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為何不同意太子南下監國?因為他怕自己變成明朝第二個太上皇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闖王”李自成率領的義軍接連攻克襄陽、荊州、德安、承天等府,風雨飄搖中的大明王朝已經搖搖欲墜。

面對此危機,崇禎帝召翰林學士李明睿到德政殿密談,李明睿建議:遷都南京,這是大明不亡國的唯一出路。

其實,李明睿還有一句沒說出來,如果不遷都,京城被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破後,你崇禎皇帝可能會死!

崇禎為何不同意太子南下監國?因為他怕自己變成明朝第二個太上皇

然而,優柔寡斷的崇禎帝卻表示自己好好考慮一下。過了幾天,崇禎召集群臣,向內閣和朝臣們提出了遷都的正式方案。

廷議時,崇禎對朝臣們說:李明睿力主皇上率眾南遷,次輔魏德藻等北方大臣輔佐太子留守京城攝政,保護宗廟社稷。

但是,內閣首輔陳演卻極力反對南遷,李明睿反覆向同僚們做了工作,說太子少不更事,必須皇上親力親為。然而,群臣們還是堅決反對,最終結果不了了之。

二月底,李自成的東征大軍攻陷山西太原,三月一日,佔領北方重鎮大同府,京城危在旦夕。

崇禎為何不同意太子南下監國?因為他怕自己變成明朝第二個太上皇

崇禎帝再次召集大臣們商議,曾經主管過南京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李邦華在原來李明睿的方案上提出了一個反向建議:崇禎皇帝留守京城,太子朱慈烺[lǎng]南下監國。

李邦華的理由是,太子南下,可以以儲君的名義調兵勤王。即便太子少不更事,但他也是一面旗幟,更何況太子已經十五歲了,十七年前崇禎皇帝即位時,也不過十七歲而已。

崇禎帝留守京城,指揮全軍抵抗李自成的義軍,萬一京師陷落,太子可以用合法的嗣君身份,在南京登基,效仿當初北宋滅亡時,康王趙構登基稱帝后,佔據江南,還能保留半壁江山。

崇禎帝再次徵求群臣的意見,令他沒想到的是,這次大臣們竟然紛紛表示贊同。當初反對崇禎帝南遷的首輔陳演也表示支持這個意見。

崇禎為何不同意太子南下監國?因為他怕自己變成明朝第二個太上皇

大臣們都同意了,崇禎帝可就尷尬了,因為他作為皇帝走不成了,他不甘心把原定的他南下,太子留守京城的方案掉了個。

於是,崇禎帝憤怒地說:“國君為國家而死是本分,遷都論者是想讓我抱頭鼠竄!”

為此,崇禎帝把首輔陳演轟出朝堂,任命魏德藻接任首輔。大臣們一下看出了崇禎帝的心思:想自己南下,而把太子留下。

於是,大家各懷鬼胎,考慮到各自的利益,又繼續聯合起來,主張整個朝廷留在北京。

這樣一來,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和太子都走不成了,都留在了北京城裡。

崇禎為何不同意太子南下監國?因為他怕自己變成明朝第二個太上皇

其實,崇禎帝真正顧慮的是,他擔心太子南下後,會被那些有真才實幹的大臣們擁立新君,而將自己遙尊為太上皇。

這樣的先例在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唐朝“安史之亂”爆發後,太子李亨被唐玄宗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負責平叛,後來父子兩人分開,唐玄宗往蜀地成都而去,太子去甘肅靈武,李亨到達靈武不久就即位稱帝,並將唐玄宗遙尊為太上皇。

北宋亡國後,康王趙構在杭州建立了偏安的南宋政府,而且趙構一直以消極的態度對待北伐,為了防止極有可能北伐成功的岳飛迎回被金兵俘虜的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趙構最終將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徹底斷絕了其他武將北伐的願望。

崇禎為何不同意太子南下監國?因為他怕自己變成明朝第二個太上皇

就是在明朝,也有活生生地例子,比如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中成為瓦剌也先的階下囚後,留守在京城的兵部尚書于謙等大臣擁立監國的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改元景泰,並遙尊被俘的明英宗為太上皇。

即使後來明英宗回朝後,也是被景泰帝幽禁於南宮,坐了七年的冷板凳後,才在其他大臣的幫忙下,依靠“奪門之變”復辟成功,第二次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而此時的崇禎帝也才年僅34歲,他還屬於一個很年輕的皇帝,他害怕自己成為明朝的第二個太上皇。

崇禎帝知道太子一旦在江南被李邦華、史可法等人擁立當上了皇帝,即便以後迎回自己,也不會讓位於他了。

崇禎為何不同意太子南下監國?因為他怕自己變成明朝第二個太上皇

最終,在三月十八日晚,也就是李自成大軍破城的前一晚,崇禎帝望著城外的連天烽火,寫下詔書命成國公朱純臣護送太子朱慈烺南下,然後,崇禎帝和貼身太監王承恩自縊於煤山。

第二日,北京城被攻破,朱慈烺被人獻給了李自成,李自成倒是沒有殺太子,還應其請求安葬了崇禎帝和周皇后。後來,在李自成離京時,朱慈烺不知所蹤。

李邦華在北京城破時自殺殉國,留下一句“堂堂丈夫,聖賢為徒。忠孝大節,之死靡他”的絕命語。

大明王朝就此滅亡,此後,在江南建立的南明政權,由於不是崇禎帝的指定,也非崇禎帝的血統,所以他們沒有什麼號召力、凝聚力,一盤散沙的明朝遺老遺少們自然被風頭正盛的清兵擊潰。

本文參考自:《明史不忍細看》、《正說中國三百五十帝》

相關推薦

推薦中...