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的興亡——來去匆匆

明朝 年羹堯 雍正 清朝 中國古代史 0官場思維0 2018-12-06


年羹堯的興亡——來去匆匆


上次我們提到了年羹堯,說到那有很多讀者問能否寫一下,年羹堯我們都不陌生,大多數人都知道年羹堯馳騁疆場、名噪一時的大將軍。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年羹堯卻是進士出身,是名副其實的翰林將軍。


年羹堯的興亡——來去匆匆


年羹堯是康熙39年(1700)進士,當時年羹堯年僅21歲,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李鴻章:28歲曾國藩:27歲張之洞:27歲張廷玉:27歲張居正:23歲年羹堯:21歲

如果說曾國藩真的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在讀書上屬於愚笨生的話,那從小被喻為神童的張居正還要熬到23歲才能取得進士,這本是一個十分了不起的成果。

但年羹堯,二十歲出頭這個年紀就高中進士,這在中國歷史上不是沒有,腦海一過好像也僅僅只有蘇軾兄弟可媲美。

可就是這樣一個少年得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王侯將相似的人物,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年富力強卻落得獲罪被殺的下場,家族也因此衰落。這背後的玄機是大可值得分析的。

從鄉試到殿試,年羹堯都是一次性通過,可謂震驚當時。

24歲那年授官翰林院檢討(縣處級正職),在隨後的五年中,年羹堯火箭升遷,當過鄉試主考官、出使過朝鮮,在29歲時就做到了四川巡撫(省部級正職)的封疆大吏。

年輕有為、春風得意的年羹堯有驕傲的資本,這也是年羹堯後期自我膨脹、逾越皇綱的心理因素之一,為官初期,年羹堯幾乎沒有遭遇任何挫折,太順風順水了,這也是最終害了他的關鍵所在。

在康熙心目中,入藏將軍的第一人選是年羹堯,年羹堯保障後勤、居功至偉,升任川陝總督,康熙帝親賜弓矢。可以說,年羹堯在康熙時期就已經擢升為軍機重臣,這是他為雍正保駕護航的政治資本。

剛過不惑之年的年羹堯又迎來了九子奪嫡的尾聲階段,雍正坐穩江山的幕後,是隆科多和年羹堯的鼎力協助。

青海的叛亂讓雍正措手不及,他本人疏於武略,朝中也無可用之人,身居川陝總督的年羹堯自然就進入了雍正的視野。年羹堯也沒有辜負雍正的信任,很快便掃平了青海叛亂。

不過,真正出邊徵繳的部隊人數僅僅是六千人,和羅卜藏丹津的主力部隊人數基本持平。

《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一樣,都是藝術作品不是正史,年羹堯根本就沒有調動什麼二十萬大軍,西寧前線人馬僅僅是六千人。

雍正也拿不出錢來在西寧前線養二十萬大軍。年羹堯速戰速決,很快穩定了局勢,給內外交困的雍正解了燃眉之急。年羹堯死後,清準戰爭爆發,雍正調動兵力達十萬之巨,結果是屢次戰敗,不得不議和。

青海平定後,年羹堯聖眷正隆、風頭無人能及,雍正命文武百官去京郊跪迎年大將軍凱旋,年大將軍安坐馬上,看都不看一眼。

其實,年羹堯早年就已經表現出桀驁不馴、高傲自負的性情。不過,那個時候康熙執政,他不敢造次,然而對於雍正,他並不是死心塌地的服從,而且年羹堯在心裡有點看不起雍正,這在雍正潛邸時就已經表現出來。

雍正在潛邸時就已經對年羹堯這個奴才不滿意了,說年羹堯無父無君。雍正還重點說了兩件事:

其他包衣奴才和主子都是以主僕相稱,包括年遐齡和年希堯,在雍正面前稱自己為奴才,唯獨年羹堯不以奴才稱呼自己,而是以官職稱呼自己,雍正對此大為不滿。

這一點其實只能說是讀書人的年羹堯骨子裡還是個讀書人,畢竟人家是通過科舉正途入仕,憑自己的硬本事殺出重圍,官至封疆大吏,自己也根本不會把自己降低人格為一個奴才。

另外一個是雍正母親過生日、兒子結婚,年羹堯沒有任何表示,六七個月無一次請安。

所以年羹堯的失寵已經早有前兆。雍正性情敏感、反覆無常、睚眥必報,即使是再過幾十年,他仍然會記憶猶新。


年羹堯的興亡——來去匆匆


這是年羹堯後來失寵招致被殺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則是年羹堯對九貝勒允糖的處置讓雍正不滿。

雍正把允糖發配到年羹堯的大西北,是想讓年羹堯暗地裡把允糖搞死,對外只說是病死。而年羹堯在奏疏裡卻替允糖說好話,想把允糖留在自己身邊當做一張牽制雍正的手牌。

這必然會讓雍正聯想起之前年羹堯示好孟光祖一事,那時候雍正還不是皇帝,年羹堯如此搖擺不定也可以理解,但是如今,雍正已經坐穩了皇位,年羹堯自己認為已經做大可以和雍正來平起平坐的談判,這就是判了自己的死刑。

此時的年羹堯並沒有收斂,曾經在一份奏摺裡向雍正舉薦了4名總督、巡撫的人選。更為關鍵的是,年羹堯長年經營大西北,對西北的政務軍務瞭如指掌,這些恰恰是雍正不熟悉不在行的,

如果讓擁有地方財政權,兵權的年羹堯再擁有了政治牌,那會發生什麼?年羹堯只會是下一個吳三桂。

這才是年羹堯失寵被殺的真正原因。至於擁兵自重、貪腐、與群臣交惡,都是無關痛癢的事情,因為這些事情尚且沒有觸碰到雍正的底線。

雍正斷然不會允許這種錯誤發生在自己身上。雍正還察覺到,川陝境內的地方官都已經成為年羹堯的跟班了,唯年羹堯是從,年羹堯在政治上的強勢作為正在蠶食雍正的皇權根基。


年羹堯的興亡——來去匆匆


年羹堯之死,其實是一大批讀書人之死的原因合集。在一個只能做奴才的社會裡,他偏偏堅持做一個人臣,至少表面上要這個好聽的名字,一切故事的必然都從這個名字上就埋下了伏筆。

他骨子裡那種讀書人的清高和傲氣一輩子都沒有改也改不了。這可能就是讀死書,死讀書的官場不良下場。

只可惜一身才華,天生麗質,就這樣隨著歷史瞬間化為烏有。

很多人都說如果某某當時自己振臂一揮舉兵造反如何如何,可是很多人也沒有看到,在封建專制主義皇權社會裡,他們敢嗎?連打到長江邊上的吳三桂都還在猶豫不決。

推翻一個專制皇帝遠遠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即使是劉禪,他的威嚴,他的龍威,也會穿過秦嶺和橫斷山脈的阻隔,直達裡甲。

年羹堯和雍正就是這樣的一對,君王與讀書人的典型代表,一個傲氣一個陰險,一個愛虐別人一個喜歡被虐。

死的冤嗎?我看一點也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