賢放下戒備,同時不斷削弱閹黨實力,任用自己親自提拔的官員以謀求對閹黨的抗衡。

崇禎的努力終有回報,忍辱負重的崇禎帝,日日面對著不可一世的魏忠賢那張奸佞的嘴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終於在天啟七年十一月的初五,結果了這位萬人唾罵的奸臣,真正屬於崇禎的時代開幕了。

魏忠賢自縊後,閹黨遭到了崇禎皇帝的清算,在政令開明的崇禎皇帝的整治下,為害大明長達數十年的閹黨土崩瓦解,朝廷政治逐漸迴歸正軌。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遭人詬病的是,崇禎皇帝在滅亡閹黨後,並沒有控制住明末官吏的結黨營私,文官集團日益擴大。面對這些,多疑崇禎僅僅採用不斷換政治一把手(內閣首輔)這種消極的辦法來遏制文官集團的膨脹,但是這微小的手段無法撼動根深蒂固的官僚制度,一切顯得那麼無濟於事。如果換做是洪武皇帝,老祖宗朱元璋處理的話,是根本不會讓朝廷之中有一家獨大的情況出現的,這也許就是崇禎皇帝政治方面的缺陷吧。

剷除閹黨後,崇禎錯就錯在沒有及時制衡死灰復燃的東林黨,朝政的局勢一度十分尷尬,最後造成東林黨把持朝政,沒有錢借錢借不來,最後李自成進京後,搜刮出幾千萬兩白銀。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正是這個道理。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無奈的政策

當時,國內大規模爆發農民起義軍。崇禎倒黴到了家,自登基以來內憂外患,連年自然災害,顆粒無收,這個我們後面單獨分析。中國的老百姓有一個特點,能吃飽飯就行,畢竟我們是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百姓要求不高,但往往最低微的願望都不能滿足。試想誰沒事頂著失去生命的危險造反啊,你看看大澤鄉起義、黃巢起義、黃巾起義之類的,哪一個不是到了要命關頭,不行動就等死的時刻才豁出去造反的。雖說有自然災害,但是又不是頭一次,辦法是有的,農民起義軍是可以安撫的,給口吃的,給個活路,誰還造反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大明的百姓還沒有過夠。

崇禎是怎麼想的,起義軍就都是刁民、土匪?拿剩餘不多的錢徵集軍隊跟起義軍硬扛,結果是越打越多、越打起義軍越旺盛。到後期才想到安撫,這時人家已經家破人亡了,現在安撫,只能換來短暫的喘息,仇恨的種子已經在每一個農民兄弟心中深深的埋下,為了犧牲的戰友、為了死去的老婆孩子還有起義軍首領共均富、日飽足的承諾,拼上性命也要一較高下。崇禎的政策致使他失去了民心,失去了每個王朝都無比珍重的根基所在。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外因

內政業已東林一家獨大,外患日益嚴重。自萬曆朝薩爾滸之戰失利後,證明著漢族實力衰微,建州女真、滿族的實力日益膨脹。

曾經那個舉世名將李成樑放過的黃毛小兒,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努爾哈赤率領眾志成城的女真部落在大明的東北邊境掀起一場又一場腥風血雨,抵抗入侵已經刻不容緩。崇禎重用袁崇煥、滿桂、毛文龍等抵禦女真入侵,並且給予袁崇煥極大的權力,崇禎做夢也沒有想到,正是這高度集中的權力,害死了袁崇煥,瓦解了邊關將士的凝聚力,給了女真可乘之機。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從此女真一族在大明邊關一發不可收拾,大清王朝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登上這歷史的舞臺。

天災

崇禎是個努力的人,但是他還是個倒黴的人,讓我們看一組數據:

崇禎元年,中國北方大旱,陝西尤為嚴重;

崇禎五年,北方各省爆發大饑荒,平民百姓只能剝樹皮,甚至吃觀音土漲肚而死;

崇禎六年,陝西全境鬧蝗災,耀州、澄城縣最甚,百姓死亡人數超過一半;

崇禎七年以後旱情不斷;

崇禎十年至十三年,四年皆有蝗災,百姓出現人吃人的慘狀;

崇禎十三年、十四年是南北各地的大荒年,流民棄嬰遍佈國家主幹道兩側。

崇禎十三年至十七年,因為天災,流民不斷,鼠疫橫行,死屍遍野。僅冀、晉、陝三省死亡人數就高達千萬之眾。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上面的是天災(史稱明朝小冰河時代),接下來就是人禍。崇禎二年五月,崇禎因連年抗戰,國庫空虛,外加陝西災情嚴重,裁去陝北驛站,大量國家低級公務員失業,其中就包括闖王李自成。崇禎上位的十幾年裡,災情嚴重,大量流民吃不飽飯,面臨著餓死的危險,朝廷抵禦女真入侵,國庫一度虧空,無力賑災。加上大量公務員失業,農民起義已成排山倒海之勢,大明王朝已經無力迴天。

