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根本無力拯救明朝,他那個“意外”死亡的哥哥,才是明朝救星'

"

幾千年來,任何朝代的滅亡大抵是兩個場景:一外敵,二內亂,而明朝的滅亡既有外敵,又有內亂。明思宗朱由檢(即崇禎帝)很不幸,他成了明朝的亡國之君。本來在20歲之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成長和學習階段,但因為他不是皇儲,只是一個親王,所以沒辦法和張居正這種大政治家學習,也不能向孫承宗那種牛掰帝師請教,所以,他對治國之道的瞭解實在不多。

"

幾千年來,任何朝代的滅亡大抵是兩個場景:一外敵,二內亂,而明朝的滅亡既有外敵,又有內亂。明思宗朱由檢(即崇禎帝)很不幸,他成了明朝的亡國之君。本來在20歲之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成長和學習階段,但因為他不是皇儲,只是一個親王,所以沒辦法和張居正這種大政治家學習,也不能向孫承宗那種牛掰帝師請教,所以,他對治國之道的瞭解實在不多。

崇禎根本無力拯救明朝,他那個“意外”死亡的哥哥,才是明朝救星

本來可以做個逍遙王爺,結果哥哥最後莫名其妙把皇位傳給了他,一臉懵逼的朱由檢被推到了皇帝位上。既來之則安之,當就當吧!崇禎也算是個勤快的君主了,比不上秦皇漢武,也是個守成之主一類的。剛即位就殺了魏忠賢,剷除了閹黨,一心撲在政務上,後宮常年就皇后一個女人,而且簡樸到衣服都打補丁了,大臣都驚呼“堯舜在世也”!

可惜朱由檢遇到的是一個內憂外患、孱弱積弊的國家。朱由檢天賦算不上優秀,只能靠後天的勤奮去彌補,想在實踐中摸索一條救國之路,可惜時局給不了他那麼多時間。而且“肯辦事”和“會辦事”是有很大區別的,崇禎皇帝就是這樣一位“肯做事”但“不會做事”的人。

"

幾千年來,任何朝代的滅亡大抵是兩個場景:一外敵,二內亂,而明朝的滅亡既有外敵,又有內亂。明思宗朱由檢(即崇禎帝)很不幸,他成了明朝的亡國之君。本來在20歲之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成長和學習階段,但因為他不是皇儲,只是一個親王,所以沒辦法和張居正這種大政治家學習,也不能向孫承宗那種牛掰帝師請教,所以,他對治國之道的瞭解實在不多。

崇禎根本無力拯救明朝,他那個“意外”死亡的哥哥,才是明朝救星

本來可以做個逍遙王爺,結果哥哥最後莫名其妙把皇位傳給了他,一臉懵逼的朱由檢被推到了皇帝位上。既來之則安之,當就當吧!崇禎也算是個勤快的君主了,比不上秦皇漢武,也是個守成之主一類的。剛即位就殺了魏忠賢,剷除了閹黨,一心撲在政務上,後宮常年就皇后一個女人,而且簡樸到衣服都打補丁了,大臣都驚呼“堯舜在世也”!

可惜朱由檢遇到的是一個內憂外患、孱弱積弊的國家。朱由檢天賦算不上優秀,只能靠後天的勤奮去彌補,想在實踐中摸索一條救國之路,可惜時局給不了他那麼多時間。而且“肯辦事”和“會辦事”是有很大區別的,崇禎皇帝就是這樣一位“肯做事”但“不會做事”的人。

崇禎根本無力拯救明朝,他那個“意外”死亡的哥哥,才是明朝救星

朱由檢一上臺,先辦了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但是隨即出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朝廷沒錢了!以前魏忠賢在的時候,雖然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但好歹還能向地主商人階層收稅弄點錢,維持國家正常的週轉。魏忠賢倒了之後,朝廷立即窮的底朝天了,連士兵的軍餉都發不出,誰還肯賣命打仗?崇禎沒辦法,只能跑去西北地方收稅,而西北本來就有天災,還加收賦稅,這不是逼著百姓造反嗎?

