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帝朱厚熜曾杖責群臣?明世宗朱厚熜有幾個兒女?

在明、清時期,天安門至午門之間還是“廷杖”“獻俘”的地方。“廷杖”是對朝中大臣實行的一種懲罰。那時,皇帝明面上也倡導文武百官以至平民百姓上書“進諫”。但是,敢於直言批評皇帝的少,歌功頌德、拍馬屁者甚多。

因為封建獨裁者大多喜歡聽頌揚,“勸諫”批評皇帝是要冒風險的。雖然皇帝標榜納諫,但大臣在進諫時稍有不慎,龍顏大怒,就要在午門前罰跪、打棍子,這叫作“廷杖”。有些大臣罰跪幾天,再被杖責幾十大棍,輕的皮開肉綻,重的就一命嗚呼。

明皇帝朱厚熜曾杖責群臣?明世宗朱厚熜有幾個兒女?

據《明史》記載,“正德十六年,為諫止南巡,廷杖舒芬、黃鞏等百四十六人,死者十一人”。據《明史》說,明朝皇帝武宗當年要巡遊江南,有大臣107人諫阻,觸怒皇帝,這些人在午門前被罰跪5天,後又杖責30到50杖,有的人甚至被活活打死。

明嘉靖三年(1524年),由旁系坐上皇位的朱厚熜一心想使自己成為正統的皇帝,硬是要把他母親的尊號“本生聖母章聖皇太后”中的“本生”二字去掉。此舉在百官中引起軒然大波,眾官不斷上書阻止,甚至集合在大左順門前哭諫。朱厚熜對此大怒,幾次下令將勸阻的大臣們關入牢房,200多名重臣遭到“廷杖”,嚴刑致死者達17人,那些僥倖熬過“廷杖”的人,也受到了停俸、除官、充軍的處分。

民間傳說和小說戲曲中常有“推出午門斬首”的說法。實際上,紫禁城之內從不斬人,午門之外並非刑場。但在明代,大臣如果觸怒皇帝,常受“廷杖”的刑罰。封建社會開明“納諫”的皇帝並不多見,這也是其皇座“短命”的原因之一。

“獻俘”始於清代。凱旋的軍隊將士為顯示戰果,要在午門前舉行“獻俘禮”。獻俘是把抓住的俘虜押解到北京,在午門前向皇帝報功,兵部再把俘虜交給刑部,判罪或處死。

儀式前一天,被俘的戰俘,頸系白帶,反剪雙手,由兵部官員牽引,自長安右門入內,押至太廟、社稷壇祭祀,表示是祖宗的護佑和國家的福分。此舉被稱為“獻俘”。皇史宬內存有《午門獻俘圖》。

次日,皇帝登午門樓受俘。門樓正中設御座,簷下張黃蓋。各種儀仗、法駕、鹵簿陳設在闕門左右,輦輅、仗馬、護朝寶象、大樂排列停當。當日清晨,眾王公大臣,身穿朝服雲集午門前,俘虜們此刻也被押至此地。身穿袞龍服的皇帝在鼓樂聲起、三呼“萬歲”聲中,至午門城樓御位上降旨,對俘虜進行發落,若恩赦不誅,則宣旨釋俘,眾戰俘叩頭謝恩。此景稱為“受俘”。乾隆皇帝曾於1755年御製《午門受俘》詩一首:

雷霆申宿令,閭闔受新俘。詎乃恩全背,安能誅競捕?白練陣班末,雙頑肆市衢。快晴天意順,大禮眾情愉。益切欽心鏡,永懷鞏帝國。該詩十分形象地描述了當時受俘禮乾隆皇帝的愜意心情和期望皇朝永固的思想。沒錯,天安門作為皇城的正門,是北京諸多城門中最為壯麗的一座,而出入天安門有著極其嚴格的規制。

如果有人不慎錯走了,就是冒犯了“皇權至尊”的規制,便會招來殺身之禍。

朱厚熜的子嗣:

長子朱載基,母閻貴妃。出生兩月便夭折,追封諡號哀衝太子,葬西山。

二子朱載壡,是母王貴妃。享年十七歲,追封諡號莊敬太子,葬西山。

三子朱載垕,母杜皇后,封裕王,後繼位為皇帝,即明穆宗。

四子朱載圳,母靖妃榮妃,封均王,諡均思王。

女兒:

常安公主朱壽媖,母曹端妃。享年十四歲,未下嫁,嘉靖帝為此輟朝一日,詔治喪如歸善公主例。

思柔公主朱福媛,母王徽妃,年僅十二歲便去世,逝世後追封為思柔公主。

寧安公主朱祿媜,生母曹端妃,嘉靖三十四年,下嫁李和,生子李承恩。

歸善公主朱瑞嬫,母陳雍妃,四歲夭折。

嘉善公主朱素嫃,母德妃張氏。嘉靖三十六年,下嫁許從誠。

送毛伯溫

【原文】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

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

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

明皇帝朱厚熜曾杖責群臣?明世宗朱厚熜有幾個兒女?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將軍你爭伐南方,膽氣豪邁無比,

腰間的鋼刀如同一泓秋水般明亮 。

風吹電閃之中旌旗飄,

戰鼓擂動,山河震動,日月高標。

將軍神勇天生,猶如天上麒麟的後代,

敵人如同洞裡的螻蟻一般,怎麼能逃走呢?

