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登基馮保發動政變,張居正取代大明朝第一權臣高拱成首輔

明朝 張居正 馮保 高拱 長亭晚茶葉 長亭晚茶葉 2017-09-27

明史記載,隆慶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帝病危,三天後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高儀被召入宮,進寢宮東偏室,見皇帝,榻邊簾後坐著皇后陳氏、皇貴妃李氏,10歲的太子朱翊鈞則就立於御榻右邊。皇帝抓住高拱的手曰:“以天下累先生”。五月二十六日,明穆宗即崩於乾清宮。

明史列傳一百一章節

這段明史記載,罕見出現中官馮保矯詔這一字眼;隆慶皇帝託孤是有意給予高拱專權,這是符合邏輯的;

萬曆皇帝登基馮保發動政變,張居正取代大明朝第一權臣高拱成首輔

馮保太監的書法和古琴都是收藏級的

隆慶帝自小,因道士陶仲文向其父嘉靖灌輸了大明“二龍不應相見”的魔咒理論,從結婚一直到登基都只是裕王,而且整整17年都沒見過老爸,所以他特別憎恨道士,一繼位,就將方士王今、劉文斌等等一併逮捕,下獄論死。隆慶二年,內閣大學士合疏公請立翊鈞為太子,三月間,隆慶馬上就實行冊立,可見隆慶對嘉靖的迷信一套做法是完全否定的;

估計他對嘉靖本人也並無好感,登基不到一個月,就詔告群臣說:“先朝政令有不便者,可奏言予以修改;

首先大膽繞過朱元璋設的海禁,開放了通商海關,而且以奉先帝世宗遺詔的名義,陸續把那些反對他老爸的官員統統都放出監獄,例如海瑞,不但沒有追究大不敬之罪, 還提升為大理寺任尚寶丞,不久升調右僉都御史(正四品),外放應天巡撫。

海瑞這種誹謗君父大罪按律當絞的人都可以被重用,百官精神抖擻,於是言路頓開,但隆慶對嘉靖舊臣,例如嚴嵩徐階等,並沒有反攻清算,甚至他的老師高拱與徐階發生衝突,他還是明靜、寬仁的對待,讓老師高拱先暫時退仕順便反省一下過大的火氣,但他同時又讓海瑞去查徐階,收集掌握了徐階一黨的不法證據,在御史的不斷彈劾下,徐階等一幫舊臣不得不辭職下臺;

他這種做法,既緩和了朝臣們累積多年的矛盾,又能加恩於新首輔高拱,讓他帶領新內閣班子死心塌地的為朝廷效力,手法是相當高明的!

他信用高拱,實際予以了宰相實權,但表面上卻還是內閣制,因為不能違背朱元璋不設宰相的祖訓,隆慶做皇帝的六年,天下太平,可謂垂拱而治;《明穆宗實錄》“上即位,承之以寬厚,躬修玄默,不降階序而運天下,務在屬任大臣,引大體,不煩苛,無為自化,好靜自正,故六年之間,海內翕然,稱太平天子云。

隆慶死的時候,高拱實際任首輔僅3年,許多改革措施不能到位,很多阻力不僅來自嘉靖舊臣,更多甚至來自朱元璋和朱棣兩個暴君所定的舊制;比如宦官體制,其他朝代太監不過幾千人最多一萬多了,到了明朝就達到10萬,分佈全國各地軍政要地,不僅部門林立,而且有自己的武裝力量--錦衣衛,有自己司法機關--詔獄,儼然一個小朝廷,連內閣的奏章,都需要有司禮監的批紅,才生效權,對此,隆慶是想改革宦官制的,因此明史才會有 “帝意專屬閣臣“”的記錄;

高拱在其生前,秉承了隆慶的意思,已經著手準備,公開的諸臣有過商議,張居正作為次輔,也就是備胎,肯定也是知道此事,並參與其中的;那麼中官如何能矯遺詔讓馮保共事新君呢?