魏忠賢在世時,還可以壓制朝中的東林黨,老魏一死,東林黨揚眉吐氣了。東林黨人借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為富商巨賈爭利之實。他們雖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等進步口號,然而實質上卻淪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對明末饑荒災民的悲慘現實視而不見,對徵款賑災行為極力阻撓。

"

幾千年來,任何朝代的滅亡大抵是兩個場景:一外敵,二內亂,而明朝的滅亡既有外敵,又有內亂。明思宗朱由檢(即崇禎帝)很不幸,他成了明朝的亡國之君。本來在20歲之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成長和學習階段,但因為他不是皇儲,只是一個親王,所以沒辦法和張居正這種大政治家學習,也不能向孫承宗那種牛掰帝師請教,所以,他對治國之道的瞭解實在不多。

崇禎根本無力拯救明朝,他那個“意外”死亡的哥哥,才是明朝救星

本來可以做個逍遙王爺,結果哥哥最後莫名其妙把皇位傳給了他,一臉懵逼的朱由檢被推到了皇帝位上。既來之則安之,當就當吧!崇禎也算是個勤快的君主了,比不上秦皇漢武,也是個守成之主一類的。剛即位就殺了魏忠賢,剷除了閹黨,一心撲在政務上,後宮常年就皇后一個女人,而且簡樸到衣服都打補丁了,大臣都驚呼“堯舜在世也”!

可惜朱由檢遇到的是一個內憂外患、孱弱積弊的國家。朱由檢天賦算不上優秀,只能靠後天的勤奮去彌補,想在實踐中摸索一條救國之路,可惜時局給不了他那麼多時間。而且“肯辦事”和“會辦事”是有很大區別的,崇禎皇帝就是這樣一位“肯做事”但“不會做事”的人。

崇禎根本無力拯救明朝,他那個“意外”死亡的哥哥,才是明朝救星

朱由檢一上臺,先辦了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但是隨即出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朝廷沒錢了!以前魏忠賢在的時候,雖然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但好歹還能向地主商人階層收稅弄點錢,維持國家正常的週轉。魏忠賢倒了之後,朝廷立即窮的底朝天了,連士兵的軍餉都發不出,誰還肯賣命打仗?崇禎沒辦法,只能跑去西北地方收稅,而西北本來就有天災,還加收賦稅,這不是逼著百姓造反嗎?

魏忠賢在世時,還可以壓制朝中的東林黨,老魏一死,東林黨揚眉吐氣了。東林黨人借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為富商巨賈爭利之實。他們雖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等進步口號,然而實質上卻淪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對明末饑荒災民的悲慘現實視而不見,對徵款賑災行為極力阻撓。

崇禎根本無力拯救明朝,他那個“意外”死亡的哥哥,才是明朝救星

東林黨人一味地指責武官戰事不利,貪汙軍餉;而自己則在另一邊中飽私囊。崇禎對他們言聽計從,直到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叛軍攻破了北京城,國家徹底崩潰。崇禎才看清朝中衛道士的嘴臉,臨死前,崇禎皇帝憤恨的丟下一句話:“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為亡國之臣!”然而東林大臣卻說他:“獨夫授首,何足道哉!”

崇禎上臺時,時局雖亂,但尚有可為。怎奈其剛愎自用、用人疑人、戰守兩端反覆不定,以致最後進退失據、內外兩面失守,終致敗亡。在用人問題上,崇禎就是典型的沒能力還甩鍋,甩得最嚴重的就是陳新甲事件,簡直毫無擔當,一出問題都是員工的責任,忠臣都被崇禎坑死坑殘,牆頭草反而過得很好,誰還會替老闆打工?在這一點他要比哥哥天啟遜色太多。

"

幾千年來,任何朝代的滅亡大抵是兩個場景:一外敵,二內亂,而明朝的滅亡既有外敵,又有內亂。明思宗朱由檢(即崇禎帝)很不幸,他成了明朝的亡國之君。本來在20歲之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成長和學習階段,但因為他不是皇儲,只是一個親王,所以沒辦法和張居正這種大政治家學習,也不能向孫承宗那種牛掰帝師請教,所以,他對治國之道的瞭解實在不多。

崇禎根本無力拯救明朝,他那個“意外”死亡的哥哥,才是明朝救星

本來可以做個逍遙王爺,結果哥哥最後莫名其妙把皇位傳給了他,一臉懵逼的朱由檢被推到了皇帝位上。既來之則安之,當就當吧!崇禎也算是個勤快的君主了,比不上秦皇漢武,也是個守成之主一類的。剛即位就殺了魏忠賢,剷除了閹黨,一心撲在政務上,後宮常年就皇后一個女人,而且簡樸到衣服都打補丁了,大臣都驚呼“堯舜在世也”!