崇禎自己的原因

前面我們說過崇禎的舉措讓東林黨獨霸朝綱,更為嚴重的是,崇禎這個人在用人方面還秉承著用人疑,日日疑的方針準則。看看他十七年換了幾十任首輔,他很著急,想要救國,但是當年他祖宗朱元璋的那份用人不疑的性格,是一點也沒學會。

袁崇煥,五年抗遼,結果皇太極兵圍京師,皇太極的反間計,崇禎一怒之下,凌遲袁崇煥,親者痛,仇者快。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孫傳庭,大明王朝最後的牌面,卻因為他的一意孤行,將大明朝最後一點氣數,耗盡。

設想,如果你的老闆是崇禎,你會死心塌地的為他賣命嗎?不會,我猜你為他工作都是在忍氣吞聲。可見當年的崇禎又失去了朝廷眾臣的心,像朱祁鈺與于謙那樣君臣一心合力將京城保衛戰推向勝利的高峰的畫面再也不會上演了。

"

那是公元1643年的5月,大明王朝最後的生力軍、主力軍,在兵部一把手孫傳庭(兵部尚書) 和二把手張鳳翔(兵部侍郎)的聯合反對出兵下,一意孤行的崇禎皇帝卻強制下令,兵出潼關。九月,孫傳庭部在汝州慘敗,其殘部更是被不可一世的闖王李自成一日追擊四百餘里地。同年十月初三,大明王朝最後的希望,正值51歲壯年的孫傳庭以死殉國、馬革裹屍。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大明劫》中孫傳庭劇照

僅僅過了5個月,闖王李自成便敲開紫禁城的大門,崇禎皇帝在下令刺死後宮嬪妃和手刃自己兩個親生女兒後,帶著貼身太監小毛子和三個皇子出逃煤山,在此自縊而死,以示最後的尊嚴。但他不瞭解的是,在他死後,他的三個皇子與太監小毛子便各奔東西。在黃泉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聽聞噩耗的提督太監王承恩。

人們常說,國之興亡在於一人。大明王朝將傾,苦苦支撐的是老師孫傳庭,而孫傳庭一死,大明王朝便再無生機可言。崇禎的錯誤決定導致這張最後的底牌徹底破裂,大明王朝的滅亡只在旦夕。但是昔日南宋崖山一戰,還有十萬軍民共殉國,而如今,卻只有一名帝王和一個太監,未免太過可悲。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回想崇禎皇帝在位的十七年,不由心頭一酸,面對一個大廈將傾的爛攤子,他全新盡力,夜以繼日拼了命的去力挽狂瀾,只可惜嗟爾明朝,氣數已盡。

傾覆的帝國,沒落的眾生,殘缺的土地,這滿目瘡痍的事實擺在面前,我們不得不接受,但是在事實背後,又存在著什麼應果循環的真相呢?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內因

非嫡非長的崇禎皇帝,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帝王教育,更沒有人教過他什麼叫制衡朝堂,什麼叫儒家帝王術,原本可以當一名閒散王爺度過餘生的他,卻因為哥哥的早死,不得不被推到歷史的舞臺,成為了明朝最後的一位皇帝。僅僅17歲就要挑起國之重擔,面前的是父親和哥哥留個他的一個千瘡百孔的末世王朝。

他的木匠哥哥朱由校在位七年就英年早逝,造化弄人,令人唏噓。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奸臣人妖

當時,明光宗朱常洛好不容易熬死了自己的糊塗老爹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48年,當屬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近30年不上朝的那位)正準備大展拳腳。怎奈操之過急,一夜連寵八女,身體開始被拖垮。後來更是因為“紅丸案”一命嗚呼(尋醫問藥時倒黴被進獻瀉藥一類的藥物),被後世戲稱為一月天子,甚至於連自己的年號泰昌都差點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最要命的是,當時的朱常洛留下了年僅16歲的朱由校為繼承人。

當時朝野局勢動盪,在經歷了萬曆皇帝罷工的30年裡,國家公務員嚴重短缺(六部一把手,僅僅只存有吏部尚書,其他機構更是人手短缺),國家的權利正在面臨重新洗牌的重大轉折時期,朱常洛上位後勵精圖治,朝野局勢有所緩和,怎料年紀輕輕的明光宗皇帝一個月後就撒手人寰。

16歲的孩子當國家領導人想都不用想,身後必定有操縱者。而這個幕後黑手就是朱由校的貼身太監,被當時及後世唾罵的死太監魏忠賢。因為朱由校酷愛木匠活,並且大字不識一個,王朝的實際權利被魏忠賢牢牢把握。在他的幕後操作下明朝末期政治局面被搞得烏煙瘴氣。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據說他上臺之後,大肆結黨營私,站在他的一派的,都被史學家稱之為“閹黨”。

