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代最悲劇最懦弱最平平無奇的皇帝卻開創大明又一盛世'

"

明朝享國276年,出了16個皇帝。如果要問這16個皇帝中,誰的能力最強,那麼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都是數一數二的人物。如果要問這16個皇帝中,誰的能力最弱,不用說,一定是明穆宗朱載垕,即通常所稱的隆慶帝。

明穆宗朱載垕[hòu](公元1537年-1572年),漢族,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後繼位。年號隆慶,在位六年。

"

明朝享國276年,出了16個皇帝。如果要問這16個皇帝中,誰的能力最強,那麼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都是數一數二的人物。如果要問這16個皇帝中,誰的能力最弱,不用說,一定是明穆宗朱載垕,即通常所稱的隆慶帝。

明穆宗朱載垕[hòu](公元1537年-1572年),漢族,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後繼位。年號隆慶,在位六年。

他是明代最悲劇最懦弱最平平無奇的皇帝卻開創大明又一盛世

客觀地說,在隆慶執政期間,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事情。史家比較肯定的就是“俺答封貢”和“隆慶開關”。前者極大地緩解了明蒙尖銳的民族矛盾,換來了近三十年的北方邊界安定局面;後者促進了明朝對外貿易的發展,減輕了東南沿海的倭患,增加了國家財政稅收。這兩項舉措,都是有劃時代意義的。

可那又如何?隆慶依舊在大明帝皇中存在感極低。即使他交權,即使他聽話,可掌握著史書筆桿的文官集團依舊沒有給他足夠的重視和尊敬。

隆慶,是個讓人心疼的可憐之人。

由於杜康妃不受嘉靖帝的寵幸,朱載垕又不是長子,因此他不被父親喜愛。朱載垕就在默默無聞的角落裡,孤獨地長大成人。這也使得他養成了鬱鬱寡歡的性格。

"

明朝享國276年,出了16個皇帝。如果要問這16個皇帝中,誰的能力最強,那麼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都是數一數二的人物。如果要問這16個皇帝中,誰的能力最弱,不用說,一定是明穆宗朱載垕,即通常所稱的隆慶帝。

明穆宗朱載垕[hòu](公元1537年-1572年),漢族,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後繼位。年號隆慶,在位六年。

他是明代最悲劇最懦弱最平平無奇的皇帝卻開創大明又一盛世

客觀地說,在隆慶執政期間,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事情。史家比較肯定的就是“俺答封貢”和“隆慶開關”。前者極大地緩解了明蒙尖銳的民族矛盾,換來了近三十年的北方邊界安定局面;後者促進了明朝對外貿易的發展,減輕了東南沿海的倭患,增加了國家財政稅收。這兩項舉措,都是有劃時代意義的。

可那又如何?隆慶依舊在大明帝皇中存在感極低。即使他交權,即使他聽話,可掌握著史書筆桿的文官集團依舊沒有給他足夠的重視和尊敬。

隆慶,是個讓人心疼的可憐之人。

由於杜康妃不受嘉靖帝的寵幸,朱載垕又不是長子,因此他不被父親喜愛。朱載垕就在默默無聞的角落裡,孤獨地長大成人。這也使得他養成了鬱鬱寡歡的性格。

他是明代最悲劇最懦弱最平平無奇的皇帝卻開創大明又一盛世


按照正常情況,朱載垕雖然是皇子,可皇帝位置怎麼都不會輪到他來坐。因為他前面有兩個哥哥。然而,命運卻跟他開了玩笑。嘉靖長子早夭,次子被封為太子不久後也逝世了。迷信的嘉靖覺得是自己剋死兒子的,深信道士鼓吹的“二龍不相見”之說,對兒子們開始變得很冷漠。當時儲君之爭,主要在為裕王的隆慶和四子景王之間展開。而相較來說,即使都是冷漠,嘉靖也更喜歡景王一些。

嚴嵩一派看出了嘉靖的厚此薄彼,成為了擁護景王的景王派。徐階這派人一看沒得選了,只得選擇擁護隆慶,成為裕王派。

這是隆慶的第一個悲劇,連自己的擁護者也只能被動選擇他。

"

明朝享國276年,出了16個皇帝。如果要問這16個皇帝中,誰的能力最強,那麼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都是數一數二的人物。如果要問這16個皇帝中,誰的能力最弱,不用說,一定是明穆宗朱載垕,即通常所稱的隆慶帝。

