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鎮因考古家一發現名聲大震,一古道和墓亭牽出史上一大謎案

明朝 建文帝 明成祖 中國歷史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2017-06-07

2011年,福建省的一個小城市突然成為了國內輿論的焦點。在這個名叫寧德的地方,這裡原本是毫不知名的小鎮,但近年來卻名聲大震,因為文物研究人員在寧德的上金貝村發現了古祕道、“建文帝隨從墓”,在石鄉發現了有近六百年曆史的祭拜“國母亭”的風俗。另外,小登廣村、逃難村、逃難溪等奇怪地名似乎也在告訴人們,它們曾有一段非同尋常的歷史。於是,中國歷史上的建文帝下落之謎案再度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無名小鎮因考古家一發現名聲大震,一古道和墓亭牽出史上一大謎案

公元1399年“靖難之戰”一役,建文帝是生是死,他的結局到底怎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早已成為明史上第一號謎案。

無名小鎮因考古家一發現名聲大震,一古道和墓亭牽出史上一大謎案

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後,燕王朱棣帶領精銳之師駕船擂鼓,從江北南下。建文帝派人過江議和,願意劃江為界,叔侄各佔一邊,但勝券在握的朱棣斷然拒絕了。

無名小鎮因考古家一發現名聲大震,一古道和墓亭牽出史上一大謎案

公元1402年六月初三,朱棣的部隊攻佔南京皇宮。當朱棣進入皇宮時,皇宮內正烈火熊熊,建文帝已不見蹤影。皇后以及七歲的皇太子文奎都不知去向。朱棣下令清宮三日,只找到了建文帝的第二個兒子——二歲的文圭。因此,幾百年來,建文帝的下落之謎一直困擾著人們。

無名小鎮因考古家一發現名聲大震,一古道和墓亭牽出史上一大謎案

據正史記載,朱棣在宮中找了三天後,“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即從火堆中扒出了皇帝和皇后的屍體。由於屍體已經被燒焦,因此難以認請到底是不是“帝后之屍”,但史書中依舊記載稱,朱棣撫屍痛哭,隨後下令皇后之禮儀隆重安葬了這兩具焦屍。

無名小鎮因考古家一發現名聲大震,一古道和墓亭牽出史上一大謎案

建文帝在宮中葬身火海,這是一種說法,但濃另外幾種說法。

無名小鎮因考古家一發現名聲大震,一古道和墓亭牽出史上一大謎案

《明史》中就說:“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或雲帝由地道出亡。”即有人說建文帝從地道中逃走,並記載著這樣的故事:建文帝“失蹤”三十九後之後,有一個年已九十的和尚從雲南到廣西,稱自己就是建文帝。當地政府嚇壞了,趕緊向朝廷彙報。朝廷派人查出這個和尚並不是建文帝,年齡也不相符。結果,這個和尚坐牢了。

無名小鎮因考古家一發現名聲大震,一古道和墓亭牽出史上一大謎案

這個故事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 的是其中一個細節——朝廷派人調查,使人感到非常蹊蹺:如果建文帝當年已經被火燒死,現在還用得著調查什麼嗎?下令知府抓住這個“假冒偽劣”便是了。之所以還派人調查,顯然是朱棣還想“看個究竟”,而這念頭的產生,只能說明他當年對安葬的“焦屍”的身份存在懷疑。

無名小鎮因考古家一發現名聲大震,一古道和墓亭牽出史上一大謎案

《明史紀事本末》中又有這樣的記載,建文帝流浪三十九年後,在明英宗正統二年(公元1438年)人認出,帶回宮中,朝廷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宮中有個名叫吳亮的老太監,過去曾侍奉過建文帝,便叫做了來辯認。建文帝一見就問:“你是吳亮?”吳亮回答說:“我不是。”建文帝說:“有一次我吃飯時,掉了一塊肉在地上,你趴在地上把它吃掉了。你忘了?”太監吳亮聞言大哭,跪地磕頭如搗蒜,嘴裡叫道:皇上。建文帝從此入居宮中,壽終正寢。

無名小鎮因考古家一發現名聲大震,一古道和墓亭牽出史上一大謎案

由於建文帝時期的檔案史料已被銷燬,《明成祖實錄》的真實性令人懷疑,已經難以核實其正確性究竟有多少,要確切考證建文帝的下落,猶如霧裡看花。

無名小鎮因考古家一發現名聲大震,一古道和墓亭牽出史上一大謎案

目前,有關建文帝的下落,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三種:一種是他在南京城破時,化裝潛逃到外地,並出家當了和尚;第二種說法是,建文帝是在朱棣率軍攻入南京後,放火自焚;最後一說則告訴人們,建文帝逃到海外去了。

無名小鎮因考古家一發現名聲大震,一古道和墓亭牽出史上一大謎案

時下,相信第一種說法的人比較多,而福建寧德市一連串發現似乎也給這種說法提供了支持。但是,寧德市的考證工作還在進行,專家們還沒有給出一個準確並讓所有人信服的結論,所以,持續了幾百年的大明王朝第一號疑案還沒有完全解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