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這個皇帝一世英名,後代卻為皇帝寶座爭得頭破血流

明朝 努爾哈赤 舒爾哈齊 清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百家爭鳴 2018-12-04

努爾哈赤於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以父祖遺甲十三副起兵,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建立後金汗國,於天命十一年(1626年)去世。努爾哈赤統治時期,後金(建州)女真統治集團爆發了三次大規模的權力鬥爭,確立了八旗制度。努爾哈赤在集中汗權的同時,又主動下放權力,權分八旗,汗權與王權高度對立,釀成了清初三代殘酷的權力鬥爭史。

一、兄弟之爭

努爾哈赤起兵後,同母弟舒爾哈齊是他最強有力的幫手,成為建州女真的二號人物,統治階層視其為接班人,兩兄弟待遇一致,“同母弟,故凡國人、賢良幕友、敕書、奴僕,以及諸物,皆同享之。”隨著女真各部的日漸統一,兄弟倆在對待明朝的政治態度上漸行漸遠。舒爾哈齊傾向依附明朝,他把女兒嫁給鎮守遼東總兵官李成樑之子李如柏為妾,育有一子。努爾哈赤主張武力對抗明朝。兩人矛盾不可調節,舒爾哈齊成為努爾哈赤剷除的目標。


清朝這個皇帝一世英名,後代卻為皇帝寶座爭得頭破血流



萬曆三十五年烏碣巖之戰後,努爾哈赤藉故剝奪舒爾哈齊的兵權,兄弟反目成仇。舒爾哈齊不甘心大權旁落,企圖自立門戶,皆部眾逃離,被努爾哈赤制止,“盡奪賜弟貝勒之國人、僚友以及諸物,使其孤立。”努爾哈赤處死了舒爾哈齊的長子阿爾通阿、三子扎薩克圖,次子阿敏免於一死,舒爾哈齊被囚禁在暗室內,兩年後死亡(迫害致死)。在清理舒爾哈齊勢力後,努爾哈赤在女真政權中地位獨尊。阿敏逃過一死,受到重用,在四大貝勒中排名第二,他對父親之死耿耿於懷,在皇太極執政後多次想出藩自立,成為後金政權最主要的分裂勢力。

二、褚英之死

舒爾哈齊被囚禁致死後,努爾哈赤令嫡長子褚英為儲君,接管舒爾哈齊的權力。二號人物的地位使褚英在後金集團統治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敵視,努爾哈赤忌憚其權力過大,危機汗權;五大臣與四大貝勒聯合攻訐褚英,褚英受到了軍功集團和宗親集團的集體攻擊,“結怨於所擢用之身同父汗之五大臣,施虐於聰睿恭敬汗愛如心肝之四子。”迅速失寵,被囚禁後處死。褚英死後,長子杜度為嫡長孫,受到努爾哈赤的重用,掌鑲白旗。及努爾哈赤去世,後金政權由皇太極家族繼承,褚英家族備受壓制,其子杜度、尼堪及後裔受到了皇太極、順治、康熙等人打壓。褚英之死是儲權與汗權高度對立的結果,努爾哈赤的權力慾望空前膨脹,不容許擁有第二個權力中心的存在。褚英結怨於後金統治集團,努爾哈赤出於政治平衡的考量,將其廢黜最終處死。褚英是清朝(後金)第一位被公開冊立的儲君,結局最悲慘。

三、八旗制度的建立

褚英被廢的第二年,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他將八旗作為私產,賜與其子侄,使之充任旗主,即八和碩貝勒。後金政權由中央集權的政體轉型為鬆散的聯邦體制,各旗全體人員,均為本旗旗主的屬人,雙方是主奴關係。努爾哈赤的子、侄、孫中,大部分人均非掌旗貝勒,只是一般貝勒,他們分別隸屬於各自父兄所掌旗內,僅領有少量牛錄,受制於父兄。換言之,後金的權力一分為八,旗主為控制者,為一旗的最高統治者。在最初八旗分配中,努爾哈赤執掌兩旗,大貝勒代善執掌兩旗,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與褚英長子杜度各執掌一旗,褚英後裔與四大貝勒家族是後金的實際權力控制者。