明穆宗朱載垕[hòu](公元1537年-1572年),漢族,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後繼位。年號隆慶,在位六年。

他是明代最悲劇最懦弱最平平無奇的皇帝卻開創大明又一盛世

客觀地說,在隆慶執政期間,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事情。史家比較肯定的就是“俺答封貢”和“隆慶開關”。前者極大地緩解了明蒙尖銳的民族矛盾,換來了近三十年的北方邊界安定局面;後者促進了明朝對外貿易的發展,減輕了東南沿海的倭患,增加了國家財政稅收。這兩項舉措,都是有劃時代意義的。

可那又如何?隆慶依舊在大明帝皇中存在感極低。即使他交權,即使他聽話,可掌握著史書筆桿的文官集團依舊沒有給他足夠的重視和尊敬。

隆慶,是個讓人心疼的可憐之人。

由於杜康妃不受嘉靖帝的寵幸,朱載垕又不是長子,因此他不被父親喜愛。朱載垕就在默默無聞的角落裡,孤獨地長大成人。這也使得他養成了鬱鬱寡歡的性格。

他是明代最悲劇最懦弱最平平無奇的皇帝卻開創大明又一盛世


按照正常情況,朱載垕雖然是皇子,可皇帝位置怎麼都不會輪到他來坐。因為他前面有兩個哥哥。然而,命運卻跟他開了玩笑。嘉靖長子早夭,次子被封為太子不久後也逝世了。迷信的嘉靖覺得是自己剋死兒子的,深信道士鼓吹的“二龍不相見”之說,對兒子們開始變得很冷漠。當時儲君之爭,主要在為裕王的隆慶和四子景王之間展開。而相較來說,即使都是冷漠,嘉靖也更喜歡景王一些。

嚴嵩一派看出了嘉靖的厚此薄彼,成為了擁護景王的景王派。徐階這派人一看沒得選了,只得選擇擁護隆慶,成為裕王派。

這是隆慶的第一個悲劇,連自己的擁護者也只能被動選擇他。

他是明代最悲劇最懦弱最平平無奇的皇帝卻開創大明又一盛世


景王對皇位野心勃勃。和嚴嵩,嚴世蕃走的也近,生母也得寵,性格跋扈張揚。而隆慶就顯得謹慎,壓抑甚至有點懦弱。而徐階一派始終不敢公開對抗嚴黨,這也使得朝中很多大臣並不看好隆慶。漸漸地,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景王越是張狂,嚴黨越是得勢,隆慶就越發低調謙和。

好在隆慶有一個容易猜忌和喜歡搞平衡的父親。當嘉靖晚年,發現景王勢力開始膨脹,同時嚴嵩也開始被其猜忌的時候,嘉靖決定壓制景王。嘉靖四十年,景王被勒令離京就藩。隆慶的前景開始明朗。嘉靖四十四年,景王薨。他兩個哥哥先後夭折,嘉靖帝縱使百般不願,也不得不將朱載垕立為皇太子。而一年之後,嘉靖駕崩。

這是隆慶的第二個悲劇,連皇位都是因為父親猜忌和玩政治平衡,以及靠運氣才得來的。

朱載垕不被人看好。他還在當裕王,就是出名的窩囊廢,遇到一點麻煩事就手足無措,唉聲嘆氣。當了皇太子後,又因為父親多疑的性格,擔心自己做錯事,會被父親廢掉,便一直提心吊膽,表現得相當懦弱。

這種性格到了做皇帝后,還沒有得到改變。

隆慶繼位之初,徐階在朝中一手遮天。過節了,想和大臣們吃個飯熱鬧下,徐階不準;在宮裡待悶了,想出去走走,徐階不準;徐階的理由無非是鋪張浪費,徒增民力。可要知道,隆慶是明代出了名的節儉皇帝啊。當徐階逼走了自己老師高拱的時候,隆慶是全程旁觀,楞是不敢多說一句話。

"

明朝享國276年,出了16個皇帝。如果要問這16個皇帝中,誰的能力最強,那麼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都是數一數二的人物。如果要問這16個皇帝中,誰的能力最弱,不用說,一定是明穆宗朱載垕,即通常所稱的隆慶帝。

明穆宗朱載垕[hòu](公元1537年-1572年),漢族,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後繼位。年號隆慶,在位六年。

