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那些年:遼東戰事

明朝 洪承疇 崇禎 中國古代史 大偉談歷史 2017-04-26

崇禎皇帝即位之後,一直想要有一番作為,對內 他想要百姓安居樂業,對外 他要拒清軍於國門之外,想要收復被清軍佔領的遼東大片地區,但是大明王朝現在已經千瘡百孔,早已沒有昔日的強盛,再加上連年的自然災害,明朝境內,李自成、張獻忠等帶領的農民軍已成燎原之勢,而遼東前線清軍也在步步緊逼。

崇禎那些年:遼東戰事

這個時候,清軍在遼東一帶,針對寧錦前線採取了新戰術,要說這個新戰術對於明軍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這還是當年袁崇煥和孫承宗等人創造的方法,通過圍城的方法,一步步的蠶食,進行屯田、建立城牆、安置難民,來逼退對方收縮,逐漸建起來的關寧錦防線,現在清軍在明朝投降將領的建議之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明軍的戰術來對付明軍。

清軍使用新戰術不到半個月,就見了成效,明軍感到巨大的壓力,三個月之後,錦州周圍的明軍據點,都收縮回了錦州,於是清軍傾巢而出,在錦州城外挖壕溝、埋木柵,就是想把城內的明軍困死。崇禎皇帝得知消息後,心急如焚,因為錦州城是寧錦前線的重要支點,一旦失守,那麼寧錦前線就會崩潰,所以錦州之圍必須得解,崇禎皇帝心裡此時早已有了合適的人選,這個人就是洪承疇。

這洪承疇確實很有軍事才能,崇禎十年,洪承疇手中只有幾千人馬,在陝西和四川圍堵李自成,愣是把李自成的幾萬部隊追的無路可逃。而且崇禎皇帝也非常的器重洪承疇,崇禎十一年,清軍入關,洪承疇奉命進京勤王,清軍撤退之後,崇禎皇帝就把洪承疇留在了京師地區,讓他擔任薊遼總督,即使是張獻忠和李自成再度造反,崇禎皇帝也沒動用洪承疇和他手下的明軍精銳,他知道要把洪承疇派到更重要的地方去。

崇禎那些年:遼東戰事

洪承疇領兵趕到寧遠之後,立刻去了前線視察軍情,這時他就發現,在寧遠和錦州中間的松山一帶,清軍的騎兵活動頻繁,頓時就明白了皇太極包圍錦州的真實意圖,先是派重兵包圍錦州,促使寧遠的主力來增援錦州,另外又在松山設下埋伏,把出城救援的明軍徹底消滅。當洪承疇看出了皇太極的意圖之後,他陷入了兩難,一方面如果錦州不保,那麼寧遠前線就將不保,所以錦州之圍必須解。另一方面,如果他帶兵去援救錦州,必然就會中了皇太極的埋伏,就有可能全軍覆沒。

經過幾天的思考,洪承疇也想出了一個應對圍點打援的方案,方案分為三步,第一、增兵關外,這樣一來,在遼東的兵力總數就達到了十三萬人,和包圍錦州的清軍兵力就數量相等了。第二、且戰且守,主力部隊集結之後,建立一個營壘,攻守結合、慢慢向錦州推進。第三、打持久戰,和前面兩步相結合。

因為明軍的主力是步兵,主要是依靠城牆和火器防守,而清軍的主力是騎兵,它的長項是機動靈活的野戰,所以明軍只有且戰且守打持久戰,才能發揮出自己的長處,洪承疇的方案,雖然無法保證能取得勝利,但是能保證不被清軍殲滅,這樣就可不戰而退,迫使清軍退回瀋陽。

崇禎那些年:遼東戰事

可是當洪承疇把方案上報皇上的時候,皇上卻遲遲不批,因為皇上又同時接到了另一個作戰方案,這個作戰方案的擬定者是陳新甲,新上任的兵部尚書,這個人也懂軍事,曾經也是洪承疇的頂頭上司,他的作戰方案是,先讓集結在寧遠的明軍主力分兵四路,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同時向錦州城外圍的清軍發動進攻,而且要求速戰速決。

兩個方案對比一下,可以看出陳新甲的方案漏洞百出,但是面對這兩個方案,崇禎皇帝也拿不定主意,他的確是不懂軍事,他只好把陳新甲的作戰方案交給洪承疇,讓洪承疇決定取捨,還是比較尊重前線指揮官的意見,洪承疇覺得,既然皇上這麼信任他,他就按照他的方案開始進行部署。

所有部署都安排好後,洪承疇開始向錦州方向推進,從寧遠城至松山總共100多裡的路程,洪承疇總共花了四個多月的時間,到達松山城後,洪承疇依然小心謹慎,不輕易和清軍決戰,這個時候,錦州城的守將祖大壽,給洪承疇來信說:錦州城內的糧草足夠支撐半年時間,建議總督穩紮穩打,不要輕易和清軍決戰,於是城內的祖大壽、城外的清軍、清軍西北角的洪承疇,就這樣相互相隔十幾裡,誰也不打誰。