後金形成了八王議政體系。第一,各掌旗貝勒為八王。第二,新汗由八王之中產生,八王有選舉權。“爾八和碩貝勒內、擇其能受諫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諫。所行非善。更擇善者立焉。擇立之……八和碩貝勒、共理國政。”第三,八王與大汗共議國政。第四,八王之間彼此監督與牽制。第五,後金各項收入八家平分,經濟平等。第六,國君先行自叩拜眾叔、諸兄,然後坐汗位,汗與受汗叩拜之眾叔兄,皆並坐一列,受國人叩拜。即族權高於汗權。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張廷玉曾對八王議政有所描述,史實雖有所出入,對體制的弊端揭露的具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天命六年,增加德格類、嶽託、阿濟格、多鐸、多爾袞為和碩貝勒。天命七年,努爾哈赤令四大貝勒輪值,議政王大臣會議成為中央決策機構。天命十一年,擁有貝勒爵位的有四大貝勒、德格類、嶽託、阿濟格、多鐸、多爾袞、濟爾哈朗、杜度、碩託、薩哈璘、豪格,他們掌握了後金集團的最高權力。同年,努爾哈赤去世。從狹義上來看,八王議政體系並非八王,部分旗主掌握兩旗,部分非旗主貝勒也具有參政權,在努爾哈赤晚年,後金形成了四大貝勒輪值、八和碩貝勒共同執政的政體。

四、代善之廢與皇太極即位

褚英之後,同母弟代善為新執政,代善也被廢黜。天命五年,代善被告發與大福晉關係曖昧,“福晉即以金珠妝身獻媚於大貝勒”。努爾哈赤最終休棄大福晉,代善的政治威信受損。同年年底,代善因後妻虐待前妻之子嶽託、碩託,惹怒努爾哈赤,廢黜太子之位。“廢除太子,將其專主之僚友、部眾,盡行奪取。”代善殺死後妻,向父親認罪。代善沒有犯下嚴重過失,雖被廢黜儲君,仍位列四大貝勒之首。


清朝這個皇帝一世英名,後代卻為皇帝寶座爭得頭破血流



三易儲君,一方面與努爾哈赤個人權力慾望膨脹有關,他不希望有人威脅其統治地位;同時隨著其子、侄、孫日漸成長,後金內部分裂勢力日漸擴大,各宗親覬覦汗位者頗多,任何人擔任儲君都會遭受攻訐,褚英、代善一死一廢,令努爾哈赤內心受到譴責,乾脆權分八旗,主動放棄大汗的選舉權。努爾哈赤去世,後金政權的第二位大汗是由各貝勒選舉產生。當時的議政貝勒大體分為五個陣營。

第一,大貝勒代善集團,代善,子嶽託、碩託、薩哈璘,褚英子杜度。代善家族五人蔘與議政,執掌三旗。代善子嶽託、薩哈璘與皇太極關係密切,勸代善推薦皇太極為汗,“代善與其子嶽託、薩哈廉以上才德冠世,與諸貝勒議請嗣位。”作為回報,清初八位鐵帽子王,代善家族佔據其三。


清朝這個皇帝一世英名,後代卻為皇帝寶座爭得頭破血流



第二,大妃阿巴亥系,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努爾哈赤所執掌兩旗由阿巴亥三子繼承,受到四大貝勒的圍攻,阿巴亥被迫殉葬,是汗位之爭的犧牲者。

第三,三貝勒莽古爾泰,同母弟德格類。莽古爾泰生性凶殘,弒殺生母。德格類與皇太極關係親密。

第四,二貝勒阿敏,弟濟爾哈朗。阿敏是舒爾哈齊的後裔,不可能成為大汗,濟爾哈朗與皇太極關係親密。

第五,四貝勒皇太極與長子豪格

在後金五大政治勢力中,勢力最薄弱的皇太極卻最終登上了汗位,是諸貝勒相互妥協的結果。其一,諸貝勒存在私心,誰也不願意讓實力強勁的貝勒稱汗,影響既得利益,因此大妃阿巴亥被迫殉葬,阿敏、莽古爾泰、代善均推薦實力最弱的皇太極稱汗。其二,大貝勒代善被廢黜,二貝勒阿敏的父親是被囚禁致死的舒爾哈齊,三貝勒莽古爾泰為人凶殘,皇太極並無嚴重汙點,且與諸小貝勒關係緊密,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稱汗也是眾望所歸。


清朝這個皇帝一世英名,後代卻為皇帝寶座爭得頭破血流



皇太極在諸貝勒推薦下成為新汗,作為回報,依然延續了四大貝勒共同執政的體制,皇太極“事事掣肘,雖有一汗之虛名,實無異於整黃旗一貝勒也”。八旗體制的弊端彰顯無遺,皇太極雖名為大汗,卻缺乏決斷權,領其難以容忍,後金更為激烈的宗室鬥爭拉開了序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