他是明代最悲劇最懦弱最平平無奇的皇帝卻開創大明又一盛世

客觀地說,在隆慶執政期間,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事情。史家比較肯定的就是“俺答封貢”和“隆慶開關”。前者極大地緩解了明蒙尖銳的民族矛盾,換來了近三十年的北方邊界安定局面;後者促進了明朝對外貿易的發展,減輕了東南沿海的倭患,增加了國家財政稅收。這兩項舉措,都是有劃時代意義的。

可那又如何?隆慶依舊在大明帝皇中存在感極低。即使他交權,即使他聽話,可掌握著史書筆桿的文官集團依舊沒有給他足夠的重視和尊敬。

隆慶,是個讓人心疼的可憐之人。

由於杜康妃不受嘉靖帝的寵幸,朱載垕又不是長子,因此他不被父親喜愛。朱載垕就在默默無聞的角落裡,孤獨地長大成人。這也使得他養成了鬱鬱寡歡的性格。

他是明代最悲劇最懦弱最平平無奇的皇帝卻開創大明又一盛世


按照正常情況,朱載垕雖然是皇子,可皇帝位置怎麼都不會輪到他來坐。因為他前面有兩個哥哥。然而,命運卻跟他開了玩笑。嘉靖長子早夭,次子被封為太子不久後也逝世了。迷信的嘉靖覺得是自己剋死兒子的,深信道士鼓吹的“二龍不相見”之說,對兒子們開始變得很冷漠。當時儲君之爭,主要在為裕王的隆慶和四子景王之間展開。而相較來說,即使都是冷漠,嘉靖也更喜歡景王一些。

嚴嵩一派看出了嘉靖的厚此薄彼,成為了擁護景王的景王派。徐階這派人一看沒得選了,只得選擇擁護隆慶,成為裕王派。

這是隆慶的第一個悲劇,連自己的擁護者也只能被動選擇他。

他是明代最悲劇最懦弱最平平無奇的皇帝卻開創大明又一盛世


景王對皇位野心勃勃。和嚴嵩,嚴世蕃走的也近,生母也得寵,性格跋扈張揚。而隆慶就顯得謹慎,壓抑甚至有點懦弱。而徐階一派始終不敢公開對抗嚴黨,這也使得朝中很多大臣並不看好隆慶。漸漸地,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景王越是張狂,嚴黨越是得勢,隆慶就越發低調謙和。

好在隆慶有一個容易猜忌和喜歡搞平衡的父親。當嘉靖晚年,發現景王勢力開始膨脹,同時嚴嵩也開始被其猜忌的時候,嘉靖決定壓制景王。嘉靖四十年,景王被勒令離京就藩。隆慶的前景開始明朗。嘉靖四十四年,景王薨。他兩個哥哥先後夭折,嘉靖帝縱使百般不願,也不得不將朱載垕立為皇太子。而一年之後,嘉靖駕崩。

這是隆慶的第二個悲劇,連皇位都是因為父親猜忌和玩政治平衡,以及靠運氣才得來的。

朱載垕不被人看好。他還在當裕王,就是出名的窩囊廢,遇到一點麻煩事就手足無措,唉聲嘆氣。當了皇太子後,又因為父親多疑的性格,擔心自己做錯事,會被父親廢掉,便一直提心吊膽,表現得相當懦弱。

這種性格到了做皇帝后,還沒有得到改變。

隆慶繼位之初,徐階在朝中一手遮天。過節了,想和大臣們吃個飯熱鬧下,徐階不準;在宮裡待悶了,想出去走走,徐階不準;徐階的理由無非是鋪張浪費,徒增民力。可要知道,隆慶是明代出了名的節儉皇帝啊。當徐階逼走了自己老師高拱的時候,隆慶是全程旁觀,楞是不敢多說一句話。

他是明代最悲劇最懦弱最平平無奇的皇帝卻開創大明又一盛世


前任嘉靖帝是一個很強勢的皇帝,不管什麼事情他都喜歡親自操刀。隆慶帝卻截然不同。他不管什麼事情,能躲就躲,能推就推。更奇葩的是,他在御前應對大臣的奏問時,由於水平有限,經常被問得結結巴巴,回答不上來。

