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以孫嘉誠之死換來年羹堯倒臺背後的朋黨之爭

明朝 雍正 年羹堯 雍正王朝 清朝 宋安之 2019-01-12
《雍正王朝》中雍正以孫嘉誠之死換來年羹堯倒臺背後的朋黨之爭

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已經有二十年的歷史了,卻是經久不衰,為很多人所喜愛,被稱之為真正的神劇,為什麼這部電視劇評價這麼高呢,是因為雍正王朝實在太貼近古代的宮廷政治鬥爭,太貼近現實了。

那麼今天我們就以孫嘉誠之死,來談談雍正王朝中所表現的前明黨爭,為何到了清朝就消失無蹤的原因所在。

在雍正王朝之中,清流領袖共有四人,分別是孫嘉誠、李紱、陸生楠、謝濟世。

這四位清流領袖的下場似乎都不太好,孫嘉誠被雍正故意派去西北,被年羹堯殺死,換來年羹堯的倒臺。李紱官至直隸總督,卻因為彈劾田文鏡,被雍正以朋黨罪處死,最後被弘曆保下性命,也是罷官歸故里。陸生楠和謝濟世也是同李紱一般以朋黨罪被處死,不過可沒有人保他們,所以他們是真的被處死了。

也就是說四位清流領袖是三死一傷,在雍正的佈局之下,孫嘉誠、陸生楠、謝濟世或是間接或是直接被殺,李紱則是被罷官。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雍正是在杜絕前明朋黨再現,所以刻意而為之的。

《雍正王朝》中雍正以孫嘉誠之死換來年羹堯倒臺背後的朋黨之爭

大家想想明末的東林亂政,這群所謂的正人君子,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來挑毛病,卻總是解決不了問題,成為利益集團的發言人,誤國誤民,清軍入關以後,大部分更是第一時間毫無氣節的降清。

清朝入關以後,剛開始是幾乎全盤接受了明朝的各種制度,更是重用了很多前明官員,被稱之為清承明制。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下的繼承,往往會繼承很多負面遺產,結果清朝卻沒有再出現過明朝東林亂政那種局面。

這是為什麼呢?

是因為清朝皇帝對於敢於直諫的官員,可沒有明朝那麼客氣,直接就是殺,最後殺的這群“正人君子”徹底不敢說話了。通過雍正王朝的劇情,其實也可以看出清朝皇帝是如何治理朋黨的。

首先我們先以孫嘉誠之死來代入。

孫嘉誠身為當時清流領袖,可謂是一個大大的忠臣,在鑄新錢事件中為國為民,不惜說破其中潛規則,不怕得罪百官而得到雍正賞識,被封為都察院御史。年羹堯西北立下大功,正是如日中天之時,孫嘉誠又是直接彈劾他是奸臣,因此不惜頂撞雍正,後來在烈日之下求雨,險些被晒死,最後被派往西北同年羹堯一起辦事,實則是監視分權,年羹堯自然也清楚,因此沒多久孫嘉誠就被年羹堯殺死。

孫嘉誠之死,意味著年羹堯真正的倒臺。說白了就是雍正利用孫嘉誠的死,來換取年羹堯的死,使年羹堯達到人神共憤的地步,自己不至於落得一個殺害功臣的惡名。這個具體分析,大家可以看看宋安之前幾期的分析。

《雍正王朝》中雍正以孫嘉誠之死換來年羹堯倒臺背後的朋黨之爭

那麼孫嘉誠這個功臣,為什麼會被雍正這樣對待呢,竟然犧牲了他呢。

因為孫嘉誠通過一系列事情,不只是成為了清流領袖,更是成為了清流隱約的精神領袖,大有再現前明朋黨的趨勢。雍正身為皇帝,為了推行新政,肯定需要集權,朋黨這種威脅,自然要打擊了,孫嘉誠這個危險人物肯定也需要被清理的。

而且孫嘉誠這個人為什麼被稱之為精神領袖呢,是因為這個人打著為國為民的口號,每次出手都是有理有據,使人難以反駁,更是帶動了眾人支持,實在是太危險了。

接下來宋安之以孫嘉誠成為精神領袖之路說起。

孫嘉誠出場時是戶部雲貴司的六品官員,當時他發現鑄新錢的弊端,因為官職太低,所以上摺子說明讓戶部堂官阿靈阿代奏,身為老八一黨的阿靈阿自然不會幫他忙。

孫嘉誠為了能直達天聽,乾脆直接與阿靈阿廝打起來,藉此面見雍正,然後說出其中的弊端,甚至還以為國為民來頂撞當時的總理王大臣老八。

通過孫嘉誠面見雍正的方法可以看出,他還是很聰明的。

後來科場舞弊的罪犯是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張廷玉因為涉及親屬,為了避嫌請了病假。孫嘉誠直接召集了都察院、翰林院、國子監的清流官員,要求行動起來。當時陸生楠提出等李紱和十八房考官表了態再說的時候,謝濟世說不能再等了,怕來不及。孫嘉誠馬上帶節奏說,我們據理力爭就可以的。