可惜朱由檢遇到的是一個內憂外患、孱弱積弊的國家。朱由檢天賦算不上優秀,只能靠後天的勤奮去彌補,想在實踐中摸索一條救國之路,可惜時局給不了他那麼多時間。而且“肯辦事”和“會辦事”是有很大區別的,崇禎皇帝就是這樣一位“肯做事”但“不會做事”的人。

崇禎根本無力拯救明朝,他那個“意外”死亡的哥哥,才是明朝救星

朱由檢一上臺,先辦了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但是隨即出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朝廷沒錢了!以前魏忠賢在的時候,雖然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但好歹還能向地主商人階層收稅弄點錢,維持國家正常的週轉。魏忠賢倒了之後,朝廷立即窮的底朝天了,連士兵的軍餉都發不出,誰還肯賣命打仗?崇禎沒辦法,只能跑去西北地方收稅,而西北本來就有天災,還加收賦稅,這不是逼著百姓造反嗎?

魏忠賢在世時,還可以壓制朝中的東林黨,老魏一死,東林黨揚眉吐氣了。東林黨人借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為富商巨賈爭利之實。他們雖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等進步口號,然而實質上卻淪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對明末饑荒災民的悲慘現實視而不見,對徵款賑災行為極力阻撓。

崇禎根本無力拯救明朝,他那個“意外”死亡的哥哥,才是明朝救星

東林黨人一味地指責武官戰事不利,貪汙軍餉;而自己則在另一邊中飽私囊。崇禎對他們言聽計從,直到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叛軍攻破了北京城,國家徹底崩潰。崇禎才看清朝中衛道士的嘴臉,臨死前,崇禎皇帝憤恨的丟下一句話:“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為亡國之臣!”然而東林大臣卻說他:“獨夫授首,何足道哉!”

崇禎上臺時,時局雖亂,但尚有可為。怎奈其剛愎自用、用人疑人、戰守兩端反覆不定,以致最後進退失據、內外兩面失守,終致敗亡。在用人問題上,崇禎就是典型的沒能力還甩鍋,甩得最嚴重的就是陳新甲事件,簡直毫無擔當,一出問題都是員工的責任,忠臣都被崇禎坑死坑殘,牆頭草反而過得很好,誰還會替老闆打工?在這一點他要比哥哥天啟遜色太多。

崇禎根本無力拯救明朝,他那個“意外”死亡的哥哥,才是明朝救星

天啟皇帝朱由校,幾乎是明朝最聰明的皇帝,至少可以甩崇禎幾條街。朱由校上臺之時只有15歲,上臺前一年,明朝剛剛在薩爾滸之戰慘敗,遼東女真人步步緊逼,隨後不久四川又爆發土司叛亂,朱由校有點措手不及。慢慢地,他開始重用太監魏忠賢,通過發展監黨來穩固皇權。一面打壓、屠殺誤國的東林黨人,一面到處安插親信。短短7年,朱由校重建了皇帝的權威。

平定四川叛亂,穩住遼東局勢,寧錦防線穩固,東江鎮的毛文龍就像一顆釘子一樣插在後金的背上,皇太極如鯁在喉。明朝剛剛有轉機有起色,又要換主人。1627年,朱由校“意外”病死,傳位弟弟崇禎,拉著手跟崇禎說了句掏心窩子的話:“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結果崇禎根本沒聽,先辦了魏忠賢,又把天啟帝打壓了一輩子的,那群“寬於待己,嚴以待人”,飽讀聖賢之書的廢物東林黨放了出來,讓大明在亡國的軌道上加速前進。

"

幾千年來,任何朝代的滅亡大抵是兩個場景:一外敵,二內亂,而明朝的滅亡既有外敵,又有內亂。明思宗朱由檢(即崇禎帝)很不幸,他成了明朝的亡國之君。本來在20歲之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成長和學習階段,但因為他不是皇儲,只是一個親王,所以沒辦法和張居正這種大政治家學習,也不能向孫承宗那種牛掰帝師請教,所以,他對治國之道的瞭解實在不多。

崇禎根本無力拯救明朝,他那個“意外”死亡的哥哥,才是明朝救星

本來可以做個逍遙王爺,結果哥哥最後莫名其妙把皇位傳給了他,一臉懵逼的朱由檢被推到了皇帝位上。既來之則安之,當就當吧!崇禎也算是個勤快的君主了,比不上秦皇漢武,也是個守成之主一類的。剛即位就殺了魏忠賢,剷除了閹黨,一心撲在政務上,後宮常年就皇后一個女人,而且簡樸到衣服都打補丁了,大臣都驚呼“堯舜在世也”!