在魏大首領“無私無畏”的帶領下,閹黨勢力遍佈全國各地,爪牙縱橫朝野上下,無人敢於反抗,甚至一些無恥之士,為了權位金銀,甘於認魏忠賢這位自宮(史說魏忠賢不是通過正規渠道當的太監,而是自己自宮的,所以早些年在皇宮中經常遭到同行的鄙視)的太監當乾爹、幹爺爺。

士大夫無恥到這種地步,這個王朝離滅亡只在朝夕之間。閹黨真是無惡不作,他們大肆欺壓地方百姓,瘋狂的吮吸著民脂民膏,百姓人人怨聲載道。在中央朝堂上,他們大肆打壓、抨擊異黨,其中東林黨的官員大都慘遭屠殺。國家的權利真正掌握在一個陰險的太監和一幫無恥的士大夫的手上。此時,坐在皇位上的雖然還是老朱家的,但是,朱由校好似一個提線木偶一樣任魏忠賢擺佈,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江山土崩瓦解而無動於衷。這時,真正坐在大殿的皇位上的已然是那個遭人唾棄的死太監魏忠賢。

公元1627年,不幸落水的明熹宗朱由校染疾,一病不起,在連日服用仙藥(後來考證是類似於現在的小米湯之類的東西)無用後駕崩,魏忠賢的靠山倒了。在極其不情願的情況下,魏忠賢遵照熹宗遺囑將朱由校年僅17歲的弟弟朱由檢扶上王位。他甚至還望想著再度控制這個不諳世事的少年。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其實,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歷史中上演。話說明熹宗朱由校駕崩時親自拉著弟弟朱由檢的手,語重心長的說道:“你上位之後,要任用賢良,尤其是魏忠賢,魏大人”。當時魏忠賢也在場,只見朱由檢頻頻點頭、滿是淚水,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朱由檢已經怒火中燒,看著自己傻的可愛的哥哥,再看看妄圖捲土重來的死人妖魏忠賢,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剷除人妖,光復大明。

初來駕到的崇禎皇帝更是萬般小心,他清楚,雖然此時的他已經貴為天子,但是在這深宮之中,必定滿是魏忠賢的爪牙。當天夜裡,魏忠賢進獻美人,他不要;進獻佳餚,他怕有毒,自己啃著從王府帶來的大餅充飢;甚至於躲起來,蜷縮在皇宮中無人問津的一角過夜。這便是孤軍奮戰的崇禎。

在今後的日子裡他對魏忠賢恭敬有加,讓魏忠賢放下戒備,同時不斷削弱閹黨實力,任用自己親自提拔的官員以謀求對閹黨的抗衡。

崇禎的努力終有回報,忍辱負重的崇禎帝,日日面對著不可一世的魏忠賢那張奸佞的嘴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終於在天啟七年十一月的初五,結果了這位萬人唾罵的奸臣,真正屬於崇禎的時代開幕了。

魏忠賢自縊後,閹黨遭到了崇禎皇帝的清算,在政令開明的崇禎皇帝的整治下,為害大明長達數十年的閹黨土崩瓦解,朝廷政治逐漸迴歸正軌。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遭人詬病的是,崇禎皇帝在滅亡閹黨後,並沒有控制住明末官吏的結黨營私,文官集團日益擴大。面對這些,多疑崇禎僅僅採用不斷換政治一把手(內閣首輔)這種消極的辦法來遏制文官集團的膨脹,但是這微小的手段無法撼動根深蒂固的官僚制度,一切顯得那麼無濟於事。如果換做是洪武皇帝,老祖宗朱元璋處理的話,是根本不會讓朝廷之中有一家獨大的情況出現的,這也許就是崇禎皇帝政治方面的缺陷吧。

剷除閹黨後,崇禎錯就錯在沒有及時制衡死灰復燃的東林黨,朝政的局勢一度十分尷尬,最後造成東林黨把持朝政,沒有錢借錢借不來,最後李自成進京後,搜刮出幾千萬兩白銀。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正是這個道理。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無奈的政策

當時,國內大規模爆發農民起義軍。崇禎倒黴到了家,自登基以來內憂外患,連年自然災害,顆粒無收,這個我們後面單獨分析。中國的老百姓有一個特點,能吃飽飯就行,畢竟我們是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百姓要求不高,但往往最低微的願望都不能滿足。試想誰沒事頂著失去生命的危險造反啊,你看看大澤鄉起義、黃巢起義、黃巾起義之類的,哪一個不是到了要命關頭,不行動就等死的時刻才豁出去造反的。雖說有自然災害,但是又不是頭一次,辦法是有的,農民起義軍是可以安撫的,給口吃的,給個活路,誰還造反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大明的百姓還沒有過夠。