為了避免這種尷尬,內閣只好先把文官們的奏章作出批示,然後整理成冊,上報給隆慶帝。隆慶帝就先把這些答案背熟,爛熟於心,便於第二天早朝時背給大臣聽。

隆慶帝雖然昏庸無能,好在他頗有自知之明。他沒有能力處理朝政,就索性“垂拱而治”,放手讓內閣去處理朝政。國家重大決策,都交給大臣討論。大臣們在朝堂上吵得很凶,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可他坐在龍椅上神色漠然,淡定得就跟局外人一樣。

徐階致仕後,自己的老師高拱重新進入權力核心。看著高拱一臉興奮,一副大展宏圖的模樣,隆慶又放權給了高拱,甚至怕他被欺負,還給了吏部尚書的官職。

於是,高拱促成了“隆慶和議”(即俺答封貢),高拱平定了西南民變,高拱推行了隆慶新政,高拱加強了邊防武備,高拱......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高拱如何,高拱怎樣,即使史官把這些功績安到隆慶的頭上,美其名曰“領導有方”,可依舊掩蓋不了隆慶站在幕後空泛的眼神和無奈的嘆息,還有那一絲大權旁落的悲涼。

這是隆慶的第三個悲劇,他已經無法左右自己的朝局。

"

明朝享國276年,出了16個皇帝。如果要問這16個皇帝中,誰的能力最強,那麼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都是數一數二的人物。如果要問這16個皇帝中,誰的能力最弱,不用說,一定是明穆宗朱載垕,即通常所稱的隆慶帝。

明穆宗朱載垕[hòu](公元1537年-1572年),漢族,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後繼位。年號隆慶,在位六年。

他是明代最悲劇最懦弱最平平無奇的皇帝卻開創大明又一盛世

客觀地說,在隆慶執政期間,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事情。史家比較肯定的就是“俺答封貢”和“隆慶開關”。前者極大地緩解了明蒙尖銳的民族矛盾,換來了近三十年的北方邊界安定局面;後者促進了明朝對外貿易的發展,減輕了東南沿海的倭患,增加了國家財政稅收。這兩項舉措,都是有劃時代意義的。

可那又如何?隆慶依舊在大明帝皇中存在感極低。即使他交權,即使他聽話,可掌握著史書筆桿的文官集團依舊沒有給他足夠的重視和尊敬。

隆慶,是個讓人心疼的可憐之人。

由於杜康妃不受嘉靖帝的寵幸,朱載垕又不是長子,因此他不被父親喜愛。朱載垕就在默默無聞的角落裡,孤獨地長大成人。這也使得他養成了鬱鬱寡歡的性格。

他是明代最悲劇最懦弱最平平無奇的皇帝卻開創大明又一盛世


按照正常情況,朱載垕雖然是皇子,可皇帝位置怎麼都不會輪到他來坐。因為他前面有兩個哥哥。然而,命運卻跟他開了玩笑。嘉靖長子早夭,次子被封為太子不久後也逝世了。迷信的嘉靖覺得是自己剋死兒子的,深信道士鼓吹的“二龍不相見”之說,對兒子們開始變得很冷漠。當時儲君之爭,主要在為裕王的隆慶和四子景王之間展開。而相較來說,即使都是冷漠,嘉靖也更喜歡景王一些。

嚴嵩一派看出了嘉靖的厚此薄彼,成為了擁護景王的景王派。徐階這派人一看沒得選了,只得選擇擁護隆慶,成為裕王派。

這是隆慶的第一個悲劇,連自己的擁護者也只能被動選擇他。

他是明代最悲劇最懦弱最平平無奇的皇帝卻開創大明又一盛世


景王對皇位野心勃勃。和嚴嵩,嚴世蕃走的也近,生母也得寵,性格跋扈張揚。而隆慶就顯得謹慎,壓抑甚至有點懦弱。而徐階一派始終不敢公開對抗嚴黨,這也使得朝中很多大臣並不看好隆慶。漸漸地,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景王越是張狂,嚴黨越是得勢,隆慶就越發低調謙和。

好在隆慶有一個容易猜忌和喜歡搞平衡的父親。當嘉靖晚年,發現景王勢力開始膨脹,同時嚴嵩也開始被其猜忌的時候,嘉靖決定壓制景王。嘉靖四十年,景王被勒令離京就藩。隆慶的前景開始明朗。嘉靖四十四年,景王薨。他兩個哥哥先後夭折,嘉靖帝縱使百般不願,也不得不將朱載垕立為皇太子。而一年之後,嘉靖駕崩。