可惜朱由檢遇到的是一個內憂外患、孱弱積弊的國家。朱由檢天賦算不上優秀,只能靠後天的勤奮去彌補,想在實踐中摸索一條救國之路,可惜時局給不了他那麼多時間。而且“肯辦事”和“會辦事”是有很大區別的,崇禎皇帝就是這樣一位“肯做事”但“不會做事”的人。

崇禎根本無力拯救明朝,他那個“意外”死亡的哥哥,才是明朝救星

朱由檢一上臺,先辦了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但是隨即出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朝廷沒錢了!以前魏忠賢在的時候,雖然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但好歹還能向地主商人階層收稅弄點錢,維持國家正常的週轉。魏忠賢倒了之後,朝廷立即窮的底朝天了,連士兵的軍餉都發不出,誰還肯賣命打仗?崇禎沒辦法,只能跑去西北地方收稅,而西北本來就有天災,還加收賦稅,這不是逼著百姓造反嗎?

魏忠賢在世時,還可以壓制朝中的東林黨,老魏一死,東林黨揚眉吐氣了。東林黨人借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為富商巨賈爭利之實。他們雖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等進步口號,然而實質上卻淪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對明末饑荒災民的悲慘現實視而不見,對徵款賑災行為極力阻撓。

崇禎根本無力拯救明朝,他那個“意外”死亡的哥哥,才是明朝救星

東林黨人一味地指責武官戰事不利,貪汙軍餉;而自己則在另一邊中飽私囊。崇禎對他們言聽計從,直到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叛軍攻破了北京城,國家徹底崩潰。崇禎才看清朝中衛道士的嘴臉,臨死前,崇禎皇帝憤恨的丟下一句話:“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為亡國之臣!”然而東林大臣卻說他:“獨夫授首,何足道哉!”

崇禎上臺時,時局雖亂,但尚有可為。怎奈其剛愎自用、用人疑人、戰守兩端反覆不定,以致最後進退失據、內外兩面失守,終致敗亡。在用人問題上,崇禎就是典型的沒能力還甩鍋,甩得最嚴重的就是陳新甲事件,簡直毫無擔當,一出問題都是員工的責任,忠臣都被崇禎坑死坑殘,牆頭草反而過得很好,誰還會替老闆打工?在這一點他要比哥哥天啟遜色太多。

崇禎根本無力拯救明朝,他那個“意外”死亡的哥哥,才是明朝救星

天啟皇帝朱由校,幾乎是明朝最聰明的皇帝,至少可以甩崇禎幾條街。朱由校上臺之時只有15歲,上臺前一年,明朝剛剛在薩爾滸之戰慘敗,遼東女真人步步緊逼,隨後不久四川又爆發土司叛亂,朱由校有點措手不及。慢慢地,他開始重用太監魏忠賢,通過發展監黨來穩固皇權。一面打壓、屠殺誤國的東林黨人,一面到處安插親信。短短7年,朱由校重建了皇帝的權威。

平定四川叛亂,穩住遼東局勢,寧錦防線穩固,東江鎮的毛文龍就像一顆釘子一樣插在後金的背上,皇太極如鯁在喉。明朝剛剛有轉機有起色,又要換主人。1627年,朱由校“意外”病死,傳位弟弟崇禎,拉著手跟崇禎說了句掏心窩子的話:“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結果崇禎根本沒聽,先辦了魏忠賢,又把天啟帝打壓了一輩子的,那群“寬於待己,嚴以待人”,飽讀聖賢之書的廢物東林黨放了出來,讓大明在亡國的軌道上加速前進。

崇禎根本無力拯救明朝,他那個“意外”死亡的哥哥,才是明朝救星

朱由校在澳門問題上態度強硬,還與荷蘭殖民者兩次在澎湖交戰,並且獲勝。終天啟一朝,皇帝利用宦官壓制文官集團,徵得大量稅收有力地維護了軍隊機器,最終得以守護這樣一個末世王朝。崇禎雖然勤政,但他到死都沒有領悟治國之道。帝王之術在於制衡,任由一方獨大,必將禍患無窮,有時所謂禍國殃民的真小人,遠勝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參考資料:《明史》、《明季北略》等)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