明史認為這與徐階貪腐案有關,當初徐階一黨構陷嚴世蕃“通倭”,扳倒嚴嵩後,大肆圈地撈錢,高拱上臺後追著徐階不放,作為名義上的學生,張居正從容(就在下班休息的意思)找到高拱為老師講情,說服了高拱,結果是徐階本人沒有獲罪,安全著陸了;足見兩人關係除了首輔和次輔的工作關係,私下感情上也是相當不錯的;但事後高拱聽說張居正拿了徐階3萬兩白銀的好處,就qiào居正(誚就是私下責備的意思),張居正非常害怕高拱向隆慶報告,於是對天發毒誓否定此事,但由於高拱一直是比較清廉,也喜歡結交清廉的官員,所以他對張居正的人品開始懷疑,(交遂離),兩人慢慢就很少私交了;

萬曆皇帝登基馮保發動政變,張居正取代大明朝第一權臣高拱成首輔

明史一百一,徐階高拱張居正列傳

高拱是一直看不起太監集團的,尤其對萬曆的奶爸馮保是正面衝突,兩次推薦陳洪和孟衝擔任司禮監掌印太監,隆慶都支持高拱,馮保因為高拱,一直沒能升職為太監的一把手;由於張居正是萬曆的老師經常出入裕王府和大內,馮保先是萬曆的奶爸後來是萬曆的玩伴,因此馮保和張居正的關係一直很好;由於隆慶在位是完全信任和支持高拱的,因此張居正之所以深度勾結馮保,除了想打聽皇帝的心意,應該還是希望萬一事發,宮內有人為他說好話;

明朝的反腐體制是嚴酷無情的,但官員收入卻又是歷朝歷代最低的,所以不僅張居正,可以說大小官員都運用過潛規則,拿灰色收入,著名的比如永宣朝的三楊,嘉靖朝的嚴嵩,徐階,真正清廉的,除了沒實權的御史言官,也就只有高拱海瑞等寥寥數人;

當隆慶不省人事病危之時,張居正的太監人脈關係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為顧命之時,高拱不僅已是真宰相,而且歷史沒有記錄,隆慶當場有指定任何太監輔佐朱翊鈞,這符合隆慶的遺言“以天下累先生”;

這就說一旦萬曆登基,高拱就是明朝第一權臣,也只有這樣的權力,才能完成隆慶想要的改革;而張居正唯一的辦法,除了兵變,就只能是利用宮內的勢力,才能扳倒高拱,於是:

策劃政變

第一步,他和馮保策劃,避開高拱,寫了隆慶遺詔,加入“司禮監共輔”;

高拱臨終前曾經寫了《病榻遺言》四卷,記述事件經過,因隆慶遺詔簽署沒有經過內閣,但皇帝印璽已蓋,隆慶已死,根本來不及更改。明史也曾有“穆宗得疾,保密屬居正豫草遺詔”的說法;高拱不服,以大明200年來,沒有太監受顧命的規矩,而張居正臉皮厚只“面赤謝過”而已;

第二步,司禮監的人事任免權是皇帝,而不是內閣,因此只需萬曆提議,兩宮太后同意,馮保就馬上得以任命,所以萬曆的《登極昭》則是張居正執筆,萬曆和兩宮太后御準,命馮保衛司禮監掌印太監,高拱內閣根本無權干預;而且太監孟衝“爭飾奇技淫巧以悅帝意”,素來不為李貴妃所喜,所以,趕走孟衝,馮保繼任,兩宮太后無人反對;

第三步,張居正派人處處留意高拱的言行,抓他的把柄,例如:明穆宗去世時,高拱以主幼國危,痛哭時,說過:“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

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初十,皇太子朱翊鈞虛歲十歲,正式即位,次年改元萬曆;登基宣讀《隆慶遺詔》和《登極昭》時,馮保始終站立在御座旁邊,滿朝文武大為震驚,史書形容“舉朝大駭”;

對此,高拱極為不滿的。他帶領閣臣,以 萬曆年幼,為免太監專權,取消司禮監披紅權,還政於內閣的名義上奏疏,“以主上幼衝,懲中官專政,條奏請詘司禮權,還之內;並且派言官彈劾馮保,高拱這些行為都是按照正常流程來走的,事前也徵求過 張居正等其他大臣的意見,張居正表面上支持,暗地裡卻告訴了馮保,並計劃去高拱而代之;

所以彈劾馮保的奏疏到司禮監就被匿,留中不發,高拱則更更著急了,準備朝堂上率百官當著萬曆面,請求答覆;

這下,張居正就慌了,萬一百官發難,高拱和高議等重臣如果都堅持這個意見,那麼司禮監披紅大權被內閣掌握,則之前所有努力都白費,於是他馬上通知馮保,讓他篡改高拱的話。將“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改為““十歲孩童如何作天子