這是隆慶的第二個悲劇,連皇位都是因為父親猜忌和玩政治平衡,以及靠運氣才得來的。

朱載垕不被人看好。他還在當裕王,就是出名的窩囊廢,遇到一點麻煩事就手足無措,唉聲嘆氣。當了皇太子後,又因為父親多疑的性格,擔心自己做錯事,會被父親廢掉,便一直提心吊膽,表現得相當懦弱。

這種性格到了做皇帝后,還沒有得到改變。

隆慶繼位之初,徐階在朝中一手遮天。過節了,想和大臣們吃個飯熱鬧下,徐階不準;在宮裡待悶了,想出去走走,徐階不準;徐階的理由無非是鋪張浪費,徒增民力。可要知道,隆慶是明代出了名的節儉皇帝啊。當徐階逼走了自己老師高拱的時候,隆慶是全程旁觀,楞是不敢多說一句話。

他是明代最悲劇最懦弱最平平無奇的皇帝卻開創大明又一盛世


前任嘉靖帝是一個很強勢的皇帝,不管什麼事情他都喜歡親自操刀。隆慶帝卻截然不同。他不管什麼事情,能躲就躲,能推就推。更奇葩的是,他在御前應對大臣的奏問時,由於水平有限,經常被問得結結巴巴,回答不上來。

為了避免這種尷尬,內閣只好先把文官們的奏章作出批示,然後整理成冊,上報給隆慶帝。隆慶帝就先把這些答案背熟,爛熟於心,便於第二天早朝時背給大臣聽。

隆慶帝雖然昏庸無能,好在他頗有自知之明。他沒有能力處理朝政,就索性“垂拱而治”,放手讓內閣去處理朝政。國家重大決策,都交給大臣討論。大臣們在朝堂上吵得很凶,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可他坐在龍椅上神色漠然,淡定得就跟局外人一樣。

徐階致仕後,自己的老師高拱重新進入權力核心。看著高拱一臉興奮,一副大展宏圖的模樣,隆慶又放權給了高拱,甚至怕他被欺負,還給了吏部尚書的官職。

於是,高拱促成了“隆慶和議”(即俺答封貢),高拱平定了西南民變,高拱推行了隆慶新政,高拱加強了邊防武備,高拱......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高拱如何,高拱怎樣,即使史官把這些功績安到隆慶的頭上,美其名曰“領導有方”,可依舊掩蓋不了隆慶站在幕後空泛的眼神和無奈的嘆息,還有那一絲大權旁落的悲涼。

這是隆慶的第三個悲劇,他已經無法左右自己的朝局。

他是明代最悲劇最懦弱最平平無奇的皇帝卻開創大明又一盛世


在隆慶帝治下,困擾朝局多年的“南倭北虜”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在倭寇問題上,隆慶帝宣佈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打破了明朝歷史上禁止百姓私自下海的命令,使海外貿易也出現了新局面,倭寇活動逐漸趨於消亡。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恢復了安寧和平。

在韃靼問題上,隆慶帝啟用抗倭名將戚繼光戍邊,總管京城門戶防衛與東北邊防。明朝軍隊驟然爆發,敢與韃靼正面硬抗了。韃靼見佔不到便宜,只好與明朝議和,接受明朝皇帝的冊封。 後又升任名將李成樑為遼東總兵,大修戰備,抗擊女真各部的侵擾 。

隆慶帝只當了短短6年皇帝。可這期間,明朝經濟發展迅速,社會保持穩定,曾經烏煙瘴氣的朝政煥然一新,因此史學家稱這段時期為“隆慶新政”。與後來的萬曆朝,並稱為“隆萬盛世”。

隆慶帝放手把朝政交給內閣,自己當甩手掌櫃,啥事也不幹,那他究竟在做什麼?答案就是:泡在溫柔鄉里。隆慶帝整日呆在後宮裡,與一幫嬪妃廝混。為了保持強勁的體力,他不得不服用一種逍遙丸。最終,由於服藥過度,導致英年早逝。終年35歲。

隆慶帝朱載垕,是明朝歷史上最具富悲劇色彩的皇帝。於父,他卑微;於朝,他無力;於臣,他妥協;於己,他放縱。一個封建帝皇,如果沒有能力,也沒有雄心,歷史也終將拋棄他。但這,並不是他的錯。而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的耀眼政績,難道真的就和他沒有分毫聯繫嗎?如果我們真的要找一個原因來解釋隆慶的悲劇,那就只能怪那個時代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