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戰神:戚繼光的尷尬人生

大明戰神:戚繼光的尷尬人生

明朝300來年,是漢人武功最後一次輝煌時期,期間湧現出了許多光照千古的璀璨將星,戚繼光無疑是其中最燦爛的顆之一,他的功勳在於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戚將軍這樣波瀾壯闊的一生,為什麼東廬君會說戚繼光的人生是尷尬的呢?

請聽東廬君慢慢道來:戚繼光山東蓬萊人,官至光祿大夫少保兼太子少保左都督的一品高官,明朝中後期重文輕武,甚至出現了六品文官毆打四品武官而武官不敢還手的事情,所以戚繼光官職在當時已達到武將的頂峰。黃仁宇先生在《萬曆十五年》書中撰寫中,造就戚繼光一生成就,除本人文武雙全的卓越能力外,還離不開當時兩個當朝重臣相助,當時首輔張居正和兵部尚書譚綸,沒有這兩個高官在背後面扶持,戚繼光就算有滿腔抱負也終將付之東流。

譚綸一介文官,早期在東南沿海抗倭中任福建巡撫時,就源源不斷供給給戚繼光足夠的軍需裝備,戚繼光後任任福建總兵也主要出於他的推薦。1567年,譚綸升任薊遼保定總督,負責京畿防務,又是他的提議把戚繼光調到他的轄區中擔任最高將領。1577年譚綸病死在兵部尚書任上後,時任內閣首輔的張居正,與張居正的關係不減反升,戚繼光在任上的很多武備措施都得到張居正鼎力支持。兩位朝廷重臣像兩座大山一樣,擋住了文官集團的多少明槍暗箭,使其能夠盡情發揮軍事才能,同時也幫助其建立威震世間的“戚家軍”。

戚繼光一身無雙才華,雖有朝中重臣的鼎力相助,但在明朝複雜而腐朽的政治條件下,戚將軍也常常有無力感,明朝發展到萬曆朝期間已有250餘年,很多洪武時期定製的武備制度已經跟不上當時社會的需要,軍備人才也荒廢許久,在抗倭期間,就有十幾倭寇縱橫十幾個城市而無軍隊能夠抵擋的局面。戚繼光無法也不能在根源上改變國家武備體制,只能從純軍事的角度去改革手中兵將,戚家軍的來源於一個場曠日持久的江南民間鬥毆,在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書中早已詳細訴說,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但東廬君想說的是從戚家軍的建立可見當時的民力是有很大的培養空間的,可惜的朝中也只有戚繼光一人有此眼光和手段。戚家軍成軍後掃除倭寇、抗擊蒙古,從南到北無一敗績,一直到崇禎年間的松山之戰全軍覆沒成為歷史絕唱。

戚繼光在薊州任職十五年,對北方地域將領的指揮始終無法得心應手,後來逼的他上奏章調來南軍輔助,曾一度計劃在北方地區修建壘堡,讓這些北軍將領直接去駐守碉堡,此計劃毫無疑問得到朝廷官員和北方將領的極力反對,雖得到張居正的支持初步實施了一部分,但隨著戚繼光調往廣東而中途夭折,其修建的壘堡也逐漸荒廢。

雖有張居正的支持,但張首輔處於政治平衡的考慮,時不時的讓戚繼光把取得戰功分給他人,以謀求局部表面政治利益的平衡,戚繼光為了施政通達也只能一一照辦。

後來張居正死後遭受萬曆皇帝清算,作為張首輔最倚重的將領,也勢必受到牽連,朝中言官彈劾戚繼光是蹲守在京城周圍的猛虎,是要吃人的。萬曆皇帝將其貶去廣東任總兵,兩年後罷免回鄉,後因病逝去。令人痛惜的是,史料記載戚繼光生肺病,老妻因曾納妾生間隙而離他而去,最後無錢買藥而病死,一代戰神就此隕落,令人扼腕長嘆。

大明戰神:戚繼光的尷尬人生

戚繼光一生醉心軍事,對大明忠心耿耿,對百姓愛護有加,但卻在戰場、官場、家庭走的是步步驚心,受盡委屈,怎麼不令後人感嘆。

戰場上其身先士卒,一面嚴肅軍紀,民間戲說戰場斬子,雖無實證,但足見戚將軍治軍之嚴。

官場上戚繼光屢遭彈劾,前面始終有靠山擋著,靠山一倒,即被彈劾,去官罷免,空有一腔壯志,鬱郁而亡。

家庭中,戚繼光“懼內”在當時以廣為人知,其中有一件事情可見端倪:其妻王夫人所產下的幾個孩子都夭折了,於是戚繼光揹著夫人偷偷的納了陳姓、沈姓、楊姓三個小妾一共生了5個兒子。本來夫人不知道一直相安無事,那曉得有人不慎漏了口風,被王夫人知道了,大白天的順手拿了把刀,要找戚繼光算賬。聽到這個消息的戚繼光在衣服裡面穿好鎧甲後就去到王夫人的臥室裡去找她,一見面就嚎嚎大哭說無孝有三,無子為大,沒有兒子的壓力太大了。王夫人見狀也心軟了,把刀扔了後也嚎嚎大哭起來,後來從妾生的兒子裡過繼了一個作為自己的兒子來養,事情才平息下來。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戚繼光負責管理登州衛所的屯田事務,當時山東沿海一帶遭受到倭寇的燒殺搶掠,戚繼光有心殺賊,寫下了“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詩句。東廬君想這兩句詩,就是戚繼光一生沙場奮戰的初衷了。

大明戰神:戚繼光的尷尬人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