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前一明朝武將被斬殺,至今沒人能說清他是英雄還是漢奸

一般而言,歷史人物的正邪忠奸之分,在他們死後,從後世對他們的評價即可看出。然而這句話只能說適用於大部分歷史人物,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也有一些歷史人物,由於某些特殊原因,導致千百年之後,人們對他的評價出現兩極分化,可謂是忠奸善惡一言難盡。比如三百多年前明朝的一個武將,至今難有定論。

300多年前一明朝武將被斬殺,至今沒人能說清他是英雄還是漢奸

崇禎二年,明朝的主人崇禎皇帝,還是個十八歲的毛頭小夥,而日後名揚天下的闖王李自成,還只是明朝甘州總兵手下的一個小卒。日後摧毀明朝的西北農民起義,此時還是若隱若現的星星之火,並未引起崇禎的關注。崇禎皇帝的目光,時刻緊盯著東北方向的遼東。因為那裡有讓他寢食難安的心腹大患,新興的後金、也就是日後的清朝已經迅速崛起,成為明朝的最大威脅。

300多年前一明朝武將被斬殺,至今沒人能說清他是英雄還是漢奸

好在明朝當時還不乏人才。薊遼督師袁崇煥坐鎮關外,他曾經在天啟年間數次挫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攻勢,使得一度面臨全線崩潰的遼東形勢有所好轉,讓明清之間的戰局漸趨穩定,使得焦慮不安中的崇禎得到一絲欣慰。然而誰也沒有料到的是,當年六月,薊遼督師袁崇煥的一封奏摺在朝廷上下激起軒然大波。

《薊遼督師袁崇煥題本》記載,袁崇煥於六月初五在雙島接見東江鎮總兵毛文龍,當面揭露他的種種不法行為,如貪墨餉銀、通敵叛變、不聽號令等共“十二項大罪”後,亮出尚方寶劍,當場斬殺毛文龍。崇禎皇帝知道這個消息後,大為驚愕,但當時正在倚重袁崇煥之際,他也就沒有再說什麼,“以崇煥故,特如其請”,表示默許。

300多年前一明朝武將被斬殺,至今沒人能說清他是英雄還是漢奸

孰料樹欲靜而風不止,毛文龍被殺一事在朝野成為轟動一時的熱點。支持袁崇煥的大臣認為毛文龍早就該殺,而支持毛文龍的人則認為袁崇煥冤殺好人。毛文龍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為何會引起如此之大的爭議?事情還要從頭說起。

毛文龍原是浙江杭州府人,膽氣粗豪不喜讀書,早年家道中落,萬曆年間出關投親,被人推薦到明朝大將李成樑帳下,成為明朝一個普通將校。天啟初年,在明朝連連喪師失地的頹勢下,毛文龍帶領二百名勇士深入後金腹地,奇襲鎮江,並且從此在後金的大後方建立起一個明朝的軍備基地皮島。數年之年,毛文龍招撫流民,擴充軍備,成為擁兵數萬的一方軍閥,嚴重威脅後金的統治核心地區。皮島位於鴨綠江入海口處,清軍不習水戰,毛文龍又擅長游擊戰,後金軍幾次出兵想剿滅他,始終未能如願。毛文龍還時不時出兵襲擾後金腹地,使得皇太極吃盡苦頭。

300多年前一明朝武將被斬殺,至今沒人能說清他是英雄還是漢奸

從整體大局上來看,毛文龍在後金的大後方建立了一個明朝的戰略支點,開闢了進攻後金的第二戰線,有力牽制了後金,使得皇太極時時心存忌憚,“建虜以扼其背,甚忌之”,不敢再肆意大舉南下,給明朝遼東戰場減輕了很大壓力,因此從這一點來說,毛文龍功不可沒。在當時明朝將士普遍畏敵如虎、一觸即潰的敗局中,毛文龍膽識和能力獨樹一幟,其英雄氣概一度為朝野矚目。

然而,另一方面,皮島長期孤懸海外,所謂山高皇帝遠,毛文龍逐漸滋生了稱霸一方的軍閥思想。他把自己控制的皮島當成一張王牌要挾明朝,從中大肆中飽私囊。《東江塘報》記載,毛文龍虛報戰果,甚至敢撒出“職用兵不滿一千,而賊死者二萬餘”的彌天大謊。以明朝末年明軍的戰鬥力,這幾乎是神話。他不斷漫天開價,要糧要餉。《崇禎實錄》記載,毛文龍肆無忌憚地聲稱皮島有二十萬兵力,要求朝廷按二十萬人開餉。而當時明朝整個遼東前線的兵力都沒有二十萬,毛文龍一島之地卻敢說屯兵二十萬。“兵科給事中王夢尹、翰林院編修姜曰廣詣島閱視”,毛文龍百般作假掩飾,改口稱有十萬兵力。朝廷第二次派人來,才查明一共才“二萬八千人”,毛文龍幾乎誇大十倍,可見其貪婪程度。