崇禎是怎麼想的,起義軍就都是刁民、土匪?拿剩餘不多的錢徵集軍隊跟起義軍硬扛,結果是越打越多、越打起義軍越旺盛。到後期才想到安撫,這時人家已經家破人亡了,現在安撫,只能換來短暫的喘息,仇恨的種子已經在每一個農民兄弟心中深深的埋下,為了犧牲的戰友、為了死去的老婆孩子還有起義軍首領共均富、日飽足的承諾,拼上性命也要一較高下。崇禎的政策致使他失去了民心,失去了每個王朝都無比珍重的根基所在。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外因

內政業已東林一家獨大,外患日益嚴重。自萬曆朝薩爾滸之戰失利後,證明著漢族實力衰微,建州女真、滿族的實力日益膨脹。

曾經那個舉世名將李成樑放過的黃毛小兒,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努爾哈赤率領眾志成城的女真部落在大明的東北邊境掀起一場又一場腥風血雨,抵抗入侵已經刻不容緩。崇禎重用袁崇煥、滿桂、毛文龍等抵禦女真入侵,並且給予袁崇煥極大的權力,崇禎做夢也沒有想到,正是這高度集中的權力,害死了袁崇煥,瓦解了邊關將士的凝聚力,給了女真可乘之機。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從此女真一族在大明邊關一發不可收拾,大清王朝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登上這歷史的舞臺。

天災

崇禎是個努力的人,但是他還是個倒黴的人,讓我們看一組數據:

崇禎元年,中國北方大旱,陝西尤為嚴重;

崇禎五年,北方各省爆發大饑荒,平民百姓只能剝樹皮,甚至吃觀音土漲肚而死;

崇禎六年,陝西全境鬧蝗災,耀州、澄城縣最甚,百姓死亡人數超過一半;

崇禎七年以後旱情不斷;

崇禎十年至十三年,四年皆有蝗災,百姓出現人吃人的慘狀;

崇禎十三年、十四年是南北各地的大荒年,流民棄嬰遍佈國家主幹道兩側。

崇禎十三年至十七年,因為天災,流民不斷,鼠疫橫行,死屍遍野。僅冀、晉、陝三省死亡人數就高達千萬之眾。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上面的是天災(史稱明朝小冰河時代),接下來就是人禍。崇禎二年五月,崇禎因連年抗戰,國庫空虛,外加陝西災情嚴重,裁去陝北驛站,大量國家低級公務員失業,其中就包括闖王李自成。崇禎上位的十幾年裡,災情嚴重,大量流民吃不飽飯,面臨著餓死的危險,朝廷抵禦女真入侵,國庫一度虧空,無力賑災。加上大量公務員失業,農民起義已成排山倒海之勢,大明王朝已經無力迴天。

崇禎自己的原因

前面我們說過崇禎的舉措讓東林黨獨霸朝綱,更為嚴重的是,崇禎這個人在用人方面還秉承著用人疑,日日疑的方針準則。看看他十七年換了幾十任首輔,他很著急,想要救國,但是當年他祖宗朱元璋的那份用人不疑的性格,是一點也沒學會。

袁崇煥,五年抗遼,結果皇太極兵圍京師,皇太極的反間計,崇禎一怒之下,凌遲袁崇煥,親者痛,仇者快。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孫傳庭,大明王朝最後的牌面,卻因為他的一意孤行,將大明朝最後一點氣數,耗盡。

設想,如果你的老闆是崇禎,你會死心塌地的為他賣命嗎?不會,我猜你為他工作都是在忍氣吞聲。可見當年的崇禎又失去了朝廷眾臣的心,像朱祁鈺與于謙那樣君臣一心合力將京城保衛戰推向勝利的高峰的畫面再也不會上演了。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的末路

在崇禎臨死之時,還吩咐小毛子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雖然崇禎皇帝在最後仍然努力地保全自己百姓的生命,但這是一個皇帝的責任。可是他致死還沒有糾集自己失敗的原因,依舊把那幫無奈起義的農民稱為賊寇,不免有些自大狂妄、抱殘守缺。

總結

多疑寡恩也好,刻薄也罷,都不能否認崇禎是一個悲情的皇帝。他努力,但是就是沒有這份天賦,都是外王入京當皇帝,都是沒有接受過正統帝王教育的人,可嘉靖皇帝的手段,比崇禎不知道要強上多少倍,如果嘉靖的那份心智,配上崇禎的這份努力(嘉靖後期修仙去了),那大明王朝還真有可能力挽狂瀾了。

參考資料

清張廷玉——《明史》,中華書局

葉夢珠、來新夏——《閱世編》中華書局

明官修——《明實錄》

民國——《清史稿》北洋政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