《雍正王朝》中雍正以孫嘉誠之死換來年羹堯倒臺背後的朋黨之爭

陸生楠也說道,寧願不做這個官,也要維護朝廷的綱紀!這一點跟當年的道德君子東林黨何其相似。

孫嘉誠還找到一個突破點,那就是使張廷玉表態,孫嘉誠馬上去見張廷玉,並且對張廷玉的管家說道,之前是張廷玉救了他,如今他來救張廷玉了。見到張廷玉以後,孫嘉誠直接說明,他應該大義滅親,張廷玉說道自己也想,可就是下不了筆,孫嘉誠直接說我已經替你寫好了。

通過科舉舞弊的處理,孫嘉誠可謂是真正成為了清流領袖一哥。

接下來年羹堯進京以後,孫嘉誠當場表態,說他毫無人臣之理要參他。後來果然參了年羹堯,當時年羹堯身為雍正的恩人,剛剛立下大功,自然不好意思對年羹堯動手。

但孫嘉誠直接說道年羹堯就是奸臣,還是有理有據的,說之前不參他是因為當時戰事吃緊,大局為重。所以現在才參他,潛臺詞是我並非是為了出名,而是早就想參這小子了,只不過為了大局才一直到現在參他。孫嘉誠又說到年羹堯的功勞,是皇上的支持才立下的,現在國庫是前所未有的空虛。意思是這小子有功勞,也是皇上您老人家的功勞,他囂張個什麼勁。又說起年羹堯的罪狀,什麼年選什麼將士卸甲只知軍令不知皇上的大罪,可謂是有理有據。

雍正自然是怒火沖天,卻找不到破綻,只能先是氣著扔筆讓孫嘉誠去寫年羹堯的罪狀,孫嘉誠就十分二的去寫了,張廷玉馬上說道“孫嘉誠這御筆是你能用的嗎,老十三也請皇上息怒,然後問孫嘉誠想做比干那種忠臣嗎,孫嘉誠自然說道是。其實張廷玉是在提醒孫嘉誠,而老十三也是為了救孫嘉誠。

《雍正王朝》中雍正以孫嘉誠之死換來年羹堯倒臺背後的朋黨之爭

孫嘉誠逃過一劫,雍正又以孫嘉誠說年羹堯是奸臣,所以大旱,讓他去求雨。那樣毒的日頭,差點毒死孫嘉誠。老十三為孫嘉誠求情時,雍正說的話也是大有深意“朕要的是人心”,言下之意是要讓孫嘉誠激起大家對年羹堯的怒火。

孫嘉誠求雨過程中,清流官員自發的過去幫忙擋太陽,更是奠定了他的領袖地位,使清流緊密的聯合在一起。

通過這些可以看出,孫嘉誠這個清流領袖,不但是敢於直諫,還是很有一套的,不怕死還總是佔據一個理字來說話,而且喜歡利用清流官員的力量來攻擊要彈劾之人,這樣無形中緊密團結了清流,還使清流官員佩服他,成為精神領袖。

孫嘉誠這樣的行為,與前明的東林官員是何其相像,雖然他是出於為國為民的目地,但一旦形成傳統,開了這個先河,前明朋黨再現,豈不是一場無妄之災。所以雍正才痛下殺手,以孫嘉誠為棋子,犧牲他來完成年羹堯的倒臺。這樣一來,雍正不用揹負殺害功臣年羹堯的罵名,而是迫不得已才殺的年羹堯。而孫嘉誠這個巨大威脅也沒有了,清流還是之前的狀態,威脅不到皇權可謂是一舉兩得。

再看看後來陸生楠謝濟世反對新政時,因為共同的敵人河南巡撫田文鏡,清流又緊密團結在一起時,孫嘉誠在的時候還知道據理力爭四個字,而陸生楠就是公報私仇了,看不慣劉墨林為田文鏡的新政說了幾句公道話,就被他評價為趨炎附勢的小人,可見朋黨的危害。

《雍正王朝》中雍正以孫嘉誠之死換來年羹堯倒臺背後的朋黨之爭

所以雍正面對陸生楠和謝濟世兩人為首的清流逼宮,是直接大爆發了,說道沒想到前明的朋黨在大清朝再現了,自己可不是明朝的萬曆帝。然後以朋黨罪直接將李紱、陸生楠、謝濟世三個清流領袖問斬。

李紱最後被赦免,是因為弘曆求情,雍正為了給兒子拉攏人心而為的。同時李紱並非是結黨,而是看不慣田文鏡對讀書人不好才參他的。

雖然雍正王朝的這些劇情並非是真實的,但歷史上清朝皇帝就是如此,為了杜絕前明朋黨,是絕不姑息,稍有冒頭者,就是一個字殺,於是明朝的言官是死諫,也就是庭杖挨頓板子,然後名滿天下。而清朝的言官,下場只是死,這一點通過雍正對於清流領袖的佈局可以看出一二。

當然明朝對於言官寬容,是培養出了一群鐵骨錚錚的文人,但結果卻發展成為東林黨這種小人,利用道德制高點討伐政敵的工具,可謂是誤國誤民。清朝的是殺殺殺,好處自然是沒有明朝朋黨誤國的現象,但是這樣二百多年下來,文人風骨沒了,只知道磕頭的奴才一大片,還是矯枉過正了。

我是宋安之,主打歷史文章和分析經典電視劇中隱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筆下,我們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這麼有緣分,正好讓你看到我的文章,那麼還請繼續這種緣分,點個贊關注一下吧!

第170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

《雍正王朝》中雍正以孫嘉誠之死換來年羹堯倒臺背後的朋黨之爭

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