馮保利用例行東廠密報的機會,以此話汙衊高拱,結果,“太后大驚,天子聞之亦色變”;由於高拱是第一權臣,因此皇室的確有派密探時常偵查,兩宮太后和萬曆聽說 高拱說十歲孩子不能當天子,當然驚恐萬分,馮保趁機說,高拱專權,不可容之;

太后可能有找過張居正等其他人來核實,張居正一口咬定,果然是高拱說過此話,而其他官員似是而非,於是馮保請旨罷免高拱,陳太后與李太后兩人同意;

萬曆皇帝登基馮保發動政變,張居正取代大明朝第一權臣高拱成首輔

萬曆生母李太后

有人懷疑,萬曆的生母,李太后知情並參與矯詔?有些野史戲劇說張居正與李妃私通,甚至還說萬曆的弟弟就是張居正的兒子,這些純屬謠言,因為王府皇宮,所有人的生活行動都有專門制度,連皇帝本人也概莫能免,皇帝寵信宮女都有專門《起居注》記錄,所以李太后別說可能和張居正私通,甚至都不能隨便召見,見面也都需符合規制;

張麻子認為 沒有任何證據指向兩宮太后有參與這個陰謀;

六月十六日,政變發動:

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十六,

六月十六日早朝,“召內閣、五府、六部眾至。”到會極門,太監王榛捧罵高拱:“今有大學士高拱專權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強奪自專,通不許皇帝主專。不知他要何為?我母子三人驚懼不寧。高拱著回家閒住,不許停留。”

兩宮及帝詔言語之間,切責高拱擅權無君,數其罪而逐之。高拱原以為宣詔是逐馮保,不料卻是逐己,不啻晴天霹靂,“面色如死灰”,“汗陡下如雨,伏不能起”。張居正從旁掖他起。第二天一早,柴車即路,頗為淒涼地踏上了歸程。

而另一個顧命大臣高儀驟聞此變,吐血三日,一病不起;

從此以後內閣大權專屬張居正一人;

萬曆皇帝登基馮保發動政變,張居正取代大明朝第一權臣高拱成首輔

張居正

=====================

後續尾聲:

明朝萬曆元年(1573)正月,有男子姓王,名大臣,著內侍服,潛入乾清宮,被抓獲,下東廠。馮保想此以陷高拱,令人饋他飲食,給他匕首,許賞千金,教他誣陷高拱與太監陳洪。取得偽供後,便發錦衣衛緹騎包圍高拱府第,械高氏奴僕。家人恐慌,高拱出見緹騎,問何故?緹騎說,無逮捕旨意,只是奉命包圍以防意外。

消息傳出,舉朝都知馮保欲害高拱。吏部尚書楊博與左御史葛守禮,相信高拱,於是相約到張居正處,求他救高拱。居正答應將奏緩其獄。楊、葛回來後,又說服錦衣衛都督朱希孝,讓王當眾指認高拱家的奴僕,王茫然分辨不出。錦衣衛曉以利害,教他據實翻供。會三法司會審,主其事的有左都御史葛守禮、錦衣衛都督朱希孝及楊博、馮保等。按規矩必須先打被審人。將杖,王大呼:“許我富貴,如何棒掠我?!且我豈能識高閣老?”

馮保害怕,便草草收場,令人以生漆毒啞王大臣,再審時便話說不清。當即移付法司,問斬了結。高拱方得以免禍。

到底此人到底何許人?有說是戚繼光部逃兵,有說是京師流浪漢,也有說根本不叫王大臣,至今更無法明確了;

臨終前高拱寫了《病榻遺言》四卷,記述張居正勾結馮保陰奪首輔之位的經過,將張居正描述為陰險刻毒的人物,“又做師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認為利用王大臣陷害他的,也是馮保、張居正的主意。此事主謀為馮保,因王大臣被獲時是先交東廠查辦,最初的供辭來自東廠。張居正看過獄辭,併為修改四字。後因楊博、葛守禮發現張居正的筆法,因此改變主意,奏請緩決。三法司會審之後,馮保見陰謀暴露,才用藥瘏王大臣,移法司處死,速結了此案。

從明史看來,雖然為了保全帝王臉面,但對此事還是相對客觀公正的,不僅定義了矯詔,還邏輯分析了前因後果;

由此可見,隆慶和高拱才是萬曆變法的創始人,張居正策劃馮保政變,但最後並沒有流血,畢竟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最終他們也還不能算奸臣,只是謀私利罷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