300多年前一明朝武將被斬殺,至今沒人能說清他是英雄還是漢奸

更為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毛文龍還首鼠兩端,一直與皇太極暗中勾結,書信往來,討價還價商談叛降事宜。《滿文老檔》、《清實錄》等史料都記載了毛文龍給皇太極的六封書信,有些書信原件至今猶存。信中非常露骨地聲稱“我與汗王共議國家大事,不知汗王肯信我否?”“如若聽信我說,可令人來暗暗商議”,“不佞暗喜,以為我兩家事必成矣。”還向皇太極贈送豐厚禮品以表誠意,“再懇謹之慎之,勿致半途而廢”。通敵叛國之心昭然若揭。

也有人認為,毛文龍之所以與皇太極頻繁互動,並非真心投降,而是虛與委蛇,純屬是為了緩解皇太極給他的軍事壓力,故意使出的一種生存自保手段。畢竟他到死也沒有投降皇太極。但另一種看法認為,毛文龍想投降皇太極只是時間問題,只因被袁崇煥及時斬殺,才使得他的投降進程未能完成。毛文龍死後不久,他手下舊將接二連三投降皇太極,當了漢奸,如孔友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都被清朝封王封侯,皮島將士對於叛明降清普遍有一種默契和認同,就從側面證實了這一點。

300多年前一明朝武將被斬殺,至今沒人能說清他是英雄還是漢奸

正因為毛文龍一生作為的複雜性,使得他成為一個很難下定論的人物。他被殺當時,朝廷就分成兩派,一派認為他罪不容誅,如內閣學士錢龍錫。一派竭力為他喊冤叫屈,如明朝大臣徐爾一,甘願“以全家四十餘口擔保毛文龍”,認為他並無貪墨軍餉、通敵叛國之罪。他認為,毛文龍敢於不顧自身安危,在極端困難和危險的局面中,深入後金腹地,“苦心戮力,自營自辦”,歷盡艱辛,從兩百人發展到數萬大軍,是大大的忠臣。他還列出詳細數據,證實毛文龍並未貪墨,從天啟二年到天啟七年,五六年之間朝廷一共只撥給毛文龍“共銀一百五十萬有奇,米豆雜糧共九十餘萬石”,並不算多,而寧錦前線的明軍一年就要“用銀三百萬,米豆一百卅萬石”,十倍於毛文龍,不僅毫無功績,還時常因缺糧缺項“鼓譟”。

《明季北略》甚至把袁崇煥殺毛文龍斥責為如同秦檜殺岳飛一樣的惡行,《國榷》認為袁崇煥是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而殺毛文龍。但袁崇煥本人的忠心和才能已得到公認,他在給密友的一封書信中也吐露了殺毛文龍的心聲。《勝國忠節明賢手札》記載,袁崇煥認為,毛文龍飛揚跋扈不聽號令,“雄行海外,莫可誰何,其人其事不屬朝廷久矣”,藐視朝廷將令,完全成為土皇帝,根本起不到牽制清軍的作用,“貪逆欺妄之狀,罄竹難書”,更為危險的是他隨時可能降清,“不就此時誅之,後必有變,留之必為後患”。果斷出手殺掉了毛文龍。

300多年前一明朝武將被斬殺,至今沒人能說清他是英雄還是漢奸

時至三百多年後的今日,毛文龍到底是英雄還是漢奸的爭論,仍然非常激烈,難有定論。小編以為,毛文龍是明朝末年典型的一個將驕兵惰的軍閥,擁兵自重唯利是圖,駕馭好了能為朝廷出一把力,問題是他們往往很難駕馭。為朝廷建功立業他們漠不關心,處心積慮擴充保存實力、謀求個人利益最大化被他們放在第一位。如果天下有變,他們會毫不猶豫第一批投敵。明朝末年這樣的軍閥太多太多。除掉他並不可惜。

袁崇煥與毛文龍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袁的忠誠和才能是毋庸置疑的。若非說袁崇煥有什麼不對之處,只能說他動手太早,把毛文龍扼殺在謀逆的萌芽階段,讓毛文龍從英雄到漢奸的蛻變過程戛然而止,結果才會出現如此之大的爭議。唐代詩人白居易寫過一首有名的《放言》詩:“周公握髮吐哺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