等到天下太平,將軍奉詔,班師回朝的時候,

我(指嘉靖自己)親自為將軍解下戰袍,為將軍接風。

註釋

①毛伯溫:字汝厲,吉水(屬江西)人。明武宗正德年間進士。1539年(明世宗嘉靖十八年)派他討伐安南(越南)莫登庸之亂。他出徵一年多,兵不血刃,平定安南,因功被加封太子太保。

②大將:指毛伯溫。

③橫:橫挎。秋水:形容刀劍如秋水般明亮閃光。雁翎刀:形狀如大雁羽毛般的刀,盛行於明朝時期。

④鼉鼓:用鱷魚皮做成的戰鼓。

⑤旌旗:指揮作戰的軍旗。

⑥麒麟:一種傳說中的神獸,這裡用比喻來稱讚毛伯溫的傑出才幹。

⑦螻蟻:螻蛄和螞蟻,這裡用來比喻安南叛軍不堪一擊,不成氣候。

⑧詔:皇帝的詔令。

⑨朕:皇帝的自稱。先生:指毛伯溫。

明皇帝朱厚熜曾杖責群臣?明世宗朱厚熜有幾個兒女?

【作品鑑賞】

《送毛伯溫》表達了朱厚熜對毛伯溫出征必勝的信心,歌頌將士們必勝的信念,反映出明世宗早期勵精圖治的精神面貌

這是毛伯溫出征安南時,明世宗朱厚熜(cōng)為其寫的壯行詩。首聯寫主將氣概和出師時的裝束,充滿豪壯之氣。頷聯寫鼓鳴旗展,以襯軍威。前四句是對毛伯溫和將士們的讚揚,稱讚他們豪氣凜然,撼動山河。頸聯作敵我分析,言麒麟有種,螻蟻難逃,用“螻蟻”來蔑視叛軍,比喻中有議論。尾聯既表達了對毛伯溫出征必勝的信心,更是對毛伯溫的信任和鼓勵。全詩寫得明白曉暢,鏗鏘有力,氣勢非凡,反映出明世宗早期勵精圖治的精神面貌。

明皇帝朱厚熜曾杖責群臣?明世宗朱厚熜有幾個兒女?

作者介紹

朱厚熜

明皇帝朱厚熜曾杖責群臣?明世宗朱厚熜有幾個兒女?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漢族,明憲宗朱見深之孫,明孝宗朱祐樘之侄,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號嘉靖,後世稱嘉靖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駕崩,由於武宗死後無嗣,因此張太后(明武宗的母親)和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在位早期英明苛察,做了很多大事,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重振國政,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後期雖然好道教,然而依然牢牢掌控著朝廷官吏,也可以稱得上是位有作為的皇帝。

嘉靖帝在位期間鞏固了明代的統治,為隆慶新政與張居正改革、嘉隆萬大改革奠定了基礎。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嘉靖帝駕崩,享年60歲。廟號世宗,諡號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葬於北京明十三陵的永陵。在位時間在明代皇帝中僅次於其孫明神宗萬曆帝。嘉靖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獨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強的一位,他為人聰明,尤其在書法和文辭修養都有不錯的造詣。同時也特別敏感,但是也十分勤奮,批閱奏書票擬經常到後半夜。雖然清人編纂的《明史》說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練道修玄,但是卻始終牢牢掌控著整個明朝的政治、財經、軍事和民生大權。史書評價嘉靖帝為“中興之主”,說他“有不世之奇謨六,無競之偉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獨行五”。

明皇帝朱厚熜曾杖責群臣?明世宗朱厚熜有幾個兒女?

中文名

朱厚熜

別 名

嘉靖皇帝,號天池釣叟、雷軒、堯齋,道號萬壽帝君

國 籍

中國明朝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廣佈政司安陸州(今湖北鍾祥)

出生日期

正德二年八月初十日(1507年9月16日)

逝世日期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月23日)

職 業

興世子-興王-皇帝

信 仰

道教

主要成就

對倭寇戰爭的巨大勝利

整頓朝綱、減輕賦役

主要成就

裁抑宦官勢力

制禮作樂

代表作品

《送毛伯溫》、《敬一箴》、《範浚心箴》、《火警或問》等

年 號

嘉靖

廟 號

世宗

諡 號

肅皇帝

陵 墓

十三陵之永陵

歷史事件

大禮議、壬寅宮變、戚繼光抗倭等

前 任

明武宗

繼承人

裕王朱載垕(明穆宗)

在位時間

1521年5月--1567年1月(45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