崇禎那些年:遼東戰事

當時清軍所佔領的區域經濟都十分落後,所以清軍每次和明軍打仗,都是來解決自己的財政危機的問題,所以他派兵入關是來掠奪財富的,可是這次包圍錦州城沒有了戰爭繳獲,所以它的給養就完全靠國內來支持,所以洪承疇認為,只要堅持下去,清國的國力侷限就會暴露出來,就是拼誰能夠堅持到底。

雙方就這麼耗著,沒想到耗到最後,崇禎皇帝堅持不下去了,因為朝廷已經沒錢了,這一年中原到處是災民,先是旱災、再是蝗災,很多地區都是顆粒無收,本來經濟收入就有困難,賑災又需要錢、圍剿農民軍更需要錢,洪承疇的幾十萬人馬,四個月時間,就耗費了三十萬兩銀子,這個數字在平常就不是小數字,更何況是在這一年呢,所以崇禎皇帝就想盡快結束這場遼東戰事。

面對財政壓力,兵部尚書陳新甲就知道,實現我的作戰方案的機會來了,他也發現崇禎皇帝想盡快結束遼東戰事的念頭,於是就開始給皇上做工作,崇禎皇帝也決定不再支持洪承疇的持久戰,命令他速戰速決。

崇禎那些年:遼東戰事

洪承疇沒辦法,只好親率六萬大軍,對清軍大營進行夜襲,結果明軍一下就拿下了錦州城外的一個制高點乳峰山,離錦州城只有五里路,於是洪承疇下令兵分兩路,包圍城南的清軍。皇太極得知洪承疇進攻的消息後,立即登上制高點,觀察明軍的動態,不禁眼前一亮,他發現明軍的進攻部隊已經和糧草輜重分離了,於是下令派人切斷了明軍的糧道,洪承疇就這樣被斷了後路,

皇太極此時太得意了,跟洪承疇對峙一年對, 彼此都知道對方的意圖,現在洪承疇的主力被圍在錦州城下,他圍城打援的計劃成功了,更嚴重的是,洪承疇此次出戰,只帶了三天的口糧。第一、他是既想應對皇上的壓力、又不想上當,三天之內解決問題,這樣沒等清軍反應過來,他就已經撤回了,就不會再上皇太極圍點打援的當。

第二、他還是想繼續打持久戰,迫不得已的才放下輜重糧草,去進攻清軍。

第三、他想尋找撤兵的藉口,迫於壓力才發動的進攻,他想往回撤,就必須要有充分的理由。

如果換個對手,保不齊洪承疇這一招還真能成功,可惜他的對手是皇太極,皇太極一眼就看出了破綻,面對這種局面,洪承疇決定第二天早上和清軍決一死戰,可是還沒等到早上呢,就有兩個總比帶著部隊逃跑了,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吳三桂,這兩人一跑,就產生了連鎖反應,各路總比紛紛逃跑,清軍在半路設伏,明軍損失慘重。

崇禎那些年:遼東戰事

洪承疇只得帶著剩下的幾位將領,退守在松山城,皇太極立刻派人把松山城圍得水洩不通,堅持了半年之久,松山城的副將夏承德堅持不住了,打開城門投降清軍,把洪承疇作為禮物獻給了清軍,就這樣洪承疇成了俘虜,最後被殺死。

松山城陷落了,錦州城就成了孤城,錦州城已經沒有了糧草,這讓祖大壽感到絕望,這個時候,成內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祖大壽決定開城投降。祖大壽總共向清軍投降了兩次,第一次投降,皇太極接受祖大壽的投降之後祖大壽就向清軍建議,給他一隻人馬,讓他進到錦州城,這樣兩人就可以裡應外合拿下錦州城,皇太極一聽,馬上就答應下來, 然後歸還了祖大壽本部人馬,祖大壽進了城以後,把城門一關,就開始翻臉不認賬了,把皇太極氣的,馬上帶人去攻城,然而幾次都沒攻下,只好撤兵回去,從此,祖大壽為明朝守了十年的錦州城。

崇禎那些年:遼東戰事

直到這第二次清軍合圍錦州城,一圍就是一兩年,雖然有了第一次的教訓,這次皇太極也並沒有殺了祖大壽,而是不讓他領兵,並且不再重用他。

崇禎皇帝在遼東地區,投入了十三萬兵力,這是明朝政府在北線的全部家當,鬆錦戰役失敗,已經損失過半,崇禎皇帝再也沒有力量和清軍在關外決戰了,收復遼東的夢想,從此徹底的覆滅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